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铁血强宋 > 归附契丹,三足鼎立(1)

归附契丹,三足鼎立(1)

接下来,李继捧兄弟分别向各自的主子大报军情,其实都是兄弟打假仗,你赢我一场,我赢你一场,输了就要主子增拨物资,赢了就邀封赏。李继迁甚至向辽帝国奏称自己穿越银、夏,攻克了远在陕西境内由折家世守的麟州,辽帝国刚刚遭遇徐河惨败,竟也不察真假,加封李继迁为夏国王,督促其继续进兵牵制。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李继迁假称投降,赵普觉得这个打游击战的人很难缠,于是提议恢复李继捧的地位,让他去招降李继迁。宋廷诏李继捧复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和辽帝国给李继迁的职务基本类似,并赐姓名"赵保忠",还将五州的财政大权下放给了他本人,算是宋朝地方官员的一个破例。这位赵保忠,也就是李继捧,以及李继迁、继冲都还会被赐予赵姓,并且反复改名,为阅读方便,本书统一称其李姓名字。宋廷对李继捧寄以厚望,但李继捧回到西北后就与李继迁暗通款曲,表面上分事宋辽,实则左右逢源。宋辽都害怕自己养的狗咬不过对方,比赛着扶植对己方有利的势力,这两个超级大国就这样把行将消失的拓跋李氏势力重新养育了起来。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商州团练使瞿守素带兵来援夏州,李继迁恐不能敌,经由继捧降宋,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其弟李继冲授绥州团练使,赐名"赵保宁";其母罔氏当年被曹光实俘获,封为西河郡太夫人,留居京师。但这个赵保吉,也就是李继迁仍然很不老实,瞿守素还是带兵攻打了他,他弃守银州,又奔入地斤泽。但真正感到威胁的恰恰是李继捧,瞿守素收服了附近不少党项部落,他觉得宋廷的控制越来越强,于是联系上重新成为游击队长的李继迁,向契丹投降。契丹大喜,许以永镇夏州,封西平王。李继捧的最终叛变令赵普很没面子,赵普一生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著称,对现代化国家体制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对党项的处理成为他一生中的瑕疵。李继迁也借助辽军重新占据银州,而且对韩德威不甚恭敬,韩德威大怒,曾带兵进攻银州,但毕竟远离本土,也拿他没有太多办法。

李继迁遭到宋军主力的强势镇压后,不得不考虑依附于更大的势力来对抗宋廷,他选择了契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李继迁派张浦带了很多钱财去向契丹投降。由于拓跋李氏历史上长期追随中原王朝与契丹作战,所以萧太后比较犹豫。但当时负责西部防务的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分析了扶植西夏正好可以牵制大宋,于是契丹帝国授予李继迁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其弟李继冲副之。随后宋帝国展开了大规模的雍熙北伐,契丹帝国勉力支撑后更感到需要有人在背后牵制宋帝国,加大了对李继迁的扶植力度,许以公主下嫁。受到期权激励的李继迁也没有让辽帝国失望,第二年就在王庭镇大败知夏州安守忠,并围攻夏州两月有余,直到知麟州韩崇训率大军来援才退散。长年逃亡的李继迁第一次在宋军面前扮演了一次主攻的角色,第三方势力初具规模。

随着李氏兄弟各自的实力增强,兄弟间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频频发生火并。偏巧此时宋廷派出最强战将李继隆前来主战西北,这两兄弟岂是对手,两三下就被打趴下了,李继捧被擒,李继迁又逃入地斤泽(不知是第几次说"又"了)。李继隆研究了西夏的地势认为此地极其适合奸雄割据,大军进剿也找不到目标,只能构筑堡垒,切断粮运咽喉,可以遏制这类人的发展。并在银、夏展开大规模迁界行动,以绥、宥等州的官地安置移民,将八千余帐羌民迁入漠东,对李继迁的发展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