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毡铺开,壁毯挂上。加玛又给一切露在外面的物什披上绣着花的盖头——被垛、衣物、小铁皮箱、电瓶、音箱(插卡或U盘的播放器)……于是一切都羞羞答答、温情脉脉地统一了风格。
可两天之后就大不一样了。男人们像摆弄玩具一样,三下两下就修好了所有的破损之处。还在巴掌大的天窗上蒙了一张新的塑料布,房间顿时亮堂起来。门上的裂缝用碎毡片补好,门框下塌空的地方重新填补整齐。居麻和嫂子赶着骆驼去北面很远的地方驮来了几袋土(我们居住的地方没有土,全是沙子地),和成泥,把破碎的炉基糊得光溜溜的。干这些活儿时的居麻看上去认真而耐心,和头天醉酒时的丑态判若两人。
一天居麻干完牛棚的活回家时,拿着一个掌心大小的脏兮兮的塑料钟,说在老牛棚里捡到的(那牛棚十年前曾是另一家牧人的地窝子)。他耐心地将其擦洗干净,又找我要了一节旧电池(为省去充电的麻烦,我特意带了一个使用五号电池的数码相机和一堆电池进入冬窝子。因为天气冷,特费电池,没几天就得换一轮。旧电池虽然不能带动相机了,但是维持闹钟、遥控器或者儿童玩具之类的小电器的运行还是绰绰有余的),装上一看,果然能走。他很高兴,说:“这是牛的表!既然牛不要了,那我们就要吧!”于是我们都叫它“牛表”。此后它一直被端正地摆放在音箱上,和房间里任何物件相比都毫不逊色。总之,这个家的功能和外观迅速完善起来了。
我身手敏捷地自个儿下了马(穿得太厚,之前都得让人扶),牵着马(此地没马桩)就往地窝子前凑,却只看到门框和窗洞歪七拱八,木门破烂开裂,通向地窝子的狭窄通道被两侧坍塌的沙堆堵得结结实实。而另一个地窝子门边的羊粪墙塌了一半,里面黑乎乎的,天窗也塌了,入口处的台阶下积满流沙……情形凄凉极了。这算是个什么家啊!连我的马都很不满意,只探头看了一眼就立刻偏过脸去。
连我们的马也喜欢上了我们的地窝子,每天一回家就堵在门口不走。它知道从这里面走出的人最富裕——他们有一种神奇的口袋,装着好吃得不得了的玉米粒。
眼下是一块突兀的黑色沙窝子,有一个旧年的粪墙羊圈和三个低矮破旧的地窝子(其中一个是牛棚)。我们将在这儿展开整整一个冬天的生活。
隔壁地窝子原来的主人休牧多年,他家地窝子也空了许多个冬天,快塌了一半了,境况更惨。但人的意愿使之又重新敞开,重新稳当地支撑起一方温暖整齐的空间。
那是南下跋涉的最后一天。之前和散骆驼们斗智斗勇了五六个小时,气得我两眼喷火,嗓子都喊哑了。加玛牵着驼队越走越远,并又一次消失在一道沙梁的背后——和之前无数次一样。我急于追上大部队,根本没想到已经到地方了。那时我刚把东边的三峰骆驼追回正道,又去阻击西面的两峰,而正前方的一峰正鬼鬼祟祟往后看,准备瞅空子开溜。我已经筋疲力尽,膝盖、腰胯和大腿内侧因马匹奔跑被颠得疼痛难忍,但仍强撑着打马奔突,骂骂咧咧。当我赶着最后两峰降伏的骆驼登上那道沙梁顶端时,一眼看到下方的驼队停了下来!加玛已经下马了,站在那里收拾骆驼缰绳……一时我喜极欲泣!从此再也不用赶骆驼了,不用早起赶路了,不用天天露宿野地了,我们到了!
哪怕生活在如此局促的地坑中,生活也绝不能马虎。新什别克的老婆萨依娜出发时还特意把九岁的女儿获得的“新学年进步奖”的小奖状带在身边,收拾好房子后,将其端正地贴在一进门右手边挂钟下的醒目位置。这样一来,前来做客的人们就会知道这家还有个优秀的女儿。虽然在荒野中,客人少得可怜。
说实在的,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家时,并不抱太大信心。
新什别克家的木门内侧写着歪歪扭扭的四个极大的汉字:“太谢谢呢!”署名也是汉字,稍小一些:“夏衣玛尔旦·孜亚。”夏衣玛尔旦是谁呢?他在感谢谁呢?似乎这是他离开前的一句留言,留给所有经过这片沙漠,误入这片沙窝子,而没有破坏这个房间的人。
加玛心灵手巧,欢乐热情,竭尽所能地美化我们的家。哪怕一只废弃的塑料酱油瓶她也舍不得扔弃——她将瓶顶截去,做成一个筷筒。并且哪怕是如此简陋的筷筒,她也费尽心思地修饰——她把筷筒上端边缘剪成了锯齿状。
曾经作为孩子的夏衣玛尔旦已经长大了吧?他的家庭远离了羊群,他也永远离开了冬窝子,把这个曾经珍爱过的家抛弃在了沙漠深处。他的丰茂拥挤的童年,他的强盛有力的成长,他的浓墨重彩的欢喜悲伤……全无踪影,只剩这两行汉字。歪歪扭扭,仍富于希望。
走下通道,一进门,得跳下一尺多高的台阶。门对面就是床榻,房间有多长,床榻就有多长。床三面抵墙,两米多宽,上面铺了几面图案热闹的旧花毡和旧地毯。这是我们日常起居、待客和休息的主要场所。靠床的三面墙上挂着壁毯和漂亮柔软的布料,使房间显得体面而温馨。这也是加玛布置的,嫂子和居麻丝毫没有插手。年轻姑娘就该做这些事情,并且做这些事情时,会得到充分的尊重,没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沙窝子东面沙丘最高处立着一座好几米高的三脚铁架。居麻说是去年夏天勘探石油的工程队立在这里的,大约是底下有石油的标志。那些野外工作人员经过茫茫大地来到这里,取样测量,立下架子。不知他们离开前会不会也来地窝子边瞅几眼,为之惊奇或叹息?无论如何,他们没有破坏这两个脆弱的房子。
厨具放在进门的右手边,这个家庭中产生的一切纸张——一只破掉的手提袋,两份皱巴巴的彩版汉文报纸,美术专业的大女儿乔里潘废弃了的一张八开画稿,食品包装盒里的一份说明书……全都被加玛细心抚平,以这些有限的材料想方设法地美化那面寒酸的粪墙。并在那些纸上挂了几面精美的绣花袋,分别装着盐、茶和针线杂物。
地窝子头埋得低低的,一动也不敢动,蜷缩在冬天的缝隙里,看起来窘迫、寒酸,但其实是宽容又有力的。它不但是人的居所,也是小虫子们的栖身地。哪怕在最冷的日子里,苍蝇、屎壳郎和蜘蛛仍围绕着我们频繁活动,隐秘的角落里更是爬虫和小飞虫的天下。这个温暖的洞穴庇护了多少寒冬里幸存的生命啊。
我们的家陷入大地两米深,面积不到二十个平方。门朝东南方向,在西面还开了一面足球大小的天窗,蒙着一小块塑料布——采光还算不错。地窝子四壁整齐地砌着羊粪块。房间正中央的炉子是用大半个汽油桶改造的,容量很大,足够把房间烧热。尽管如此,离炉子不到一米远的地方,我挂在那里的洗脸毛巾总是冻得硬邦邦的。牙刷也总被冻在口杯里(每次刷完牙杯底难免残留几滴水),每次刷牙时都得用力把它掰出来。
冬日里羸弱的病羊和初生的牛犊也会被请进我们的地窝子,和我们一同生活,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长夜。它们安静又坦然,像是比我们更习惯这样的生活。猫对它们的存在尤为兴奋,整天为它们表演爬柱子。羊和小牛便静静地欣赏。如果猫借机渐渐靠近的话,它们则立刻翻脸,起身顶它。于是猫迅速撤退,以一只鞋子为掩体(只能掩住它的半个脑袋)观察它们的下一步动静,并做好奇袭准备。
对了,狗倒是睡在地面上的——它一整个冬天都卧在地窝子顶上的烟囱边。屋顶是它的地暖。虽然屋顶总是被它踩得忽闪闪地掉渣儿,时不时有粪渣、枯草落进下面我们的茶碗。但大家谁也没有想过赶它挪窝,甚至连一声呵斥都没有。
有一天我的手机从挂在墙上的背包里掉到地上,小牛默默啃了一夜。本来一直关机的,硬是被啃得开了机。居麻说:小牛想妈妈了,想给妈妈打电话了。
是的,唯有在荒野中,人才能强烈体会到一个词:地心引力。大地是最大的一块磁石。生命的世界只有薄薄一层,像皮肤紧紧贴附在大地之上,一步也不敢擅离。哪怕是鸟儿,有翅膀的鸟儿,大多数时间也是双脚漫步在大地上的。就算鸟儿飞过,也是紧贴着大地低低掠过。真的,在荒野里,我很少在天空中看到鸟儿的身影,无论鸟鸣声多么欢快纷杂,让闻者如临森林。
在这个地窝子里,每天早上,每一个人都依恋着热被窝。嫂子早已生起了炉子,烧好了茶。她一遍一遍地唤父女俩起床,可谁也叫不答应。她叹口气,只好也钻进居麻的被窝躺下来。另一边的加玛也离开自己的被窝硬凑了进去,三个人挤得紧紧的。居麻没办法,只好起来,一边穿衣,一边嘟囔着“坏女孩”、“坏老婆子”。
恐怕只有植物才生活在地表了。但植物不也把根紧紧扎在大地深处吗?
而到了晚上,已经很晚了,谁也不愿立刻睡觉。就着昏黄的太阳能灯泡,加玛绣花,居麻为大家朗读旧的哈文报纸,嫂子捻羊毛线,我看书、做笔记,小猫东扑西颠,练习捉老鼠。茶壶在铁炉子上咕嘟嘟响了很久很久以后,居麻叹口气:“喝茶吧。”嫂子便放下手里的活计,铺开餐巾摆开碗,大家围坐一圈静静地喝茶。随着电量的流逝,灯光越来越暗。突然居麻大叫一声,指着我脚边,我一看——为斟茶方便,我把奶碗放在身边而不是餐布上。没提防梅花猫这家伙悄悄凑过来,埋头碗里“吧唧吧唧”舔得正痛快(餐布上是人的地盘,猫从不侵犯,否则得挨揍。但餐布之外它可随意闯祸,总会得到原谅。唉,要怪只能怪自己粗心,乱放东西)。我惊叫着去打猫,大家都乐了。仅剩的牛奶就这样被猫糟蹋,多可惜!没想到大家却一点儿也不嫌弃,照旧勾奶兑茶。是啊,它粉红的小嘴巴怎么会脏呢?它还是只小婴儿猫呢。
那么鸟儿们呢?地上的动物还好说,有四个蹄子,前两个蹄子刨土,后两个蹄子把土往后推,怎么着也能刨出一个坑来。鸟却只有两只细爪子,连趾蹼都没有……
茶也喝完了,报纸也读完了。居麻想了又想,把他的铁盒子从床头小台案上端下来,开始第一百零一次清点他的宝贝。那个铁盒子存放着这个家所有较贵重的物品,如强力胶、替换灯泡及大大小小各种螺丝螺帽,还有一大沓表格、字条、欠条之类,统统皱皱巴巴。我随手捡出一张一看,居然是张缴手机话费的回执单,这还有什么用呢?……翻着翻着,突然掉出来一只重重打结的塑料袋,我好容易解开一看,却是一小包莫合烟粒。居麻大喜,抓过去紧抱怀里,大声说:“我的!这是我的!”于是这次清点很有收获。
我一想:是啊!在这样的大地上,舒展动荡,没有高大的植物,没有坚硬的岩石,黄沙漫漫,一切坦曝无余,无可遮蔽。还能依傍什么栖居呢?当然只有深入大地了。大地是最有力的庇护所。
我非常喜欢阴天,因为阴天大多是暖和的,而且阴天有可能是下雪的前兆。如果下了雪,会缓解旱情,我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地去很远的地方背雪了。最重要的是,阴天的话,太阳能蓄电池工作量低,电量很快就用完了,我们就可以早早睡觉……
居麻说:“我们不也是住在地下吗?”
长夜漫漫。哪怕已经睡下了,仍得很久很久才能抵达天亮。半夜里起来上厕所的人会顺便掏一次炉子,再给空炉膛填满羊粪块。太冷了。下雪前的阴天里,居麻更是因关节炎一整夜不能安眠,不时地起来吃阿司匹林、卷莫合烟,咳个不停。嫂子长久地磨牙,并在睡梦中呻吟——哪怕在睡梦中她都不能远离病痛。加玛紧挨着我睡,时不时踢我一脚。梅花猫则努力寻找一切可能的缝隙,想钻进我的被窝……一整夜,不时地在深深的黑暗中醒来,却少有焦虑。地窝子里那么安全,又安宁。
我又问:“难道它们只能住在地下吗?”
作为一个郑重的家,这家里的生活也是郑重的。哪怕只是出去放羊,居麻也会花很长时间把靴子擦得锃亮。如果哪天早上嫂子突然取出干净衣服给他替换,他更是高兴得唱老半天歌,一直唱到放羊回来为止。
没有铁锨,没有规划图。动物们的安居工程进行得神秘而孤独。
因天天烧羊粪,烟大灰多,檩木上没几天就会铺积厚厚一层。有冒失的牲畜踩过屋顶时,烟灰就簌簌往下掉,四处纷纷扬扬。于是在暖和的日子里,有时会来一场大扫除。大家一起动手,先把所有东西搬到外面,不能挪的就用塑料布、编织袋盖起来。加玛穿着脏衣服,裹着头巾,高高举起扫帚把所有檩木扫一遍。嫂子在外面抡起一面面花毡在雪地上用力拍打。拍打干净后再抬回地窝子原样儿布置起来。顿感房间清爽多了。
于是我开始想象自尊心很强的狼刨坑挖洞的情景……想象不到。
房间里的地面原先是沙土地,被居麻糊了一层泥巴后,结实了许多。但时间长了,泥块被踩得坑坑洼洼。尤其墙根处,少了泥巴的阻挡,时不时像流瀑布一样流着沙子。居麻一有空就和泥巴修补。没等冬天过去,那三大袋土全都用完了。
居麻说:“是啊。”
而加玛一有空则捏着小扫帚打扫地窝子门口的空地。所谓扫地,也就是把沙地上乱七八糟的脚印抹去,再扫出整齐顺眼、丝缕有序的痕迹。
于是又想到了狼。在这荒野中,狼也总该有个躲风避寒的地方吧?莫非也在地下?
来注射疫苗的兽医离开时,嫂子托他将一大包我们平时舍不得吃的好东西捎到乌伦古河北岸定居点的家中。定居点生活着奶奶、加玛(那时她已经过去了)和放寒假回家的另外三个孩子。我觉得很奇怪,定居点那边交通便利,村口就是小杂货店,想吃什么自己出门去买嘛。而这边,有钱都没处买……这边毕竟深在荒野,应该从那边往这边捎才对啊。
原来狐狸也住在地下啊。
但再一想,不对——这边才能算是真正的家。虽然没有牢固的房屋,没有体面的家私,没有便利的生活……但是,羊群在这边,牛、马、骆驼都在这边,所有的财富和希望都在这边。这边才是最踏实的所在。而乌河之畔的那个家,则是单薄、冷清的。它只是一处附属之地,只能依托这边而存在。
晚上,放羊回来的居麻听了我的描述,肯定地说:“狐狸洞!”
有趣的是,兽医来时,那边托他捎来的东西是一大包油饼。兽医走时,这边托他送过去的东西,仍是一大包刚炸好的油饼……何必呢……
洞口呈n形,洞壁光滑平整,探头看进去,左侧洞壁还旁开一洞——还是两居室呢。嫂子额外注意到这个家伙留在洞口沙地上的脚印,竟如乒乓球般大。
在羊群南下的途中,我和加玛领着驼队先赶到驻地,抢在大部队到来之前搭好简易帐篷,烧好热茶。一切就绪后,加玛认真地收拾着临时栖身的帐篷。可那又有什么好收拾的?照我看简陋得无可救药了……然而等我在附近转了一圈回来,我们的帐篷顿时变了副模样——所有被褥叠得整整齐齐(之前我觉得反正被子再过两个小时就会被拉开睡觉,叠它干吗……),而且和传统的房屋布置习俗一样,食物厨具放在入口的右手边。碗筷下还垫了只塑料袋。那只袋子是现有的所有袋子里最干净的一只,被叠得四四方方,整整齐齐……这才是个家啊。虽然这个“家”只在此处停留六个小时就会被拆除。等赶着羊群和大畜的男人们到“家”后,看到这幕温馨的情景,一路受苦的心该是多么柔和喜悦啊。
我和嫂子步行去西面荒野尽头的沙梁下采雪,途中发现一个巨大的洞穴,洞口有足球那么粗,比夏牧场的旱獭洞还大。说明这个穴居者的体态至少大于旱獭吧?会是什么大家伙呢?我所能猜到的只有野鼠和兔子……而野鼠洞顶多鸡蛋粗细,兔子洞也只比拳头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