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世间(上卷) > 人世间(上卷) 第六章

人世间(上卷) 第六章

春燕却反问:“哎,那你怎么没给我家送过酱油醋什么的? ”

秉昆心里大吃一惊,仿佛知道了自己正被某种阴谋算计,愕然地看 着春燕,如同她是同谋者。

秉昆添了心事,低头看着桶里渐接渐满的水,没好气地说:“不是还 没发嘛。”

春燕用莫测高深的口吻说:“也不是只议论你,只议论你有什么意 思?她俩常在一起议论咱俩。”

春燕以毫不见外的语气说:“你可给我想着啊,如果你妈用你厂里发 的东西送人,我家应该第一份。”

他对母亲与春燕的母亲都说自己些什么很敏感,就问:“我妈常和你 妈议论我吗? ”

秉昆说广行,想着

这时他俩已排到水龙头前了,秉昆也不让一让,抢先将水桶放水龙 头下了。他怕春燕先接满了两桶水却不先走,非等着与他一块儿担水回 家,他觉得和她实在没什么可聊的。

至此不管春燕再说什么,他一直装聋作哑。接满两桶水后,担起便走。 春燕叫道:“不许走,我还有话跟你说呢!”

秉昆暗吃一惊,急说:“我已不在木材加工厂上班了,调酱油厂去了。” 春燕一愣,自言自语:“你妈怎么没跟我妈讲? ”

秉昆高声回答:“对不起啦,我家水缸见底儿了,急等着用水呢!”

春燕将头一转,扭向秉昆,看着他做出媚态,笑道:“其实吧,我是 想找个在木材加工厂上班的,离我上班那儿不远。每天上班,他陪我走 到我们浴池门口,下班在我们浴池门口等我,那才真正叫出双入对,想 不恩爱都不可能,挺好。”

秉昆将水倒入缸中,也不再去挑了,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地问母 亲:“妈,你以后少到春燕家去!她家那种破事儿,也值得你带着鸡蛋去 慰问啊? ”

秉昆说:“那是。”

母亲惊讶地反问:“谁告诉你的?你听到什么闲话了? ”

春燕高傲地说:“我没看上。和我同行,也是另一家浴池修脚的。一 对夫妻不能都是修脚的吧?再说人也长得一般般。”她成心不看秉昆,翘 起下巴,仰脸望天继续说:“我这人在对象方面还是有一定标准的,不敢 太高,但也不愿自己先就把自己看低了。光字片的怎么了?咱们生在光 字片人家了就低人一等吗?你说是不? ”

秉昆就将春燕在水站那儿对他说的不着三不着四的话学了一遍,之 后抗议道:“不许你和她妈暗中往一块儿捏鼓我俩啊,捏鼓也没用,她愿 意我还不愿意呢!”

秉昆捧眼似的说:“大好事,可喜可贺。”

母亲说:“两个当妈的聚在一起,可不主要就是聊儿女们的事儿 呗!怎么,你还要限制妈的言论自由啊?再说人家春燕那姑娘不错,在 单位是标兵,大照片挂在墙上的……”

春燕也笑了,打他一下,嗔道:“不行。该问我话,你也得问。”话题 一转,她向秉昆宣告似的说:“我师傅给我介绍了个对象。”

秉昆打断道:“澡堂子也算个单位? ”

秉昆苦笑道:“好好好,陪你说话。那,你说我听,行不? ”

母亲正色道:“你这么跟妈抬杠,妈可就不爱听了。你们那厂,不也 就是个做酱油的地方吗?人家春燕是图强上进的姑娘,兴许明年就能评 为全市服务行业的标兵。人家姑娘说了,如果真评上,有决心争取评为 全省、全国的。到那时,人家修脚也修出了光荣,修成了正果!”

春燕一听生气了,抓住他一只桶的桶梁说:“少跟我来这套。不行!我 从前边移到后边,是为了照顾你吗?我是要跟你说会儿话。陪我说话!”

秉昆嘟哝道:“评上了什么,修成了什么,跟我有什么相干?她就是 被评为千手观音,修成一颗百年罕见的人参果,那也不投我的眼缘儿!”

他说:“不好意思,我一会儿有急事要办,你看这样行不?你排在我 这儿了,我排到你在前边的位置去,等于你照顾了我一下吧。”

母亲更不爱听了,命令道:“你给我坐下!既然你把话挑明了,那咱 们娘儿俩就真得好好说道说道。当年你们中学同班的男生,不是就因为 人家姑娘胖总取笑人家吗?可人家姑娘要好了,自从参加工作,午饭都 不吃了,现在不是瘦了不少,正朝苗条的方向出落着吗? ”

秉昆听得云山雾罩,他并不关心她爸她妈究竟为什么吵架,却很心 疼自己家的鸡蛋。连春燕家那种破事儿都得带着鸡蛋去慰问,那自己家 的鸡蛋还能攒下吗?他不由得在心里埋怨母亲,什么小组长大组长,总 归是当几条脏街的公仆,瞎操心个什么劲儿呢?他想赶快将水挑回家,接 着去完成自己所受的重托。

秉昆反感地说:“我有事得立刻去办,没工夫跟你掰扯。”

春燕说:“我爸和我妈,因为我二姐吵架了。我二姐连队有一名上海 知青,探家路过咱们市,带着我二姐的信到我家来了。他一走我爸我妈 就开始唠叨,唠叨了几句,就吵起来了。我妈气得在炕上躺了大半天,绝 食。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他走到里屋,从桌子底下拎出装鸡蛋的篮子,见有二十多个鸡蛋。

秉昆问:“你家谁病了? ”

母亲跟入里屋,有点生气地问:“拎出它来干什么? ”

春燕说:“你妈也给我家送鸡蛋了。”

秉昆骗她,说厂里一名工友病了,要去探望。

在水站那儿,秉昆见到了春燕。春燕排在他前边,为了和他说会儿 话,退出队列,移到了他身后。

母亲又问:“是木材加工厂的,还是酱油厂的呀? ”

他吃罢饭,掀开水缸盖看看,见水已不多,便出门去挑水。周家兼 做厨房的外屋大,水缸也大,能容两担也就是四大桶水。家中就两口人 了,一次挑满够用一星期。

秉昆烦了,顶撞一句:“是哪个厂的有区别吗?与其你送给一些并不 值得关心的人,不如我送给我认为值得送的人!”

秉昆敷衍地连说:“是的是的,妈放心。”

“妈不是反对你送给你工友。工友病了,带几个鸡蛋去探望还不是 应该的吗?妈就是随口一问嘛!如果是酱油厂的,妈更支持,那证明你 一到新单位就与工友搞好关系了。只是呢,快到春节了,也得给家里留 些。蔡晓光不是还会来吗?妈也想煮十个给他带走,多少是点儿心意 啊。”母亲走到他身边,看着他取出鸡蛋往桌上放,缓和了语气。

母亲说:“还有五六天就过春节了,等你哪天碰到他那不晩了?人家 的家和咱们的家不一样。咱们家在本市连户亲戚都没有,成年没人来没 处往。人家的家,估计平常也客人不断,联络感情保持关系的人肯定不 少,所以你明后天就抽时间专门去找他一次,他的厂离咱家又不远。你 专门去找他一次,那也让他觉得咱娘儿俩心诚,是不是呢? ”

秉昆拎起篮子对母亲声明:“我只带走十个,桌上是十五个,春节前 这几天两只鸡还会下,加起来我看家里够了。至于蔡晓光,你就别考虑 他了,他吃鸡蛋过敏。” 一说完,拎着篮子往外便走。

然而,他说:“能来。只要他有空儿,怎么会不来呢?等我哪天碰到 他,一定请他。”

母亲嚷起来:“那你也别连篮子一块儿送人啊!”

秉昆很理解母亲的心思,但他料定蔡晓光不会来。不是给不给面子 的问题,而是因为姐姐远走他乡,自己这个光字片的家,对蔡晓光已毫 无吸引力了。

秉昆刚一迈出小院,春燕从小院旁闪现在他面前。

母亲希望有当面道歉的机会。

春燕指责道:“在水站那儿,我叫你等我会儿,你却不等。你不等我,我 等你。你说你要去办事的是吧?那我陪你走到马路那儿,还有话想跟你 边走边聊呢。”

知道了小儿子转厂成功是蔡晓光一手代办的,母亲不但感激蔡晓 光的不计前嫌,而且有些念想他了。“以后你别来了,大娘不想再见到你 了。” ——四年前对蔡晓光说过的话,每使母亲自责不已。毕竟,女儿的 行为并不是人家蔡晓光怂恿的,归根结底是女儿自己太任性的结果。人 家蔡晓光帮着自己的女儿隐瞒,还不是因为也爱上了自己的女儿,出于 一个无私的情字嘛!人家得到什么了呢?除了受委屈被自己逐出了家 门,再什么也没得到啊。

秉昆说:“我不往马路那儿走,我得往上坎那儿走,咱俩方向相反。”

母亲试探着问:“秉昆,如果在过春节的几天里,咱们娘儿俩请你晓 光哥来家吃顿饭的话,他能不能来? ”

春燕穿的是几天前那身摩登衣服,擦得程亮的靴子和那条红色的长 围巾,显得挺气派。

对于秉昆调到酱油厂的事,母亲虽觉意外,却未埋怨。酱油厂福利 不错,这是母亲也听说过的。以后上班近了,回家早了,亦是母亲高兴 的。当然,秉昆并没如实告诉过母亲自己在酱油厂的处境。

她眨眨眼睛说:“我往上坎那儿走也行。”

母亲很舍得送给别人家鸡蛋。光字片大多数人家的厨房小得可怜,除 了锅台、案板、水缸、碗架,再就没什么地方了,所以希望养只鸡的想法 纯属梦想。不论同一条小街的人家,还是前街后街的人家,谁家女人坐 月子了,谁家小孩病了,谁家老人吃不下饭了,母亲一听说,总是会送 几个鸡蛋去。她升“官” 了,由街道小组长而大组长了,由管一条小街 家长里短之事转而参与管整个光字片的事儿了。用她的话说,那就是权 力大了,更应该密切联系群众了。而她联系群众的方式,主要就是靠送 鸡蛋这一实际行动。一年多以来,她的实际行动在光字片获得了广泛赞 誉。不少人说,周家的两只母鸡差不多就是为光字片大家养的。

秉昆怎么会愿意与她一块儿走,继续听她藏头掖尾试试探探半真半 假的话呢?更不愿意的是,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去的地方,即使是大 概的位置,特别是不想让春燕知道。她一旦认为某事与自己有关便刨根 问底,显然已将他视为首选对象了。她一定会认为他的某些事不但与她 有关,还需她极其重视。男人之间的事,女人一关心一掺和,那就会小 题大做搞复杂了。这一常识,他还是晓得的。

母亲笑道:“没听谁讲过,年轻人隔几天吃一个鸡蛋就会营养过剩o我 看啊,咱们中国人压根儿就不可能营养过剩,只会营养不良。你每天干 活那么累,比妈更有资格吃鸡蛋。妈在家又不干什么累活,吃鸡蛋等于 浪费。妈少吃几个,不是就能多送人几个? ”

秉昆忽然弯下腰,呻吟着说:“哎呀,我胃又疼了,好春燕你先走吧,别 等哥了啊,哥得吃片药,胃不疼了再走。”说罢,捂着胃返身进了小院,进 了家门。

秉昆说:“妈,以后别给我煮鸡蛋吃了,那会营养过剩的。你倒是应 该多吃鸡蛋,希望你能一直健健康康的。”——嘴上虽这么说,却首先抓 起鸡蛋吃。

母亲奇怪地问:“你怎么又回来了?

母亲坐在他对面,目光无限慈爱地看着他说:“这半个月来,我小儿 子瘦多了。”

秉昆往炕边一坐,放下篮子,讨好地说:“妈既然舍不得这篮子,那 我当儿子的就应该照顾妈的情绪,不惹妈生气,所以又回来了。”

一个小盘里,摆着一只剥了皮的鸡蛋。

母亲高兴了,夸奖道:“这才是妈的好儿子。”找出一个废药盒,将 鸡蛋小心地放入盒里,用块旧布将盒扎起。

星期日这天秉昆起得很晚,九点钟才睁开眼睛,在被窝里又眯了会 儿开始穿衣服。等他不慌不忙地洗漱罢坐到饭桌旁,九点四十了。

“多谢妈了!”秉昆拎着盒边说边往外走。他在小院站了会儿,估 计春燕早走没影了,这才二次出了小院,朝上坎方向大步而去。

两年前,在母亲的多次支使之下,周秉昆买回了七八只小鸡。入冬 前,活下了两只母鸡。来年春季,两只母鸡都下蛋了。此后,周家的一 只篮子里,每三天就多两个蛋。偶尔,两只母鸡某日各下一蛋,母亲便 会高兴地说些它们听不懂的表扬话,抓把粮食直接喂它们。秉昆记得很 清楚,第一次从鸡窝里取出一个蛋时,母亲乐得合不拢嘴。从此,两只 母鸡也成了周家两口劳苦功高的成员,母亲对它们每天的生存状态观察 得可上心了。它们的笼子较大,放在外屋。在那笼中,它们有空间展展 翅膀,活动活动,交换一下地方。不像有人家养的鸡,笼子太小,转身都 不容易,活得憋憋屈屈。说到底还要归功于周志刚当年英明,哪怕举债 也要将自己的家盖得大了些。

走出约莫十来步,猛听到春燕的声音:“周秉昆,你给我站住!”

在小鸡集体出壳的春季,城市已不许郊区农民担着两扁筐小鸡进城 来卖,百姓人家便派出会骑自行车的成员,到十几里几十里外的郊区去 买。有些人家派出的是儿子,有些人家相当重视,父亲们亲自出马。小 鸡能顺利养大的比例普遍不高,三四只里养大了一只母鸡便已不错。

他心里不由得骂:“讨厌的修脚婆! ”却绅士似的站住了,转过身去。 春燕从一幢泥房的山墙后闪出,朝他大声嚷道:“你成心甩我是吧? 不愿跟我一块儿走你可以直说,骗我干什么?我是狼啊还是虎啊?会在 路上吃了你吗? ”

这种情况之下,养鸡成了家家户户自己解决营养问题的良策。特别 是有老人、孩子和病人的人家,更希望能在家里养只鸡。养鸡要有居住 条件,味儿大,总不能养在睡觉的屋里,只能养在厨房。厨房但凡可以 隔出小小的一处地方来,便会马马虎虎做个鸡笼放那儿,起码养一只母 鸡。首先不是为了吃鸡肉,而是为了能吃上鸡蛋。鸡蛋是平时难以见到 的稀罕东西,有几年春节前凭票供应过。即使供应,最多也不过每人半 斤。半斤——这是当年所谓副食供应中好东西或较好东西的常态数,票 上印着“副食券”。与户口本粮本几乎同等重要的小本叫“副食本”,若 丢失了补发过程很麻烦,需有证明材料,还需层层审批。顾名思义,“副 食”就是非主要食品。当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身体不但对粮食的 需要格外强烈,对副食的需要也经常表现得特别迫切。

秉昆也大声朝她嚷着说:“你想多了,我没你以为的那么会演戏,真 的是回家服了片药!我都走这儿了,那咱俩各走各的吧,别耍姑奶奶脾 气啊!”

像光字片某些人家一样,周家也养了两只母鸡。那年月,普通人家 一年到头吃不着什么有营养的东西,猪肉还是每人每月半斤。即使人口 多,多到六七口,那也不过每月三斤多肉。家家户户都舍不得凭肉票买 了瘦肉吃上一顿解解馋,那未免太奢侈了,也太任性了。当然,家家户 户是指一般百姓。老百姓更愿买肥肉,越肥越好。听说哪家商店在卖特 肥的肉,关系好的邻里之间是要相互告知的,哪一家没被告知,那家人 会生气的。肥肉可以炼成大油,大油吃得长久,也比用豆油炒菜香。何 况每月每人才半斤豆油,三四口人的家庭,每月不过一斤半到二斤油,根 本不够,连烙油饼都需要下决心。除了肉,对于百姓而言,就数豆腐有 营养了。但豆腐也凭票,每月每人十块。人口少的人家,往往只舍得一 次买两块。如果冬天买冻豆腐,有时候一张票可买三四块。

他一说完,怕春燕不肯罢休地接着嚷,又一转身,加快步伐,以神行 太保般的速度往前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