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聊斋志异 > 山魈[1]

山魈[1]

[6]睒(shǎn)闪——像闪电一样。

[5]注念间——凝思时。

[7]疏疏——稀落。

[4]扃(jiōnɡ)扉——插门。

[8]缶(fǒu)——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3]粪除——扫除。

[9]攫(jué)——抓。

[2]肄(yì)业——修习学业。

[10]捽(zuó)——揪扯。

[1]山魈(xiāo)——即“山臊”,传说中的山怪。

[11]曳(yè)——拖。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2]于南山柳沟寺。麦秋旋里,经旬始返。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仆粪除[3],至晚始觉清爽可坐。乃拂榻陈卧具,扃扉[4]就枕,月色已满窗矣。辗转移时,万籁俱寂。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5],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大疑之。思未定,声已入屋;又有靴声铿铿然,渐傍寝门。心始怖。俄而寝门辟矣。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6],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7]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又念咫尺之地,势无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阴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斫之,中腹,作石缶[8]声。鬼大怒,伸巨爪攫[9]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10]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家人持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状,大骇。扶曳[11]登床,始言其故。共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既明,不敢复留,负笈[12]而归。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12]笈(jī)——书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