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们便开始为去外地做准备,但素芭的心却如同浓雾笼罩下的清晨,完全被泪水浸透。几天下来一种莫名的恐惧笼上她的心头,她就像一头不会说话的牲畜,紧跟在父母的身后,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不停地观察他们的脸色,企图从中得到一点儿消息。但他们还是什么都没对她讲。在此期间的一个下午,普拉塔普在钓鱼时,笑着对素芭说:“嘿,素,他们到底还是给你找新郎了,你就要出嫁了?你可别把我忘干净了啊!”说完便接着专心钓他的鱼去了。素芭像一头受伤的小鹿望着猎人一样注视着普拉塔普,忍着巨大的痛苦在心里默默地问道:“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啊?”这一天,她没有再坐在树下。巴尼康塔睡完午觉后,在卧室抽着烟,此时素芭走过来坐在父亲脚下,望着他的脸突然哭了起来。巴尼康塔本想安慰女儿几句,脸颊却早已被泪水濡湿。
素芭的婚事令父母焦虑不已。村民开始责骂他们,甚至声称要把他们从村子里赶出去。巴尼康塔家还算比较殷实,一日三餐,两顿有鱼有米,因此仇人也不少[6]。家里的女人们此时也开始出谋划策。经过协商,巴尼康塔到外地待了一段日子,不久便回来对她们说道:“我们得到加尔各答去。”
父母已经决定了明天就得去加尔各答。这一天,素芭来到牛棚向她儿时的伙伴告别。她把草料放在手心喂它们,用双手搂住它们的脖颈,用蕴含着话语的双眼最后一次深情地凝视它们。不觉间,泪水已经簌簌落下。当晚恰好是月圆之夜,素芭走出卧室,来到她深爱的小河边,扑倒在绿茸茸的草地上,仿佛要用双手拥抱大地——她那伟岸而沉默的母亲,并想对她说:“不要让我离开您啊,母亲!请您也像我拥抱您一样,伸出双手紧紧抱住我吧!”
在一个月如银盘的深夜,她悄悄打开卧室的门,胆怯地向外瞥去。月圆时节的大自然正如此时的自己,孤独地俯视着酣睡的大地。青春的活力同年轻的心一起有力地跳动着,欢乐与悲伤充溢着她瘦小的身体,此时她那一直无以言表的孤独和寂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她内心沉重,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个外表沉默、内心不安的少女,就这样伫立在寂静、忧伤的大自然母亲身边。
一天,在加尔各答的一座住宅里,素芭的母亲正在悉心为她梳妆打扮:母亲扎起素芭的长发,编成小辫,再在发辫上扎上发带,戴上首饰——尽力掩盖住她的素颜。化妆时,素芭一直泪眼婆娑,母亲怕她把眼睛哭肿了,不停地斥责她,但眼泪可不理会这些,仍肆意地流淌。新郎在朋友的陪伴下来相亲,这架势就如同神灵下界挑选自己的祭品。素芭的父母担心新郎官能不能看得上自己的姑娘,害怕相亲失败,头都有点犯晕了。在与媒人见面之前,母亲仍在屋里大声教训她,这使得素芭哭得更厉害了。她被带出来相亲时,这位“神人”上上下下打量了好一阵子才说了句:“还不赖。”
她渐渐地长大,也慢慢地开始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一种从未有过的、难以名状的意识,犹如月圆之日从大海深处袭来的潮水,从她心中涌过。她望着自己,不停地询问自己,却始终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他特别注意到了素芭的眼泪,觉得她一定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之所以这样夸奖她,是因为今天在与父母分别时她是如此难过,在日后的生活中,她的温柔和善良也将会是一种良好的品质。珍珠可以提高牡蛎的价格,女孩的眼泪也会为她赢得更高的评价,因此,他也就没再说什么。
想想看,假如素芭是一位水神公主,她就会慢慢浮出水面,将蛇形王冠上的宝石带到岸边。那时候,普拉塔普就会丢下自己毫无前途的钓鱼事业,潜到水下世界,亲眼看到银光闪闪的宫殿里,安坐在金色宝座上的不是别人,正是巴尼康塔家的孩子——沉默、瘦小的素!是的,是我们亲爱的素,她才是那星光熠熠的珠宝城里国王唯一的爱女!难道这不可能吗?这是完全可能的!其实,凡事都有可能。只是,素芭未能生在巴塔尔普尔[5]王族的宫殿中,而是出生在巴尼康塔家的房舍里,所以她也没有办法使这个贡赛家的孩子为她感到惊讶。
双方查过黄历后,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举行了婚礼。素芭的父母把自己的哑巴女儿嫁出去后,便回家去了。谢天谢地,他们的家姓和来世总算是保住了![7]新郎在西部地区工作,婚后不久,便带着妻子又去了那里。
普拉塔普的主要爱好是垂钓,在这上边他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几乎每天下午,人们都可以看到他在河边从事自己的“钓鱼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差不多每天都会碰到素芭。此外,不管干什么,他都喜欢有个伴儿,而钓鱼的时候,能有个不说话的同伴陪在身边再好不过了。普拉塔普敬重素芭的沉默寡言,其他人都喊她素芭,他就亲昵地称她为素。素芭通常坐在一棵合欢树下,普拉塔普则坐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抛竿垂钓。普拉塔普带点蒟酱叶,素芭就帮他调弄好。我想,素芭长时间坐在那里看着普拉塔普垂钓,是热切地希望自己能帮上忙,为他做点有意义的事。她试图用各种方法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非一无是处。但可惜的是,在这里她真的帮不上什么忙。这时,她便默默地向造物主祈祷,祈求赐给自己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普拉塔普看到这一奇迹后,惊讶地叫道:“哎呀,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亲爱的素还有这么大的本事!”
但没过十天,人们便都知道新娘子竟然是个哑巴!如果还有谁不知道的话,那也不是她的错,因为她并没有欺骗任何人。那双眼睛向他们诉说了一切,只是没人能理解。她环顾四周,说不出话来。她开始怀念那些从降生起便熟悉的面孔,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一个哑女的语言。沉寂的内心里回响的是她无声的、无休止的哭泣声,这种哭泣声除了“寻心者”再没有其他人能听见。
在高等动物中,素芭也结识了一个伙伴,但却很难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会说话,所以两个人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此人是贡赛家的小儿子,名叫普拉塔普,是个游手好闲的家伙。贡赛夫妇为了培养他下了很多工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他们已经不再指望这小子能自谋生路了。但懒人倒是有一个好处:他们虽然遭亲人厌弃,但却颇受外人好评。因为没有正式工作要做,他们便成了公用劳力。这就像是在城里,需要有一个半个的公共花园,让人们在这里自由呼吸;在乡下,也需要三两个无所事事的闲人,能陪人消磨时光。所以如果我们懒得工作,又需要一个伴儿散心,他们就能随时奉陪。
她的丈夫眼耳并用,又相了一次亲,这次他认真听仔细看,终于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但素芭还是有朋友的,牛棚里的两头母牛——萨尔巴斯和潘谷丽——便是其中两个。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听到这个女孩叫过自己的名字,但它们熟悉她的脚步声。虽然话不成句,素芭还是亲切地向它们诉说。通过这声音,它们比通过其他语言更容易了解她的心,比其他人更明白素芭何时在爱抚,何时在责怪,何时在哄劝。素芭经常来到牛棚,伸开双手搂着萨尔巴斯的脖子,把脸颊紧紧贴在它耳朵旁轻轻偎擦;此时潘谷丽也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轻轻地舔着她的脸颊。素芭每天照例来牛棚看望它们三次,其间还会不定时地拜访。每当听到令自己伤心的话语,即使不是看望时间,她也会来到这些缄默的朋友身边。而它们仿佛也可以从她悲伤的神情中看出她精神上的苦痛。它们走到素芭的身边,用角轻轻地抚弄她的胳膊,用这无言、不为他人所知的方式安慰她。除了这两头母牛,素芭的朋友还有几只山羊和一只小猫,只是与它们的友情没那么深厚。但它们可不管那些,仍然对她相当亲热、依恋。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机会小猫便跳到素芭的怀里,趴下身子打瞌睡。每当素芭用手指轻轻抚摸它的脖颈和后背时,它就特别容易进入梦乡,因此对素芭充满感激之情。
[1]在印度语中,素芭细妮(Subhashini)是“说话悦耳动听”的意思,长大后素芭却是个哑巴,悲剧意味十足。
巴尼康塔的家依偎在河畔。过往的船夫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家的烟囱和茅草屋。我不知道在这些代表人世间财富的东西中间,是否有人注意到了这个小姑娘。每当干完农活,她便溜到河边,静静地坐着。正是在这里,大自然满足了她说话的愿望,说出了她的心声。溪水潺潺流淌,远处人声喧闹,船夫哼着小曲,鸟儿争相啼叫,树叶沙沙作响,外界的声响与她因孤独而战栗的内心融合在一起。这声音如同海上涌来的巨浪,冲击着这位少女不安的心灵。大自然的低语和万物的运转正是哑女的语言,是那长长睫毛下深邃眼眸的倾诉,也是她周围世界的语言。从蝉声绵绵的树荫到寂静无声的星辰,她的语言有的只是手势与姿态、啜泣和叹息。炎热的正午,船夫和渔民早已回家享用午餐,村民也已酣酣入睡;鸟儿停止了啼叫,渡船也闲靠在岸边。原本忙碌不止的世界突然停止了劳作,化身为一位孤独而庄严的巨人。此时在辽阔的天宇下,只有万籁俱静的大自然和静默无语的哑女静静地对坐在那里——一个在普照的阳光下,一个在小树的阴影里。
[2]在印度语中,素岂细妮(Sukeshini)是“可爱倔强”的意思。
她住在一个名为昌迪普尔的小村庄。村边有一条河,这条河在孟加拉邦里只能算是条小溪,流程不长,流域也不大,犹如中产阶级家的女孩子一样瘦小。湍急的河面从不泛滥,只是安分守己地流着,仿佛已经成了岸边所有农户家里必不可少的成员。河的两岸是村民的房屋以及绿树成荫的河堤。在此美景下,河神也走下王座,走入每家每户的庭院,忘我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急促欢快的脚步声中为村民带来无尽的福祉。
[3]在印度语中,素哈细妮(Suhashini)是“微笑甜美”的意思。
我们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话语,而且都会伴有一个翻译的过程。但即使是这样,也不是所有时候都能表达准确,一旦表达不到位,我们便会犯错。但素芭漆黑的眼睛不需要翻译,因为里面就反映了她的思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这双大眼睛时而睁得大大的,时而闭得严严的;时而炯炯有神,时而暗淡无光;像夕月一般横亘在当空,又如急速的闪电照亮整个苍穹。生来只能通过唇语表达感情的人学会的是一种用眼神交流的语言。它表达丰富,如大海般深邃,如天空般清澈,黎明与黄昏、光明与阴暗在这里尽情嬉戏。这位哑女拥有大自然般孤僻的庄严性格,所以孩子们对她都有一种恐惧感,从不和她一起玩。她如午夜一般沉默而孤独。
[4]印度盛行“嫁妆制”,即结婚时女方需向男方提供高额金钱或贵重妆奁,嫁妆越多女性日后的地位就越高, 否则容易遭到夫家凌辱。
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却有一双缀着长长的睫毛的漆黑的大眼睛;在表达思想感情时,两片嘴唇宛如娇嫩的玫瑰花瓣,不停地颤动。
[5]巴塔尔普尔(Patalpur),古印度的贵族之一。
根据惯例,她的两个姐姐都相了亲赔了钱才好不容易嫁了出去[4]。现在小女儿的婚事就像一块大石,静静地压在父母的心头。人们似乎都觉得,她既然不会说话,当然也不会有感觉,因此他们时常谈论她的未来,甚至当着她的面就毫不避讳地表示担忧。从小时候起,素芭便明白是神灵的诅咒将她降临到这个家庭,因此她远远地躲开人群,独自待在一边。她觉得只要能被人忘记,自己宁愿忍受这份孤独。可谁能忘掉这刺心的痛楚呢?父母日夜为她焦虑不安,特别是她母亲,在她看来,素芭就是个残废。对母亲而言,与儿子相比女儿更属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此女儿身上任何一种缺陷都会成为自己的耻辱。三个女儿中,父亲巴尼康塔最疼爱素芭,但母亲却将其视为自己身上的一个污点,对她厌恶至极。
[6]印度农村里,普遍存在“仇富”现象。
[7]印度盛行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社会地位依次降低。女方为了提高种姓,只能贴钱与高种姓家族通婚,以保证后代在将来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
[印]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王永斌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