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桃花扇 > 第十四章 拒见奸人

第十四章 拒见奸人

阮大铖来到史可法的门前,看到正在等回信的杂役,问道:“你早就来送书札了,为何现在还不回去?”

马士英、阮大铖两人串通一气,想方设法迎立福王,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并无以家国天下为重的思想。这日,阮大铖悄悄来到江浦,寻到了福王,并连夜赶回来,与马士英继续商议迎立的事宜。因为担心兵部的史可法临时反对,马士英就写信和他商议,但还是放心不下,就又让阮大铖在夜里前去会见史可法,以便与他当面详谈。

“小人在等回信,不见送出。”那杂役嬉笑着说道,“阮老爷来得正好,替小人催一催吧。”

侯方域欣然领命,点上蜡烛开始写信。

阮大铖便前去敲门,喊道:“看门人在哪里啊?”

“是,是,我怎么没想到呢?侯兄真是有远见,考虑的深远。之前,我也有听到副使雷介之、礼部周镳有类似的言论,但都比不上你分析得这样透彻。那就烦请侯兄把这三大罪,五不可立之论,写在书信上,以便回复马士英。”

“你是哪位?”里面的家仆应声问道。

侯方域继续讲道:“第一,对皇上的生死,传闻不一致,一个国家不可以有两个君主;第二,如果皇上真的为国殉身了,还有太子健在,为何不光明正大地迎立储君,而要去寻那旁枝侧叶,立庶出子孙;第三,要立中兴之主,就应该去访取像汉光武帝刘秀这样的英雄人物;第四,要防备势力强大的藩镇以立主为名,乘机扩大自己的地盘;第五,还有小人,不可不防,他们想借此机会,邀功封赏。”

“我是阮大铖,烦请你通报一下,说我有事求见史老爷。”

“怎么还有五不可立啊?”

“天色已晚,我家老爷该歇息了,怎么敢随便乱传话?”

“不仅如此,还有五不可立。”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商量,一定要见上一面的。”

“说的一点都不错,果然是三大罪!”

于是,家仆便前去向史可法传话,说阮大铖在门外求见。

侯方域便接着说道:“其一,福王的父亲朱常洵是明神宗的儿子,曾想谋夺帝位,如果不是良臣护卫,几乎得手;其二,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很得神宗宠幸,他自己也儿凭母贵,在被分封去河南之时,得到了许多宝物,他的收入超过了皇帝,使国库为之而空;其三,现今的福王朱由菘是朱常洵的长子,袭了父亲的王位,骄奢淫逸。常洵被杀,由菘在逃难之时,还抢占民女。这样的人没有一点做君主的贤德,怎么能够指望他中兴皇室呢?”

“这么晚了,他来干什么啊?”史可法感到奇怪。

“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不用说,肯定是又要讲迎立的事情了。”侯方域接言。

“哪三大罪啊?”

“去年在清议堂诬陷侯兄的便是他。这个人原本是魏党,是个名符其实的小人,不必理会他。”史可法说罢,就摆手让家仆去回绝他。

“他有三大罪,人人皆知。”

家仆领命,来到阮大铖面前,不怀好气地说道:“我说夜深了,不方便会见,你偏要坚持,果不其然,讨了个没趣!你还是请回吧!”

“为何不能立他?”

阮大铖拍了拍家仆的肩膀,讨好地说道:“这个差事你是在行的,怎么会不明白,夜晚来相会,说的都是极有趣的话;那白天里所讲的无非都是些门面话。”

“老先生这话就错了。福王分封河南,我对他十分了解,万万不能立他的啊!”

“你说得有道理,我这就去再跑一趟。不过事成之后,赏钱可得给双份的。”

史可法打开书札来看,果然不出所料。他转身对侯方域说道:“看这马士英的意思,是有意迎立福王。他还说圣上确确实实在煤山上吊而死了,太子现在奔逃在外杳无音信。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即便我不肯依从,他也会自行其事。况且按宗族里的辈分排行,立福王也没有什么大的不妥。算了,算了!我这就回信给他,明日会同起稿,一起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问题,只要事成,再多给一些也无妨。”

史可法对马士英的用意已经猜到了八九分。昨日在清议堂中,众大臣一筹莫展,或是仰天长叹,或是低头顿足,对迎立新主的事情众说纷纭。史可法对这等军国大事,虽然也有一些谋划,但他没有轻举妄动。只有那马士英喋喋不休,极力撺掇大家立刻迎立新主。今天他的这封书札,无非也是关于迎立的事情了,足见他邀功情切。

如此这般,家仆就又去传话,说道:“禀告老爷,姓阮的一定要见您,还说要告诉您一些极有趣的话。”

正说话间,杂役前来禀告,说马士英老爷派人送来了书札,望速速回复。

“放屁!在这国破家亡之时,还有什么有趣的话可说?!快快赶他走,关上大门。”史可法面露怒色。

“果真是这样就好了,天下苍生有福了。”

家仆应声称是,又弱弱地说道:“马士英老爷派来送信的差役还没打发哩。”

“今天得到一个好消息,说北京虽然失守了,但是皇上安然无恙,早已经乘船南下了,而且太子也沿着偏僻的路径向东边奔逃,只是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可靠。”

“书信已经写好,请史老先生过目。”侯方域忙插言讲道,并把信递给了史可法。

“请问史老先生,北方传来的消息是怎么说的呢?”侯方域问道。

史可法接信来看,只见情词恰切,句句在理,满意地说道:“你写得这样明白,料想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说完,就吩咐家仆把信件交与马士英家派来的杂役,让他早早关上大门,不许其他人再来啰唣。

这天早上,史可法在江上练兵,得到北方传来的消息,就急忙回家和侯方域一起商量。

家仆把信件交给马府的杂役,催促他赶快离开。那杂役问道:“还有阮老爷求见,怎么就关门了啊?”

史可法,字道邻,河南祥符人,是崇祯辛未年间的进士。他曾在西安、安庆等地任官,历时十年,日夜为朝廷效力。现今他升补南京兵部尚书才刚一个月,就遭遇到了大的变故。京城被流寇攻入,幸亏有长江这道天险的阻隔,才使得大明的陪都南京得到了保存。而且有传闻说皇上已死,闹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大臣们开始议论迎立新君主的事情,不过目前还尚无定论。

“就是啊,我刚才还恳求见你家老爷的,难道你给忘了吗?”阮大铖忙不迭地说道。

这一日,侯方域在史可法的寓所里坐立不安,他正在为眼下动荡不安的时局忧心愁闷,但又无计可施,只能等着史公回来,才能从史公那里得知一些最新消息。

“你是谁呀?”杂役故意佯装不认识他,接着又羞辱了他几句。

侯方域自去年冬天因为避祸而投靠史可法,辗转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他先是随着史可法来到了淮安。一个月前,因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被调任到北京,史可法前去补缺他的位置,侯方域便又随着史公来到了南京。史可法重视侯方域的才干,待他像自己的亲骨肉一般,使侯方域心中万分感激。

阮大铖吃了闭门羹,气不打一处来,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十年前,类似这样的气不知道受了多少回了,何必太计较。又搓着手,思忖道:当前迎立的机会,不可错失。史可法现今掌握着兵权,他要是一直这样执拗下去,恐怕迎立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这该怎么办啊?苦思冥想了一会儿,阮大铖突然又高兴起来:我真是犯傻啊!如今皇帝的玉玺下落不明,他那一颗兵部印章有什么用处啊?!这样一想,阮大铖指着史宅,气焰嚣张地说道:“老史啊,老史,一盘好肉包端到你的面前,你却不会吃,反而拱手让给了别人。日后可不要后悔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