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袁二人整队而入,张光前的右路兵也到了。朝鲜宫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清军仔细搜寻,只有几个宫女躲到密室里,其他的都不知去向了。吴、袁、张三人立刻审问国王和王子的下落,这帮人说:“他们趁着宫里大乱,已经逃到宫外去了。”袁世凯下令去搜,在王宫前后左右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袁世凯也有些着急,忽然有朝鲜的大臣过来报告说:“国王和王子在北门关帝庙里。”袁世凯大喜,立刻和吴、张二人商议过去迎接。这个差使,吴提督最适合干,急忙率领部兵过去。袁、张已经把宫里扫清,然后收兵回营了。不一会儿,朝鲜国王和王子跟着吴提督进来。国王见了袁世凯,非常感激,并下令捉拿朴咏孝、金玉均等人。袁世凯说:“这些叛党,现在想来已经逃到日本使馆了,不如先通知日本大使竹添进一郎,让他赶紧交出来,然后再用兵也不迟。”张、吴两人也很同意这样处理,于是就写了封信,派人给日本大使送去。不一会儿,派去的人回来了,报告说日本使馆内已经没有人了。日本大使竹添进一郎,听说已经逃回本国,往济物浦去了。于是袁、吴、张三人送朝鲜国王回到宫里,一场大乱,就这么平定了。
这天晚上,天色微明,三路清军静悄悄地出发了。到了朝鲜宫门,已经快要天明了,袁世凯下令猛攻,里面枪声也噼里啪啦地放出来。袁军前队伤了几十名,看来想要撤退。袁世凯立刻下令,不准退后,谁敢违令,立刻砍头。军法如山,这条命令一下达,士兵这才冒死往前冲,霎时间攻破了外门,进了内门。忽然后面有日本兵抄过来,来攻打袁军,袁世凯急忙分兵抵挡,这时腹背受敌,袁世凯也有点吃惊,所幸队伍并没有乱。恰好提督吴兆有已经从左路杀到了,一阵夹击,这才把日本兵杀退。清军抖擞精神,再接再厉,枪声持续不断,把屋上的瓦都给震下来了,宫墙瞬间坍塌。刚刚得手,又来了几百名朝鲜兵助战,袁世凯一看,原来是自己以前训练过的士兵,熟门熟路,当下把内门给攻破了。维新党不顾死活,还过来阻拦,被清军一顿射击,杀死了几十人,洪英植也战死了。朴咏孝、金玉均等人这才从王宫后面逃掉。
小日本还挺厉害,立刻派全权大使井上馨到朝鲜问罪,又让宫内大臣伊藤博文、农务大臣西乡从道来跟中国交涉。这三位日本高官,都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能人,这次奉命出使,自然是玩命耍横。井上馨到了朝鲜,仍然直接跟朝鲜商议,索要赔款,要求朝鲜赔礼道歉。朝鲜国王无可奈何,别人又不方便参与商议,只好暗地里讯问袁世凯。袁世凯刚好接到北洋的来信,说是伊藤、西乡两位日本官员,已经到了天津,声言清军有意挑衅,不肯罢休,朝廷已经派吴大澄、续昌两人过来查办了。袁世凯毕竟是一代枭雄,哪能受这个窝囊气?立刻请了假,回到了北洋,拜见肃毅伯李鸿章,说明利害关系,大意是:“要监督朝鲜,代替他们处理国事,免得被日本人觊觎。”李鸿章非常赞赏,但仍然决定小心处理,不愿意轻举妄动,而且劝说他韬光养晦,收敛一些。
轮船刚出发,朝鲜国王已经秘密派金允植、南廷哲到清营求救。吴、张两人仍然不敢立刻答应,不久接到消息,说是维新党要废掉国王,改立小王子,要投靠日本,背叛清朝。吴兆有这才有些着急,无奈北洋的命令还没有来,自己的部队又不是很多,害怕自己干不过日本,所以仍然犹豫不决。外面袁世凯又来了,还没有坐下,就跟吴、张两人说:“乱党的消息,相信两位已经听说了,如果再不发兵进宫,不但朝鲜会被敌人占去,就连我们的退路都会被敌人切断,到时我们就要客死他乡了。”吴、张两人听了这话,有些毛骨悚然,也来了底气。小命要紧嘛!就说:“依老兄看,有什么好办法?”袁世凯说:“按照现在的情况,只有迅速调兵,分路进攻,只要一鼓攻进去,肃清朝鲜宫里的叛乱,我们就能占上风,不怕日本人出来作梗了。”吴兆有问:“那么,应该分几路?”袁世凯说:“应该分三路进攻。吴大人领中路,张大人领右路,我来当左路。”吴兆有仍然脸色难看,袁世凯愤愤地说:“如果你们二位觉得中路比较难攻,那么我攻这一路好了!吴大人率领左军,张大人率领右军,咱们彼此接应,不愁打不赢!”吴兆有说:“就按你说的办!今天晚上发兵。”
李鸿章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全权大臣,跟日本使臣商议条约。李鸿章还是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大阵仗会见了日本使臣。日本使臣伊藤博文和西乡从道看到这副阵仗,也没有觉得怎么样,因为外强中干是不顶用的。他们跟李鸿章侃侃而谈,反复辩论,最后商定了两大条:第一条,清日两国,派驻朝鲜的兵,一律撤走;第二条,两国将来如果派兵到朝鲜,应该先相互通知,事情平定后就立即撤回。彼此按照商定的结果签订了条约,中日已经议和。清政府的吴兆有等人,都遵守约定回国了,连大院君也放回去了。朝鲜国王李熙没有了外援,对于日本的索赔,只能一一答应,赔偿了十一万元,然后进行了书面道歉。从此小日本更加得寸进尺,已经认定自己是朝鲜的保护国了。中国像李鸿章这样的人,还说朝鲜是清朝的附属国,双方各执己见,针锋相对,最后终于决裂。
这时驻扎朝鲜的吴长庆,因为法越开战,被调到金州防御。继任的提督也跟吴长庆同姓,叫吴兆有,听说朝鲜宫里发生了叛乱,急忙找来总兵张光前商议。张光前推举了一个人,说他智勇深沉,肯定有妙计,应该邀请他来解决这个问题。推荐的这个人到底是谁,这么神秘?呵呵!就是当时的帮办营务,后来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大名鼎鼎啊。袁世凯名慰亭,河南项城县人,袁甲三总督,就是他的从祖。捻匪作乱的时候,他曾经被派出去驻守皖、豫,奉旨剿灭反贼,也立过一些战绩。袁世凯的父亲叫袁保庆,他的亲生父亲名叫袁保中,袁世凯小时候放荡不羁,非常自负。段靖川学士很会鉴别人,曾经说他不是一般人。这家伙因为乡试没考上,就放弃了,花钱买了个假文凭,被任命为同知。提督吴长庆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把他召到自己的府上,当成智囊团成员,负责协助管理军事。在军营的时候,他曾经帮助吴长庆约束士兵,号令一新。朝鲜国王经常来询问吴长庆,请他派将领帮忙训练士兵,吴长庆就把袁世凯推荐过去。等到吴长庆调任,还有一些士兵留在朝鲜,吴长庆就写报告,请求委派袁世凯代替管理。张总兵也非常器重袁世凯,所以吴兆有来询问的时候,就想邀请他来一起商量。吴兆有急忙让亲兵拿着请帖去请,袁世凯大模大样地来了。吴兆有谈到朝鲜的情况,商量营救的办法。袁世凯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请立刻发兵,攻入朝鲜宫里,铲除乱党,然后再作打算!”吴兆有说:“听说朝鲜宫里有日本兵守卫,恐怕不容易攻进去。”袁世凯说:“几个日本兵有什么好怕的?”张光前说:“袁将军的建议,确实是先声夺人的计策,不知道大人觉得怎么样?”吴兆有说:“计策不是不行,但需要到北洋去请示命令,然后才能出兵!”袁世凯说:“救兵如救火,如果要请示北洋,肯定会耽误很多时间,如果被敌人占了先机,反而不妙了。”吴张两人仍然面面相觑,袁世凯一看他们做事像个娘们儿,优柔寡断,就说:“既然要到北洋请示,就请写好报告,赶紧去请示吧!”两人答应一声,立刻写好请示,派泰安轮船赶快送去。
越南已经被抢去了,朝鲜也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主权,法国、日本满意而归。英国不甘落后,想趁机攻占缅甸。缅甸在乾隆年间,国王孟云已经受清政府册封,约定十年进一次贡,永远是中国的附属国。道光初,英国吞并了印度以后,跟缅甸西境相接。缅甸西境有阿剌干部,恰好有内乱,就向缅甸求援,缅甸借着出兵援助的名义,竟然占领了阿剌干部。阿剌干部众不服,又向在印度的英国总督求救,英国总督于是发兵攻打缅甸。缅甸人连战连败,没办法只好讲和,愿意割让阿剌干给英国,并且赔偿英国二百万英磅的军费。缅甸人不说发愤图强,反而把怒气撒在英国人头上,只要遇到英国商人入境,就百般侮辱。英国人无比愤怒,立刻又派兵攻打缅甸,把缅甸南境的秘古全部占领。到了光绪十一年,法国攻占了越南,日本图谋朝鲜,英国人听说中国多灾多难,立刻派遣大部队,直接攻到了缅甸的首都,把国王给废了,派去官员管理。光绪十二年,英国人兼并了上下缅甸,编入英国占领的印度境内。云贵总督岑毓英立刻把情况报告了清政府,清政府这才想起来,原来缅甸也是自己的附属国。这时驻法使臣曾纪泽因为曾争论过《中法条约》,已经被调去担任英国大使。总理衙门又发电报到英国首都,让他去英国政府抗议。英国人已经把缅甸收入囊中,怎么可能再给你吐出来?曾纪泽费尽心力,据理力争,起初是要他们归还缅甸,英国人愿意,后来又让他们立君主来管理,按以前的制度纳贡,英国人又不答应。曾纪泽说得口干舌燥,山穷水尽,最后才终于争取到“代替缅甸交纳贡品”这一点点成绩,而且也只是有名无实的条约。开始还按时交纳贡品,后来一看中国越来越弱,连这点成绩也没了。英国人占领了缅甸,还想窥探云南,云南和缅甸的边界线经过多次商谈,最后才有了结果,自然还是英国人占便宜,中国人吃亏,云南的土地又被英国人抢去不少。中国许多的土地就这样被蚕食,想想都觉得心痛。唉,落后就要挨打!
肃毅伯李鸿章也是中兴名臣,为什么非要坚持议和?因为这时候,中外各种事情纷至沓来,法国和越南正在开战的时候,朝鲜又发生了动乱。上次朝鲜和日本交涉,朝鲜大臣朴咏孝赶赴日本谢罪,看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回国以后决定变法图强。就联合了一些有名的人物,如金玉均、洪英植等人,组成维新党,主张倚靠日本。只有朝廷内的执政党大臣,大部分都坚持维护旧制度,领袖闵咏骏是王妃的亲戚,一向顽固不化,他主张臣服中国,反对维新党的变法。维新党里面的人都是一些年轻的有志之士,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他们决定投靠日本,推倒旧政府。日本趁着这个这机会,又利用外交手段,勾结维新党,劝他们独立,说愿意帮忙。维新党还以为日本鬼子说的是真心话,完全没有怀疑,于是率领维新党,突然发难,请来日本兵,闯进宫里。先搜索闵族里面的高官,自闵咏骏以下,一律杀死,就连闵妃也被杀害。只有国王李熙还没有被杀死,维新党胁迫他开始施行新政。李熙变成了鸡笼子里的鸡,要他干吗就干吗。朴咏孝掌握了政权,兼管兵部,金玉均为左相,洪英植为右相,其余的维新党全部担任要职。
越南和缅甸的中间还有一个暹罗国,也是中国的附属国,按年交纳贡品,自从洪秀全造反以后,就不再交纳了。越南被法国人抢去,缅甸被英国人抢去,英、法两国都想吞并暹罗,势均力敌,相互冲突,于是两国召开会议,决定允许暹罗独立自主,大家都不能侵略,只是把暹罗所管辖的南掌给瓜分了。从此中国南部的附属国全部被外国人瓜分。清政府醉生梦死,不思进取。慈禧太后也逐渐变得骄奢淫逸,突然想起建造颐和园来,用来自己享福。
孤拔一死,法军就像被阉割的公鸡一样,完全没了底气。谅山的粤军和临洮的滇军却都雄心勃勃,恨不得立刻收复全越南,把法国人给赶跑。正在耀武扬威的时候,忽然听说天津议和的消息。各位战将半信半疑,纷纷扼腕叹息。钦差大臣督办广东东部海防的彭玉麟接到这个消息,气得白胡子都竖起来了,连声说:“哪个软骨头要议和的?”接着拿出纸和笔,写了一封几千字的报告,大意说:“有五条不可以议和的理由:第一条,这是法国人无故找事,如果不狠狠揍他一顿,就这么议和,实在说不过去;第二条,法国人还没受到重创,就来请求议和,实在有点诡异,肯定在打坏主意,所以不能议和;第三条,法国人不要军费,只是要求越南通商,恐怕以后要的更要多加十倍;第四条,对外强中干的法国人,不闻不问就这么求和,恐怕以后其他国家都要攻击我们了;第五条,云南物产富饶,西方人垂涎已久,如果跟他们议和,就得允许他们通商,他们会趁机广泛宣传邪教,一旦闹事,我们防不胜防。”又说:“有五条可战的理由:揣摸敌情我们可以战;论军事将领的才能我们可以战;查探民情我们可以战;按照国际舆论我们可以战;按天理我们可以战。”词言激烈,慷慨激昂。这份报告上去以后,出使法国的曾纪泽也有密电送到北京,说是法国内阁变换不定,各自的主张也不一样,跟我国议和,必须归还我们的越南宗主权,才能答应。谁知道中外大臣的报告,都比不上一个全权大臣肃毅伯李鸿章。李鸿章竟然跟法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了和约,一共有十款,最重要的几条:一是,法国人占领东京;二是,越南归法国人保护;三是,法国士兵不能越过越南北岸和中国的边界线,中国也不能派兵到北岸;四是,占据台湾的法国士兵,一律撤回;五是,中国答应在保胜以上,谅山以北,开辟两个贸易区。这份条约签订以后,一二百年来就是中国附属国的越南就这样拱手让给了法国人。法国人没有索要赔偿,就算不错了。后来开放龙州、蒙自两个贸易区,允许法国人通商。从此以后,李鸿章就混上了和秦桧、贾似道一样的汉奸名声,这也未免有点过分。彭、左、岑、冯各位军事将领心里都不痛快,但朝廷已经允许议和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停战撤兵。中国不败而败。
颐和园的风景,天下无双,究竟是怎么建造的?咱们下章再讲。
孤拔袭击浙江境内,浙江提督欧阳利已经提前作了预防,急忙传令海口炮台守将,进行严密的防御。守将静等了几天,没有见到动静,难免开始懈怠起来。也是孤拔命里该绝,闯进三门湾的时候,远远看见岸上一点声音也没有,不知道有没有准备,于是猱身上了桅杆,打探岸上的情况。恰好炮台上有一名巡逻的士兵,看到敌人的军舰开过来了,暗想来不及通报,他就大着胆子,跑去开炮。扑通一声,不偏不倚,正好打中了桅杆上的孤拔。孤拔挨了一炮,脑子一晕,自然摔下去了。这时炮台的守将,听到有炮声,惊讶得不得了,急忙让军官去查看。军官到了炮台,放炮的巡逻士兵还在接连开炮,军官厉声说:“没接到命令,你怎么擅自试炮?”巡逻的士兵一看军官走过来,急忙转身行礼,接着把详细的情况报告了。军官向外望了一眼,果然看见有几艘军舰缓缓退去。军官就说:“你虽然击退了敌舰,但总是没有接到军令,恐怕犯了军法,还是快到军政部去请罪吧!”巡逻的士兵默不作声,跟着军官去见了统领。幸亏统领还不糊涂,说等情况查清楚了,再决定是立功还是犯罪。第二天早上,听说法国军舰被轰坏了二艘,法国提督孤拔也已经毙命,不禁喜出望外,急忙向提督欧阳利去报捷。一面赦免了巡逻士兵的罪,提拔他为小军官了。浙江海面上又变得风平浪静,提督欧阳利,免不了要夸大战绩,报告清政府,自然得到了丰厚的奖赏。欧阳利以下大多都升了官,发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