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丝猿的故事 > 李渝创作·评论·翻译年表

李渝创作·评论·翻译年表

1993

10月26日发表《礼物》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2月23日至3月17日发表《无岸之河》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连载共十九回,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以及被选入陈义芝编《八十二年短篇小说选》(1994年)

8月23日发表《追忆似水年华》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散文的创造·名家联展”系列,后被选入痖弦编《散文的创造——联副名家散文选》(1994年)

7月发表《鹏鸟的飞行——余承尧山水》于《雄狮美术》第269期,亦刊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易名为《鹏鸟的飞行》,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4月25日发表《水流上的软木栓——抗议和不抗议的艺术》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7月16日发表《颜色和声音》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夏日读红楼梦”专栏,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1992

7月26日发表《不道德的小说家》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夏日读红楼梦”专栏,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11月28日发表《葛蒂玛的〈朱利的族人〉和她对“女作家”的看法》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8月8日发表《翻译比创作更重要》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1月15日发表《多一点想象力就多一些传奇》于《中国时报·开卷专刊》“书的体温”,推介葛兆光《想象力的世界》

8月14日发表《女性的语声》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夏日读红楼梦”专栏,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9月出版《温州街的故事》,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获选《联合文学》策划专题“八十年度十大文学好书(作家票选)”第6名;《联合文学》为这十大好书分别找了评论者撰文述介,见黄碧端《在迷津中造境——评李渝的〈温州街的故事〉》,《联合文学》第8卷第4期总号88期(1992年2月)

8月15日发表《守护着的姐妹们》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8月发表《失去的庭园》于《联合文学》第7卷第10期总号82期,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8月17日发表《精秀的女儿们》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夏日读红楼梦”专栏,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6月发表《从墨西哥到中国台湾——文化入侵、弱势风格的压制和复兴》于《雄狮美术》第244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9月28日发表《男性的女性化》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4月6日发表《简谈“阳关”》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三岸互评”

10月20日发表《梦幻和仪式:红楼梦的神话结构》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2月13日发表《台静农先生·父亲和温州街》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

12月30日发表《红楼梦探赏》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刊有《少年和老年同体》《探春和南方》《梦中的醒者,成年的代号——贾政》三文,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1月发表《八杰公司——温州街的故事》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虽表记为“温州街的故事”,但后未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

1994

1991

2月17日发表《兼美》于《联合报·联合副刊》“红楼梦探赏”,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6月7日至12日发表《冬天的故事》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六回,后改写为《三月萤火》

1995

6月发表《民族主义·集体活动·自由心灵》于《雄狮美术》第232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1月2日发表《文艺失忆史》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2月27日,发表《炼狱进出》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易名为《地狱天使——英国画家法兰西斯·培根》,并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2月13日至14日发表《当海洋接触城市》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夏日踟躇》

1990

5月8日至9日发表《来自伊甸园的消息——女动物学家和猩猩的故事》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2月完稿《夜煦——一个爱情故事》;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以及被选入马森、赵毅衡编《潮来的时候——台湾及海外作家新潮小说选》(1992年),本选集后说明此作完成于1989年12月

8月9日至11日发表《踯躅之谷》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易名为《踟躇之谷》,并收录于《夏日踟躇》,以及被选入齐邦媛、王德威编《最后的黄埔:老兵与离散的故事》(2004年2月)

2月发表《梦归呼兰——谈萧红的叙述风格》于《女性人》创刊号(李渝为刊物编辑委员会的一员)

9月14日发表《跋扈的自恋——张爱玲》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纪念张爱玲辞世”专题

2月发表《梦的王国梁山泊——女性和梦在“水浒”里的位置》于《联合文学》第5卷第4期总号52期

1996

1月发表《绘画是种不休止的介入——谈余承尧山水》于《当代》第33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7月2日至7日发表《寻找新娘》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连载六回,后收录于《夏日踟躇》,集中另有一篇《寻找新娘(二写)》

1989

9月9日发表《保钓和“文革”》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0月18日至19日发表《宫闱电影的联想——历史和个人》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997

9月19日发表《月印万川——再识沈从文》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发表《沈从文——边城文魄》(此为雷骧导演的“作家身影”系列第9集的文稿)

8月21日发表《郎静山先生·父亲·和文化财》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

3月发表《号手》于《中外文学》专辑“歧径花园:短篇小说十二家新作暨评论展(上)”,第25卷第10期总号298期(搭配黄碧端评论文《叙事的矛盾和失落的号声——我看〈号手〉》),后收录于《夏日踟躇》

4月19日至20日发表《檐雨》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当代华文女作家短篇小说大展”

4月25日发表《情爱豪艳》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988

5月20日至22日发表《呼唤美丽言语》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三回

12月7日至8日发表《索漠之旅》于《自立晚报·副刊》,连载两回,后被选入柏杨编《是龙还是虫——一九八七台湾现实批判》(1988年3月)

1999

10月14日发表《叙述观点新奇的小说》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以《小说优等奖——苔青〈在兽医的桌旁〉评审意见》为题被收入陈怡真编《昆虫纪事——第十届时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1987年12月)

2月23日发表《忘忧》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0月2日至3日发表《寻找一种叙述方式》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以《小说推荐奖——雷骧〈矢之志〉评审意见》为题被收入陈怡真编《昆虫纪事——第十届时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1987年12月)

4月出版《应答的乡岸——小说二集》,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

9月30日发表《诚意山水·情意山水》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观余承尧先生画作”,10月另刊于《雄狮美术》第200期“本期焦点:余承尧作品赏析”;曾被选入《余承尧的世界》,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后易名为《纵逸山水》,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4月11日发表《风定》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5月23日至6月1日发表《她穿了一件水红色的衣服》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连载十回,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

6月14日发表《庄严》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3月发表《明灯》于《联合文学》第3卷第5期总号29期,讨论画家余承尧;后节录部分文章,易名为《独立的艺术家》,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9、10月发表《金丝猿的故事》(节录)于《联合文学》第15卷第11、12期,总号179、180期,后收录于《金丝猿的故事》

1987

11月21日发表《煽情——英国青年艺术家》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12月发表《童年的再失落——电影评论的多元性》于《当代》第8期

12月发表《弘一》于《今天》,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8月发表《童年和童年的失落——影片〈童年往事〉看了以后所想起的》于《当代》第4期

2000

5月25日发表《疗愈的手,飞起来》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温州街的故事”专栏,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

1月11日发表《内航——克劳卡杭、玛雅德芮、辛蒂雪曼》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5月18日发表《花式跳水者》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以及被选入王渝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名家名作丛编(欧美卷)》(1996年)

3月4日至5日发表《虚实——传宋人〈溪岸图〉》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连载两回,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5月11日发表《娜拉的选择》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0月出版《金丝猿的故事》,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2年8月修订再版)

1月5日至7日发表《夜琴》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温州街的故事”专栏;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夏日踟躇》,以及被选入季季编《七十五年短篇小说选》(1987年3月),王德威编《典律的生成——年度小说选三十年精选》(1998年4月),王德威、黄锦树编《原乡人:族群的故事》(2004年11月)

2001

1986

10月出版《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1月24日发表《从前有一片防风林》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

12月11日发表《给纽约》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6月10日完稿《菩提树》,后被选入杨佳娴编《台湾成长小说选》(2004年10月)

2002

2月16日发表《模仿与独创》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1月3日至4日发表《梦的共和国》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两回,讨论画家、小说家舒兹

2月9日发表《朵云》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温州街的故事”专栏;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夏日踟躇》,以及被选入梅家玲编《弹子王》(2006年1月)

5月出版《夏日踟躇》,台北:麦田出版社

1月31日发表《翻译并非次等事》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10月发表《被遗忘的族类》于《联合文学》第18卷第12期总号216期

1985

2003

11月发表《豪杰们》于《联合文学》“短篇小说风云六家”第1卷第1期创刊号,亦在同月9日搭配夏志清评论文《真正的豪杰们》刊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

5月18日发表《艺术家参战》于《自由时报·自由副刊》,讨论画家马奈,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10月出版译作《中国绘画史》,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后易名为《图说中国绘画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4月

5月22日至6月6日发表《提梦》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十六回,后收录于《贤明时代》

9月12日发表《观点与风格——光辉的中国文人传统》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7月发表《光阴忧郁——赵无极作品一九六〇至一九七二》于《艺术家》第57卷第1期总号338期,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9月2日发表《又荒唐·又苍凉——从马奎兹到台湾乡土文学》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0月发表《和平时光》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第2期“十月小说”,后收录于《贤明时代》

9月1日发表《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看〈半边人〉》于《九十年代》

2004

8月发表《就画论画—〈中国绘画史〉译序》于《雄狮美术》第162期;后收录于译作《中国绘画史》,以及被选入兰静思编《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1995年4月)

3月18日至19日发表《构造乌托邦》于《自由时报·自由副刊》,讨论画家马列维奇,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3月25日发表《让文学提升政治·让文学归于文学——“江行初雪”不是政治宣言》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

5月14日至15日发表《似锦前程——温州街的故事》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联副小说特区”,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1月30日至31日发表《烟花——温州街的故事》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温州街的故事》,以及被选入聂华苓编《台湾中短篇小说选》(1984年)

6月发表《日光女子》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第10期;后易名为《日光静好——维梅尔》,并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1984

6月发表《美人和野兽——张学良的幽禁∕悠静生活》于《明报月刊》第39卷第6期总号462期

11月10日发表《重逢》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7月发表《父与女——抑郁的陈布雷与叛逆的陈琏》于《明报月刊》第39卷第7期总号463期

10月2日至4日发表《江行初雪》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荣获该年中国时报甄选小说首奖;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以及被选入梅家玲、郝誉翔编《小说读本·上》(2002年8月)

8月发表《戒爱不戒色——张爱玲与她笔下人物》于《明报月刊》第39卷第8期总号464期

9月19日发表《童年虽然“愚騃”,也永远存在——评影片〈城南旧事〉》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0月1日另刊于《七十年代》

9月发表《在莽林里搭建乌托邦——中国才子瞿秋白》于《明报月刊》第39卷第9期总号465期

7月发表《我们期待已久——“新欧洲绘画”的出现》于《雄狮美术》第149期

10月发表《以浪漫的自豪走过历史桥梁——梁思成和林徽因找寻中国古建筑》于《明报月刊》第39卷第10期总号466期

7、8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编译《“新欧洲”画家》于《雄狮美术》第149、150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文章译自1983年4月24日 John Russell 刊于 The New York Times 的一篇评论;而在《雄狮美术》第150期的“新欧洲绘画专辑”中,虽也编译了法国、瑞典、西班牙与比利时的新绘画,但书中未收录这部分)

2005

6月26日发表《人世的绘画,历史的绘画》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3月14日至15日发表《抖抖擞擞过日子——夏志清教授和〈中国现代小说史〉》,后被选入姚嘉为编《亦侠亦狂一书生:夏志清先生纪念集》(2014年12月)

6月9日发表《并非败者》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3月25日发表《二枕记》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讨论画家陈澄波,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6月发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于《雄狮美术》第148期;后易名为《贝聿铭和香山饭店》,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4月12日至13日发表《悄吟和三郎——萧红与萧军的情爱和文学生活》

5月22日发表《金合欢》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8月1日另刊于《七十年代》,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7月出版《贤明时代》,台北:麦田出版社

4月28日发表《女性的故事》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8月发表《创作无疆界》于《明报月刊》第40卷第8期总号476期

4月4日发表《五个东欧妇人》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8月19日至20日发表《收回的拳头》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联副小说特区”,2008年6月26日另刊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4月发表《让艺术史的江河向前流去:〈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画家〉自评》于《雄狮美术》第146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2006

3月8日发表《女明星·女演员》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异乡人”专栏

7月发表《漂流的意愿,航行的意志》于《明报月刊》第41卷第7期总号487期

3月5日发表《华盛顿广场》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2月20日发表《六时之静》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联副小说特区”

1983

2007

7月发表《从俄国到中国——中国现代绘画里的民族主义和先进风格》于《雄狮美术》第137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7月3日发表《交脚菩萨》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982

9月4日发表《故宫案》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2月发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论文 The Figure Paintings of Jen Po-nien (1840-1896): The Emergence of a Popular Style in Late Chinese Painting

9月26日发表《写作外一章——怎么活过来的?》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9月发表译作《附译——狄伦画廊和艾斯特庭园》于《雄狮美术》第127期,亦刊于《新土杂志》;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文章译自1981年6月5日 Hilton Kramer 刊于 The New York Times 的一篇评论)

12月21日发表《饲虎》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9月发表《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艾斯特庭园及狄伦画廊》于《雄狮美术》第127期,亦刊于《新土杂志》;后易名为《都会中的一方宁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艾斯特庭园》,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2008

4月发表《唯美和现实——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兼评文革后中国绘画》于《雄狮美术》第122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7月22日发表访谈稿《在体制中迂回前行——专访新生小学校长刘美娥》于《台湾立报》

3月出版译作《现代画是什么?》,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8月8日发表《胖妹,你在哪里?》于《联合报·联合副刊》“参观故宫”

3月发表《关河萧索》于《中报杂志》第14期,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作者自定完稿日期为1980年冬日,以及被选入李黎编《海外华人作家小说选》(1983年12月)

8月30日发表《永春》于《联合报·联合副刊》;本文为张错著《雍容似汝——陶瓷、青铜、绘画荟萃》(2008年9月)一书的序,亦在10月刊于《艺术家》第67卷第4期总号401期

1981

9月9日发表《美艳校长》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9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译作《温室里的前卫艺术——纽约“现代美术馆”建馆五十周年的反省》于《雄狮美术》第115期,后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文章译自1979年11月 Hilton Kramer 刊于 The New York Times 的一篇评论)

10月发表Summer 1961;英译郭松棻小说集 Running Mother and Other Stories(2009)的前言,李渝亦参与了部分小说的英译工作

3月发表《返乡——再见纯子》于《现代文学》复刊第10期,后被选入柯庆明编《现代文学精选集·小说(Ⅲ)》(2012年4月)

11月发表《春深回家》,收录于柯庆明编《台大八十,我的青春梦》

1980

2009

3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歌唱的时代——西方电影的新型妇女》于《雄狮美术》第85期

3月15日至16日发表《离散和团圆——圆明园铜兔、鼠二首索归事件》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两回,后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3月发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于《雄狮美术》第85期;后易名为《丰腴和纤弱——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5月14日发表《美好时代》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怀念高信疆”

2月出版《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画家》,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修订再版)

8月26日至27日发表《亮羽鸫》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两回;10月25日至27日另刊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本文前半部另启为小说《丛林》,并共同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1月发表《市民画家任伯年》于《雄狮美术》第83期,后收录于《任伯年——清末的市民画家》

9月出版《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台北:艺术家出版社

1978

9月12日发表《抒情时刻》于《联合报·联合副刊》,收录于《行动中的艺术家:美术文集》

9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七十年代回看抽象水墨画》于《雄狮美术》第79期

2010

7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从山水到人物——中国后期人物画的现实精神》于《艺术家》第26期;后易名为《从山水到人物——清初绘画中的“正统”和“歧邪”》,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3月发表《梦里花儿落多少——红楼梦里的童年和成长》于《文讯》第293期,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5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版画中的近代中国》于《雄狮美术》第75期

4月5日发表《富春山居图》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977

7月发表《待鹤》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第6卷第11期总号83期;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以及被选入郭强生编《九十九年小说选》(2011年3月)

11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反对新写实主义的李斯利》于《雄狮美术》第69期;后易名为《反照相写实的写实主义——美国画家李斯利》,并收录于《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李渝美术评论文集》

10月19日至20日发表《贾政不做梦》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

3月以笔名李元泽发表译作《超级画商》于《雄狮美术》第61期(文章译自1975年10月26日 Richard Blodgett 刊于 The New York Times 的一篇评论)

10月24日发表《我想看到的是——花博测展观后》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1976

2011

6月发表《雨后春花》于《东风杂志》第3期,后收录于李渝、简义明编《郭松棻文集:保钓卷》

1月28日发表《战后少年》于《联合报·联合副刊》

6月发表《在海外推展话剧运动是时候了》于《东风杂志》第3期,后收录于李渝、简义明编《郭松棻文集:保钓卷》

4月出版《拾花入梦记:李渝读红楼梦》,新北:印刻文学

3月发表《〈桂蓉媳妇〉演出的话》,后收录于李渝、简义明编《郭松棻文集:保钓卷》(2005年11月);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在纽约曼哈顿演出《桂蓉媳妇》,本文由当时节目单上的文字改写

4月发表《岸上风云——〈溪岸图〉鉴别事件揭实》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第7卷第8期总号92期

1973

5月24日发表《重获金铃子——向聂华苓老师致敬》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本文为李渝在同年5月16日台大聂华苓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10月发表《台北故乡》于《东风杂志》第2期,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

2012

1972

3月发表《给明天的芳草》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第8卷第7期总号103期,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8月19日发表《五月浅色的日子》于《联合报》第7版

3月29日发表《倡人仿生》于《联合报·联合副刊》,4月18日另刊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6月30日发表《彩鸟》于《现代文学》第26期,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作者自定完稿日期为6月15日)

6月25日发表《为〈文讯〉着急》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6月发表《那朵迷路的云》于《幼狮文艺》第22卷第6期

7月发表《誊文者后记》,收录于郭松棻《惊婚》

5月19日发表《水灵》于《中华日报》,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九重葛与美少年》

10月发表《三月萤火》于《印刻文学生活志》第9卷第2期总号110期,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5月1日发表《夏日 满街的木棉花》于《文星》第16卷第1期总号91期;后易名为《夏日 一街的木棉花》,并收录于《应答的乡岸》《夏日踟躇》,以及被选入《黄昏·廊里的女人》(1969年)

12月30日至31日发表《建筑师阿比》于《联合报·联合副刊》,连载两回;2013年2月12日至16日另刊于《世界日报·世界副刊》;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1965

2013

6月30日发表《四个连续的梦》于《现代文学》第21期,后收录于《应答的乡岸》

2月发表《夜渡》于《短篇小说》第5期,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1964

4月2日至3日发表《海豚之歌》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后收录于《九重葛与美少年》

9月8日发表《我的志愿》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6月出版《九重葛与美少年——李渝小说十五篇》,新北:印刻文学;荣获第38届金鼎奖图书类出版奖文学图书奖,亦入围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类)

8月25日发表《川端桥畔》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2014

3月10日发表《年趣》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2月26日发表《敬念高居翰老师》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月13日发表《母亲》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2015

1958

11月发表《编者前言》,收录于李渝、简义明编《郭松棻文集:哲学卷》

11月18日发表《阳光》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11月发表《编者前言》,收录于李渝、简义明编《郭松棻文集:保钓卷》

11月11日发表《秋》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11月发表《射雕回看》,收录于李渝、简义明编《郭松棻文集:保钓卷》(本文由《保钓和“文革”》一文增写而来)

8月26日发表《台风》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2016

8月5日发表《国之本在家》于《中国一周》“青年园地”

11月《那朵迷路的云:李渝文集》出版,梅家玲、钟秩维、杨富闵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1957

*台湾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钟秩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