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时也不得不承认隆科多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东国人实在太霸道了,完全不把俄罗斯、大清放在眼里,肆意羞辱,强力打压,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等侍卫隆科多则认为有点希望,因为最近东岸人与俄罗斯又起争端,听说拔了两个俄军堡寨,并蛮横地阻止他们向东扩张,因此俄国人心里是有着很强烈的恨意的。“我大清”似乎可以从这一点着手,挑唆他们从侧翼攻击那帮蒙古叛逆,毕竟这对俄国有好处,他们治下的土人这些年来一直在朝东岸那边溜,东国朝廷还拒不交还逃人,动辄关闭贸易,双方关系已经恶化到了相当的程度,啥时候开战都很正常。
不过,图里琛、托时、隆科多等人的眼界终究还是浅了点。他们缺乏国际视野,对如今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了解,对沙俄面临的局面一无所知。在清国使团一行人眼里,准噶尔蒙古、漠北蒙古、布里亚特蒙古之类的事务,大抵是一等一的重要事务,可在俄国人眼里,与瑞典的战争才更加紧要。
正式入宫前,图里琛等人也曾私下里讨论,邀请彼得出兵打击布里亚特蒙古,截断东属蒙古兵源,威胁其侧翼的意图,是否能够达到。笔贴式托时认为希望不大。在他看来,俄国人的重心显然在准噶尔蒙古这边,他们不要求大清继续向西攻击就不错了,遑论其他。
这可就尴尬了!
花费一年时间抵达莫斯科后,他们先是住在萨尔蒂科夫家族的近郊庄园内,等待彼得的召见。彼得对他们也是比较重视的,正式召见前就多次设宴款待,即从宫内运来了丰盛的食物、饮料及糖果,同时派了一个乐队及马戏团常驻亚乌扎河边的萨尔蒂科夫官邸,让图里琛等人心安了不少。
在离开亚乌扎河庄园前往莫斯科的前一夜,俄罗斯帝国枢密院三等文官鲍尔京借着给使团送葡萄酒和肉食的机会,向他们打探有关土尔扈特蒙古首领阿玉奇汗的事情,这令心思聪敏的图里琛更加失望。
此番从北京出使,与当年索额图的路线多有不同。图里琛等人没有走危险的草原路线,而是先向西行,抵达伊州后,由袁卫庭派出整整一个营的新军护送,然后北上土谢图汗等人控制的蒙古草原——有意思的是,这帮人在与东属蒙古四部交战多年后,已经被挤到了西边——再进入俄罗斯境内。
阿玉奇汗如今在干什么,图里琛还是略知一二的。听说他们离开了原本的牧地,举族前往西面大海边,并且扯旗立国,不服沙皇的统治。鲍尔京向他们打听阿玉奇汗,并且言语中希望“我大清”利用蒙古那边的关系,操作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可见如今沙俄的精力根本就不在东面,他们在西面一定遇上了大麻烦,说不定是两面受敌,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急需“我大清”的帮助。
奏乐声又响了起来。图里琛一边在翻译斯捷潘诺夫的帮助下,与左近的俄国贵族们尬聊,一边偷瞄着坐在上首的沙皇彼得一世。根据情报,彼得今年三十九岁了,但穿着长袍、头戴小皇冠的他一点不显老,头发都没有一丝白的,精力旺盛,两眼炯炯有神。或许因为今天是外交场合的缘故,彼得正襟危坐,没怎么喝酒,也不说话,保持着威严。但图里琛知道,彼得平时经常和大臣们一起喝酒烂醉,嬉笑怒骂,今天倒是转性了。
图里琛倒是觉得这个忙可以帮。但天晓得土尔扈特、杜尔伯特两部蒙古如今对大清是个什么态度。他们本来就是漠西蒙古的人,虽然与准噶尔不太对付,但那只是内部纷争,“我大清”究竟要拿出什么条件,才能换取阿玉奇汗倒向自己一方呢?要知道,土尔扈特西迁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他们与大清的交集相当有限,甚至可以说没有外交往来。要想打动老奸巨猾的阿玉奇汗,图里琛怎么着都觉得不靠谱。
今天沙皇赐宴招待清国使臣,莫斯科几乎所有的权贵、大臣们都来了,可谓给足了面子。图里琛也对俄国人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感到惊讶,在进城的时候,俄国人调集了四个野战兵团的军乐队,每隔一段距离便奏乐欢迎。而在通过红门的时候,皇家卫队直接鸣放了三十一声礼炮,规格相当高了。
不过鲍尔京已经向他们表明了沙皇的意思,那就是希望清国使团在结束莫斯科的行程后,能够启程前往南方,进入卫拉特汗国,与阿玉奇汗等高层建立联系。如果可能的话,说服他们投向俄罗斯,沙皇必然会赦免他们的罪行,既往不咎。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也请尽量打探清楚该国的内情,尤其是人口多寡、兵力分布、装备情况、主要将官情报等等,沙皇必有厚报。
“沙皇陛下把贵使团前来觐见问安视为博格德汗特别友好的表示,同样请博格德汗陛下深信,沙皇陛下自己也将维护两国间永恒不渝的友谊与和睦关系。”进到大厅后,曾经在郊外自己庄园里招待过图里琛使团一行人的二等文官瓦西里·萨尔蒂科夫上前进行了接待,然后又引领着他们到宴席上坐下。
当然,鲍尔京也没忘了提出,他们打听到了俄罗斯臣民阿玉奇汗的儿子散扎布在拉萨的时候,经雪山和尚引荐和担保,与准噶尔蒙古的贵人们搭上了联系。后来,这些蒙古人带他回到了塔什干,面见了策妄阿拉布坦,相谈甚欢。他们不清楚散扎布现归何处,因此希望博格德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把散扎布召到北京,然后送至莫斯科,沙皇不胜感激。
不一会儿,宫门内走了一人出来,正是三等文官、办公厅参事科尔久科夫。只见他走到图里琛和斯捷潘诺夫等人面前,轻语一番后,便引领着他们朝宫内走去。而在克里姆林宫二层的平台上,沙皇彼得一世也在众臣的簇拥下返了回去。
图里琛对阿玉奇汗几个儿子的事情所知不多。不过散扎布他还是知道一点的,此人常年住在塔什干,与策妄阿拉布坦关系密切。策妄阿拉布坦曾经唆使散扎布带着他的兀鲁思东奔,结果不知道怎的,事情败露,准备走人的数千帐土尔扈特蒙古牧民被拦住,阿玉奇汗甚至还斩杀了散扎布派过来的部下,几乎就当没他这个儿子了。另外还有个恰普达尔恰普,听说去了西藏,现在在做什么他不是很清楚,理藩院那边的记录他也没仔细查阅,这部分情报应该是有空白的。
站在图里琛身旁的是翻译斯捷潘诺夫,只听他鼓起嗓门,一字一句翻译道:“最英明、最有威力的伟大的君主,全俄罗斯的独裁者沙皇陛下,博格德汗派遣我等,他授权的使臣,前来觐见陛下,转达博格德汗陛下对沙皇的永恒友谊并呈献礼物。博格德汗还谕令我等向陛下问安。博格德汗陛下祝愿沙皇陛下永远顺遂,如同太阳永放光芒。”
不过他觉得去土尔扈特部看一看不是什么坏事,“我大清”皇帝贵为蒙古世界共主,对各部蒙古人有着天然的号召力。阿玉奇汗即便在外流落多年,应该也对博格德汗敬仰不已吧?即便去了没法说服他们做什么,但至少也联络了感情。万一未来与准噶尔蒙古全面开战,也好有个后手——策妄阿拉布坦实在太狂妄了,此獠不除不行!
此时车队已经靠近了克里姆林宫。宫门前的士兵见状,立刻击鼓奏乐,以示欢迎。图里琛深吸一口气,从首辆马车的车厢内走出,拿着沉甸甸的国书,不疾不徐地上前几步,待将国书用双手托举过顶后,才朗声道:“我等使臣,阿思哈尼昂邦图里琛及同僚,受博格德汗陛下派遣,出使俄罗斯,蒙恩见到沙皇,亲睹龙颜,实为万幸。”
图里琛一边思考着未来的行止,一边与俄罗斯人觥筹交错。宴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沙皇彼得便退席了。随后,众人又喝闹了一会,宫廷礼宾官舍佩列夫才悄然前来,将图里琛一行人带出克里姆林宫,送上了来时的马车。接下来,枢密院还会派人与他们接触,图里琛明白,届时估计还要谈土尔扈特蒙古的事情。
今日莫斯科的天气不是很好,一层铅灰色的阴云笼罩在克里姆林宫上空。而在宫殿正门前的大街上,九辆装饰豪华的轿式马车正缓缓行驶着。车队正前方,数十名俄国士兵抬着十八只沉重的漆木箱,箱内装着精美的礼品:计有带金鞘宝剑一把、锦缎多幅、毛皮十余捆、瓷器茶叶若干。
走就走一趟呗,多大个事啊。了解清楚了那边的内情,回去后也是一桩大功呢!
1711年5月25日,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