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野葫芦引(东藏记) >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三节

嵋走过来,说:“你还是一位出色的兄长。”

卫葑笑道:“我还是一个出色的邻居呢!”

米老人赞许地看着嵋。大人孩子,屋里屋外,大家愉快地谈话。

米老人说:“葑很了解我们。我常想,他不只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教师。”

这一上午,孟家为了截击日机的胜利和一个小生命的孕育,处在一种节日的气氛之中。

卫葑放好水桶走过来,说:“什么时候能完全消除种族之间的隔阂就好了,当然希特勒的残酷的灭绝人性的行为,不是因为隔阂,而是因为政治的需要。”

一九四二年的元旦来了,春节来了。几个月来轰炸显著地减少了。不用跑警报,真是稀奇事,战争似乎暂时隐退了。

弗之叹道:“犹太民族是伟大的,经过几千年的漂泊,被排挤、被驱赶,还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立足于世,这是多么不容易!希特勒排犹就是反人类,他发动的侵略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

孟弗之和李涟两家和文科研究所的单身教员一起过节。他们在地上铺满了松枝,踩上去软软的,松树的气味充满全屋。有人拿了红纸来,嵋和李之薇糊了好些小灯笼,错落地挂在墙上。蜡烛不够,只点了几支,房间便大变样。烛光跳跃着,松枝的绿色映上来,使得陋室像一个绮丽的梦。这是大家在东躲西藏期间的一个特别的、充满希望的节日。

他说,他和妻子都极喜欢这个小村。龙江、芒河常让他们想起莱茵河。他在莱茵河边长大,从来认为德国就是自己的祖国,愿意为她而生、为她而死。一九三三年,他从任上被召回国,随即以莫须有的罪名——也许是十分明确的罪名,只因他是犹太人——被驱逐出境。

春天来了。昆明因四季不分明,花事从来不断,春天不像北方的来得那样热闹,而是淡淡的,在一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意味中悄然来到。宝台山上,一片片五颜六色的野花次第开放,宛如一块块花毯包裹了山坡。

弗之请米老人在院中坐了,他们谈论珍珠港事变后的局势,谈论云南小村的环境。弗之关心地问起米家的生活。米老人很有外交家的风度,谈吐有趣,态度可亲。

在文科研究所墙外的空场上,要举行一场劳军演出,这个消息使得这一带的村民们都很兴奋。军队派人来搭戏台,用了两天时间。嵋和小娃天天跑去看,眼看戏台逐渐成形,两个孩子有一种成功的踏实感觉,这是在建设什么,而不是在破坏什么。抗战前嵋还看过几次演出,小娃一次也没有看过。他一直在问,是不是真的人在台上走?知道演出剧目是《群英会》以后,碧初给他们讲了《群英会》的故事。他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诸葛亮、周瑜都是熟人了。

碧初轻声叹息,她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母亲。三人低声谈话,脸上都是喜洋洋的。

演出这一天,小娃问了好几次天怎么还不黑。好容易天黑了,几个汽灯打足了气,挂在台前,亮得耀眼,皎洁的月光不知移到哪里去了。士兵们军服整齐,村民们都穿着最好的衣服,早早坐好等着看戏。孟家人可没有以前出门做客的准备了,只要穿得够暖就行。场地中有一块地方是给大学的,这是近几年来,大家第一次轻松地聚在一起。

米太太习惯地用书遮住脸上的疤痕,对碧初说:“雪妍告诉你我们的好消息了吗?我怀孕了。我做过一回母亲,但是现在没有孩子。我知道,你是个成功的母亲,你会给我经验和福气。”

大幕是用几块军毯缝制的,挂得不很正,锣声一响,还是顺利地拉开了。那不知是什么剧团,唱念做打颇能传神。诸葛亮出来了,蒋干、黄盖出来了,周瑜出来了,净、丑、老生、小生,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颜色鲜艳的服装组成了一个想象的历史中的世界。台下人除了看戏各有不同心事。

碧初靠在床上,微笑道:“我这病没什么,头晕一阵,过去了就好了。从落盐坡走来,累不累?”雪妍用法文翻译。

凌雪妍本来不想来,她怕看见戏台。她那酷爱戏剧的父亲,做汉奸也还没有离开戏剧这个行业。但既然整个村子包括米家夫妇都那么高兴,她也就来了。台上的歌唱,使她想起北平家中票友们的聚会,声音也是那样清亮,也是那样婉转,可是生活像一盆浊水,把每个人身上都涂满了血痕和泥浆。父母亲现在怎样了?一定衰老了很多,父亲还是那样心不在焉吗?母亲还那样处处计较吗?那舒适的家该是多么的空。台上的戏很热闹,雪妍却不停地拭眼泪。卫葑感觉到了,问是不是不要看了,到五叔家坐一会儿。雪妍摇摇头。

屋里窄小,只米太太进屋去。她说知道碧初不舒服,早想来看望,只是怕打搅。

米太太想起她那一段演员生活。她演过各种名剧的配角,有一次汉堡上演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连续演了四个晚上。她曾扮演守卫莱茵黄金的仙女,还参加了几句合唱。那是她演员生涯的顶峰,一直不能忘记。可惜大卫没有看见过她化装仙女的模样。她握住米老人的手,两人都感觉到对方手的力量,在一片陌生的颜色和声音之中感到安慰。他们都热爱德国文化,认为它也是自己的,可是有人硬把它撕开。她想着,觉得心痛头也痛,渐渐地这疼痛集中到小腹,觉得真像在撕裂什么。米先生把她的手一捏,问是哪儿不舒服。她指指肚子,头上冷汗渗出,简直坐不住。雪妍也发现了,唤了碧初一起扶她往孟家来。刚进院门,一股鲜血从宝斐腿间流下,她小产了。

那两人是米先生和米太太。米先生打着领带,拿着手杖,米太太穿着长裙,拿着一本书。半边头发向前梳,遮住半张脸,这是她的发式。

碧初忙让她躺在峨的床上,找出些旧衣物和棉花、草纸一起垫好。换下来的衣裤中坠着一个血团,那本是一个小生命。

柳忽然低吼一声向门外跑去。不多时,卫葑挑着一担水走进来,后面有两个外国人。柳围着他们转,好像久不见了。

碧初悄声说:“如果血流不止,就有大危险,怎么办呢!”

这时,小娃做完功课走过来,拿起洞箫便吹,吹的是一支古老的曲子《苏武牧羊》。苏武留胡十九年,在冰天雪地中牧羊,不肯投降,终于归汉,回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小娃吹出的箫声并不美妙,但似乎传达着一个信念。

雪妍提醒:“五婶平常吃的药——”

雪妍缝好衣服,见一支洞箫插在瓦罐里,便拿起来抚摸,笑说这也是件传家宝,那天听见嵋吹,声音像从远山中飘来似的。

“可不是!我这里还有云南白药。”

说起这个犹太家庭,大家都很同情。世界上居然有没有祖国的人,多么奇怪!周围的人常因看到他们而为自己有祖国,且在为她受苦、为她奋斗而感到骄傲。

说着忙找出药瓶,调好粉末,让宝斐立即服下。两人又煮米汤、烧热水,忙着照护。

雪妍叹道:“这后代还不知漂泊到哪一天。他们要来看望五叔和五婶。”

米先生握着妻子一只手,用意第绪语念圣诗。弗之、卫葑在门外,商量到赵二家借马去请医生。

碧初惊喜:“这是喜事,他们有后代了。”

最近的医生也有二十里,卫葑说:“事不宜迟,我这就去。”

雪妍道:“这几天,米太太身体也不好,她怀孕了。”

还未出门,见李太太赶来了,她大声说:“有病了,是尊神要祭祀,我来解。”

碧初道:“刚才又晕了一阵,睡了一下好一些。”

弗之忙劝说:“他们宗教信仰不同,不可造次。”

雪妍道:“我看五婶好多了。”

李太太不满地说:“我是要救人啊!”口中念念有词,在院中走来走去。

碧初精神已好多了,听说柳来了,让它进屋。柳和碧初握手,眼光十分亲切,像是在问,你好些吗?

不知是李太太法术无边,还是云南白药有效,宝斐出血渐少,慢慢睁开眼睛,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多时卫葑跑回来,说赵二赶马帮去了,他从近处领来一个草药郎中。得知米太太情况好转,便把那郎中打发走了。

一时缝好,江昉拱手致谢,下山去了。卫葑拿起水桶去挑水。雪妍回到屋中,见弗之的一件破衣服,便拿起来补。

李太太在月光下左右旋转,舞了一阵。听说病人渐好,自己很觉满意,站在卫葑面前笑说:“真该有喜事的是你们俩,怎么还没有动静?”

雪妍在屋里听说,很快拿出针线,蹲下身来缝那破绽。柳马上走到她身边坐下,比她还高。雪妍对它一笑,它似乎也在笑,柳和雪妍是最好的朋友。

卫葑不知怎样回答,只好说:“多谢李太太关心。”

江昉低头一看,笑道:“可能好几天了,我都不知道。”

李太太发议论道:“生和死是一块抹布的两面。尊神拿着这块抹布抛来抛去,可就得出人的命好命坏来了。”又问弗之:“孟先生说是不是?”

大门边,江昉和卫葑谈了一阵,要下山去。刚迈出庙门,卫葑见他长衫下摆撕了一个大口子,连忙说:“停一停,江先生,衣服破了。”

弗之说:“李太太热心助人,现在总算没有危险了,还是去看戏吧!”

柳怏怏地放下爪子,起身转了一个圈,仍坐在嵋身边。它喜欢看做饭已是出了名的,无论是米太太还是雪妍做饭,它都关心地坐在旁边,好像随时要帮忙。

这时传来一阵锣鼓声,她就踩着鼓点走了。

“哎呀,米汤溢出来了。”嵋赶快打开锅盖,支上筷子,一面说:“好柳,多谢你提醒我。”柳便伸出一只爪子要和嵋握手。“现在不行,你看,你看,忙着呢!”嵋说。

米老人见宝斐神色平稳,便把她的手放在被中,掖好被子,捡起那包血团要去掩埋。卫葑找来铁铲簸箕,陪他走出院门。

战争多么可怕,它把生命夺走,能不能把正义留存下来?我们总算亲眼看见日本飞机掉下来了,这就是正义啊!那蓝天上的战场该怎样凭吊?正想着,有什么牵动她的衣服,那是柳,它用目光把嵋的眼光引向炭火。

演出正进行到高潮,周瑜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去借东风。小生的唱腔嘹亮,老生的音调高亢,在山野间传得很远。他们向山的另一边走去。那里有一片小树林,树密草长。见有人走来,夜鸟扑拉拉惊飞了。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

米老人选了地方,靠着一块石头,挖了一个小小的穴。他把那血包放进去,盖上土,用铁铲轻轻拍拍。这里埋葬着他的骨肉,一个异乡人未成形的亲生子。他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有后嗣,一再画着十字,眼泪滴在手指上,在冷冷的月光下,成为亮晶晶的冰痕。

嵋现在是烹饪能手了,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同时做什么,很符合运筹学。她一面手上忙碌,心中却在背诵《吊古战场文》,那是娘布置的功课。

那天晚上大家胡乱凑合过了一夜。嵋和小娃看戏回来,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事,只高兴家里有这么多客人。小娃兴高采烈,一个跟头翻到床上,这是刚学的。嵋一直默默的,似乎满腔心事,把床让给米老人,自去碧初房中睡凳子。

门外一阵笑语,听见嵋在唤:“葑哥!凌姐姐!还有你,柳。”果然从晾的衣服中出现一个很大的狗头,似乎在笑。雪妍随弗之进去看碧初,卫葑和江昉很自然地走到一边说话,柳坐下来看嵋做饭。

卫葑和雪妍坐在厨房台阶上,共披了一条旧毯子,好像又回到从山西跋涉而来的路上。荒村野店,瘦马破车,后来想起倒觉得很可回味。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人在一起,他们是完整的、充实的、丰富的,这尤其是雪妍的感受。

江昉接过,笑说:“他多送些才好!”

卫葑在雪妍耳边轻轻告诉了李太太的话。

弗之忽然想起,从柜角找出一包烟丝,递给江昉:“这是舍亲送的,我又不抽烟。”

雪妍先嗔着:“你坏!”在卫葑手上轻打了一下,随后又说:“若是有了,怎么养得活!”

江昉磕磕烟斗,说:“你看透我了。”仍把烟斗放在口中。

“岂有养不活之理,且看他有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抗战都能胜利,孩子怎能养不活!”雪妍良久不语。

弗之微笑道:“我想你也盼着有一天能够得到纯粹的清静,好遨游九歌仙境之中。”

月到中天,把树影照成一幅水墨画,凉意渐重,两人更靠紧些。“我常觉得生命很单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结束,似乎应该有个延续。”雪妍说着,打了一个寒噤。

江昉说:“想法会影响行动,要是真做起来,岂不是自私自利?”

卫葑搂紧了她,说:“你今天太累了,睡吧,睡吧。”可是自己毫无睡意。

弗之沉思道:“若能在心里保存一点‘自蘸清溪绿’的境界,就不容易了。”

这些年来,卫葑经历了很大的变迁,对许多事都看得平淡了。今天这个生命的血团,给了他想不到的震撼。他的生活常在矛盾之中,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信奉的事业并不可爱。它需要撕裂,需要熔铸,这些都需要一副硬心肠,而这正是他缺少的。延安的生活他不满意,昆明的生活更让他失望。他最大的安慰是身边的娇妻,但这对一个男子汉来说是不够的。也许,也许他该有个儿子。

江昉磕磕烟斗,说:“我只有来自一方面的批评,自由多了。我要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叫不自由毋宁死啊!”说着哈哈大笑。抬头看见墙上挂着弗之写的条幅,不觉念道:“‘菖蒲自蘸清溪绿’,这意境很好,可是这样的乱世,谁做得到?”

他用毯子把雪妍盖紧些,又久久地望着那一轮明月。

弗之苦笑道:“已经受到盯梢了。你知道我这个人素来是不尖锐的,可是总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进步的人说我落后,保守的人说我激进,好像前后都有人挡着。”

次日一早,卫葑找了两个村民,用竹椅把宝斐抬回落盐坡。卫葑和雪妍走过那飞溅着水花的瀑布时,都感到那瀑布虽小,却有些壮丽的意味。他们没有说,互相看了一下,便读出了对方心里的话。

江昉拿下烟斗:“我看你关于宋朝冗员的文章口气太温和,那根本原因在于长期的封建制度。你刚才也说我们的制度走到头了,怎么不写进去?”

犹太女人小产的事在村里传开了。女人们很惊异:她们也能生孩子,老天爷保佑!好心的邻居还送去一包保胎的草药。

一时碧初睡了,弗之扫了地,仍请江昉坐。

米老人连连道谢,两手一摊,苦笑道:“只是胎已经没有了。”

江昉站在门边叹道:“内人前天来信也说是病了,她的体质还不如孟太太。你们可要熬着,要熬出头啊!”他的家眷在成都,总说是要来,可是没有来。

“还会有的,我们中国地方好啊!”这是一个村妇的回答。

弗之忙进去看,见碧初面色苍白,勉强微笑道:“连杯子也拿不住了。”弗之俯身安慰。

宝斐躺了十多天,渐渐复原。有一天,城里来了好几位外国人,他们一起祈祷,房里传出了诵经的声音,音调很是苍凉,那是《希伯莱圣经》的诗篇,他们常常唱的。

忽听里间一声脆响,是茶杯落在砖地上的声音。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唯喜爱我的主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恶人并不是这样,乃像糠秕被风吹散。因此当审判的时候,恶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义人的会中也是如此。因为我的主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

江昉不以为然,说:“知识固然重要,但对我们来说,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最重要。”

这是他们的信念,是几千年来善人的信念。

弗之道:“整个历史像是快到头了,需要新的制度——不过那边也有很大问题,就是不尊重知识,那会是很大祸害。”

因宝斐病吓坏了的柳,一直耷拉着尾巴,现在也慢慢精神起来。它跟着客人走来走去,常常伸出前脚,有时做人立状。有的客人不喜欢它,它被关在门外,但还是竖起耳朵用心听里面的动静。

江昉道:“清朝就更不用说了,一部《官场现形记》留下了真相。”说着站起,踱了几步,转身道:“听说延安那边政治清明,军队里官兵平等,他们是有理想的。”

宝斐烤了一个大蛋糕,和米老人一起送到孟家致谢。他们说,那天真惊扰了,幸亏孟太太有经验。这里不只有知识的人好,村民们也给他们很大安慰。

弗之道:“贪污是历朝的大祸,所谓‘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老百姓总结出来的。”

村里人对这对犹太夫妇的身世逐渐了解,于是有了流传在云南小村中的犹太人的苦难故事。

江昉说:“人心远不如以前那样齐了,‘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现在也许还不到这么严重,可是前景堪忧。”

流浪犹太人的苦难故事

弗之道:“那开仓放米的问题,也是叫人寒心。有权的平价买进,高价卖出,一转手就是多少万,可老百姓吃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总有一片人可以依附的土地。人说离乡背井,也就是说离开自己依附的土地和饮用的井水,那是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你们漂泊,东藏西躲,但你们有一个来处,有一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水井。你们有目的地,要打回老家去!

两人坐下,江昉说:“你们的桌椅真干净。轰炸了这么久,咱们居然都没死。我看外部的情况有变化,内部的问题渐渐出来了。听说中央军某部克扣军饷,士兵生活很苦。还有冒领军饷的。这些人发国难财,该下十八层地狱。”

对于我们犹太人来说,没有来处。世界上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寄托思念。我们被自己确认的国家处极刑,到处被人拒诸门外。大地茫茫,云天高渺,哪里是国?哪里是家?

弗之一面给碧初倒水,一面说:“在芒河堤上看见了,赶街子的人都兴奋得大呼口号。这回世界局势大变化,似乎有点希望,至少敌机的轰炸会减少些。”

我是富商的儿子,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在几处德国驻外使馆工作。在青岛任领事三年,永远忘不了我作为正常人的那最后一段日子。

江昉两眼放光神情兴奋,嘴上的烟斗有节奏地一动一动,大声说:“到底有这一天!我刚才在山上观战,你们这儿看得见吗?”

一九三三年我被召回国,我和宝音——我的第一个妻子,我们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都很高兴。我们很高兴回家去,那是我们亲爱的故乡。不料在我深爱的故乡,等待我的是监狱!他们将我逮捕又释放,释放又逮捕,没有一次审讯。愈来愈重的仇恨布满大街小巷。一次,宝音去买面包,面包店老板把她推出门外,关上门,并且上了锁。我们见人不敢说话。当时已有暴力行动,只好设法逃亡。我们在西班牙、意大利停留了几年,拉丁美洲的亲戚建议我们去那里居住。我们得到的签证是假的,到岸后不能入境。我们想到别的拉丁美洲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

这时有人从晾的衣服中间走过来,是江昉先生。

但愿世上任何人都不要经受我们所经受的。所有的门都对我们关闭。我们好像头朝下,倒悬在空中。记得中国文字曾用倒悬形容老百姓的苦难。可是我们究竟有什么罪!宝音在路上得病,此时又气又绝望,病情急转直下。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什么病。我们在走投无路时,得知中国可以接纳我们。到中国去,这是众多犹太人的一线生机。可是宝音没有等到这一天,她在甲板上断了气。临终前她挣扎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到中国去”。

嵋让小娃做功课,自己熟练地晾好衣服,用洗衣水把房间擦拭了一遍,然后到厨房做饭。

船员把她扔进大海,我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利。她睡在溅起的浪花之下。若不是有我的宗教管着,我几乎要投身大海和她一起去了。

弗之说:“先让娘休息吧,我们听嵋的指挥。”

我又回到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肯和希特勒作对,接纳犹太人。好不容易在意大利获准停留两天,我弄到去上海的船票。

弗之告诉了日军偷袭珍珠港、日美开战的消息,碧初高兴地说:“好像是有了盼头。”嵋和小娃马上找来地图,要指给碧初看。

到中国去!

碧初叹道:“福气够好的了,还要什么。”

这一次来中国和前次大不同了。我曾代表的那个国家现在视我为罪犯。我只能逃,逃到中国来。

三人垫枕头掖被子,招呼了一阵。拾得也挤在脚边蹭。

相对地说,船上的生活是平静的,我得到暂时的休整。每天看见无边的天,无边的海,身上的重压似乎移到天和海中去了。感谢主赐给我这两周的休息。至少不用奔波,一切很正常,到时候有饭吃。我几乎希望永远在海上飘摇。除了休整,还有希望,活下去的希望。

碧初勉强道:“没有什么,这病时好时坏,也是常事。我应该听嵋的话。”

可是有些人在饱受折磨之后,突然的平静使他们精神崩溃,发作歇斯底里。不只女人,连男人也发作。他们哭,叫,在甲板上奔跑,有时会引起众多人的嚎啕大哭,哭声撼天震地。希望你们永远不听见!在这巨大的悲痛中,我能做的,只有祈祷。

三人扶碧初进房,靠在床上,弗之觉她身上微微渗出冷汗,心上发愁,说:“上星期还好好的,今天怎么这样了?”

我们中有一位妇女,身材瘦长,三十多岁,前面的头发总是垂下半边,遮住半个额头。后来才知道,那是为了遮住伤疤,一道血红的刀痕。

“幸亏爹爹回来了。”两个孩子心里默念。

可以猜到了,她便是我现在的妻子。

碧初微笑道:“我已经好多了。”一面重重地靠在弗之肩上。

她不哭,不叫,总是沉默地坐在甲板上望着大海。

嵋和小娃一起跑过去夺过碧初手中的衣服,说:“娘又不听话了,我们刚出去一会儿,你怎么就干活!”

人们很快知道了彼此的身世。在纳粹大屠杀大逮捕大清洗的夜里,她失去了丈夫。她扑在丈夫的尸体上,刽子手们又给她加上了一刀,砍中额头,鲜血流遍全身。但她没有死,那鲜血淋漓的模样使得凶手们以为不需要再加一刀。她带着儿子逃亡,一切都为了儿子。在一个混乱的车站上,她的儿子被人群踩死。他才五岁,连妈妈都没有来得及喊一声。

碧初正坐在矮凳上洗衣服,惊喜地站起来,只觉两眼发黑,天旋地转。弗之抢步向前扶住。

她几乎失去了逃亡的意志,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她只是呆呆地坐在旅馆很脏的走廊上,一动不动。人们告诉她已有的船票多么难得,靠它可以到达一个犹太人能活下去的地方。几个素昧平生的同胞把她架上了船。她仍呆呆地坐着,在甲板上。

快到家了,两个孩子飞跑进门,大声说:“娘,打下日本鬼子的飞机了!”

我常靠在栏杆边眺望大海,也看着她。她简直像一座犹太人苦难的塑像。海风吹拂着她的头发,发间殷红的疤痕忽隐忽现。我望了许久,慢慢走近她说:“请你哭一哭。”

嵋一路絮絮地告诉家里的事,青环让她的姑父叫走了,娘有几天不能起床,多亏钱太太和凌姐姐轮流来帮助料理。

她不理我。

宝台山的路由石块歪斜地铺成,石缝中的草还是很绿。小娃曾在这路上崴过几次脚。

我坐在她身边,轻轻地说:“你看我这样老了——可我们的民族要活下去——我的女儿——”

这就是嵋和小娃的梦啊!打下日本鬼子的飞机!

两天以后,她忽然伏在我肩上,啜泣起来。

后来据说这次空战打下日机三架,习惯了挨炸的昆明人个个觉得自己长高了几尺。

他这样老了,走路有点歪斜。但他的腰不弯,背挺直,总能及时矫正方向,看起来还是很精神。我已经几天只喝清水了。他拿了汤来,我觉出汤的滋味。他拿了饭来,看着我慢慢一口一口吃下,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犹太人也有笑的权利!

天上的敌机转头逃走,我方飞机紧追下去,留下一阵轻微的爆炸声。弗之招呼小娃回来,拾起松毛串好,三人一起回家。

我们在甲板上散步,互相搀扶着。没有多的话,我们在沉默中达成一项契约,我们要活下去!为了他的妻子,为了我的丈夫和孩子,为了千千万万我们的同胞。让那些刽子手看一看,犹太人是杀不尽的。

弗之长叹一声:“不那么容易啊!”

我们得活下去!

嵋仰头问:“爹爹,是不是要打回北平去了?”

船经过苏伊士运河时,埃及犹太人到船上来慰问。我们祖先的流浪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流浪了上千年,到处留下痕迹,我们不会消灭。

弗之伫立堤上一动不动,像一尊石像。

在埃及的同胞上船来,我们一起祈祷。他们赠一些小东西,手电筒、打火机之类。我得到一块手帕,上面印着埃及金字塔。

小娃抽出竹竿,一面跑,一面挥舞,喊着“加油!加油!”像是在球场上。

我们的金字塔在哪里?

赶街子的人都扔了手中的东西,拍手大叫:“打下来了!打下来了!”一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此起彼落。

每次船到港口,大家都提心吊胆,怕有反犹太分子上来捣乱。他和我总是站在一起,拉着手。他轻声说:“不要怕,我的女儿。”

九架沉重的轰炸机排成三行,我方的战斗机向它们开火。它们身手灵活,忽上忽下,对着笨重的轰炸机射去炮弹、枪弹。一排排火光,一阵阵闪亮,一个火球向下坠落,在空中炸开,亮光四处迸射。紧接着又一个火球落下来,那是日本飞机!横冲直撞、无人阻挡的日本飞机掉下来了!糟践生灵,万恶不赦的敌机掉下来了!

船离上海一天一天近了。他向我描述中国。我知道中国土地大,历史长,人口多。中国人正在进行一场保卫家园的伟大战争。我们像寒风中冻得半死的麻雀,终于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

“我们的飞机!”人群中有人在喊。这一队飞机果然是截击日机的,它们向天边出现的敌机飞去。

上海犹太人救济委员会的代表在欢迎来沪难民的致词中说:“欢迎前来上海。从今以后,你们不再是德国人、奥地利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从今以后,你们只是犹太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家园。”

三人来到芒河堤上,忽听飞机声响。不像轰炸机,弗之心想。蓝天上飞过一队飞机,机翼上没有太阳旗。

从今以后,我们什么也不是,我们只是犹太人。我觉得自己像被剥得精光,挂在树枝上——究竟还有这一棵可以依靠的树。

“我们会抬。”嵋说,“娘又病了,不过今天好一点。”

我们分住在为单身男女提供的房舍里,经常在犹太教堂见面。

“爹爹!”两个孩子大喜,按住松毛。

他懂得许多国家的文字。上海租界的商业部门有时找他做些翻译的事。有一天,一家石油公司邀他到中国后方去,可以随时有零活。第二天,他拿着一朵花来到我的住处。他说他已经考虑好几天好几夜,好几个月了。如果我们分离,他会很不放心。所有考虑的结果,集中为一句话:“你愿意和我一同去吗?”

弗之快步走上去,要接过松毛。

当然不是做女儿。

嵋说:“推上来,推上来!喊你推上来嘛!”

我们的年龄相差很大,但我们的心没有隔阂。我的容颜可能如妖鬼,但他总是以赞赏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过去的丈夫也正通过这目光关注我。

人群中走出一双小儿女,正是嵋和小娃。两人抬着十几挂松毛,嵋手里还提着一篮菜,小娃个子矮,松毛滑到他这一边。

我,宝斐·谢安愿以大卫·米格尔为夫。

路走熟了便不觉得远。这两年,弗之常走路,发现若是跟着一个目标就会走得比较快。现在他随着一匹小黑马,快步走着,心头渐觉轻松,不觉已到了龙尾村外的松林。看见一行行各种摊子,许多人来来去去,知道今天又是赶街子。

我接过他手中的那一朵花。

他想着战争的局势,日本和美国作战,日本多了敌人,我们则多了朋友,这是好事。学校的艰难情况让人忧心,还有玮玮近来的遭遇。关于宋朝冗员的文章,不过是腐败的一个方面。这一年又写了好几篇文章,要写的还多着呢。又想着近来关于陈纳德十四航空队的消息,说已有多架战斗机到昆明,要在空中打击日军的侵袭。飞行员在昆明、仰光两地受训,不知何时开始战斗,又不知什么时候有我们自己的飞机。这大概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一致的想法。

到昆明后不久,公司负责人回美国去了,留给我们许多日用品,还有柳——我们的朋友。这是上帝安排的小家庭。我们看着云南湛蓝的天空,我们听着落盐坡活泼的水声,我们喝着奔流的龙江水,我们吃着种在自己门外的粮食,我们不死。

孟弗之因学校事忙,约有十来天没有回家了,现在随着跑警报的人群,走出东门回龙尾村去,他要告诉碧初和孩子们珍珠港事变的消息。乡下看不到报纸,家里没有收音机,若是没有人来来往往,什么大事也不会知道。

我们不死!

十二月中旬的一天,天气很晴朗。又是一个跑警报的日子。红球挂出了,空袭警报凄厉地响起。人们三三两两地往外走,并不觉得今天会有什么不同。

在小小芒河的堤岸上,一对犹太夫妻在慢慢行走,继续他们祖先流浪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