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年11月30日,层拔岛。
作为新华夏开拓队治下仅有的两个离岛县份(另外一个是科摩罗县)之一,这个面积达2600多平方公里的群岛目前居住着五千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东岸人,此外还有一些葡萄牙、波斯、奥斯曼商人,贸易非常繁盛。
该群岛目前大部分都处于未开发状态。以主岛层拔岛为例,其西半部分以林地为主,东半部分则以草地为主。西半部分就一个层拔港,东半部分,抱歉,没怎么开发,有一些村子,种地或者放牧,但真没城市,人也很少,毕竟这个岛屿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商业。
层拔群岛是典型的热带岛屿气候。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盛行东南风,这些来自海上的气流在越过南印度洋后依然极为湿润,会给大地带来降雨;而当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盛行东北风,这个气流受阿拉伯半岛和北撒哈拉的影响,较为干燥,这大大限制了降雨——当然,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都非常炎热,撑死了旱季稍稍凉爽一些罢了。
层拔岛目前也开始尝试大规模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了,主要是丁香——该岛的丁香种植其实有很多年历史了,可以追溯到东岸人第一次偷偷搞到丁香种子的时候,但因为贸易可以赚快钱,之前始终未得到人们特别的重视,只有中小规模的种植——目前丁香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部林草过渡地带或草原上,原因也很简单,西半部分森林密布,怎么种?
毫无疑问,丁香的大规模普及能够稍稍给东半部带来了一点人气。只可惜实行的时间尚短,一时半会却带不来什么改变,只能期待以后了。
好吧,以后是以后,眼前的生活,我们还得着眼于实际。事实上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层拔群岛的经济还是得与贸易挂钩,更准确地说,是与对面非洲大陆上的黑人土邦贸易挂钩。
是的,经过葡萄牙人持续百年的商业开发,东非的黑人已经无法再用一颗玻璃珠来糊弄了,他们有一定的商业常识。但考虑到东岸共和国生产了那么多惹人喜爱的商品,这种贸易依然有利可图,且获利巨大。
东岸销售到对面大陆上的主要是日用品,如棉布、武器、马车、五金制品等等。因为第二舰队的给力,这种由东非运输公司垄断的贸易简直利润惊人,每一样都卖出了好价格。而黑人们拿什么东西来换呢?很简单,象牙、皮革、狗头金以及他们的农产品。
尤其是最后一类,是那些黑人土邦王公们出口的主要商品。这项产业最初是由新华夏岛的商人投资的,他们教黑人如何种植、收获这种作物,然后以低得令人发指的价格进行采购,但黑人们仍然很开心,因为有钱赚了。
不得不说,东非大地真的非常适合剑麻的种植。比如东非出产的剑麻,其纤维含量达到4-5%,而新华夏岛的,却只有3-4%,墨西哥那边种植的,则只有可怜的2.5%。毫无疑问,差距是巨大的,所以你无法阻挡商人们对更高利润的追求。
目前东非种植的剑麻主要位于沿海地带,这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要知道,剑麻的体型非常巨大,重量也很大,运输成本并不低。以层拔港为例,新华夏商人在这设立了数家剑麻加工厂,每年据信有超过四万吨剑麻叶子被运到这里来进入剥皮机。以黑人那可怜的运输能力,这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层拔港的商人们甚至已经集体上书新华夏开拓队,请求政府批准到东非大陆修建港口及铁路设施,以帮助他们降低运输成本,扩大种植面积和进口量。新华夏开拓队队长王大壮与本土的剑麻企业经营者商议了一下——事实上,新华夏的剑麻企业经营者们,基本也是东非剑麻产业的经营者,两者重叠程度很高——最终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只有一个条件,无论是剑麻加工厂还是贸易采购企业,都必须注册在新华夏岛,即税收留在本地,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雇佣本国工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说实话,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商人们很愉快地同意了,同时还以行业协会的名义捐资十五万圆,用于发展层拔群岛的地方教育、卫生及文化事业,双方皆大欢喜。当然他们可能高兴地太早了,开拓队队长王大壮虽然语气确定地承诺要修铁路,但这首先要过铁道部那一关。铁路系统是否可以修建在外国土地上,这是一个问题。虽然英格兰已经在尝试制造蒸汽机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即便是东岸老式的火车,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意义。能修吗?很难说。王大壮决定尝试一下,动用一定政治资源进行游说,但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一定能成功,这就是风险所在了。
但商人们可不管这些。在他们看来,交通运输的难题很快就会被克服,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追加投资。于是,无数资本涌入了层拔群岛及海对面的三澜港,开始成立企业,扩大生意,搞得声势浩大。
三澜港就是后世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港,东非著名良港之一。多年前被桑给巴尔的苏丹渗透、控制,当桑给巴尔被东岸人鹊巢鸠占,牢牢控制之后,当地的黑人要么被奴役至死,要么逃到了海对面的三澜港及周边地区苟延残喘。
他们确实是过了那么一阵子相对安稳的生活,并且还通过向层拔群岛出口玉米、香蕉、豆类、剑麻、咖啡赚了不少钱——仇归仇,生意还是要做的,毕竟要生活嘛——但现在好日子又要被毁了,因为那些穿着丝绸的大腹便便的东岸商人又来了,每个肥头大耳的家伙身后都跟着几十个奥斯曼流亡士兵,凶神恶煞,让人胆寒。
11月30日,三澜港剑麻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作为当地实力最强大的组织,他们有钱、有人、有枪,桑给巴尔苏丹的后裔子孙们很快就怂了,默认了他们的存在,没有做出任何过激动作,以免再一次成为丧家之犬。
他们的应对是得体而合理的。东岸商人们只是为了求财,并不会随意杀伤人命,事实上他们还需要那些黑人们给他们干活哩。但你无法指望所有人都这么理智,事实上就在本月初,一群来自东岸本土巴西高原的商人们登陆更北边后世坦噶港的地方,在那里丈量土地、勘测地形、收集港口水文资料,准备寻找机会。
是的,东岸本土也有部分剑麻种植产业,主要集中在巴西一带,但规模不大。这些年来,随着东非剑麻进口量的与日俱增,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在要求政府对进口剑麻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失败后,他们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本着“寇可往吾亦可往”的精神,来到了后世坦噶港一带,准备打造一个剑麻、咖啡种植产业集群,与那帮新华夏商人竞争。
但他们很显然没有新华夏商人深耕非洲多年的优势,与当地人也没有商业或政治上的联系,因此一到来就被视为入侵者,并遭到了反击。只不过他们比较有手段,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居然雇佣了整整五百名来自美洲的西班牙降兵,并给了他们合适的武装,因此一下子就粉碎了当地黑人酋长的攻势,用军事手段在坦噶站稳了脚跟。
有些时候,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打交道,总是从这样的事情开始的,东岸人称之为“炮舰外交”。当地黑人既然打不过,那么就只有坐下来谈条件了。而为了提高成功率以及分散投资风险,这群来自本土的商人还拉拢了蒙巴萨的葡萄牙人,请他们一起入股,同时也是为了利用葡萄牙人在附近地区的人脉关系。
从坦噶到内陆的阿鲁沙、姆贝亚以及乞力马扎罗等较高较凉爽的地区,其实是一片世界级的咖啡种植区。无论是气候、海拔还是土壤,都十分适合,种植出的咖啡品质也是特级的。未来的话,这里的平地可以种植剑麻,高地可以种植咖啡(咖啡还可以与香蕉、玉米、豆类等间种),再加上部分茶叶——不用怀疑,后世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也是世界级的茶叶产区——一切就都齐活了,商品种类丰富多样,成本低廉,品质优异,市场前景非常远大。
值得一提的是,三澜、坦噶这类地方,东岸政府基本一分钱没出,全是国内躁动的商业资本自发出海扩张的。他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无疑给东非大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不上好事也谈不上是什么坏事,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冲突之外,大部分还停留在正常的商业买卖之上。你可以说这种贸易是非常不平等的,东非黑人吃了大亏,付出了血汗,所得的却只有东岸人用机器产出来的廉价玩意儿。但如今这个世道就是这样的,你弱,那么就很难在任何协议中占得好处。就像东非的那些黑人,与东岸商人建立了贸易联系,若是一切平稳还好说,但如果你说我们不做生意了试试?奶奶的,这生意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做的么?是,你们为了种植这些商品,开垦荒地、起早贪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伤了很多人命。但你换位思考一下,从东岸人的角度想一想,你损失的只是黑人的命,但东岸商人们损失的可是钱啊!你的命能赔我的钱吗?不能!滚犊子,给我回去干活!明早若是收不到足够的剑麻,老子拆了你的狗窝!
看,这就是东非海岸如今的现实。东非运输公司及其旗下一级、二级代理商负责运输、销售,以新华夏粮油公司为首的加工企业负责深加工,西班牙降兵、奥斯曼流亡士兵提供陆地武力,海军第二舰队是他们的海上长城,简直是完美的产销运输加工一条龙体系,别人想插手都插手不进来,除非得到邀请。
东非海岸未来发展如何,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