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歌德谈话录 > 1829年4月7日,星期二

1829年4月7日,星期二

“例如说他下令枪杀了八百土耳其俘虏,是真实的;不过看来是在开了很长的军事会议,在考虑过所有情况之后仍无其他办法,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歌德继续说,“关于他的埃及远征编造了许多神话。尽管证实了少数,许多却完全无法证实,多数都不是那个样子。

“讲他钻到了金字塔里面则是瞎话。他只是好端端地站在塔外,让人给他描述了在地底下看见的情况。

“小伙子,”歌德应道,“这就是伟大天才的禀赋啊。拿破仑摆布世界就像胡美尔弹他的钢琴,两样都令我们惊讶,这一个和另一个同样叫我们莫明其妙,但却又都是事实,都明明白白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拿破仑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任何时候都是那个样子。战前也罢,战后也罢,胜利也罢,失败也罢,他永远坚定不移,永远头脑清醒,永远当机立断。他永远如鱼得水,能应付任何的情势和环境,就像胡美尔既能演奏慢板也能演奏快板,既可弹高音部也可弹低音部。凡是真正的天才总会表现为得心应手,应付裕如,在和平的艺术和战争艺术里一个样,在钢琴背后和大炮背后一个样。

“还有说他常穿阿拉伯服装也有些牵强。他只不过在家里唯一一次这么乔装打扮过,让家里人看看他这么穿像不像样。然而他不适合缠头巾,正像所有长脑袋的人缠头巾都不合适,所以这套服装他再未穿过。不过他确实去看望过黑死病人,而且这样做是为了以自己的例子表明,只要人能够战胜恐惧,就能够战胜黑死病。而他是对的!我可以讲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年热病流行,我却不得不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结果就单凭自己坚强的意志抵抗住了疾病。在这类情况下意志品格多么有用,真是难以置信。它仿佛能渗透你的躯体,使其进入足以抗拒一切有害影响的积极状态。相反恐惧却是一种怠惰、虚弱和敏感的状态,任何敌人都容易将其控制占据。拿破仑很了解这一点,他知道自己必须无所畏惧,才能够给他的大军以身作则。

“我不能不佩服拿破仑,”我说,“那么年纪轻轻,就能把影响整个世界的大事干得如此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好像在此之前已有过多年实践和历练一样。”

“你该对我表示敬意才对啊!”歌德高兴地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拿破仑出征带了哪些书?——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我正在读《拿破仑远征埃及记》,”歌德说,“是每天陪伴在这位英雄身边的布里安写的,许多事情都褪去了冒险猎奇色彩,赤裸裸的真相庄严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可以发现,拿破仑之所以远征埃及,仅仅是因为当时在法国无所作为,而要想登上王座,就只有完成这一划时代的讨伐。一开始他犹豫不决,不知该干什么;他视察了大西洋沿岸的所有法国港口,了解战船的状况,想弄清楚有没有远征英国的可能性。可他发现征讨英国不行,于是才下决心远征埃及。”

“从那次在艾尔福特的会见可以看出,”我接过话头,“他把它读得很熟呐。”

……

“他读起来熟得就像法官熟悉自己的案卷,”歌德说,“所以也才会与我谈论它。

我走进歌德的房间,发现他正和宫廷顾问坐在桌旁;前一阵身体不好,看见他已经康复,我很高兴。他俩在谈论艺术品,谈到了皮尔花了四千英镑买到一幅克劳德·洛兰的油画,因此对皮尔特别有好感。报纸到了,我们分了分,然后边读报边等上汤。

“在布里安的著作里有一份拿破仑带到埃及去的书籍的清单,其中也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可这值得注意的是这份书单里各种不同的分类。例如在政治一类,列入的是《旧约》《新约》和《古兰经》,由此可知拿破仑是以什么观点看待宗教。”

(拿破仑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拿破仑与《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还给我们讲了一些他正在读的这本书里一些有趣的内容。其中说到拿破仑和他的部队到了红海的海岬上,正值退潮时分走过一片干涸的海滩,可谁想却让返回的潮头给赶上了,跑在最后的士兵已让海水淹到腋下,险些就得到了跟法老一样的下场。歌德借此机会谈了许多有关涨潮的新想法。他用云跟潮水做比较,说云不是从远方向我们飞来的,而是在各处同时生成,同时向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