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89章 腾笼换鸟的成本

第289章 腾笼换鸟的成本

其实,与佛罗里达相比,自由邦也接收了不少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他们这个国家整体上有一种病态的审美,那就是追求浅色皮肤。不但高层想方设法找东岸人、白人甚至是印第安人结婚,就连有点家业的中产阶级也如此追求。之前那个陆军荣誉上尉梁康,他父亲梁赞本来就是东岸元老梁向俭与黑人妇女诞下的后代,后来梁赞也娶了个东岸人为妻。到了梁康这一代,据说又和某印第安人部落酋长女儿联姻,生下了两儿一女。这三名后代,身上的黑人血统已经只有八分之一了,和自由邦普通国民大不一样。

所以啊,这事到最后,估计要闹得一地鸡毛,而且得花很多钱,这些都是腾笼换鸟政策的隐形成本,没有算在明面的账上,但真实存在,不可忽视。

新京的莫氏王族,上一代就和被流放到当地的中国儒生家庭联姻,这一代除了和本国望族联姻的,还有和隔壁苏国十二圆桌会议成员家族联姻的。留学东岸的,也想方设法拐一个老婆回去,真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后世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大概说的就是这一类人吧。

总之,还是得东岸政府想办法,在外贸上多多予以照顾,为此哪怕牺牲国内商人的利益——之前采购自由邦木材时,国内巴西那边的木材厂商就非常不满了,买新华夏的也就罢了,好歹是自家殖民地,买自由邦木材什么鬼,运费不要吗?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歧视的还是本国商人,我们不满意!

所以,你完全可以想象,当数万名来自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移民过去后,自由邦的商人、军官、政府公务员之类的中产阶级会怎么做,民族大杂烩的节奏啊——自由邦就像一个炼钢炉,东岸人一会添一些南非黑八旗过去,一会添一点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过去,最终炼出什么玩意,只有天知道了。

至于其他岛屿,要么在英属北美,要么在自由邦,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你佛罗里达贸贸然闯进这个市场,怕是有些困难哦。唯一可能撬开市场大门的,也就只有低价倾销了,但这需要大量奴隶般的农业工人——唔,你是说印第安移民吗?

所以,整体上而言,自由邦这个国家对外来移民持欢迎态度,至少并不排斥。他们这个国家在东岸经济体系内的排位也比较好,粮食、木材、皮革、棉花大量出口,赚取了不少硬通货。这些硬通货,基本都在东岸顾问的指导下,通过聘请东岸技术人员、引进新式机器、兴修水利运河工程(东岸建筑企业承包)、采买交通装备等方式花出去了,整个国家呈不错的上升趋势。

西班牙人的热带岛屿嘛,基本上在新西班牙总督区内部循环,偶尔采购一点自由邦或英属北美的粮食,但也不多。东岸人经营的怀远岛(特立尼达岛)这些年粮食种植面积愈发下降,开始慢慢依赖自由邦提供,每年进口数量已经升至一万多吨。

也正因为如此,自由邦这个国家是有余力承接大量移民到来的。1706年加航公司往他们那里塞了万余人,今年才过去半年,已经运了1.2万人了,多来自巴拉圭,是腾笼换鸟政策的重要输出地。

加航公司领地,如今人也不少了,以生产热带商品、砍伐橡木为主。他们的粮食,都是就近从自由邦采购,是他们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大苏国的那帮海盗们虽然也开始种植粮食,但产量仍然不足,也是从自由邦进口的。

大苏国的体量还过于弱小,一年接收几千人已经是极限了,甚至可能还吃不下。如此看来,加勒比地区还是得增加一个新的接收点,圣菲波哥大检审法院区人也挺多的,未来得塞一批过去。而这个地方东岸政府基本也选好了,那就是哈瓦那检审法院区,也就是古巴岛了。

粮食这种商品,是一种初级到不能再初级的东西了,生产者众多,客户却没那么多。以加勒比海为例,目前大量采购粮食的,也就那些主要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热带岛屿,他们从英属北美、自由邦采购粮食,然后输出蔗糖、咖啡、可可、烟草等特产商品。如果佛罗里达共和国也加入这场游戏,大量输出粮食的话,还真的有点困难呢,你去哪里找客户呢?

这个岛,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人口也不少,一旦现有革命者能够成功并独立建国的话,只要签署协议,保管一年引入三万移民不是问题。而且这还是前期,后期这人数还可以快速增加,总之是个不错的地方。

那么,就需要转变思路了,给这些南美移民一个更好的谋生路子,到种植园、林场或农场里打工似乎是个不错的方法。不过这需要一系列后续措施的跟进,种植园里生产出来的商品需要买家,林场里的木材需要买家,农场生产的粮食也需要买家。没办法,只能东岸政府想办法了,优质木材、烟草蔗糖啥的可以大批量买,鳄鱼皮、干果、海产品罐头也可以买一些,粮食就有点困难了,得帮他们找其他销路,但也不是很容易。

对了,我们也不能忘记北美民主自由联邦这个国家。既然已经承认其主权并纳入东岸经济、政治、文化体系内,那么给他们输送一些人员也是应有之意。而且,他们这个国家比外界想象要更渴求移民。秘鲁的一些梅斯蒂索人,要么是政府公务人员,要么是中下层军官,也有工匠、小商人,东岸人虽然看不上,但对北美民主自由联邦而言,都是“高层次人才”,是他们极为渴求的优质移民。只要补贴到位,他们应该还是会欣然接纳的,多了不敢说,一年一万多人不是问题。

这么点钱,毫无疑问是不够的。不是说运输费用不够,在交通事业大发展的当下,航运费用已经极大降低了,十五圆已经足以覆盖所有成本——保险除外。真正花费的大头,还是移民们在到达地头后的生活难题,适应陌生的环境、获取谋生的技能及工作等等,这些都不是他们短期内能克服的。即便是去种地的,也要考虑前两年根本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收成,需要给他们持续补贴以免饿死。更何况,现在佛罗里达当地的既得利益阶层根本不愿意拿出土地分给这些人了。是的,以前他们是愿意的,因为东岸政府与他们有商业上的协议,但现在随着到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商业协议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已经不能抵消失去土地的痛苦了——即便那些都是荒地,他们几十年内都不太可能会去开发。

这么七算八算,北美这一片一年可以输送8-10万人(如果运输吨位够的话),黄黑分界线那边不要求生活质量,有低人权优势,一年输送个十万人也不是问题。新库尔兰也可以拿走一两万,葡属非洲殖民地再摊派万把人,加起来解决二十万了。

移民部对这种事情当然不是很满意。在他们的威胁停发补贴的情况下,该公司最终屈服了,额外雇佣了十余艘葡萄牙帆船参与运输——目前来说,东岸政府给每个前往北美的印第安人或梅斯蒂索人二十圆补贴,其中十五圆给运输企业,由移民部发放,另外五圆给移民自己,离港前就由国家开拓总局发到个人手里。

唔,东岸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也要消化一部分人手,至少十万人吧,这样算起来一年就是三十万了,相当不少了。不过谁都知道,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事实上受限于运输吨位、补贴金额以及接收地意愿等问题,根本不可能达到三十万的上限,每年达成一半就不错了。而且这会战争还没结束,资金实在紧张,不可能投入太多在这方面,故这几年的人数究竟有多少,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这种所谓的尽心尽力也是有限度的。比如,他们调集了全公司七成以上的风帆船、机帆船,总运输吨位将近2.7万,因为沿途可以在本国港口或友好外国城市进行补给,因此基本上一次可以拉两万多人。但是——还是但是,该公司把正在快速增长的钢制轮船运输船队留了下来,部分用于维持加勒比海贸易,部分用来跑到本土的航线,甚至还有部分用来跑北美航线,就是不拿来运移民,可见这家公司的商业属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赚钱第一。

战争取得胜利,对东岸政府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战后复杂的迁移原住民事宜,才是考验更大的一步。专项资金、运输船只、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镇暴部队的长期驻扎,哪一项的成本低了?最终用个几十年,花费好几亿圆,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上升的原因在于移民。加航公司因为运输南非黑八旗移民不利,多次被政务院问责,因此在运输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事情上,他们再不敢打马虎眼,一直尽心尽力地执行着。

腾笼换鸟,任重而道远,但也必须坚持下去。财力不足,国内可以省一点其他方面的经费,也可以搜刮一番殖民地,新华夏之类不好太过分,印度还是可以下重手的嘛。

佛罗里达的生活怎么样?你不应该去问圣奥古斯丁的官员们,也不应该去问彭萨科拉的商人,事实上你更该去问一问居住在周边小镇或农村里的人,他们占了这个国家人口的大多数,且比例还在持续快速上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