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73章 毫无希望的国家

第273章 毫无希望的国家

不过这些墙头草嘛,其实都可以放一放。他们只喜欢钱,不会忠诚于任何人,并不是很难对付。真正让赫拉伯里忌惮的,还是加尼沙里军团!这支部队铁板一块,互相抱团,外人根本伸不进去手,且当初还和赫拉伯里有过摩擦——埃迪尔内事件中,加尼沙里军团软禁了穆斯塔法苏丹,打算和赫拉伯里讨价还价,最后被赫拉伯里携大势压制,不得已全面合作。

剩下的二十多万人中,有的是原先发动埃迪尔内事件时的盟友,有的则全程打酱油,没参与任何事情。这部分人,说实话赫拉伯里不放心,这两年也一直在和他们暗中较劲,稍稍拉拢了几个将领靠过来,但也不是完全信任他们。

所以,赫拉伯里既然开始整顿军队,那么第一个开刀的对象自然就是加尼沙里军团了。不把这支军团给拆散、打服,他晚上可睡不着觉。于是乎,他在东岸顾问的支持下,以大维齐之尊,下达了裁减加尼沙里军团人数的命令。

赫拉伯里仔细算了算,目前奥斯曼帝国大概有三十多万军队,自己能够确切掌握在手里的,不过十万人上下。这十万人里,真正能打的,其实也就三四万,基本都是他从格鲁吉亚和安纳托利亚带过来的,装备了东岸武器,士气较高。剩下的六七万,是他在攻占伊斯坦布尔的过程中一路收编的各色杂兵,忠诚度是高了,战力可未必高,目前正由东岸顾问严加整训,希望未来可堪一战。

加尼沙里军团这种兵变专业户自然不可能乖乖就范了,于是一场冲突在鲁米利地区展开了。赫拉伯里派出了将近十万人对其进行征讨,其中一半是他的基本盘,下的本钱极大。

目前守卫托普卡帕宫的军人都是这伙从匈牙利撤回来的老兵油子们,根本动不了任何手脚。艾哈迈德三世经常在宫中召集军事将领,时不时给予赏赐。公允地说,他不爱钱,对兄长留下的各种名贵收藏很不感冒,很多都赏赐出去了,因此得到了军官们的拥护——不仅仅是斯帕西军团,也有很多小军阀将领。

战斗的结果以加尼沙里军团大败而告终。志得意满的赫拉伯里一口气处死了三十多名军团高级将领,流放了六千余人,然后将加尼沙里军团的编制压缩到了两万人,并由自己的亲信将领控制,其余的全部裁掉。

在军队方面他也插了一手。战力强悍的斯帕西骑兵军团在埃迪尔内事件中就基本上作壁上观,没有参与。事情尘埃落定后,他们也没急着表态。这会不知道怎么着,居然站到了新苏丹那一边,让赫拉伯里又惊又怒。

伊兹密尔谢赫几年前就被加尼沙里军团踢出,举家来到了苏伊士港生活。这是一个因贸易而兴的城市,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港,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了拥有八万人口的大城市。他在乡下买了一块地,雇佣了几个贫苦的阿拉伯人为他耕种,日子过得还算逍遥。

这个时候赫拉伯里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眼了。原本以为艾哈迈德三世自幼生长于宫中,生性柔弱,且本身对政治不感兴趣,专注于艺术、绘画和诗歌,是一个理想的傀儡。但现在他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自从正式登上苏丹宝座后,这个新陛下就慢慢开始展现出了对政务的兴趣,他情商很高,手腕也不错,不动声色就换了几个自己人当上关键部门的大臣。至于艺术,不好意思,苏丹陛下现在不感兴趣了,他现在对神学更热爱,和德高望重的教士们关系密切。

不过,最近市面上粮食和牲畜价格的飞快上涨让他有点诧异。苏伊士港物价不算低,毕竟是贸易港口和轻轨铁路的终点,来往的商人非常多,物资贵一些很正常。但这次小麦价格直接大涨30%,还是让他有些诧异。找人一打听,原来是国内又爆发叛乱了,大名鼎鼎的加尼沙里军团被镇压,大量军官和士兵被流放,然后东岸人不知道怎地插手干涉,让这些人签署了一份永不返回奥斯曼的保证书后,一股脑地接走了,据说要安置到海外殖民地去,目前都在苏伊士港等船呢。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赫拉伯里·艾哈迈德大维齐发现,加尼沙里军团的高层最近和苏丹陛下(艾哈迈德三世,废帝穆斯塔法的弟弟)走得很近,隐隐威胁到了科普鲁卢家族的权力。

伊兹密尔知道移民东岸这个传统盟友对奥斯曼人而言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间有大量在政争或叛乱中失败的奥斯曼人流亡海外,首选之处便是东岸共和国,伊兹密尔对此事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他真正担心的,其实还是如今国内紧绷的局势。

赫拉伯里上台后,不出意外又一次拿加尼沙里军团开刀了。当初兵变那会,说实话加尼沙里军团帮了不少忙,不然也不会如此顺利地占领伊斯坦布尔。但熟归熟,该动手还是得动手!埃迪尔内兵变事件中,加尼沙里军团因为有功,部队规模又一次膨胀到了七万余人,且因为一向是帝国第一军团,他们的军饷天生就比别人高很多,已经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

摆平了加尼沙里军团,难道就不会对其他军团动手了吗?伊兹密尔觉得不太可能。他没有在赫拉伯里手下服役过,但以他的所见所闻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强硬、非常自负的将军,对敌人从来不会手软。加尼沙里军团倒下,下一个对手不是斯帕西军团就是其他什么小军阀,总要一个个收拾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新苏丹和那些军官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刚刚平静了两年的局势怕是又要纷纷扰扰起来了吧?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何奥斯曼政府屡次整顿军队冗员多、战斗力低的问题,却始终无果了。能打的人都被裁出去了,即便高级军官考虑到还要上阵作战于是保留了部分出色的军官和老兵,但难挽整体颓势,于是一次次被奥地利人暴打也就可以理解了。

越折腾,叛乱越多,国内局势就越混乱,东岸人对这个国家各方面的控制就越深。以苏伊士港为例,本地上到帕夏,下到码头基层小官员,几乎每个人都在围着东岸人打转。东岸商站的站长说一句话,恐怕比帕夏本人还要好使,他甚至可以调动当地的部分驻军为他清剿不听话的阿拉伯部落或马穆鲁克们,能量大得让人不寒而栗。

伊兹密尔谢赫就是其中的一员。十七岁就参军的他出身显赫,后来因为卷入政治风波而家道中落,备受欺凌。但他自己足够努力,依靠着让人无可辩驳的战功慢慢获得了地位上的提升以及财富的增加。只可惜士兵们都不喜欢他,因为他不近情理,训练严苛,脾气暴躁,下属军官们也对他阳奉阴违,于是不可避免地在裁军大潮中失业了。

赫拉伯里接下来要清洗不听话的军中势力,必然离不开东岸人的种种帮助。东岸人可以提供武器,可以提供资金,可以提供赫拉伯里得不到的关键情报,甚至可以帮着策反敌方人员,但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是必然要付出代价的。

其实,加尼沙里军团这颗毒瘤,帝国政府早就想整治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彻底解决,撑死了让他们裁减部分冗员罢了。但你猜裁下来的都是什么人?是的,没错,裁下来的人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正儿八经的军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关系或者不合群,就被别人联合起来一脚踢出去了。

这个代价也许短期内看不出来——不,可能已经有了,大维齐阁下已经原谅了卫拉特蒙古人在高加索的“冒犯”——但等个二三十年,也许科普鲁卢家族和奥斯曼家族都会猛然发现,他们已经被东岸人严密控制了,不是被海上的军舰大炮,而是被无处不在的如蜘蛛网般的利益集团影响,无处用力。看看他们的伊斯坦布尔大使馆,足足有五百多人,这些人真的都是外交官吗?遍布奥斯曼全国的二十多个商站,每个商站的人数都不下于一百,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

非战斗人员比战斗人员还多这种事就更让人无语了。数量高达两万的手艺人被塞了进来,成为被军官们奴役的私产。其中很多人甚至不会修理军械,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卫拉特蒙古人眼见着就要蚕食掉整个高加索山区,亚美尼亚商人势力在受到挫折后再度急速膨胀,北意大利联邦悍然侵占了两国争议地区不归还,国内银行资产被东岸人大量收购,从东岸留学归来的高级官员甚至以会汉语为荣,鄙视本土派官员,税吏们对本国商人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却对东岸商人一个屁也不敢放……

加尼沙里军团是个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军人开始世袭化,大量不学无术的人当了军官,更多的想做一份兼职的人来当了士兵。因为训练荒废,他们平日里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仅存于花名册上的士兵身份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不便。

这一切的一切,都标志着曾经伟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堕落与沦陷。伊兹密尔谢赫读过书,了解民情,知道被这么一头庞然大物盯上后,奥斯曼帝国也许已经永久失去了重返巅峰的可能,剩下的就是苟延残喘,不断丧失各种利益,最后被人一脚踹翻在地。

广袤的尼罗河三角洲上,伊兹密尔谢赫正在整理后院的仓库。他是个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军官出身,曾经在威名赫赫的加尼沙里军团服役过。

真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堕落国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