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八月二十七日,野战军十数万人南渡淮河,完成千里跃进的全部烽火里程,进入了大别山北麓的几个县份。
人说“鸡叫听三省”,形象地道出了大别山横跨鄂、豫、皖边境的地理特征。山脉呈西北向东南的走向,海拔一千公尺左右,为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麓水系汇入长江,北麓水流归入淮河。山南山北气候条件截然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十分显著,这一侧山花烂漫,那一边白雪皑皑。
野战军指战员多是晋冀鲁豫农家子弟,他们想象中的大别山与北方一样,崇山峻岭连绵不断。不然!大别山高山面积仅占全区百分之十五,其余多为丘陵地带,谷地宽阔开朗,且有河流漫滩与阶地平原。全区地势较高,水系发育丰沛,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稻田从山顶梯次排列而下,阳光辉映如一方方明亮的玻璃。依山傍水处,散落着白墙灰瓦的几家农舍。村庄不拘大小,少不了会有一两个、三四个养鱼塘。你走在塘堰上,常常会看到两三斤、四五斤的大鲤鱼、鲫鱼噌地蹿出水面,在空中划一个弧线,又得意洋洋地潜入水中。
1
部队根本没有那一份心思来观赏大别山怎样风光绮丽,也无暇领略这鱼米之乡如何富裕自给民风淳朴。尾追而来的国军二十三个整编旅先后压过了淮河,企图以优势兵力,打我们一个立足未稳。为避开当面敌人来势汹涌,部队不得不即刻做最大限度的分遣,给他来一个“麻雀满天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