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54章 东归(十一)

第454章 东归(十一)

隆、瑚二人一脸郁闷地跑回“东方巨人”号,齐齐叹了口气。他俩本来是想好好打探下朝鲜虚实的,结果上岸后不慎露了马脚,让人瞧出是清国人。以朝鲜人睚眦必报的个性,自然非常看不顺眼,因此便上来勒索了,以至于发生了冲突。

隆科多、瑚毕图也知道好赖,当场便溜了。马冲看都没看那几个躺在地上的朝鲜人,以他东岸人的身份,别说这些保安了,就连济物浦港的朝鲜官差怕是都不敢拿他们怎么样。东岸积威,对朝鲜人而言简直是深入骨髓的,只要没闹出人命,谁敢造次?

“这帮贼子,当年被我大清列祖列宗打得逃到江华岛上,不得不负荆请罪,结果现在居然抖起来了,敢找我大清子民麻烦。真是中山狼一般,得志便猖狂!”瑚毕图有些生气地说道。混战中被打了两拳,脸上有些淤青,说话间自然火气十足。

“这里是朝鲜,你们也能闹事?草,就不该借你钱,没钱你们就不会出来浪了。赶紧闪人吧,等着朝鲜官差来绑人哪?”马冲的脸色很难看,语气也不好,不过到底是他的人,还是注意维护的,当场便叫他们闪人。

“瑚毕图,你也看到了,朝鲜人现在长本事了,你觉得他们为何敢对我们动手动脚?”隆科多在混战中没怎么吃亏,而且涵养功夫足够,这会已经拿出烟点上了,完全看不出之前气急败坏的样子。

瑚毕图的伸手也不含糊,毕竟大内侍卫出身,拳脚功夫还是了得的。对面的朝鲜人又没枪,手里拿着棍子,怕不是市场保安一类的角色。之前不敢下狠手,现在看到靠山来了,立刻“输出全开”,三两下摆平了两个蓝衣保安,就连棍子都被他踢到一旁的阴沟里。

“这……”瑚毕图愣了愣,道:“刚才在码头那边,我看到过几个朝鲜官差,身上背的应该是新式燧发枪。脚上穿的也是挺不错的皮靴,腰间还挎着刀,这一身行头,估计不便宜。而朝鲜国既然给普通官差都发了这些装备,看样子应是不太穷的。”

“这几个朝鲜人,忒也可恨,居然想要勒索老夫,真是反了天了!”隆科多一脚踹飞一位拿着棍子的朝鲜人,气哼哼地说道。

“不错,动脑子了。”隆科多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问道:“你觉得大清的衙役官差,有这等装备吗?”

“干什么呢?”马冲身后两名隶属于内务部的护卫上前分开了厮打的几人,问道。

“肯定没有!”瑚毕图摇了摇头,这里就他们两人,没必要说假话:“不过是一些铁尺、棍棒之类的玩意罢了,刀都不是每个人都有,朝鲜人确实花了血本。”

马冲摇摇头摆脱了这位鱼商的纠缠,转而去看其他售货门店。不过在一家专卖豆子的商铺前,他遇到了正与朝鲜人纠缠的隆科多、瑚毕图二人。这两个家伙正与几个穿着蓝衣服的朝鲜人厮打在一起,墨镜都掉在了地上,嘴里还骂个不停,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冲突。

“我可不认为朝鲜人花了什么血本。”隆科多摇了摇头,解释道:“或许,朝鲜生产这类物事,并不怎么费力气。燧发枪、皮靴甚至连身上的服装,可能都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成本很低。”

从这个角度考虑,马冲倒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与日本死磕了。报仇肯定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百年前他们被日本人欺负得那么惨,现在抖起来了,焉能不报复回来?另外,日本有非常丰富的金、银、铜及硫磺资源,近海的渔场也足够好,还是很有价值的。目前侵占对马岛仅仅是第一步,朝鲜人自大起来谁都拦不住,未来整不好还会进攻本州岛呢,谁知道他们的脑回路是怎么想的?

“那——”瑚毕图脸色有些不好看,他非常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大清设立的八大兵工厂,生产的各类军械,也没富余到可以装备衙役、壮丁之流,甚至连旧军都还是冷热兵器混合呢。这小小的朝鲜,居然能强到这种程度?说实话,瑚毕图的三观再一次被深深地刷新了,心里面也更加焦急、彷徨。

马冲对他极力推销的罐头没甚兴趣。他又不是商人,唯一的追求便是从政。不过他对商人提到的朝鲜普通人吃不起这些鱼,必须卖到东岸赚取硬通货这种事非常感兴趣。幸福的国家高度一致,不幸的国家却各有各的不幸,缺钱,又要发展工业,可不就得勒紧裤腰带了么?朝鲜发展这么多年了,看样子积蓄还是不太够,资本完全没有达到内循环推动发展的程度。或许资源不足也是个中原因,但谁让你们殖民地太少呢?小小的朝鲜半岛,自然不可能什么东西都有,只要你需要向外界采购,那么就只能积攒足够多的硬通货,这一点是无解的。

“之前听辽东回来述职的官员提到,朝鲜御营厅派到辽东两万人,竟全是燧发枪部队,还有不少火炮。我当时只道朝鲜人打肿脸充胖子,把最精锐的人都派过来拍东国人的马屁。如今看来,怕是料错了。老夫猜测,朝鲜全国的御营部队、道军、郡兵都已尽数换装,如今都是新式战法的部队啦。虽然很不可思议,但老夫也不得不承认,朝鲜人这些年确实做得不错,一改积贫积弱的老面孔,有所作为了。”

这位商人在仁川府还经营着一家罐头加工厂,专门生产各类鱼、蟹、虾肉罐头,出口至登莱赚钱。而他开办工厂的资本,就是通过批发鱼干得来的,马冲若有所思,觉得这人的生意也不像他说得那么惨。明太鱼干,在山东应该还是很好卖的!

瑚毕图越听越不是滋味,曾经打得朝鲜君臣狼狈而逃,躲到江华岛上避难的煌煌大清,居然混到连朝鲜也不如的地步。这就好比一个你从来没正眼瞧过甚至被你羞辱过的小瘪三,脏不溜秋的,好像就快混不下去了。结果有一天突然发了大财,在你面前很低调地装逼,而你还得吭哧吭哧地搬砖谋生,换你你心态崩不崩?

或许是看马冲一副东岸人的装束,说的也是汉语,卖鱼的批发商很是热情,热情地介绍起了他的生意:他主要向山东出口明太鱼干,每年要发货数千吨,都是从朝鲜渔民手里收购来的。渔民自己捕捞、清理、晾干,他与渔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然后卖给东岸人,算是中间商吧。不过他也坦言,他虽然赚得比普通渔民多,但经营风险很大,又要垫资,还要面临市场的不确定风险,结果东岸商人买回去后再以翻倍的价格出售至登莱各县,赚得比他多多了,人家也就图个辛苦钱罢了。

“这局面,必须得改变了!”隆科多大手一挥,将手中的剩下的半根烟扔进海里,面容严肃地说道:“朝鲜变法后,都能富国强兵,我大清难道不行吗?”

济物浦港最大的出口商品还是粮食。马冲在里面看了看,稻米、面粉、豆子、花生之类的比比皆是,价格非常便宜,怪不得能冲击登莱市场。海产品的数量也非常不少,但多是晾干或腌制的,腥气冲天。马冲看了看,最多的那种鱼看起来有点像鄂霍次克海经常捕到的狭鳕,但又有些不同,问了问,当地人称之为“明太鱼”。

听了这话,瑚毕图也稍稍缓过了神来,有些兴奋地问道:“大人,回去后咱们就上书朝廷,开始变法?”

马冲大使上岸后就直奔集贸市场,打算看看此地的贸易如何。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大型贸易市场的商品种类、数量、价格等方面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作为未来的驻清国大使——如果成功开设使馆的话——马冲必然要对周边国家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很可能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这些情况,当然可以通过阅读情报部门整理的档案来了解,但马冲还是习惯实地调查一下,有些东西,不自己看很难理解透的。

“呃,这还是要讲究策略的。”隆科多突然来了一个九十度大转弯,道:“总之你记得这回事就行了。变法这事千头万绪,老夫也还没理出一个妥善的方案来。回去后先按兵不动,看看皇上及诸旗主、贵人们的想法再说。还有,离家越来越近了,这船三天后就要启程,马大使也要前往京师。理藩院——呵呵,到时候肯定一堆棘手的事情,保不准就是个大炸弹,弄得满朝风雨。也不知道图里琛有没有回到京城,这事光凭咱们几个办不下来,还得找他合计合计。不对,还是先别找他了。唉,这事弄得,本来是好事,结果却这么麻烦,总之放机灵点,别把自个栽进去了。”

其实,不光隆科多等人对朝鲜感兴趣,东岸特命全权大使马冲对朝鲜也挺好奇的。这或许就是他没有在胶州下船,然后坐火车前往烟台的缘故。是的,“东方巨人”号机帆船的下一站就是烟台港,登莱的政治中心。待抵达烟台后,他们还将调转船头,然后经釜山、元山、海参崴、大泊返回黑水港——库页岛开港后的第一船粮食,将由他们在朝鲜采购齐备后运抵,时间都是算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