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磨的。
九奶攥着那拐杖, 脸上荡漾出了微笑。
嗯。
豆哥答应着跪到床前,呜咽起来。
没扔?
豆?她喊。
嗯。
等豆哥把拐杖递过去,九奶便一把攥住, 停顿片刻,睁开了眼睛。
九奶微微颔首,中。
试试吧。兴许中。我听我爷说, 德茂爷那时在一棵降龙木上取了两根料, 就一起磨了两根拐杖。我爷腿不好,给了我爷一根。九奶摸着应该不手生。
蓦然, 拐杖从她手中掉了下去。老原抢上前,又递到她手里。
这不是那个。老原说。
福久?
院子里有了些脚步响动,有人打招呼说,豆哥来了。便见豆哥进了屋,手里拿着一根拐杖。看材质的棱角就是降龙木, 乍看跟九奶那根也很像,尤其是龙头, 几乎一模一样。再去细看就知道有差, 龙头要小一些, 杖身的颜色也要浅一些。
嗯。
还是在要那根拐杖。那根丢了的拐杖。没有那根拐杖, 她是不是就不好去见那个人?于她而言, 它是不是也属于定情信物? 像那封“玉兰吾妻”的家书一样?
你回来了?
拐呢。她说。
老原贴着她的脸亲了亲: 回来了。
就都看着她,她伸着枯树枝一样的手。那只空空如也的手。
她微微一笑:回来就好。
九奶闭着眼睛,胸膛起伏得剧烈了起来。呼哧, 呼哧, 呼哧, 噗——, 呼哧, 呼哧, 呼哧,噗——,忽然间,停了。
在老原的哭声中,这声音近乎无。但我还是听见了, 字字不落,极其清晰。朦胧的泪光中, 我盯着她的唇,极微弱的一张一翕之后,静止了动作。我看着她的脸。她的眼皮正在缓缓地往下合去,终于合成了一条安详的线。
徐先儿和大英是一起到的,随后是赵先儿。前后脚到的先是西掌的人, 接着便是中掌和东掌的人。屋子里站不下, 就都在院子里候着。内外都很静,都在等。
那一刻,我就那么看着。看着徐世厚上前,把老原轻轻拨开,把手伸到九奶鼻下,停了片刻,然后正过身子朝向众人, 喊道:
安嫂子已两眼是泪,说, 老太儿恐怕是到了时辰。老原跪在床前,抓住九奶的手,呜呜呜地哭着,哭得像个孩子。豆嫂也拍着床帮,带着哭腔道, 老太儿, 恁可好好的呀, 咱可好好过个年呀。我和安嫂子忙把她拽起来往门外推, 安嫂子嗔怪道,老太儿还有气儿呢, 你先别乱哭。又喊我说,快给徐先儿打电话呀。
何老太太宝婺星沉,福寿全归——
我的拐, 快拿来。她又说。
举哀——
他快来了。九奶说。
屋里一片号啕。我却哭不出声。居然还在这瞬间走神地想, 九奶原来姓何,何迎春, 这真是个好名字。和王玉兰的名字一样好。
九奶正长长地、微弱地吐着气。噗——, 一口,噗——, 又一口。
看着九奶的脸,脑子里又闪现出奶奶刚去世时的样子,突然间一片雪亮。没错,奶奶去世前的那句话一定也是这个:
说话间便去看九奶。火烧此时已烙妥当, 老安便把香点上, 把供飨摆好, 召唤我们到神位前一一作揖,刚刚说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吉祥”,忽然就听见豆嫂在声嘶力竭地喊。便都跑过去。
回来就好。
老安早就发好了面,黄昏时分便开始打火烧,其实就是在平底铛上烙,一锅六个,三锅正好十八个。一边烙着,热乎乎的面香味儿便在空气中浓郁起来。刚成的火烧最是诱人, 安嫂子说, 再想吃也得等祭过了灶。便抱了棵白菜进来剥洗,又去切泡好的海带,说等会儿豆嫂要送豆腐来,用这几样熬出的汤便是祭灶汤,配着火烧吃最得宜。正说着,豆嫂已进了门,手里还端着一个盆,笑道, 说曹操, 曹操到。豆腐来啦, 还有新酸的黄菜,这头一份儿不得孝敬老太儿来? 我问她祭过灶了? 她说祭过啦。俺家灶王爷这会儿怕已快到天宫啦。
一定是。
祭灶按规矩是要打火烧的,火烧里要有糖馅,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时说甜言蜜语,所以又叫糖火烧。烧饼和火烧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我从小疑惑到大,相近的答案是烧饼盖上有芝麻, 火烧盖是净面的。另有一个规矩是祭灶火烧需得十八个, 给灶王爷路上当干粮用。为啥是十八个,因为灶王爷合家十八口。这里的说法稍有区别, 赵先儿说其实是十六口, 另外那俩火烧要给把守天宫的左右门卫。
这句话里, 似乎什么都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