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没在家。”一位姑娘走出门来生气地说道。她面色苍白,头发蓬乱,忧郁的眼睛下方有点发青,神情有些可怜。她见来人是一位衣着考究的年轻人,便放缓了口气:“您请进吧……您有什么事呢?”
“告诉那个人,他不在家,今天不回来了,他做客去了,真是烦人。”房间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狂想曲接着再次响起,但再次停止,随后听到挪动椅子发出的声音。显然,发了火的女钢琴家想要亲自来训斥一下这位纠缠不休的不速之客。
“我要去探监。”
狂想曲随即再次响起,还没弹到那个邪门的地方便戛然而止,随后听见了人声。
“是去看政治犯?”
侍女去了。
“不,不是政治犯。我有检察长的许可。”
“我去问问。”
“这我不清楚,爸爸不在家。您请进。”她站在狭小的前厅里再次发出邀请,“要不您就去找副典狱长,他在办公室,您跟他谈一谈。您贵姓?”
狂想曲再次停住,然后再次华丽喧闹地响起,直到弹到那个邪门的地方。
“谢谢您。”聂赫留多夫说道,并未回答对方的提问,便转身离去。
“很快就能回来吗?”
他身后的门尚未关上,热情欢快的乐曲便又再次响起,这乐曲与它被演奏出来的地点、与顽强演奏它的可怜姑娘的面容都极不协调。院子里,聂赫留多夫遇见一位翘着油光锃亮的八字胡的年轻军官,便向他问起副典狱长。此人正是副典狱长。他接过通行证看了看,说道,他不能仅凭一份去拘留所探视的通行证就允许聂赫留多夫来此探监。再说,时间也太晚……
侍女说他不在家。
“您明天来吧。明天十点允许任何人探监,您届时过来,典狱长那时也在家。到时候您可以在大厅探视,如果典狱长允许,也可以在办公室探视。”
拘留所和中转监狱之间距离很远,聂赫留多夫抵达中转监狱时已近黄昏。他想走向那幢巨大阴森建筑物的入口,可卫兵不准他靠近,只是按铃通报。听到门铃声,一位看守走出门来。聂赫留多夫出示通行证,可看守说,须经典狱长同意他才能放人进去。聂赫留多夫去找典狱长。刚上楼梯,聂赫留多夫便听见房间里有人在钢琴上演奏一段复杂奔放的乐曲。当一位一只眼睛裹着纱布的侍女气呼呼地打开房门,琴声便像是从房间里奔涌而出,震动他的耳膜。这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李斯特的狂想曲,弹得很出色,但每弹到一个地方便停下,再从头开始。聂赫留多夫问那位包扎着一只眼睛的侍女,典狱长是否在家。
就这样,聂赫留多夫今天探监不成,便转身回家。聂赫留多夫走在街道上,想象着与她的相见,激动万分,他此刻忆起的已不是审判,而是他与检察长和几位狱警的交谈。他设法去探视她,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检察长,他去了两座监狱,打算与她见面,这一天的经历令他激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回到家中,他拿出许久不曾触碰的日记本,看了几页,然后写下这么一段话:
的确,叶卡捷琳娜·玛丝洛娃就被关在这里。检察长忘了,六个月前发生过一场政治事件,它显然被宪兵们放大到极致,于是拘留所里便关满了大学生、医生、工人、女校学生和女医士。
“两年没写日记,认为自己再也不会做这种幼稚的事了。但这不是幼稚的事,而是与自己的交谈,与每个人身上均存在的真正的、神性的自我之交谈。四月二十八日在我担任陪审员的法庭上发生的非同寻常事件,唤醒了我身上的这一自我。我坐在陪审席上,看见被我诱骗的卡秋莎身穿囚服。由于奇怪的误解,也由于我的过错,她被判服苦役。我今天去找过检察长,去过监狱。我未能见到她,但我决定尽一切可能见到她,在她面前忏悔,赎罪,甘愿与她结婚。主啊,帮帮我!我的内心幸福而又欢欣!”
离开检察长办公室,聂赫留多夫直奔拘留所。可是,那儿并无一个名叫玛丝洛娃的囚犯,看守告诉聂赫留多夫,她应该羁押在旧的中转监狱。聂赫留多夫又奔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