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哭一场。
一直不离开也就罢了,一旦离开, 且离开了这么些时日,再进到这栋屋子,往昔的一切顿时如溃堤的洪水,既新且旧地奔腾而出,千军万马般扑面而来,似乎要把我碎成齑粉。
照片上的豫新还是那么安静。如果能从照片上下来, 他也就是这个样子。婆婆去世后, 家里安静了许多。豫新去世后,更安静。久久地, 我和郝地会陷入沉默。安静仿佛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最后礼物,他们用这礼物无声无息地包裹着我们, 陪伴着我们。
这张照片是他最常用的证件照: 家常的白衬衣,黑框眼镜,微微笑着。镜片有些反光。问他怎么不去做近视眼手术, 他说近视的医生多了去了,你见过有几个做这种手术的? 你将来要是近视了,我也不赞成你做。我说原来这手术是只哄外行的。他没有顺着我的话茬开玩笑,严肃道,这当然是医学科技的发展成果。选择做的人有做的需要,工作需要,职业需要,审美需要,心理需要,这些都是需要。只要需要就可以去做。我是没这些个需要。另外,这些身体器官能不动就别动, 还是原装的最好。涉及专业领域的话题,他就会郑重解释,仿佛我是个小学生。
结婚后,豫新和婆婆对我更宠。如果说之前的宠还有些对友邻的表面客气,成为一家人后,这种宠很快由表及里,直至表里如一。豫新的工资奖金和外快全都上缴给我,婆婆一分都不沾手, 当然我也没那么混账,该给老太太的也很大方。家务活几乎不用管,好吃好喝都先尽着我,生活习惯上也是十分纵容。比如回锅肉我喜欢吃不辣的,婆婆做这道菜时就是两盘,一盘辣,一盘不辣。比如我只要下班回家就要打开电视, 哪怕不看也要听音儿。婆婆是一个安静的人,对此却从无异议。我还有事没事都要神经病似的唱几句不着调的歌,她也都笑眯眯地任我唱。偶尔我兴致不高, 没了动静, 她就会有些担心地问我怎么了。他们的宠,怎么说呢,就像是——就像是让我回到了童年的福田庄。是的,尽管这比喻有点儿突兀,但我要说, 确实很像。童年的福田庄里, 我常常穿着小背心小裤衩在村子里狂奔, 追狗撵鸡大呼小叫, 滚出一身浓浓的泥巴味儿。回到象城后, 经过了十来年的努力淘洗,看起来似乎不再那么泥巴,可是只要见到亲近的人,只要浸泡在亲密的氛围里,就会迅速地原形毕露, 泥巴味儿浓浓。豫新和婆婆对我的宠造就的舒适度, 正是这种泥巴里的状态,让我既能享受到一种重返童年的轻快幻觉,且还没有任何后患。多么完美。
郝地出生之后,家里就变成了我们俩一起撒欢。豫新说,听见我们母女俩的声响,就觉得家里像开了戏, 锣鼓喧天。有一次母亲来家里坐,看着我和郝地没大没小地满屋子疯跑,还挺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婆婆自谦道,也就是您能容她。像她这种缺管少教瞎闹腾,换到别的婆婆手里, 我可愁死了。婆婆轻言轻语轻笑着说, 你可不知道,当了一辈子医生家属,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这病那病,少得病不得病就是最大的福气。闹腾怕啥,能闹腾就是元气充沛,就是身康体健。过日子就得闹腾, 就得人欢马叫。好着呢。我喜欢着呢。母亲又赞说萍萍生过孩子后身体更壮实了, 都是您把她给调养得好。婆婆摆手道说是她身体底子好,这可是你的功劳。对了,她不是跟着她奶奶在乡下长到十来岁吗,这也有她奶奶的功劳。乡下饭菜可养人呢。
母亲就沉默了。过后却还是不止一次地感叹说这真是最理想的亲家, 家世好, 长辈好, 豫新本人的好自然是更不用说。要紧的还有那一桩: 没有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 干净利落一根棍儿。更没有那些拉拉扯扯的乡村关系,孤清是有些孤清,宁可孤清。
这话里满是前车之鉴的沉痛。彼时的我也很快认同了母亲的评判:于我而言,这婚姻确实是一个理想之选。难道不是吗? 虽然没有什么亲戚,却也没有什么麻烦, 对于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来说这多么重要。看看我的小日子吧,是多么典型的城市生活风格:周末短途旅行,小长假去稍远的地方, 年假出国。寻常日子里就是正常上下班, 带娃去玩, 吃喝逛买, 偶尔去趟健身房,或是和朋友们约个饭K个歌 ·我给自己限定的牵挂对象很有限,除了至亲的这几口,一个都不能再多。当然,也一个都不要再少。
可还是少了,一个接一个。婚前是父亲和奶奶,婚后第五年,是婆婆。
婆婆病重时,我安静了许多, 也管束着郝地让她尽量安静。只坚持了一天,婆婆就阻止了, 她要我和郝地该怎样就怎样。她把郝地叫到床前,摸着她肥嫩的小手说,多好。等郝地跑开,她又抓住我的手说, 将来国家政策允许了, 能多生一个就多生一个,能多生两个就多生两个。多好。
她的临终遗言是让我们把她的骨灰送到西藏去, 她要陪着丈夫。又说, 他有我陪着就中了。一茬是一茬的事。你们俩将来爱在哪儿就在哪儿, 你们自己做主。如果十分放不下,真想有个团圆的意思,就把我的骨灰留一把,到你爸坟前再抓把土,混在一起带回来。到时候都埋在一处,也就是了。
——爱在哪儿就在哪儿, 这话如今想起,竟觉得是如此意味深长。爱去哪儿就去哪儿,这是平日里挂在嘴边的话。而当生命停止, 哪儿也去不了时,对最后的归宿地, 也只能用“在”。
你爱在哪儿,就带我在哪儿。婆婆的葬礼办完后, 豫新对我说。
好。我这么应。应得是那么自然,其实也是那么没心没肺。当时的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他这话里隐藏着多么不吉的预言: 他会在我之前死去。我得亲手将他埋葬,还将在他的墓前一次次祭拜。
我爱在哪儿呢?
又能带你去哪儿呢?
照片上的豫新默默地看着我, 微微笑着。
他是心源性猝死,在值夜班时。据他的同事说, 当时还以为他只是趴在桌上小憩。秉承着素来的安静风格, 他以貌似小憩的方式抵达了长眠。这是有福气的死法。几乎来参加葬礼的每个人都这么劝慰。我便相信, 也只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