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上大学就开始疯狂打工,十九岁时休学一年,踏上环游日本的旅程。
为什么要坚持“一周”呢?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只要不断前进就会走向终点。如果采直线向前、沿同一条路回来的路线,越骑就离终点越远,要回家也很麻烦。
旅程本身棒得无可挑剔,可是我越接近终点,空虚感越发强烈。和成就感比起来,梦想就要完成的寂寞更深。
结果,我花了五天完成“环游和歌山县一周”的旅程,隔年在两星期内完成“近畿一周”,接下来便开始计划环游日本。
当然,我不是没想过去国外。好几次幻想在异国广阔的土地上骑车,内心激动不已。可是这计划的规模太过庞大,很不真实,我这种懦弱的胆小鬼是做不到的。
中午过后,我就骑到一百公里外的和歌山县了,本来以为很远的。我兴奋起来,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涌现。
可是……
老实说,叫我单独去还是有点怕,但第二天,我还是勉强自己上路。踏着自行车一步步离开自己生长的老家,就像从层层壁垒中解放出来,不知不觉间心情畅快。
就这样,我抱着难以释怀的心情,迎接环游日本一周之旅的最后一天。
这个神奇的理由实在蠢到让人火大,我马上意气用事地对着听筒大叫:“那我一个人去!”从小我就有遇到不顺马上反抗的怪癖。
终于到达神户的美利坚波止场,停好自行车。大海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无数白色光点跳跃,我坐在长椅上,茫然凝视着闪烁舞动的光点。
“我妈说,方位不太吉利……”
刹那间,我好想环游世界。
高一那年的夏天,我和朋友一起计划“找点乐子!”,没想到朋友在前一晚打电话来说:“我不能去了。”我追问他怎么这么突然?为什么?他有点难以启齿地回答:
一起心动念,身体就蠢蠢欲动,坐立难安。
“环游和歌山县一周”是我最初的自行车之旅。
“既然生到这世界上,不就要尽量发挥吗?”
就某个层面来说,此情此景可说是我的原点吧。青年骑自行车的身影,成为自由和浪漫的象征,也许我潜意识里一直都在追逐这样的形象。
感受到我生命中的“活着”与“可能性”紧紧联系,就像阳光终于照进来,广大的视野在眼前展开——
“酷毙了!”
巴士引擎发出低沉的声音,在黑暗的沙漠中急速前进。我沉浸在回忆里,渐渐觉得不可思议。从小时候看到那位自行车骑士开始憧憬旅行起,直到现在,我不就这样一路走来了吗?
——啊,我要像那样,靠自己的力量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太阳下山就搭起帐篷,爱睡哪就睡哪!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我抵达利马,从巴士的行李厢拿出脚踏车组装,我骑进还在沉睡的利马市区。
我幼小的心灵顿时感受到何谓旅行,身体也开始发烫。
这里有间日裔人士经营的“西海民宿”,常有不少日本游客投宿,我打算住个几晚,着手准备重新出发。
我和附近的小孩在路边广场上拍纸牌,正好有位青年骑着载满行李的自行车飞驰而过,英姿勃勃。那身影让人瞬间联想到什么,就像西部片男主角骑着载满行囊的骏马横渡荒野。
利马远比想象中大,整体予人昏暗的印象,不甚愉快,似乎不全是由于黎明前的微亮天光。窄小的马路都成了垃圾场,连路边也满满堆着垃圾,到处传来刺鼻的阿摩尼亚臭味。我慢慢往前骑,感受到大都市的能量开始涌现前空气中那种微微的震颤,一切就快要成形了。
那是小学二三年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