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杨家将 > 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

第七十一回 回京城六郎遇害

此时,岳胜已把兵马点齐。全营人都来送行,杨景也随众人来到城外。王兰英点将上马,和六郎一句话没说,扬长而去。王兰英发兵西岐州后,边关留杨景和二十四将镇守,余者由赵德芳、佘太君率领,班师回朝。杨六郎镇守边关,不觉又是三年。这日,京城忽然来了奉旨钦差。杨景把钦差接进城里:“大人贵姓?”“免贵姓楚,贱字贵新。杨元帅请接旨!”杨景跪倒磕头,楚贵新亮亮嗓子,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三关大帅杨景,久离家乡,镇守边寨,劳苦功高。今逢太君八十寿日,理应母子团聚。兵权暂交副帅岳景龙,杨景见诏速返京都。”杨景听罢,高兴万分,连忙望旨谢恩。

“大辽贼心不死,守边关为重。我带些副将、偏将就行。”六郎点头:“好!祝王小姐鞭敲金钵响,齐唱凯歌还。”王兰英听罢,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八王赵德芳看了,有点不忍,说:“兰英孤派西岐州指挥使随后,此番前去,若遇危难,可往京都递折报要兵马。”说罢,领旨意。

六郎怕韩昌乘机再杀过来,他到各处检点查看,告诉大家:“我离边关事,千万别声张,免得动摇军心。”为了不误太君寿辰,他换上便衣,疾驰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三月三清晨,进城后,战马放慢了脚步,直奔天波府。刚走不远,见路北闪出一个深宅大院。他刚要从门口过去,忽然大门后钻出一个人,忙呼喊:“那不是杨贤弟吗?贤弟留步。”杨景听着声音耳熟,拢住缰绳,跳下马来,回身一看,这个人正是兵部司马王强。杨景见到王强,心里挺不痛快。此时,王强已走到近前:“贤弟,愚兄想到边关看望,怎奈有公务在肩,不得抽身,今天幸遇,万分高兴。”杨景见王强跟自己客气,也只好应付:“大哥,这是您的府?”

“这……”太君知道杨景不乐意。王兰英一听,心里发酸:等“天下太平”,那得驴年马月?我现在快四十岁了,怕是到我临死那天也未必天下太平,既然你要毁婚我也不能强求,人家夫妻和睦,我插一腿算干什么的?她想到这里,忽然有了主意:“既然无人去西岐州平反,我斗胆讨令,愿为国效劳。”杨景心中大悦,忙说:“既如此,王小姐辛苦一趟吧。得胜之时,派人接你。”这边说话,那边杨六郎早找八王商量去了。次日,杨景升帐,先对众将说明王兰英去西岐州的事,后问兰英:“王小姐,要多少兵将?”王兰英咬了咬牙:“两千。”“战将呢?”

“三年前,圣上恩赐修建的。贤弟,今日怎么得闲回京?”“奉旨回家为老娘祝寿!”“好!盟娘千秋吉日,理应团聚,我也要去磕寿头。”“大哥,咱们再见。”“别走呀!贤弟,你能越门而过吗?到家坐会儿,咱弟兄叙叙别后之情。”“不打搅了,我还要入朝见驾。”杨景说完要走,王强死拉着不放。“改日给大哥问安。”“不行,贤弟,我有满肚子话要说呀!几年来,弄得无脸面见老盟娘,更对不起贤弟。”

这几天王兰英可急得火上房。心想:原说得胜以后完婚,为什么现在还无声无息?她亲自来找老太君,王兰英见礼已毕说:“老太君,我到这儿日子可不少了,该回去看看老娘。不过,当初之事怎么办?您给我个话,回家好对老娘说一声呀!”老太君是明白人,一点就透:“孩子,老身已经和贤王说过,我们回京之前,成全你和延昭完婚。”王兰英没言语,杨景暗暗着急,忙推托说:“娘,圣上旨意传到边关,叫我们速去退西岐州之敌。如今无人领兵出战,孩儿日夜不安!完婚之事,是否等到天下太平再操办?”

王强说到伤心处,眼中还挤出几滴泪水。杨景进退两难:“你不要想得太多,我是探母心切,不打搅了。”“你是恨我呀!哥哥以前把事办错了,咱们弟兄一个头磕在地上,难道因此拔香头子?”六郎的心也软了:“大哥,你我同殿称臣,又是盟兄弟……”

与此同时,南城、东城、西城外,有杨景、岳胜、孟良、焦赞在攻打。宋兵憋了这么多日子,正没地方出气,今天可算有了报仇时机,一阵冲杀,追出四五十里地,方才收兵。再说八贤王和太君,听说王兰英大获全胜,心中高兴,连忙亲领人马,出城迎接。次日,王兰英又率领兵将乘胜追杀,一气得下瓦桥关、高阳关、益津关,收复了周围大片失地。宋军杀猪宰牛,庆贺胜利,军营一片欢腾。杀退辽兵,可忙坏了八贤王赵德芳。他忙写折报,派人将杨景和众将破敌的功劳簿带入京都。折报奏明:杨景收复三关有功,请将功折罪,重新加封,银枪将任堂惠舍命全交,乃忠义之士,应重新安葬,瞻养家属;呼延丕显镇守遂州有功,应官复原职;对岳胜、孟良、焦赞等人,也请圣上将功折罪,重新加封。同时,还另外请旨:大兵北进,以图收复燕云十六州。时过不久,钦差官带着两道旨意来到边关。一道:皇帝准了八王本章,杨景官复原职,任三关大帅;岳胜等人当初罪过,仍为大将,随杨景镇守边关,有功之日再行封赏。另一道:西岐州金木耳见朝中兵将去平辽,乘虚造反,抢关夺城,宋国已失地百里。因此,叫杨景火速派兵将,到西岐州平灭金木耳;八王等人班师还朝。众将听说金木耳造反,都很着急。

“这就好!”王强转身忙喊家人,“给我贤弟牵马。”霎时,里边出来四五个彪形大汉,夺过马缰绳,牵着白龙驹来院里。王强拉着杨景,越过影壁墙,走进正厅。二人分宾主落座,家人献上茶来。茶罢搁盏,王强二目流泪:“贤弟,愚兄对不住你,因为焦赞杀了谢金吾夫妻,愚兄报仇心切,如今追悔不及。哥哥把事办错,你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有话就说吧!”王强一席话,把杨景说得心软了。反过来还得劝他:“将心比心嘛!姑爷、姑娘被杀,谁不心疼?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了。”

猛然,他二人马打对头,王兰英在上边“刷刷”砍了几刀,韩昌连忙往上封。兰英刀招一变,搬刀头,扎韩昌前胸,吓得韩昌忙用钢叉往下压。此时,马头已经错过,二人后背对后背。王兰英一个反背抡刀,奔韩昌后背砍下去,韩昌想躲也来不及了,眼看腰断两截。说时迟、那时快,杨排风着急了:“六夫人,要活的!”排风嘴快,王兰英心眼也灵,大刀离韩昌后背只有半尺高了,一转个儿,刀刃冲上、刀背冲下,“咔嚓”就是一刀背子。别看刀背子,韩昌也受不了,掩心镜打坏了,摔到地下。杨排风高兴了,提着烟火大棍冲了上来:“抓活的呀!”哪知在此同时,萧天佐、萧天佑已吩咐军卒放箭,拦住了杨排风。王兰英圈回马来抓韩昌时,北国的大将一拥而上,群战王兰英,韩昌才得脱身。八姐、九妹一看韩昌败了,兵刃高举,抖缰绳冲进敌群。女将的几口大刀,杨排风的烟火大棍,打得敌军纷纷抱头鼠窜。

王强转悲为喜:“贤弟宽宏大量,真乃君子!”说着,忙命家人准备酒菜。杨景说:“我失陪了,改日再叙谈。”杨景站起身要走,王强死缠不放:“咱们可是磕头弟兄呀!到我家连杯水酒不喝就走,叫我扫兴。”“哥哥,我又要上殿面君,又要为老母祝寿,时间紧迫呀!”“不差这一会儿。”

韩昌举托天叉往上一崩,叉刀相碰,“当”震得韩昌双臂发麻,战马连连退了好几步。韩昌暗里赞叹道:哎呀!怪不得连伤我四将,好大力气。二人又打在一处。王兰英把大刀使开了,金光闪闪,刀招奇巧。这口刀“刷刷刷”弄得韩昌眼花缭乱。他有心败阵,又怕涣散军心,勉强应战。杨家女将可高兴了,连连擂鼓助威。

杨景心里长叫了,只好端起酒来一饮而尽。酒杯刚放下,王强又倒上斗杯,杨景又喝了。此时,六郎说:“哥哥,我走了。”王强倒没挡。杨景出了厅门,到院里一见风,觉得头重脚轻。挣扎着走了三四步,只觉天旋地转,心里慌乱:不好!酒里难道有毛病。想到这,一回身,只见王强站在一旁,倒背双手,一阵狞笑:“杨六郎,此时觉得如何呀!”

大刀王兰英力杀四猛将,气坏了韩昌,他催战马来到阵前。兰英大骂韩昌:“你动不动就兴兵犯境、抢劫财物、惨害生灵,今日姑奶奶要教训教训你。”说着,抡起门扇大刀,奔韩昌劈了下来。

杨景如梦初醒,只气得二目圆睁,怒发冲冠:“老贼王强,你敢害某?”说完,伸手拔剑,奔王强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