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45章 江宁

第545章 江宁

袁某人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天底下所有的绿营都一个样。他在西北坐镇时,偶尔也听说其他地方武备废弛,军队纪律涣散的,也曾亲眼见过从其他省份调过来的绿营兵将吊儿郎当,被他狠狠整治了一番。

摸着良心讲,西北的绿营官兵虽然其貌不扬,吃穿用度也不太好,武器装备更是捡别人剩下的,但敢打敢拼,与顺军作战时士气高昂,经常死战不退。西征准噶尔汗国时,也是个个猛得不行,无论是吐鲁番还是南疆的回回,在与他们交手后总是大败亏输。袁卫庭之前带的就是这些部队,自己治军也很严厉,因此整个西北野战集团才能连连取胜,威风八面。

不过在抵达江南后,他的三观还是进一步被刷新了。松江、苏州、常州、湖州、嘉兴、杭州等地的绿营,那特么地还叫军队吗?尤其是杭嘉湖一带的,地靠东国控制区,结果和平了几十年,生意做得飞起,吃饭的本事却愈发不行了。他毫不怀疑,如果此时东国集结兵马西进,杭州铁定是守不住的。别看那里有七八万兵马,但真正能打的最多两三万人,剩下的五万人全是混日子的,甚至有没有五万还是一回事呢。面对如此一块肥肉,东国人现在还忍得住,因为和平给他们带来的长远利益更多,但如果哪天两国关系转坏,人家打算来硬的呢?挡得住吗?

留在大营里的那一半人也没干啥正事。有人在“养狗”,有人在“编筐”,有人在“听戏”,有人在“欣赏字画”,有人在“看春册”,有人在“赌博”,有人在“养病”,有人在“娶妻”,有人在“做买卖”。袁卫庭看了,简直吐血,心情坏得无以复加。

袁卫庭现在已经打算给朝廷写奏折了,将南方的绿营与北方的绿营大规模调防,把能征善战的西北绿营调到南方财赋重地,将那些稀松拉胯的江浙绿营调往西北,让他们尝尝回回的铁拳滋味。兴许时间长了以后,还能练出一副模样来,不至于再像之前那般不堪。

真正让人糟心的是江浙皖一带的绿营,尤其是江南部分的,简直一泡污。袁卫庭上个月巡视常州,事先没通知任何人,属于突击检查,结果看到了什么?按理应有万余兵马的大营内空空荡荡,最后集合统计时只有五千来人,其余都不知道跑哪去了。袁卫庭在那坐了一下午,陆陆续续回来了两千多人,但还剩下两千人始终没回来,不知道是军官吃了空饷呢,还是被人领着干活赚外快去了,或许兼而有之吧。

朝堂上支持他的人还是不少的。尤其是那些在西北立下了战功的将领们,急着到江南花花之地发财,而且他们多半是袁卫庭的老部下,指挥起来得心应手。就是不知道皇上有没有魄力,对自己信不信重了,敢不敢把西北绿营调来交给自己。

除开这些新军外,剩下的绿营部队可就一言难尽了。好的那是真的好,比如陕甘、山西的绿营,能打,能吃苦,意志顽强。河南、直隶、山东的绿营也还凑合,但比起前面两位“大哥”就要差上不少了,能打仗,但你也别指望能有多厉害,中规中矩吧。

当然,江宁大营这边也不是没有能战的队伍。他们一般部署在皖南一带,与顺军一线对峙,时不时爆发小规模冲突。长期的血火考验之下,倒不至于堕落得太快。听说对面的顺军地方部队这些年也不太成了,党金堂那贼酋到任后从严治军,一月内连杀七将,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全革除积弊,只能慢慢来了。而这,也给了袁卫庭整顿部伍的时间。

最后一支新军是奉天混成协,旗人、汉人各半吧,以盛京为基地,辛苦抵挡着东岸人的攻势。不过在上一波攻势中,他们被满蒙开拓队重创,目前还在舔舐伤口,战斗力尚未完全恢复,当不得大任。不过满清朝廷对这支部队倒是挺看重的,去年还特地请洋人军官来培训,武器装备更是完全换了一波。据小道消息,他们还打算将这支部队扩编为新军第十一镇,以更好地应对险恶的局势。

他妈的,真是太难了!

第八、九、十三个镇主要在从洛阳到襄阳一线的交通干道上驻扎着,归襄阳大营指挥。开封还有个河南混成协,同样是主力之一,与顺国的银枪效节军交手多次,实力其实颇为可观,不然的话,湖北一带早就被人家突破了。

不过如果除开这些烦人的军务的话,江南这边的一切都足以令人感到愉悦。气候湿润,环境优美,与大西北完全是两个世界。田间物产丰富,市集商业发达,在这里为官,都不需要你主动索贿,就随大流收点孝敬、陋规啥的,几年下来,都足以荷包满满,身家丰厚。尤其是杭州那边,听说与东国人在曹娥江做走私贸易有几十年历史了,地方士绅一个个豪富得不像话,素来是朝廷派捐助饷的主要对象。现在开放通商了,天津、海州、杭州、江宁、安庆五地开埠,走私依然没有完全杜绝,很多商人为了少缴那么点税,或者购销朝廷禁止的商品,还是习惯走老路私下里交易。

第三镇各省都驻扎过,最近一次是在杭州。江宁大营组建后,便被调了过来,作为主力使用,常年在城外孝陵卫一带练兵,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他们与镇江的江苏混成协、扬州的山西混成协,曾经参与过上次顺军东征之战,表现不错,也是袁卫庭晚上能睡着觉的根本。

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袁卫庭甫一上任就有人告诉他,可以如此这般操作,收点走私商人的孝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国于民都有好处——这简直就是荒唐屁话嘛!走私还对朝廷有好处?难不成不让走私了,东国人还开军舰过来炮轰码头不成——卧槽,你别说,还真他娘的有这种可能啊,唉!

满清新军,总计十镇又五个混成协。其中,第四、五、六、七镇和直隶混成协分驻西北,是满清最精锐的野战机动兵团。第一镇、第二镇以旗人为主,前者平日里主要驻扎在京城左近,拱卫中枢安全,有时候也会轮换一支部署到前线,比如襄阳大营,以让这帮八旗子弟们好好历练历练,见见血。

江宁现在也成通商港口了,东国商人乌泱泱地涌了过来,仿佛一夜之间,龙潭码头那边就多了很多操北方官话的东国人。他们财大气粗,前呼后拥,往往只用片刻工夫,就能决定买下一块地,然后兴建仓库、货栈什么的。龙潭码头也被他们买了一部分下来,据说要改造成轮船码头,促进货物流通,总之要大搞一番的模样。

袁卫庭上任以来,一直在督促修缮江宁周边的战争设施,堡寨、渡口、关隘都下力气整顿了一番。驻江宁及临近镇江的是两支新军部队,即第三镇和江苏混成协,袁卫庭也好好整饬了一番,杜绝了军官吃空饷、后勤喝兵血的恶习,部队士气有所回升。这两镇是江宁大营十万兵马的主心骨,千万不能出问题,一旦有事,基本可以宣告江南不保了,因为单靠江北扬州的山西混成协怕是难当大任。

袁卫庭对这些事虽然反感,但也不怎么抵触。东国人来得越多,投的钱越多,做的生意越大,那么对大清来说就越安全。有利益纠葛,这才是最保险的交往方式,若是切割得干干净净,双方断绝往来,那么东岸人动起手来可就毫无顾忌了。别的不谈,这长江可就成了人家的乐园了,他们想封锁你就封锁你,你连兵员和物资都没法有效调动,只能趁着黑夜偷偷潜渡,效率低不说,风险还贼大。

作为一个重要渡口,大胜关囤积了海量的战争物资,以及两万余军队,以屏障江宁侧翼,阻顺逆水师偷入。不过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其人马完全不专业、不合格,战斗力堪忧,一旦上阵,怕是要一溃千里。

大清真正的敌人,始终还是顺逆啊。眼看着经营西北多年之后,终于出现了点眉目,现在可不是盲动的时候。对东朝,该哄就得哄着,该让利就得让利。只要他们不阻碍我大清一统天下的大业,那么就由得他们去好了。况且他们的商品确实非常不错,比英国货便宜、耐用,性能也更出色。按袁卫庭的想法,那修了半拉子的京张铁路(通到了昌平州)不如交给东岸人好了,他们有技术、有经验,车也好,肯定能整利索。实在不肯往张家口修的话,往南边修到天津卫也成啊,总比现在不上不下要强得多。

1714年5月6日,满清江宁大营统帅袁卫庭刚从大胜关回来,气得不轻。

东国人啊,对钱真的太过看重了。对付这类人,袁卫庭自问还有几分办法的。另外,他们还派人悄悄与自己接触,提出的一些东西,涉及到皇上与诸位皇子,实在让人有些心惊肉跳。这个时候,袁卫庭又觉得他们眼里看重不仅仅是钱了。真是和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