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523章 穷荷战略

第523章 穷荷战略

基础设施搞起来后,海军先来,随后便是南海渔业公司了。这家企业一口气派来了十条现代化鳕钓船,与那些驾驶着几十吨、一百吨小渔船的欧洲渔民争抢渔业资源。嗯,针对的主要就是荷兰渔船,他们是损失最大的群体。此外,因为就近设立了海产品加工厂,英法西葡等国的渔民也开始习惯将鳕鱼、鱿鱼、龙虾等产量最大的海产品出售给东岸人,以快速回笼资金,同时也有钱采购急需的生活物资,尽快开始下一轮渔业捕捞活动。

法国政府开具的许可范围比较模糊。而越是模糊,越意味着东岸人可以在其间大做文章。比如,他们现在已经在那儿设立了一家小型船舶修理厂、一座加煤站,这是隶属于海军的财产。国营企业国家储备粮库也过来了,投资兴建了食品储存仓库,专门收储附近法国农民生产的粮食、水果和蔬菜。私人投资者则建起了小型的海产品加工厂、磨面厂、榨油厂、罐头食品厂、木材加工厂等等,这都是消息灵通的,知道这里有大搞头,于是纷纷前来卡位,待日后脱手给别人赚一笔。

你看,一下子有了那么多欧洲渔民给东岸人打工,荷兰人的生意顿时大受影响。但这事怎么说呢,他们也不好插手啊。这渔场又不是你自家开的,凭啥不让别人来捕鱼啊?你家发达的第一桶金,还是靠捕捞英、荷之间的沙丁鱼弄来的呢,当时甚至都捕到了英国的海岸线附近,你有啥立场说别人?

但这次真的不一样了。东岸人去年通过援助法属北美殖民地,已经取得了在罗亚尔港(安纳波利斯罗亚尔)开展商业活动的权力。这是由法王路易十四亲自签署命令同意的,代价是三千吨小麦。

好吧,说理没戏,那么动粗呢?似乎也不行。海洋国家对东岸实力的认识比大陆国家要深刻得多,联合省连跑到波罗的海做生意的东岸商船都不敢下手,你还指望啥?更何况,这些东岸渔船吨位大、航速快,都是蒸汽动力的,你的风帆小破船能对其造成威胁?省省吧。

其实以前东岸也有渔船在纽芬兰一带捕捞,但以民间私人渔船为主,南海渔业公司这种行业巨擘只是偶尔去一下,船次很少,钓具不足,并没有对欧洲人造成太大的影响。撑死了一些专门收购海产品的“口袋船”过去,给英法荷西等国的渔民造成了一点混乱,但也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一旦大块头玩家决定进入这个领域,荷兰人的好时光基本上就结束了。纽芬兰的渔业利益,从此将由大家共享,荷兰人应该是其中利益损失最大的一方。

东岸人的大举入场打碎了这个利益格局。南海集团下属的南海渔业公司每年也捕捞大量的鳕鱼,但以前主要是在宋河河口、巴塔哥尼亚台地近海以及西南非洲近海捕鱼,产品以无须鳕为主。现在因为高层政策的变化,东岸国营渔业集团也要大举进军北美了,以捕捞其丰富的银鳕鱼资源。

无独有偶。就在纽芬兰渔场形势大变的时候,从丹吉、靖海等地出发的南海渔业公司的捕鲸船,也开始大举涌入斯瓦尔巴群岛,在这个北半球的捕鲸圣地之一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活动。东岸的捕鲸船已经迭代了多次,性能先进,效率奇高,可以一边捕捞一边加工。实在处理不了的,还可以转让给跟过来的专门的海上加工船,连欧洲捕鲸者扔掉的鲸肉都不放过。

纽芬兰渔场大概聚集了此时大西洋一带数量最多的渔船了。荷兰人在其中独占鳌头,拥有最大份额,英格兰人近些年追赶很快,加之此地离他们的北美殖民地很近,诸多便利,因此渔船数量已经不比荷兰人少多少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英国人船虽多,但捕来的海产品大部分还是卖给了荷兰人,这就涉及到市场销售渠道的多寡了,阿姆斯特丹至今依然是全欧洲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纽芬兰的财富,注定要流入到荷兰人的口袋。

是的,欧洲人受限于船只吨位等因素,每捕到一头鲸,基本上只割取鲸脂和鲸皮,肉和骨架是不要的,这在东岸人看来太浪费了。小山一样的肉不要?给我!五香鲸肉干及大葱鲸肉罐头多年来一直是东岸本土的畅销商品,这玩意营养丰富,能救活多少人知道吗?你欧洲还在闹饥荒呢,居然连肉山都丢弃了,只选取价值最高的部分,简直利令智昏。

或许有人会说,高收入的水手职业只有殖民公司才能够提供。这话也对也不对,殖民公司确实提供了最多的水手工作岗位,并常年都在招募人手,但其他领域,比如捕鲸或捕鱼,同样利润丰厚。船东雇佣水手出海捕鱼,支付完船只维修保养及一路上的食水费用,还能落下大量利润,给水手开高工资一点都不困难,毕竟鳕鱼可是欧洲人的刚需食品。

鲸鱼内脏还可以提炼大量维生素,可以制作保健品或药品。骨架在服装行业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牙齿更是可以当做工艺品出售。你们不要,就都给我,我来处理,盈利归我,你们没份!

确实,联合省如今依然是全欧洲渔船保养量最大、捕鱼量最大的国家,波罗的海、北海、纽芬兰等,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不过以他们二百多万人口的体量,这船上骨干还好说,普通水手绝壁是从外界雇来的。以前是法国人、苏格兰人,现在则变成了南尼德兰人、德意志人甚至是波兰人。没办法,穷,都要生活,而出海当水手从来都是快速致富的不二法门。

毫无疑问,南海渔业公司的新式捕鲸船是相当给力的。虽然南极的鲸鱼资源异常丰富,占了地球的绝大部分,自己都捕不完,但为了完成国家大战略,他们依然抽调了大量捕鲸船北上,以丹吉、靖海为母港,抢占斯瓦尔巴群岛附近的鲸鱼资源。与纽芬兰那边一样,他们不但自己捕,也向其他人采购,抢生意的意图非常明显。甚至于,他们最近都在向海峡管委会打报告申请,请求他们花费外交资源,给公司在北海一带谋取一个补给港口,以便兴建加工厂及船舶维修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大概因为死的不是荷兰人,所以他们不怕吧。”有人应道。

南海渔业公司看中的是挪威北部的港口,这需要瑞典的协作,即彻底击败丹麦,吞并挪威。看起来非常困难,但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他们打算干脆就在斯瓦尔巴群岛上占块地,建个季节性的武装商站和加工厂,为商业捕鲸活动服务。

“驾驶这种小船出来钓鱼,荷兰人都不要命了吗?”船长轻佻地将一根烟头扔进海里,指着那几艘悬挂着联合省国旗的小渔船,问道。

纽芬兰的鳕鱼、斯瓦尔巴群岛的鲸鱼,这两项资源一抢,荷兰人应该会感到很痛了。不过这并不是他们坏运气的全部。就在最近,古巴、佛罗里达、自由邦、苏国以及非洲的新库尔兰等地,都已经接到了东岸政府的“窗口指导”,即停止出售烟草、咖啡、可可、橡胶、虫漆、染料、热带大木等特产资源给荷兰商人。虽然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但只要花时间协调利益,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呜——”一艘悬挂着上百根吊杆的钓船招摇地驶过海面,留下了滔天的白浪。在这艘船周围,几艘百来吨的小船匆忙避让,仿佛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被人浪翻了一样。

再说了,如今东岸已经过了韬光养晦的阶段,完全是一个全球进取的大帝国了,自然就要拿出一副舍我其谁的霸气出来。荷兰小朋友不听话,那么就要打一打屁股,让其清醒过来。这种海洋贸易国家其实最好对付了,截断其财源,使其收入锐减,时间一长,国内自然舆论汹汹,群情鼎沸。到了那个时候,自然有东岸人插手的机会。

在这样一种相对恶劣的海况下,你仍然可以看到,目力所及范围以内的海面上,星星点点的帆片到处都是。这都是来自欧洲的捕鱼船,即便已经过了渔汛期,但他们依然执着地航行在海面上,寻找着在欧洲能卖上一个好价钱的鳕鱼群。

东岸政府并不想搞死荷兰人,事实上他们连对荷兰最重要的东印度公司都没下手。本来就是打着让荷兰人迷途知返,别和英国人搅和在一块的主意。只要荷兰悔改了,愿意为东岸的利益服务,那么就还是好朋友,还可以在这个帝国分肥利益体系中占据一个位置。此番出台的所谓“穷荷战略”,其实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罢了,仅此而已。选择的主动权,依然握在荷兰人手里。

1713年8月1日,纽芬兰海域,阴风怒号,洪波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