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杨家将 > 第三十二回 金銮殿寇准见驾

第三十二回 金銮殿寇准见驾

“刘天祥的尸体。”“嗯?我说来人哪,把他收拾了!”“哟,八王不让啊!”“死尸在堂上,怎么审案子?扔了!”

寇准一扭头,看到堂口的芦席,“我说当差的!”当差的吓一跳。“老爷,什么事?”“那芦席内卷的是什么东西?”

“哎!”差人应声,像拽死狗一样,把芦席捆好,刚要扔,只见从府外跑来一个小孩,后边还跟着两个人,抬着口“狗儿碰”棺材——这种棺材,木板太薄,狗脑袋一碰就散架了,所以叫“狗儿碰”。他们进来,冲着刘天祥的尸体就哭:“老爷呀,我们再也见不着您了!”当差的不解其意:“你们干什么?”

“嗯!大家同喜。”“大人,请您到大堂。”“我正要前去。”他来到大堂,在公案桌后坐稳了,往两边瞧了瞧:“我说当差的,跟我寇准,可不许贪赃枉法,不收老百姓的礼物。以前咱就不提了,今后哪个不遵,定斩不饶!”

“来收殓我们老爷!”寇准在大堂听见了,忙走出来说:“寇安!”“哎哟老爷,您老人家不是让人打死了吗?”“我多会儿被打死了?哎,你看这身衣服!”

“既然如此,孤给你一道旨意,到天官府上任,审问潘、杨一案,要你一不向潘、二不向杨,一碗水端平。如审清了,孤家定重重加封。”“谢主龙恩!”说完,转身领旨下金殿去了。寇准走出金殿,赶奔吏部天官府。到了府前,寇准往这一站,有人往里送信:“吏部天官寇准上任来了!”“迎接大人,给您道喜!”

“哎哟!我说刘超呀,咱们老爷升官了、升官了!”“吵什么!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咳,别提了。我们今儿个刚晌午,就到午朝门外去了,我们问,新来的寇准哪去了?他们说,‘到吏部天官府了’。我们到府门口一打听,他们说,天官叫人给打死了。我们可着急啦,给您买了‘狗儿碰’就抬来了。”寇准一看,说:“这个棺材咱放着也没用,我说当差的,把这小子的尸体装了算啦。”

皇上想:趁今日皇侄不在,我吓唬吓唬他,他一害怕,我老丈人就过去了:“寇准,现有当朝国丈、掌朝太师、兵马大元帅潘仁美和郡马杨景——你知道杨景是谁吗?天波府老令公之子——打起了官司,前任的吏部天官刘天祥因审此案,被八王爷打死在大堂之上,寇准,你须三思而行呀!”“回禀万岁,我不管什么牛呀马呀羊呀,只要您给为臣做主,我就敢审。”

“是!”寇准把寇安、刘超、马玉叫到面前:“我说三班衙役,这是我从下邦带来的,他是我的书童,他二人是三班都头,今后在一块当差,你们要多亲多近。”差人领寇准、寇安来到后宅。寇安一看,乐得连跳带蹦:“我说老爷呀,您升官了,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下邦九年,您见也没见过呀!”“我说寇安哪,你不要高兴得过早。今天咱住好房子,兴许明天我的脑袋就搬家。”

“臣不知。”“孤家告诉你,朝中有一个案子无人审问,让你问案。”

“哟,这是怎么说的?”“你哪里知道!给我升了官,叫我审潘、杨的案子。这两家在朝里权势最大,要审不清,还有好吗?我要死了,你们几个可要快点跑!”就在这阵,有家人进来了:“老爷,您想吃什么?好叫厨房给您做。”“嗯,一个菜、一个饭,多加点老醋。”

“多谢万岁!”“寇准!”“嗯,万岁。”“你知道孤家用金牌把你调进京城所因何故吗?”

吃完晚饭,天刚交更的时候,寇准把状词拿过来,正一一翻阅,忽然把门的家人手里拿张名帖进来了:“老爷,有人拜访您。”寇准接过名帖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是西宫娘娘的大太监刘霸来了!

“下邦县寇准。”“抬起头来。”“不敢抬头,怕冒犯万岁。”“赦你无罪。”

“寇安哪,叫他进来。”寇安应声,时间不长,就有人说:“我说寇大人哪!杂家来了,你怎么连迎接都不迎接呀?”寇准抬头一看:这个大太监有五十来岁,挺胖,后面还跟了好多拿东西的太监。进屋后,把东西往地上一放。大太监说:“寇大人,听说你在下邦县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明镜高悬,有寇青天之称,咱家今天见你,实乃三生有幸啊!”

等寇准沐浴更衣后,有人领到八宝金殿。在品级台前,跪倒磕头:“臣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下跪者何人?”

“嗯,我说老伴伴,你过奖了。”“你不认识我吧?我是西宫娘娘手下的大太监,叫刘霸。今天,奉娘娘千岁之命来见你。听说你在下邦县挺苦,特备点薄礼,略表寸心。把东西打开,请寇大人过目。”“啪!”把所有的盒盖儿揭开了,寇准看罢,头“嗡”了一下子,忙问:“我说老伴伴,把这些东西交给我是什么意思?”

“吏部天官刘天祥已死,先让他补缺,来审案子,如果审不清、问不明,再把他削职为民,不知龙意如何?”皇上点头:“传朕的旨意,封寇准为吏部天官,沐浴更衣后,随旨上殿。”

“没什么,娘娘千岁说了,潘太师乃是她的父亲,让你多多关照。好了,你今后缺什么、少什么,只要捎个信,杂家再给你送来。”“我说老伴伴,这东西我不能要!”“嗯?我说猴崽子,给你脸不要脸,今天,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说完,他领人就走,等到门口时,回头又说了一句:“我说姓寇的,到堂上眼睛要长正,小心你的脑袋。”

皇上一听,说:“众家爱卿,寇准是知县,不能上朝,这该如何是好?”王苞王延龄说:“万岁呀!寇准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我们是为审潘、杨一案请人家来的,不让他上金殿可怎么办?”“哎呀王丞相,这——”

寇准听了,汗珠子顺着额角往下掉,寇安也急得直握大腿:“老爷,快给他送回去吧!”“别吵吵了,我想想怎么办!”他正合计呢,外面把门的家人又进来了:“启禀大人,潘太师府派来个丫鬟,给您送礼来了。”

“我全记住了。”吩咐已毕,寇准跟着李成,奔赴八宝金殿,李成先叫寇准在朝房等候。李成到了金殿参见皇上已毕:“启禀我主,下邦县的知县寇准来了。”

“嗯?又来送礼?我不见。”“不见不行,她已经进来了。”

“哟,老爷,到金殿就得死?”“啊,好不了哇!”“那就不该来呀!”“谁敢违抗圣命!”

寇准一看,打外面走来一个大丫鬟,“我说寇大人哪,一见您的面,我就觉得您这个人特别好说话。您不知道我是谁吧?我是潘府的丫头,奉了潘太师夫人之命,特意到这儿来,给您送点东西。我说来人哪,都把东西放下。”

“先找个店房住下,等安排好了,再来接他们。”寇准把他们安排已毕,临走时,偷着问寇安:“你手里还有钱没有?”“还有点。”“嗯,这就好,我来京城见皇上,福祸不知。如果晌午不回来,你少花点钱,买一口薄皮棺材,抬到午朝门去,把我的尸体收殓起来,运回原籍。”

这时,外边又进来不少人,把东西都放下了,寇准说:“无功受禄,寝食不安,这东西我不要!”“哟,升堂的时候,对我们太师高抬贵手不就有了吗?别的什么也用不着。以后有啥事,只管吱声。”

寇准依从了,随后,又有人把寇准用过的斗也拿来了,这个斗非常公平,也挂在城头。这时,李成出来了:他一看乡亲们这个样,眼圈也发红了。一路之上,寇准几次问太监李成:“把我调到京城干什么?”李成就是不说,来到京城的时候,寇准止住脚步:“李大人,我跟你进城,他们几个人怎么办?”

说完,这些人都走了,寇准看着这些东西,在屋里踱来踱去(2),忽然,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我何不如此如此……

“寇老爷,得了您这么个清官,这九年我们没遭罪(1)。您要一走,我们怎么活呀!”寇准说:“各位乡亲,我也舍不得离开下邦县,怎奈万岁有金牌调我,不能抗旨啊!”“寇老爷,您身为父母官,连双好靴子都没穿着,我送您这双新的,您把那双破的给挂在城墙上,让以后的县官看看,叫他像您那样廉洁奉公、爱民如子!”“既是这样,那好!”

[注释]

“理当如此。”说完,寇准走出门外。寇准到了外边一看,城里的父老百姓云集在门外,都跪在了衙门口。

(1) 遭罪:受罪。

李成不知情由,感到莫名其妙,寇准心里明白,觉得很不好受:“李大人,我在这里待了多年,如今要走,得先辞别辞别大家,你看如何?”

(2) 踱来踱去:慢慢地走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