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灵长类人科动物图鉴 > 味噌猪排

味噌猪排

可惜,我是为杂志取材的工作而来,对方据说已在旅馆安排了岐阜著名的餐点。

我很想叫他停车,去吃吃看那种味噌猪排。虽然我刚刚在新干线的餐厅吃过不太好吃的午餐,但哪怕一口也好,我想吃吃看。

我只好忍耐着任由车子驶过,之后按照既定行程吃到了当地著名的香鱼料理,但是一边津津有味享用,一边眼前闪现的却是“味噌猪排”四个字。

车子又开了一段路后,我差点说:“请停车。”

用餐前的短暂空当,在咖啡店休息时,看似巴士司机的人,正在吃味噌猪排套餐。

这样说话的期间,沿路又有一两家“味噌猪排”的招牌映入眼帘。

原来如此,炸猪排上淋了黑色的味噌酱汁,油与味噌混合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样啊。原来东京人没听说过味噌猪排啊。是噢,外地人全都不知道啊。只有咱们这一带的人才知道啊。”

“啊!好想吃。”

他问我从哪儿来的。

我只能干咽口水暗自寄望下次机会,等我终于吃到味噌猪排,已是结束两天的行程,要搭乘新干线回去前,在岐阜羽岛车站内的餐厅。

“很赞噢。首先,闻起来就很香,光是猪排就可以多吃一碗饭。”

美味极了。

“好像很好吃。”

其实只是把八丁味噌加味霖与砂糖熬煮的酱汁,淋在刚炸好的猪排上,但味噌抵消了油腻感,与白饭也很搭。

“很简单啦,只是在猪排上淋上味噌酱。”

这是足以匹敌豆沙面包的日本式大发明,我期待它很快会席卷日本全国,就这么回到东京。

司机是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他露出“你真是孤陋寡闻”的笑容。

那正好是去年的此时。

“小姐,味噌猪排你都不知道吗?”

转眼过了一年。

我问出租车司机。

我一直在留意,但始终不曾听说味噌猪排。看样子,它只在岐阜一带流行,不曾往西或往东发展。有些东西例如呼啦圈或小黑娃人偶、魔术方块,转眼之间便风行日本全国。

“味噌猪排是什么?”

可有些东西明明觉得很好、很有趣,却不怎么流行。

不是一两家而已。沿路经过的酒家与餐厅几乎都挂出这样的招牌。

到底差在哪里呢?

“味噌猪排套餐。”

很久以前,我去曼谷时,彩色裤袜正在流行。

“味噌猪排。”

时值盛夏,年轻女孩却都穿着彩色裤袜。白天气温有三十五至四十摄氏度,大家却一脸平静,穿着紧紧包到脚踝的裤袜走来走去。我穿着宽松洋装都热得浑身无力,只能感动地想:流行真是太伟大了!但是后来询问隔年再去的人,据说“那玩意儿果然好像已不流行了”,或许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已闷出汗疹。

是“味噌猪排”的招牌。

彩色裤袜能在曼谷流行,东京为何就没有味噌猪排呢?

在车站前拦了辆出租车,奔向岐阜市,路上有另一样东西映入眼帘。

果然还是得让松田圣子或田原俊彦等帅哥在电视上大唱味噌猪排的歌才管用吗?

这么一想,岐阜羽岛车站的夫妻铜像,就男女平权的象征而言,说不定是傲视全球的划时代产物,令我大为佩服。

在现代,如果不与歌曲或时尚、电视当红人物、广告搭上线,好像就无法流行。

携伴登场的,顶多只有带着侍从桑丘的唐·吉诃德,与带着狗的西乡隆盛先生。

没办法。我只好独自煮味噌猪排,独自试吃。和我之前在岐阜羽岛车站的餐厅,一边担心新干线的发车时间一边吃到的味道好像有点不同,不过基本上还算味道相似。

不过话说回来,想想各地的铜像,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夫妻一同出现。楠木正成(1)与太田道灌(2)都是个人铜像,即便参考外国的例子,哪怕是开通苏伊士运河的雷赛布,或许是忙于开凿运河始终单身,也是单人铜像。

至少在我周遭流行一下也好。于是为了推广,我想办个味噌猪排派对,但这半年来,我家乱七八糟,尤其是客厅,未整理的信件、该剪贴的周刊与书籍堆积如山,简直无处下脚。

我本来以为只有获颁文化勋章时、去皇宫觐见或参加皇家园游会时,才会与夫人一同出场,没想到还有夫妻一起做成铜像的例子。

如果不把工作告一段落,来个大扫除、大整理,实在不好意思邀请别人来家中。照这样看来,我担心好好的味噌猪排恐怕也只能埋没在岐阜地区了。

我曾听说某政治家为了让新干线在他的选区羽岛设站出了不少力,但是现在看到铜像才发现,他的太太似乎也有贡献。

夫妻铜像不流行没关系──这么说多少也有点嫁不出去的迁怒,但好吃的地方料理,我很想让老饕知道。为此烦躁难安。

我很惊讶居然是夫妻铜像。

(1)楠木正成是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号称日本的“诸葛孔明”。

搭乘东海道新干线在岐阜羽岛车站下车,站前广场上某对政治家夫妻的铜像就算不想看也自动映入眼帘。

(2)太田道灌是室町时代后期的武将,以建筑江户城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