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258章 善后大行动(四)

第258章 善后大行动(四)

资本嘛,要的就是利润喽。现在钢铁被拿去造大炮,交通工具被拿来运军火,就连造罐头要用到的锡都被海军大量征用,时间长了,轻工业资本自然不满意。想来想去,还是资源不足的毛病,但这暂时也不好解决。

这个文章作者,肯定是要处理的,但资本的诉求,也是不能忽视的。这么思考着,他又突然间平静了下来,开始琢磨起来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进一步放开重工业领域的限制,允许私人资本大量涌入了。但这是否会造成技术的外流呢?黎鹏不是很确定,觉得可能性还是不小的。毕竟私人资本追求的是短期的利益,国家资本则可以忍受短期无收益甚至亏损,而从长远来限制竞争对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资本在国内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然也不会把手都伸到政府机关刊物里了。这还是他们没有平台呢,要是日后他们发展出一个堪比《真理报》、《生意人报》之类的受众极广的媒体平台,怕不是连政府的声音都不好发出了吧?

不过这也是大势所趋了。黎鹏叹了一口气,立国七十多年了,私人积攒的资本越来越雄厚,特别是现在有大量海外避险资金与他们纠缠在一起,影响力日增,国家在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妥协。再进一步讲,国家的统治阶级里难道没他们的人吗?刨除那些在商业领域涉足不深的政治世家,政府高层里很多人的家族本身就拥有大量资产,不是亲戚就是兄弟,他们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虽然这些家族本身比较具备前瞻意识,不会像那些普通资本家族那么短视,但对于现状,肯定还是有些想法的,这就注定了很多事情。

黎鹏现在当了官了,体制内浸淫日久,以前的想法淡了许多,开始越来越多地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问题。比如在看到这篇被发表的文章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怒不可遏,恨不得把炮制这篇文章的作者给开除了,以纯洁宣传队伍。

黎鹏的一个表弟就属于这类人。他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皮革加工企业,从去年就一直念叨着牛皮资源被军队大量征购,他们工厂的皮衣、皮鞋、皮包等商品产能骤降,加工皮革所需的化学品也不好买,少赚了不少钱。

尼玛,这个非国民!黎鹏有些恼火,一定是那些投资民生领域的企业主们在暗地里使劲吧。东岸的经济布局,重工业、基础工业,一般是政府在投资,私人主要投资轻工业及民生领域。现在是战时经济,国家资源的大头自然要投入战争,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才忍了不到两年就忍不住了?少赚两年钱会死吗?真是没有大局意识!

他表弟这种情况,在轻工业企业中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属于利益受损阶层,急需改变现状。黎鹏琢磨着,要想喂饱他,大概只能放松管制,让其进入军工领域,比如为海军生产鲸皮制品——这是他表弟自己找的路子。但鲸皮主要掌握在南海渔业公司手里,毕竟全国四分之三的捕鲸船都是该公司的,该公司一直自产自销,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凭什么给你供应鲸皮资源?

放在他面前的是一份《真理报》经营的经济生活刊物,主要追踪生活消费品领域的发展,受众还是不小的。这个名为“马小帅”的作者一看就是收了钱,在这个战争的紧要关头写这篇文章,虽然没明说什么观点,文章多半在陈述,但隐含的意思很明显,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资源被挤占,不爽!

黎鹏又想起了最近政府的一连串政策,鼓励私人资本前往智利、巴拉圭进行投资,盘活当地经济。那两地目前是政府开发的重点区域,巴拉圭最重要,智利次之。而开发嘛,需要大量工业品及机械设备,尤其是工程设备。而这些工程设备的专利,往往掌握在几家国营重工业集团手中,是不是要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鼓励私人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呢?以前黎鹏不是很确定,现在他倾向于政府会这么做,因为一可以迅速扩大产能,加快开发进度,二也可以给私人资本一个宣泄的渠道,把这部分资源也纳入到国家总体实力之中,可谓一举两得。

“混蛋!这是谁写的稿子?在这个时候放出这样的文章,其心可诛。”1706年10月22日,洛阳府《真理报》社内,黎鹏对着放在面前的一份杂志怒吼道。

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相关国营企业的经营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就不是现在这波人该考虑的事情了。反正我先糊弄完眼前这摊子事情,以后的事情是以后的政府该考虑的,和我无关——一个政治人物,能考虑未来十年就已经很不错了,能规划三五十年的,那都是拥有高级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不是一般人。

“……投入资本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垄断集中的过程。本世纪以来,全国法人企业所有资本构成为50万圆以上的企业约占44%,比上个世纪末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以明显看出,资本集中于大企业的特点——在采矿业中,仅四家企业就控制了几乎三分之二的投资。这种垄断是以特殊牌照、准入制度形式的政权和国家资本的结合,这当然是垄断产业控制国家经济的表现。”

“巴拉圭和智利的开发,可是一块大肥肉啊。”黎鹏坐了下来,自言自语道:“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规模的移民,还持续那么多年,这是几亿乃至十亿圆的超级市场。这一波饕餮盛宴过后,私人资本的力量会膨胀到什么地步呢?政府还能控制这些新生的嗜血巨兽吗?”

“……最后再看一下生产的责任机构。截止1705年末,股份公司等企业法人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上升到了1748家,累计实缴资本和资金额达到了8.7亿圆。其中,金属、车辆、船舶、机械、化工、燃料、军工、建筑、皮革及其他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法人数为835家,投入资本金额6亿圆;纺织、副食品、医药、火柴、煤球、烟酒糖茶等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法人数为898家,投入资本1.9亿圆,剩下的是电力、通讯、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无关大局,不做统计。虽然这些资本是建国以来的累计投资,但本世纪以来的头几年占了相当比重,尤其是重工业领域的投资。”

黎鹏突然觉得有些头痛。不过他也清楚,这是大势所趋,无人可以阻挡,只能尽量往好的方面想了。他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文明圈子这个课题,引用私人资本加速开发巴拉圭和智利,政府可以省出不少钱,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似乎,从整个国家、民族甚至是种族的角度来考虑,也不是坏事?

“……使工业品生产增长率达到34.2%的原因是靠能源、机械、五金制品、化工、军火及矿物堆积起来的。与1704年相比,主要产品的增长率分别为:煤炭1.67倍、焦炭1.48倍、电力1.9倍、铁矿1.32倍、生铁1.4倍、钢1.23倍、水泥1.3倍、液体燃料3.2倍……与此相反,消费资料的生产大幅回落,棉纱为0.6倍,丝织品为0.3倍,呢绒为0.7倍,食用油0.65倍……”

华夏这个民族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占领更多的地盘,为子孙后代打造更美好的未来。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欧洲国家的技术会否因为东岸私人资本的壮大而获得快速发展,东岸政府是否有充足的能力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难说了。不过,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好处而没坏处,副作用总是不可避免的。

“……1705年国内工业产能同比增长34.2%,这一上升率与前一年15%的增速相比是相当快的。但我们也应注意,这一增长率是靠生产资料的产能扩张得来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已经开始低于基准水平,并且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仔细研究下《战时经济建设纲要》就可以明白,生产资料生产的扩张,消费资料生产的萎缩,将贯穿东岸经济的未来十年。”

至少,华夏这个民族及其文化,可以在世界版图上涂抹更多的颜色,这都是实打实的。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总是高于一切的!

“……1705年是东岸工业发展史中极具意义的一年。1704年制定的《战时经济建设纲要》对国内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指导和调整,也正是这一年,战无不胜的东岸军队在新大陆卷起了狂风怒涛,国内相关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产能迅速扩张,由此也埋下了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