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侯方域便提笔写下书信一封。在信中,他以父亲的口吻,谆谆善诱,奉劝左良玉仔细斟酌,三思而后行。
“事不宜迟,现在就立刻写信吧。”杨龙友迫不及待地建议。
写好后,杨龙友通读一番,称赞道:“妙,妙!这措辞用得恰到好处,既委婉激切,又句句合情合理。让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可见侯兄的才华非同一般啊。”
“这是应急的权宜之计,倒也行得通。我这就返回住处,写好书信,大家再做商量。”
“话虽如此,不过还是应该先将此信送给熊尚书过目,让他再仔细改正,方才显得稳妥。”
“侯兄向来被称赞为豪气冲天的侠士,现今国家处在危难之时,你怎么会坐视不管呢?我看侯兄,不如暂且代替父亲写封书信,解除当前的危急。改日再向尊翁说明原因,猜想他老人家一定不会怪罪于你的。”
“都什么时候了,正事要紧。不用烦扰熊尚书了,我稍后会向他说清楚的。”杨龙友说道,面露难色:“信虽然是有了,还差一个合适的送信人选。”
“这有利于大局的事情,怎么会拒绝呢?只不过家父早已罢官隐居,即便是他肯写信劝告左良玉,恐怕也起不到大的作用。况且,让家父写信,往返需要三千里,如何能够解除当前的燃眉之急呢?”
侯方域说道:“我轻装出门,只随身带了两个书童,他们都难以担当这个重任啊。”
“老早就听说,令尊是左良玉的大恩人。如果他老人家肯出面写一道手谕,必定能退兵。不知道侯兄意下如何?”
“派送这样的机密书信,得找一个靠得住的熟人才行。”
“我能有什么好的计策啊?”侯方域疑惑不解。
“这该如何是好啊,去哪里找这样一个人?”侯方域眉头紧锁。
“侯兄还不知道吗?左良玉打算率兵东下,抢掠南京,并且还有攻打北京的野心。兵部尚书熊明遇对此束手无策,所以托我前来寻你,希望得一个锦囊妙计。”
“不用着急,就让我老柳去走一遭,怎么样?”柳敬亭毛遂自荐道。
“杨兄为何这样惊慌呢?”
“柳先生愿意去,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有一点,路上可能会多次遭人盘问,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啊。”杨龙友喜忧参半。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心听说书。”
“不瞒杨老爷您说,我柳麻子原本姓曹,身长九尺,绝不是那只知道吃喝,毫无用处的人。随机应变的本领,还是有一些的。”柳敬亭讲道。
侯方域见他进来,忙说道:“你来得正好,咱们一起听柳老说书。”
“听说左良玉将军的军营壁垒森严,闲杂人等,一概不准入内。何况你这副老态龙钟的模样,恐怕难以完成此项任务啊。”侯方域无不担心地讲道。
正在这时,杨龙友急匆匆地走进来。他有要紧的事情找侯方域商量,一路问来,得知他在柳敬亭这里,便马不停蹄地寻了过来。
“侯公子不用来激我了,这激将法是我平日里说书常用的套路。我老汉去就是去,不去就是不去,也不在乎别人的撺掇。”柳敬亭显得有些激动,继续说道,“侯公子,你是代父写信,笔下生花。我老夫是胸有成竹,善于舌战群雄。我要用自己的诙谐智慧,去战胜困难,叩开军门。等到事情办成之时,定能赢得万人喝彩。”
“哎!没料到,连柳老也把时局看透,当今的形势,确实让人忧虑啊。”
杨龙友连连称好,说道:“果然是有真本领,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只是书信中的意思,还需要你当面向左良玉解说清楚,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公子有所不知,热闹之后就是冷淡,爽快之后就是纠缠。倒不如把眼前颓败的故事讲几句,让大家落几滴眼泪,也好警醒一番。”
“我看那信中的意思也不用细细解释,凭着俺的一条三寸不烂之舌,骂他一骂,就能把他的人马骂回八百里之外。”柳敬亭诙谐地说道,显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不用拘泥于朝代,你只管挑选那热闹的故事,爽爽快快地说一回就行了。”
“你怎么个骂法?”侯方域问道。
“请问公子今日要听哪一朝的故事?”
“就问他,你是防贼,还是做贼?”柳敬亭答道。
“这话讲得有道理。”
“妙,妙!”侯方域赞道,“你这样一说,比我信中说得还明白易懂。”
柳敬亭止了说唱,大笑道:“这说书是我的本分职业,就像公子是读书人,平日里在书斋里弹弹琴、念念诗,难道还要别人来听吗?”
杨龙友催促道:“柳老你赶紧去收拾行李,我速速派人把盘缠送过来。请你务必抓紧时间,赶在天黑前出城。”
柳敬亭正说着,侯方域到了。他环顾室内,见并无他人,只有柳敬亭一人在兴致勃勃地独自说唱,心中便觉十分好笑,说道:“听众都还没有到,你这是在说给谁听啊?”
“明白了。”柳敬亭拱手告辞,忙去打点行装。
见侯方域还未到,柳敬亭便先打起鼓板,自说自话,无非是一些感慨世事变迁、名利皆是过眼烟云之类的言语。
杨龙友感慨着说道:“原来竟不曾知道,柳敬亭是个有用的人才哩。”
柳敬亭对自己的行业十分满意。他一生漂泊,凭着一张巧嘴,说尽古今故事。自从离开阮胡子家后,他再也没有投靠其他门户。如此一来,不用看别人脸色,倒也过得闲散自在。不过,他也绝非是一个只知道吃喝,毫无用处的人。对于那些蒙冤受屈的孝子忠臣,他会极力称许,让他们在自己的故事中扬眉吐气;对于那些奸臣贼党,他会大加挞伐,让这些人物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他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往往会在无形中影响世人的道德观念,对舆论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视。
“我常常夸他和我们是同路人,说书只不过是他闲暇时用来消遣的技艺罢了。”侯方域附和着讲道。
这是农历八月的一个午后,柳敬亭把鼓板取出,静候着侯方域的到来。原来,侯方域昨日托人送来茶钱,约定今日前来听柳敬亭说书。
当晚,柳敬亭便身负重任,带着书信,向着左良玉驻军的地方匆匆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