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05章 后方(八)

第305章 后方(八)

明福港还算有些良心的,在郊外荒地上给建设过程中死亡的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建了个集体公墓,还立碑纪念。当地人都知道那个地方,密密麻麻的墓碑,一眼望不到头,看着非常瘆人。

可以看得出来,基本上都是国家投资的基建项目在用人。有这些人参与,那成本自然低得可怜啦。东岸的建筑材料行业,1707年的产能据说和本世纪头六年加起来差不多,这就难怪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大搞基建了。这不,明福港因为人口渐多,城区面积扩大,因此急需新建一家自来水厂、一家污水处理厂及相关管道,煤气灯系统(含管网)、城内外公路等配套项目也要搞起来,因此同样弄了三千多印第安人在这干活。

不过,据说这个集体公墓在东岸国内遭到了极大的非议。很多人指责明福县此举是要让子孙后代背负上道德枷锁,在印第安人面前有负罪感,因此坚决要求毁掉这个公墓,并销毁一切原始记录档案。某天深夜,他们甚至搞了一些工程机械过来,大肆毁坏公墓,后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制止。不过以东岸国内的民意,以及政府高层右翼建制派占主流的情况,这个公墓最后多半还是会被毁掉。

这六十多万人力,占大头的当然是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了,约38.8万人,遍布全国各个建筑工地。以首都洛阳府为例,南城区新起的电力大厦(东电公司总部)用了2000人,北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含部分下水设施)二期扩建工程用了3000人,明镜湖综合引水工程用了6000人,神都区农田水利灌溉渠网工程用了一万人,洛水防洪大堤(季节性河流,平时流量不大,汛期水位暴涨,来势湍急)工程用了1.4万人……

金真男对国内左翼、右翼分子的意识形态之争没啥兴趣。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历经生死的人,他现在唯一的奢望只有好好活着。但他身不由己,自从当年进了义从军那个大坑,就注定与这场战争脱不开关系了。好在他运气不错,得到了回后方休养的原第七混成团团长孙武的推荐,担任了新四团团长,手底下三千多人,只要不是差到在战场上遭遇了耻辱性的惨败,那么安全方面还是没大问题的。

退下来的人都在明福纪念医院进行了一番身体检查,免费。随后,大批来自欧洲的非国民劳务工被补充了进来,总数超过两千五百人。这些年来,随着欧陆战事的愈演愈烈,来自旧大陆的打工者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俄罗斯人、波兰人、立窝尼亚人、意大利人、法兰西人等等,非常之多,以至于东岸国内(不含占领区)的非国民劳务工总数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史上最多的65.9万人。

新四团这会正在明福港码头附近进行整训。作战,尤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上下级之间都不熟悉,还怎么打仗?整训的过程有东岸陆军的参与,目前已历数月,差不多粗粗成形了。今天难得不用训练,金真男便在勤务兵的陪同下,在码头附近的商业区随便逛逛。

还好他们现在回来了,但也只回来了一部分。在高原当地收编的西班牙人继续坐镇剿匪,比如当年在塔里哈投诚的那伙子人。回来的主要是当初义从军里金真男掌握得比较切实的部属,说实话多是外来人,本身很难适应当地的环境,即便已在那儿战斗数年。

明福港在东岸内陆的各大港口中,大概是最重要的那一个,堪称枢纽中心位置。这里,是大型蒸汽轮船可以航行得最北的地方。汴河河道,固然水量丰沛,但泥沙含量大,不少河段淤塞严重,以至于河中心都出现了不少沙洲。东岸政府从几十年前开始,就不断尝试清理汴河下游航段(明福港以南),包括但不限于疏浚航道、裁弯取直、修建堤坝及分洪设施,前后总计花费了超过两千万圆的资金。

查尔卡斯高原,真的是生命的禁区!

这个投资总量,由中央、地区及县三级政府分担。中央投资主要来自历史悠久的水利彩票,每年差不多可以有大几十万圆的资金可供分配。早些年主要用于两岸人口稠密的乌江的整治,当时中央制定了个三十年1500万圆的综合整治项目,在两岸修建了坚固高耸的防洪堤坝,修建了无数用于农业的水库及灌溉渠网,同时还持之以恒的疏浚、改造航道,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这条大河基本已经被东岸人驯服,水害大大降低,航运业非常发达。两岸不但是东岸有名的农业产区,同时还是重要的工业地带,雇员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数量尤其多,人均收入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

当然高原上戕害弟兄们性命的并不只有这些。氧含量低,腿脚不听使唤,还要奔跑、战斗,一不留神就会受伤,也容易生病。这些伤病,有些时候非常致命,脑疝、肺水肿等等,无数死神在等着他们。

比乌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稍晚开工的,是其最大支流黑河(内格罗河)的航道改造计划。黑河斜穿整个东岸大草原,那是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工业制造能力最强的地带,是核心中的核心,因此这条河流的整治工程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经过长时间的改造后,这条河流很多不合理的河湾地段被裁弯取直,河底的泥沙被挖泥船狠狠清了一遍,整个航道有了那么点渠网化的味道。

金真男有次带了七个人出外巡逻,就突遇暴雨,浑身湿透。最后是勉强找了个山洞,并且好运气看到了一些风干已久的牛粪,生起了火来,这才堪堪止住了体温下降,起死回生。否则的话,低体温症加上为了躲雨而快速奔跑引起的心率骤增、颅压升高、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一百个他也死定了——不信?不信问印度人去。

当然航运和灌溉并不是这条河仅有的优势,事实上水力发电的潜力也不小。东电公司这些年一直在四处找合作者投资大型发电站,请注意,是大型,而不是那种烧煤的小型电站。他们找了很多国营公司或私人投资者,打算在国内择址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原本他们的第一目标是大兴县境内的大兴瀑布,想在这修一座水电站。无奈测算下来发现投资过高,风险太大,最后无奈放弃。

执行任务时,若是大晴天还好,没啥大事。可要是碰上雨雪天气,即便是气温稍高的夏天,也有些受不了。身上一旦淋湿,体温就有快速下降的趋势,如果没有办法给自己采取保暖措施,或者找不到地方生火——这事实上很困难,4000米高原很难找到柴木——那么就会面临低体温症的威胁,因此而死亡的绝对不在少数。

不过马小鹏并未气馁,他很快就在东岸大草原上找到了新合作者,准备在黑河上面修建水电站。该公司已经派人仔细勘测过了,整个黑河河段一共有三处适合修水电站,而且难度都不高,修起来落差大概均在十多米的样子,可用于水力发电。

作为亲身在高原上战斗过数年的新四团代理团长金真男,查尔卡斯这片荒芜的土地对他而言,完全就是噩梦般的存在。金真男最害怕的就是低体温症,因为运输困难,补给不足,防水、御寒物资极为匮乏,主力部队都有些不足,别提他们这些不被当人看的杂牌了。偏偏他们这些杂牌事情还贼多,经常分成5-10人一组出外搜捕抵抗分子,或者寻找粮食、役畜,总之一堆事情。

东岸国内的用电设备,如今是真的越来越多了。灯塔用的电弧灯、工厂用的高精度电动机床、化工厂的电解设备、医院用的少量医疗设备以及最为普及的有线电报,都在东岸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老实说,查尔卡斯高原上打得挺惨的,各路杂牌部队死伤惨重。这倒不是说他们不能打,主要还是环境太恶劣了。四千多米的海拔,稍微一点点小伤就可能致命,平原上根本不算啥的小事,搞不好就是你挂掉的原因,非常恐怖。

不过在最近一两年,东岸精密仪器公司内某些从事着声音再现领域研究的工作者发明了一种可以将声音引起的空气震动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从而实现了声音的异地再现。很快,这种被称为“电话”的通讯装置取得了注册专利,虽然样品看起来异常粗糙,通话质量也不怎么好,但依然引起了军方的注意,得到了其在资金方面的协助,前途异常光明。

所谓的陆军新编第四团,其实是以从查尔卡斯高原退下来的部分杂牌部队人马为底子,加入了大量来自旧大陆的非国民劳务工,从而编成的一支人数在三千五百人上下的队伍——杂牌配炮灰,说穿了还是炮灰。

并不是只有军方一家看到了电话的前景,事实上很多私人投资者也在想办法进行投资。但计划生产管理委员会认为这种东西比有线电报更高端,必须实行政府专营制度,于是知会东岸精密仪器公司,令其专门划出一个管制严格的车间,作为电话的生产及研发场所。

1708年3月27日,明福港码头,陆军新编第四团的官兵们正在休整。

毫无疑问,随着电这种新能源的逐步普及,东岸的经济格局将迎来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