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眼光一闪,快步追上。
被人以刀浅浅地刻上的荷花,却不似不经心随意而作,荷花清雅却生生地缺了一半,半面莲。
眼前的一棵参天的巨大菩提树挡住了前路,此树远远超于一般的菩提长势,应该是经年古树早已经在土里盘根错节生长得恣意起来,修缮这庙的时候知它碍于回廊走向也是舍不得妄动,只得让它拦在路尽头。
一行三人的前行并未停止,居于最后的赵光义步伐却略一停滞,仅仅是一秒钟的工夫,他已经看清第二十九根柱子上的图案。
那小僧停在树之前明显犹豫万分,他低着头眼睛却一个劲地瞟向他们二人,赵匡胤看着小僧在树下逆光的影子,一时分辨不出他的目光,只以为是佛门中人见他们兄弟贸然求见有些不知所措,何况此庙能在上次与南国的战争中保留得如此完好确实不易,恐怕寺里尚幼的僧人都是心有余悸吧。
第二十九根。
赵匡胤略略躬身,“静德大师身在何处?”
二十三,二十四……
赵光义却见的那小僧的眼光是穿越过大哥直直地看向自己,上下打量,终于疑惑的眼神全部注意到了自己手上的檀木镯子。
赵光义一路走一路看,不动声色眼角却一直瞥着那朱红的漆木柱子。
有意无意,赵光义抬起手,袖口滑下,那木头镯子恰好被腕骨卡在外面一览无余,他向那小僧行佛理,明显摆明了自己也是佛家子弟,赵匡胤一见也笑起来,“大可放心,胞弟失散多年此番寻见只为感谢大师,绝无它意。”
赵匡胤也开始疑惑,起初还未曾多想,可这中庙他曾经来过,那一日陪着故人之女来此礼佛的时候可谓香火鼎盛,寺内的僧人各司其事却明显要多于今日。
赵光义也兀自开口,“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远处金顶的钟楼斜斜地借着天光投射下巨大而温暖光影,一时之间被笼罩其间的赵光义嵌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泽庄重而肃静。
赵光义一路暗暗地四处打量着什么,见得寺内临近晚课之时竟然丝毫不曾有人声,格外奇怪,“大哥?这寺里安静得不寻常。”
一时安静下来,隐隐能够听得见诸多人低沉诵佛的声音,四顾却又不知道是从何处传来,赵匡胤侧过身子淡淡地看着光义,记忆中的画面悠远绵长而无从追溯,天地之间骨血亲情总该是最可靠的一丝牵连,何况有人轻轻巧巧随意地便回答过自己,“他是我的兄长。”这一句话六个字生生地劈开乱世烽烟万里日月。
他们只得跟随其上,两人被小僧人引着前往禅房稍待。
不仅仅是简单地一个理由,或许也是信任。
那小僧人却在前头兀自走着不说话,听闻了赵匡胤的询问只是回头迅速地瞟了他一眼,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再不肯多言。
赵匡胤突然觉得,遇见李从嘉之后,自己变得愿意去相信周遭。
“静得大师可好?”
是幸还是不幸呢?
赵匡胤觉得有些不寻常,他也随着那小僧的目光往里看,却见得花树一动什么都没有。刚与开口询问,那小僧却将大门打开,放他们进来。
一旁的小僧听闻赵光义如此说,赶忙双手合十答道,“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我等远道而来寻访静德大师,大师有恩于我特来再次拜会。”赵匡胤说的恭敬,抬眼却见得那开门的小僧下意识地将大门往里带上一些,咬着嘴向寺内看看。
赵匡胤自然是不懂佛经,他想着光义和这小僧说说佛理也许能消除现在满布在寺里的紧张,长时间的战火确实给庐州和邻近的府县留下了过大的阴影。
赵光义心里念头顿起,看着那叩门的剑眉男子却丝毫没有觉得有何不妥,毕竟他也不知这修行之事,亦没兴趣顾及这许多。
谁知道那小僧态度明显转变,一时脸上的忧虑全无,笑吟吟地看着赵匡胤,赵匡胤以为他就要告诉他们两人接下来该去哪里,私下看看,左右都有小路,因为长廊到此被巨大的菩提树彻底中断了走向,分开来向左右延伸开去。
高大的暗红色木门远比一般的寺院要恢宏得多,难怪江畔南北都知此寺声名在外,规模及氛围都可见得皇家修缮过后的气象万千。论理此乃佛门清净之地,愈显俭朴清净才为潜心修行的佳所,可是眼前赵光义所见的巢湖中庙明显要超乎一般佛寺的规模,甚至它有些过于富丽。
正思考着会是走去哪里,那小僧竟然让开面前正对的菩提树。
赵光义听完并无什么感慨的神色,他格外安静地感谢佛祖保佑,赵匡胤不由得又笑起来,转眼走到了中庙门口。
两人无言,不知何意。
赵光义迅速地摇摇头,前面的人自顾自地解释着,“王大人比我大上不少,也算得忘年交。如今升任节度使,那日王大人之女执意来此,他抽身不便就曾托我相陪。说起来,能够得到你的音信全是偶然。”
“施主请过树后方的小路。禅房便在此树之后。”
“彰德节度使王饶可有耳闻?”
赵匡胤确实是有些惊讶了。那树参天树影重重,真的很难让人看出别后别有洞天。
赵光义却有些不解,“大哥可不似心向佛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