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汉朝那些事儿(第四卷) > 第十六章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第十六章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就这样,汉武帝以“屡践圣意”为由狠心地将钩弋夫人打入冷宫,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钩弋夫人困在云阳宫里生不如死,绝望之下的她以一块白绢结束了她短暂的、如花一般二十多年的青葱岁月,后被葬于甘泉南。

汉武帝心里叹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放弃天长地久,我们相守若让你付出所有,让真爱带我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爱结束天长地久,我的离去若让你拥有所有,让真爱带我走说分手。

汉武帝的《落叶哀蝉曲》写的是李夫人,是否也可以道出钩弋夫人的心声:“罗袂兮无声,玉樨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然而,这一次汉武帝似早已铁了心,也不管钩弋夫人认罪态度良好不良好,先把她打入了死牢再说。钩弋夫人被可怜兮兮地拖出去的时候,汉武帝分明听见钩弋夫人嘴里发出这样的悲歌:依然记得从你口中说出再见,坚决如铁,昏暗中有种热泪灼伤的感觉,黄昏的地平线,画出一句离别,相爱已经幻灭……

临危托孤

一次,汉武帝随便找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故意对钩弋夫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狮子吼”,结果吓得钩弋夫人摘下头上身上所有的金银首饰,趴在地上磕头主动承认错误,左一句我不是故意的,右一句非常抱歉。

汉武帝用忍痛割爱的方式、以牺牲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为代价,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烦恼。接下来只剩下接班人刘弗陵“太年轻”的烦恼了。由于人要一天一天才能长大,不可能揠苗助长,汉武帝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以托孤的方式为太子找几个辅助大臣。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于当年高祖刘邦的做法,重用了周勃和陈平两个人,从而使吕后没有办法把吕氏春秋演变成吕氏江山。

“杀母存子”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杀掉钩弋夫人,然后保存刘弗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武帝既然狠下心对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下毒手,就没有什么能阻拦他的行动了。

只要找几个可靠又德高望重之人,那么刘弗陵在他百年之后,皇位就没有人能动得了了。

“主少母壮”这个难题摆在汉武帝的面前,让汉武帝“费思量”。思来想去,想来思去,为了避免重蹈吕后覆辙,最终,汉武帝决定采取“杀母存子”之法先解决第二个烦恼。

汉武帝首先想到的托孤大臣是霍光和金日磾两人。

钩弋夫人正值花儿绽放般的黄金年代,才二十多岁,一旦自己百年之后,这朵娇艳的国花会不会红杏出墙呢?如果她到时候因为寂寞,做出了“寂寞难耐”的事(骄奢淫乱),怎么办?她到时候是堂堂的皇太后,谁能管得了她?还有,刘弗陵还小,如果钩弋夫人代他亲政,被她抓住了朝中大权,到时候屠杀刘家的人,窃取刘氏天下怎么办?她会不会学吕后,成为吕后第二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霍光的个人简介。

烦恼二,钩弋夫人太年轻。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他是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父亲霍仲孺先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官吏,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来又娶妻生下了霍光。再后来霍去病在京城发迹任将军后,才知道他的亲身父亲霍仲孺。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时开了个“小差”,父子俩正式相认,霍去病为此为其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霍光仅十多岁,一下子由“贫寒窘迫”变成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了,当真是时来运转。随后,霍去病得胜回京时,又将“小弟弟”霍光带至京都长安,把他安置自己帐下任郎官,后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两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在跟随汉武帝时期,他谨慎小心,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

年龄太小这是刘弗陵的致命弱点。因此,自己百年之后,刘弗陵能不能制服两个“不安分”的哥哥刘旦和刘胥成了汉武帝颇为头疼的事。

都说伴君如伴虎,但霍光在朝中为官二十余年,居然没有任何过失,可见霍光为官之精道。再加上霍光多多少少和卫子夫沾亲带故,巫蛊门致使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双双毙命,在朝中“一片漆黑”中,霍光好歹也算是自己人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武帝首先想到的就是霍光。

刘弗陵的优势很明显,但唯一的劣势就是年龄太小,还不满八岁,要他继承皇位,要亲政至少还得等上十年。这十年,他能不能坐稳皇帝的宝座?能不能制服天下?这是一个未知数。

此时汉武帝早已把刘弗陵立为接班人了,但并没有向天下人公开,于是他画了一幅画送给霍光。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王坐在周公的背上朝见天下诸侯。

烦恼一,刘弗陵年龄太小。

其实汉武帝这是“醉翁之意不在画,在乎画中喻义也”。这幅画是什么意思呢?周武王临终时,儿子成王还很小,周武王就将成王托付给他的弟弟周公姬旦。现在汉武帝送这幅画给霍光,就是要他效仿周公,辅佐少主刘弗陵。

然而,刘弗陵的优势越是明显,汉武帝的烦恼也就越多,他在思考和担心着这样两个问题:

出乎汉武帝意料的是,画送给霍光后,便如牛泥入海没了音讯。是霍光没有看懂还是另有隐情?

当然话又说回来,刘弗陵也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自身条件好,从十四月怀胎而生开始,刘弗陵就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小小年纪便是四肢发达(身材魁梧),头脑也发达(脑子特别灵活),具备当大领导的先天条件。二是和汉武帝脾气性格最相像,套用武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很类己”。这和刘据的“不类己”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随后揭晓,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危,霍光泪流满面地问道:“陛下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可以立谁为太子继承皇位呢?”

和其他朝代的太子血拼相比,汉武帝是感到庆幸的,毕竟他的六个儿子,除了太子刘据是“自作孽不可活”外,其他五个,刘闳过分谦让,来了个“英年早逝”;刘髆又“心急吃热豆腐”,结果自己“烫伤”了自己;而刘旦很识大体,信誓旦旦地上疏“主动退出”;可怜的刘胥又根本就不入汉武帝的“法眼”;只剩刘弗陵坐享其成,成为太子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汉武帝道:“你难道不知道我送你那幅画的意思吗?”

立储的代价

霍光自接到画后就知道了汉武帝的意思,只是他一直做事谨慎,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乱说。此时见汉武帝问,他仍然装糊涂地说:“臣很愚钝,请陛下明示。”

至此,太子一位的人选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刘弗陵一人了。就这样,年幼的刘弗陵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地就成了汉武帝唯一的接班人。当真印证了一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汉武帝道:“朕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继承我的位置,你要承担周公的责任,辅佐少主的事就交给你了。”

我们首先还是先来看看刘胥的情况。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这句话用在刘胥身上来说就是,有其兄必有其弟。他的哥哥燕王刘旦是个骄横跋扈之人,同样,刘胥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汉武帝早早就把他兄弟俩排除在“立储”之外。

霍光推脱道:“臣才短识浅,还是金日磾更适合些。”

用排除法来看,这下太子之争实际上只剩两个候选人了:刘胥VS刘弗陵。

金日磾当时就在场,连忙跪在地上说:“我的祖籍不是汉人,还是霍光更合适些。”

削了地比削了你头上的乌纱帽后果更严重。刘旦立储的梦想至此彻底破灭,失败的原因,八个字:井底之蛙,自以为是。

汉武帝听了他们两个人的话,不做任何点评,而是说了这样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辅佐幼主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他首先斩了燕王刘旦的上书使者,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然后来点实际的,抓住“燕王匿藏朝廷通缉要犯”的小辫子不放手,以“窝藏罪”削去燕王刘旦所管辖的良乡(今北京房山区)、安次(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和文安(今河北安次县)三个县。

汉武帝这句话已确定了他们两个为辅佐大臣。那么,这个金日磾又是何许人也?

应该说不管结局怎么样,首先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刘旦的想法还是“看上去很美”的。但事实上汉武帝那是啥人,他走过的桥比你刘旦走过的路还要多,洞若观火,对刘旦的“小伎俩”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况且他早就对刘旦平时骄傲蛮横不满了,于是,借此机会对燕王刘旦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驯服金日磾

第二,可以在宫中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绝对有利位置,从容对付其他皇子篡位的企图,消灭各种不利因素于萌芽状态。

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

第一,可以正大光明、光明磊落地向天下人宣布自己是太子继承人不二人选。

汉武帝御人之术最高的表现,是驯服匈奴王子金日磾。

刘旦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着想,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刘旦也来了个上疏。他上疏的内容是要求到武帝身边任侍卫。这是以往历代太子应该做的分内事,刘旦这样急急忙忙地做,原因有二:

金日磾原名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攻破匈奴西路浑邪王军,打通河西走廊。匈奴伊稚斜单于迁怒浑邪王兵败,打算召浑邪王回龙城(匈奴王城)杀掉。浑邪王得知消息,为求自保,与休屠王密谋降汉。当时大行(官名,主管对外联络)李息率兵驻在成河,知道了浑邪王想投降的消息,立即报告了汉武帝。汉武帝却担心浑邪王是诈降,便命霍去病带重兵前去迎接浑邪王等人。这时候休屠王后悔了,不想投降汉朝。浑邪王就杀了休屠王,挟持休屠王的部下投降了汉朝。汉武帝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因为休屠王不肯投降,休屠王的太子日磾和阏氏都被没入官中为奴。

第二个向太子位置发动进攻的是燕王刘旦。在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老大”刘据因为“先发制人”反而“制于人”,结果来了个悲壮的“后手死”(以自杀的方式来解决);“老二”刘闳又是个短命鬼,正值壮年就挥一挥衣袖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因此,“老三”刘旦时来运转,成了“活着”的众皇子中年龄最大的,按以往“立长”的原则,他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旦开始狂妄自大,打出的口号是:我是太子接班人,我怕谁?

而就是这个为“奴”期间的金日磾却做了三件让汉武帝另眼相看的事。

枪打出头鸟,刘髆第一个向太子位置发动进攻,结果天不遂人愿,还没发力就已经败下阵来。也不知是不是受此打击,只过了一年,郁郁寡欢的刘髆就英年早逝了,又给了汉武帝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

第一件事:细节决定成败。

这件事的最终后果是:刘髆已宣告退出太子竞争行列了。

金日磾当时十四岁,被安排在黄门署养马。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草原上,精通马术,宫廷马经他调养后,匹匹高大肥壮。有一次,汉武帝在游逸宴乐时,让十多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神态庄重,目不斜视。金日磾以他正直的人品和熟练的养马技能很快赢得了汉武帝的注意和器重,不久便拜他为马监,又提升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在受到重用后更加严于律己,汉武帝对他越发敬重,赏赐金日磾累计达千金,待遇也比其他臣子优厚。朝中一些大臣十分忌恨,纷纷抱怨,但汉武帝不为这些流言飞语所动,反而更加器重他。

最终,汉武帝这一次格外开恩(也许是受太子刘据之死的影响),没有直接把刘髆拿出去砍了,而是直接赦免了他的罪过。汉武帝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刘髆是个弱不禁风的病瘫子;二来李广利和“刘跑跑”密谋太子的事是他们的私人行为,刘髆并不知晓。

金日磾在细节上做得很好,汉武帝随后也在细节上下工夫。金日磾的母亲阏氏死后,汉武帝为了表彰这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令人画下金日磾母亲的画像,挂在甘泉宫中供奉。这令金日磾很感动,从此,他死心踏地的归附汉朝。

李广利兵败投降后,李家也遭到了汉武帝的血洗。只剩下昌邑王刘髆怎么处理是个难剃头。

第二件事:敢于大义灭亲。

汉武帝很生气,后果是刘跑跑一家全部被凌迟处死。而受到牵连的李广利的妻子和家人都被汉武帝打入了死牢。也正是因为“后院突然起了大火”,本来在匈奴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的李广利方寸大乱,结果想以孤军深入的方式立功赎罪,却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金日磾生有两个儿子,两个小子从小就束发垂髫,典型的“匈奴人”的打扮。因为可爱,汉武帝对这两个混血儿很是喜欢(金日磾的妻子是汉人),像是带自己的儿子一样跟他们嬉笑玩乐。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大儿子有一次在武帝背后做有违君臣之礼的“小动作”,正好被金日磾看见了,当着汉武帝的面,他又不便发作,于是对儿子来了个“横眉冷对”。

巫蛊门之后,朝中上上下下谈到巫蛊两字就色变,“刘跑跑”和妻子居然顶风作案,而且诅咒的人就是汉武帝本人。

按理说,他的儿子应该马上远离武帝,“洁身自好”才对。但他的大儿子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小小年纪竟然知道先发制人,他马上向汉武帝来了个恶人先告状:“阿翁(阿爹)恨我!”

于是,汉武帝马上派人对“刘跑跑”展开调查,李广利已在匈奴的战场上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的结果让汉武帝又惊又怒,“刘跑跑”不但和李广利交往甚密,行踪诡异,而且还与妻子有巫蛊之事。

汉武帝于是责问金日磾:“你何故恨视我儿啊?”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汉武帝很快就知道了这样的小道消息。太子的事是汉武帝的家事,李广利和“刘跑跑”私下商议,而且还在这种公开的场合,这不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这么简单了,而是一个罪: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金日磾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选择沉默地退出去了,但从此却多了一块心病:担忧大儿子将来闯大祸。事实证明,金日磾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他的大儿子长大后,借出入宫禁的机会,开始调戏汉武帝身边的宫女。一次,又被金日磾看见了,气得差点儿没吐血,回家之后,竟然动用家法,将大儿子来了个“家中斩”。汉武帝不知道原因,很生气,便要拿金日磾“是问”。后来经过金日磾顿首陈明,汉武帝这才转怒为乐,从此对金日磾更加看重。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个李广利和“刘跑跑”是在率队亲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密谈”的,尽管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尽管他们只是装着拉家常的样子,但他们的“卿卿我我”却还是被汉朝的“狗仔队”给拍到了,结果这些好事者充分发挥想象大放舆论,居然把两人的心事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金日磾挥泪杀儿后,还拒绝女儿“钓金龟婿”。金日磾的女儿长得美貌如花,又正值十八的花季,汉武帝想将金日磾的女儿纳入后宫。面对女儿钓上金龟婿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如果放在别人那儿,那肯定是欢天喜地、老泪纵横地直呼“谢主隆恩”了,可出人意料的是,金日磾却总是摇摇头,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总是选择沉默,后来问的人多了,他还是摇摇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无所有。

李广利和“刘跑跑”谈论的只是“太子”的事。

原来金日磾怕的就是将来女儿入了宫,发展成外戚的力量,给自家招来祸害(在这一点上,他比老想着把女儿送进宫当皇后的霍光强多了),到头来只会弄得“一无所有”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对匈奴进行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李广利这个“平庸的天才”依然被汉武帝定为主帅。李广利这趟匈奴“凶险”之旅,他身在战场,心却在朝廷。毕竟临行前,他和“刘跑跑”交头接耳,似有道不完的离别之愁,叙不完的分别之恨。

“遭遇拒亲”的武帝这一次显得格外大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感到高兴,心里叹道:做人就要做这样诚信的人啊。从此,金日磾更受恩宠。

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思考也在情理之中,那么跟这个“刘跑跑”又有什么牵连呢?原来“刘跑跑”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刘髆能当上太子,那么李广利和“刘跑跑”无疑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三件事:制服与反制服。

第一个向太子位进军的是昌邑王刘髆。刘据死后,汉武帝废长立幼之心已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昌邑王刘髆感到了危机感。怎样谋取太子一位成了他思考的一个难题。昌邑王刘髆在思考,丞相“刘跑跑”和二师将军李广利也在思考。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夏六月,汉武帝到外面去旅游,随遇而安地住在林光宫。也就是一天夜里,武帝遭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刺客”——马何罗行刺。

闲话少说,下面就来看汉武帝后宫的太子争夺战吧。

马何罗和马通兄弟俩之所以敢冒杀头灭门之险也要行刺造反,纯属狗急跳墙的无奈之举。而直接导致马氏兄弟谋反的导火索,就是发生在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夏的御史大夫、成侯商丘成的自杀事件。据说商丘成自杀的原因是喝醉了跑到汉文帝的宗庙里去耍酒疯,狂呼号歌,因犯了“大不敬”的重罪而畏罪自杀。商丘成“莫须有”的死给了马氏兄弟很大的刺激,因为在商丘成之前,江充、苏文、刘屈髦、张富昌、李寿这些或直接或间接将太子迫害致死的人,一个个都被武帝铲除掉了,现在又去了一个商丘成。活到现在还没有受到惩处的,就只剩下马氏兄弟了。居安思危中,他们都觉得命运已无可挽回,只有奋力一搏,或许可以换来一线生机。

太子刘据没死,汉武帝就在很多场合公开表示了对刘弗陵的喜爱。也正是因为看到汉武帝有废长立幼的迹象,以江充为首的“小人帮”才敢公然对太子刘据下毒手。太子刘据死后,太子一位空出来了,刘弗陵无疑是太子的最大热门。

马何罗和马通的计划很简单,就是由马何罗利用常在皇帝身边的机会,前往行宫行刺,事成后由马通发兵攻打行宫,将皇帝的扈从、卫队和随驾的大臣一网打尽,从而乱中取利。马何罗之所以如此计划,是因为他有充分的机会接近皇帝,这跟他的职位有关:侍中仆射。侍中就是皇帝的侍从,而侍中仆射则是侍中的首长,比别的侍中有更多的机会在皇帝身边陪驾。

事情是这样的:汉武帝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其中最有可能得到汉武帝继承权的是太子刘据、昌邑王刘髆、刘弗陵。原因是他们三人的母亲是汉武帝一生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三个最爱。早年汉武帝宠爱卫子夫,结果爱屋及乌下,卫子夫所生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另一个原因是刘据是汉武帝第一个儿子,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年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昌邑王刘髆当然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了。晚年宠爱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而且因为“类己”,所以最得汉武帝喜爱。

也正是因为这样,马何罗才敢于制订这么大胆而粗糙的造反计划,在他的眼里,他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100%。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完美无缺的计划偏偏坏在一个匈奴人、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手里。

事实上,自从那一跑成名后,“刘跑跑”在丞相的位置上就坐不住了,他不但成功地跑下台来,而且还跑上了断头台。

马何罗之所以选择在林光宫对汉武帝下毒手,原因是金日磾病了。原来,当马何罗兄弟紧锣密鼓地策划叛逆谋刺的时候,他们鬼鬼祟祟的举动引起了心细如发的金日磾的注意和警觉。作为武帝身边的亲信,他熟悉朝中的大小事务;经过对前因后果的一番仔细推敲之后,他下出如下结论:马何罗兄弟图谋不轨。为了不打草惊蛇,他选择了“盯梢”的方法,严密监视马何罗的一举一动。而马何罗也不是傻子,也觉察到了金日磾在盯着他,迟迟不敢下手。

而田千秋两次上疏,就由郎官到大鸿胪,从大鸿胪到丞相,最后集丞相和富民侯两大铁帽于一身。细心的读者看到这里肯定就有疑问了,田千秋被汉武帝破格提升为丞相,那那个刘屈髦“刘跑跑”刘丞相呢?

就在这次汉武帝临幸甘泉宫附近的林光宫的时候,金日磾恰好病了,虽然病得不严重,可也没办法再像往日那样陪着马何罗一起侍候汉武帝,只能在自己的房间里躺着养病。马何罗隐忍了很久,见到这个好机会怎么肯轻易放过?

而前面已经说过了,田千秋这个原本毫不起眼的在陵墓中“荡秋千”的守陵者,因为假借高祖刘邦托梦一说,委婉地提出了太子的“冤案”,结果方法得当,语言得体,使得汉武帝第一次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进行了自我反省:为太子平反,建思子宫等,到最后的公开形式的《轮台罪己诏》,可谓一步一个脚印,见证了汉武帝的蜕变。

当天晚上他就伙同两个弟弟重合侯马通、马安成矫制(就是假传武帝的命令)溜出宫去,一起杀了军中的使者,发兵埋伏在林光宫附近的地方。

在平定太子的起义中,丞相刘屈髦名声大震,先是惊天地泣鬼神一跑出名,“刘跑跑”之名随即传遍长安走向全国。但好歹在汉武帝的大发雷霆下,“刘跑跑”及时悬崖勒马,在平定太子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抛开对错不谈,总之,“刘跑跑”在“巫蛊门”事件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第二天早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马何罗就入林光宫,准备执行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计划——行刺汉武帝。

出招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金日磾心灵感应般突然起身准备解手,结果看到了“鬼鬼祟祟”的马何罗拿着明晃晃的刀从东厢房上殿,李鬼见到了李逵,马何罗一惊之下,拔腿就跑,直奔天子卧室而去。

对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评论说的:“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成了盗贼,与秦始皇没有多少不同。但为什么秦朝因此而灭亡,汉朝却因此而兴盛呢?是因为汉武帝晚年能改变以往的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之所以有造成秦朝灭亡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

拔腿就跑本来就犯了“夜行人”的忌讳,更重要的是,慌不择路的马何罗一个不小心还碰到了挂在墙上的宝瑟,结果马上上演了一曲“贝多芬交响乐”。

从此,汉武帝不再派兵出征,而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殚精竭虑谋发展。后来他又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喻义不言而喻,表示他从此要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生产,让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本来金日磾只是怀疑马何罗怀有异志,并没有抓到真凭实据,现在见到马何罗鬼鬼祟祟的慌乱模样,又听到武帝卧室内传出瑟音,立时便追了进来,一把抱住马何罗,大叫道:“马何罗造反了!”马何罗听见金日磾这么大声嚷嚷,无异于耳朵里打了个闷雷,也陡然清醒过来,挣扎着想要逃跑。无奈金日磾身高力大,两个人扭作一团,扭打起来。

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民主富强、具有大汉王朝特色的封建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

金日磾这么一叫,汉武帝当时就惊醒了。左右侍驾的卫士听到喊声都拔刀赶过来。他们见金、马两人紧紧地纠缠在一起,想要插手又实在找不到准头,就准备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两个人都剁成肉酱,反正里边有一个是反贼,准错不了。汉武帝关键时候出马了,只听说了个慢字,然后说不能误伤了金日磾。因此,卫士们只能看着金、马两人贴身肉搏而无能为力。

最后,实行各种惠民政策,恢复农业生产,以弥补多年南征北战的亏空。

论单打独斗,还是金日磾更胜一筹,十来个回合后,他将马何罗摔了“猪啃泥”,结果就没有悬念了:马何罗被擒。马何罗抵不住武帝手下那帮如狼似虎的酷吏的严刑,不一会儿就将全部计划和盘托出。于是武帝顺藤摸瓜,将还懵懵懂懂地埋伏在行宫附近等候消息的马通、马安成一网打尽。

再次,表示以后不会再苛刻暴虐,废除一切不合理的法律,轻役减税,总之,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主。

行刺汉武帝的风波至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其次,回顾他晚年的几次不成功的军事行动,对李广利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表达自己对失败的责任。

金日磾救了汉武帝的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汉武帝更看重他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武帝在临危托孤才会把他也列在首选之列。试探了霍光两人之后,汉武帝把朝中的可用的重臣都翻衣服一样翻出来晒晒,最终确定了五个辅佐幼主刘弗陵的大臣。

首先,他以公开的形式婉拒桑弘羊等人的上疏,表示不会派兵到西域轮台戍边屯垦。原因是这样做劳民伤财。

后元二年(公元前89年)正月,汉武帝正式下诏书立幼子刘弗陵为皇太子,而“托孤五人组”也正式出炉:司马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在《罪己诏》中,汉武帝阐述了自己四个观点:

千秋功过

出人意料的是,汉武帝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这项“宣扬国威”的建议,原因是:这样太劳民伤财。为此,他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以诏书的形式追悔以前的过失和错误,对自己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石室天坛封禅了。青鸟含书,细报长生道。宝鼎光沉仙掌倒。茂陵斜日空秋草。百岁真同昏与晓。羽化何人,一见蓬莱岛。海上安期今亦老。

2.招募民间身强力壮、敢于远赴边塞的人前往该地,开垦更多可灌溉的农田,同时逐步修筑堡垒哨所,一直向西延伸,既可加强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又能辅助公主出嫁的乌孙国。

——调寄元代李齐贤《蝶恋花·汉武帝茂陵》

1.轮台以东有能够灌溉的田地五千多顷,可派军队前去屯田垦殖,设置校尉三人分别统辖,让他们在那里大量种植五谷,张掖、酒泉两郡派出骑兵,为他们开路警戒。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十四日,汉武帝在五柞宫走完了他一生七十年的光辉岁月。

一人得道,众人仿效。看到田千秋两封家书就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甘寂寞的人也开始上疏。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由搜粟都尉桑弘羊领衔的上访团对汉武帝进行了上访,提出了“派兵到西域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戍边屯垦”建议。并且说了这样的种种好处,归纳起来为两点:

霍光作为首辅大臣,充分显示其办事能力的老道和干练,马上做了四件事。

而田千秋因为进谏有功,驱神有劳,被汉武帝封为丞相。田千秋从掌管高祖陵墓的守陵官,一步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宝座,升官的速度比坐火箭还要快。

第一件事是马上把刘弗陵“扶正”。汉武帝死后的第二天,霍光手持宝剑,亲自把只有八岁的刘弗陵“请”上了皇帝的宝座,但见他的宝剑剑光闪闪,寒气逼人,剑光寒气笼罩下的是朝中文武百官的臣服。刘弗陵便是汉昭帝。

谦虚的汉武帝在发出感叹之余,采纳了田千秋的建议,遣散了所有的神仙方士,至此,汉武帝的求仙行动才彻彻底底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二件事是把皇上的御玺拿在手里,御玺在手,霍光等把朝中的大权独揽在他一个人身上了,为辅助汉昭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看了信,汉武帝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以前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傻瓜啊,放着宫里的锦衣玉食不吃,居然听信方士们的鬼话,到处去寻什么仙丹妙药,全是妖言惑众,一派胡言。我以后只要注意饮食,按时请医吃药,就没有什么疾病可以入侵我了。”

第三件事是把刘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接到宫里与刘弗陵同住,负责他的饮食起居和日常照理。

2.求仙不如求己。宫中的方士多如牛毛,关键时刻都成了哑巴,与其白养他们在宫中,不如遣散他们回家抱孙子去。

第四件事是成立治丧委员会,把汉武帝的遗体从五柞宫运到未央宫入殓。据说梓宫内,汉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衣。总之,一句话:治丧一切从重进行。

1.求仙有什么用?皇上你求仙这么久,为何连太子都不能保全,为什么救不活死去的太子呢?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三月二十二日,长安城里出现了十里送别汉武帝的场面,茂陵将是汉武帝最终的魂归之处。

看到汉武帝关心民生疾苦,体察民情,急民生之所急,想民生之所想,这样可喜的变化,迁升为大鸿胪的田千秋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他马上上了第二封书。上书的大致内容有两点:

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原上,东距长安市、西距兴平县、北依九骏山,南濒终南山,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2.禁止和废除:凡是伤害天下老百姓的事,一律禁止再做;凡是浪费天下老百姓财力的事,一律禁止再做;凡是“有害于”天下老百姓的事,一律废除。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后第二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去世时才宣告竣工,一共经历了五十三年的修建和维护工作。《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三千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1.自我批评:我自即位以来,南征北战,大兴武力,做了一些实事的同时,也做了很多疯狂荒谬的错事,弄得天下的老百姓受苦受累,我真的很后悔。

汉武帝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茂陵成了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安息之处。

第二,汉武帝在泰山的明堂里祭祀时,在祭拜天、祭拜地、祭拜神灵后,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是接见了当地地方官员。在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和了解乡土民情后,汉武帝这才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他的话归纳起来有两点:

这里且引用汉武帝的名著《秋风辞》对他表示深切缅怀,其诗曰:

第一,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到钜定(今山东广饶县北)考察,他居然脱掉黄靴,光着脚和农民兄弟干农活儿,堂堂一国之君,在当时的所作所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绝无仅有。汉武帝的做法起到了鼓励农民勤劳致富和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的双重作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这里不妨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太子的死让一直“跳动”的汉武帝终于静下心来开始对自己进行反省。很快,他就消磨掉了不可一世的锐气,放下了唯我独尊的架子,他一改“王者风范”,走进了“平民化”风格。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罪己诏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