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旅路:我挚爱的风景 > 诹访湖

诹访湖

我在踏进佐和家门的同时,再一次将视线投向诹访湖的湖面。似乎微风稍起,春日夕阳的光照中,无数细小的三角波好像汗毛竖起的野兽皮一样,覆盖住了整个湖面。波浪也和泛黑的湖水一个颜色。

第二天,我在佐和家用过第一餐早饭后,散步的同时顺便去参观了这个村庄古时就很有名的观音堂。观音堂建在紧逼湖岸的巨大台地之上,距离宿舍有两三丁远。

他说了之后,自己也做出侧耳倾听的姿势。的确能听到从某个地方传来大量水流泻落的声音。佐和住的宿舍正背面是杂树繁茂的丘陵。这丘陵仿佛是从一侧抱住宿舍一般,下摆一直延伸到湖岸。道路也是切开丘陵的延伸线而建造的。虽然从此处无法看到,但路的尽头处转个弯,正对面就是天龙川的流水口,据说调节水流量的闸门装置也建在那里。

从大路转弯进山,沿着窄小徐缓的坡道往上,中途经过一扇古老的小门,门上挂着写有“龙仙堂”三字的木制匾额。门柱上附有明治二十八年(1895)四月的日期,还有采灯护摩执行[1]和大般若修行[2]的日期也写于其上,不过因墨迹已变淡许多,判读起来很困难。

“前面尽头拐弯后没几步路就是水闸了。你听,能听见水流声吧?”

穿过门口,窄小的参拜路持续了半丁左右,道路两旁栽种着整齐的杉树。或许是盛行风的缘故,每棵树都是东侧的枝条少一些,像是被剪掉了一样。

我在进门前先问了问佐和。他家门口隔着一条路就是诹访湖岸。这附近湖面比道路低两三尺,靠湖一侧的路基都用岩石和混凝土加固了。

房子是哪个年代的建筑已无从了解,门柱上挂着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西国百所观世音菩萨”,旁边还写有“十一面观音”几个字。我本想瞻仰一下供奉的主佛十一面观音,可佛堂的门扉紧闭着。我想反正以后每天都会来这里散步,就留给下次吧。

“水闸在哪个地方?”

从此处眺望诹访湖,风景十分美丽,与昨日坐巴士来的时候看到的单调风景截然不同,或许是因为从高处俯瞰的关系吧。湖岸边樱花盛开着,看着像棉团被撕碎后散落各处。天空多云,春日暖阳照耀着大地,天空多云,目之所及之处显现出或明或暗的光彩。正前方稍稍靠右的位置上,八岳依旧身披雪袍。

他家是座小平房,房子四周是扁柏围成的矮篱笆。窄小的门柱上挂着一张门牌,上面写着“大畑水闸管理所员工宿舍”,旁边还并排挂着另一张门牌“佐和三男三郎”,能认出这是用粗体笔写上去的。

选自《末裔》[3]

“也就坐大巴方便,家门口就有站。”他说。

[1]日本修验道的祈愿方式之一。通常会将护摩木或薪柴烧掉,以祈祷人世烦恼烟消云散。

我在有两百户人口的大畑村的村口下了车。下车后正前方就是佐和他家。

[2]佛祖面前念读《大般若经》的仪式。

巴士不知从何时开始一直沿着丘陵脚下行驶。湖岸沿线断断续续能看见葡萄田,田地中间安插着五六户人家规模的聚落,大小还称不上村落。巴士时不时地蹦起来,飞奔在这千篇一律的单调风景中。

[3]小说。发表于1953年10月号《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