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62章 觐见

第462章 觐见

很快,一位小太监走了过来,将马冲等人引到了座位旁。而另外几名太监,则立刻端来了斟好的葡萄酒。马冲端起酒杯尝了尝,味道还不错,虽然他觉得没南非的酒好喝。坐席对面的应该都是皇帝的近臣,此时他们就好像工具人一般,不言不语,也不喝酒吃菜。只有皇帝端起酒杯时,才用酒沾沾唇,算是喝了。

“甚好,赐酒。”坐在龙椅上的康熙笑了笑,道。

看到这里马冲也有些懵。宴会难道不喝酒吃菜吗?东岸本国的酒席,无论是主席、总理出席的国宴,还是部里自己举办的宴会,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就算有人注意形象,吃喝得少,但也绝不会像清国官员这样。欧洲也差不多如此,土耳其、法国宫廷举办的宴会,马冲都参加过,其中一些甚至是国王或苏丹出席的,但大家吃喝不误,完全不用顾忌什么。

“应是差不多,或许稍热一些。”

清国的宴会,给人的一个感觉就是压抑,规矩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皇帝话少,大臣拘谨。就好像一出拙劣的戏剧一般,大家都觉得很累,但仍然把戏坚持着演完。你如果不习惯这种氛围,那确实很难受。

“贵国夏天有这么热吗?”

皇帝喝完几杯酒后,便起身离开了。马冲有些惊讶,不过他也没期望大家在宴会上谈正事。一位小太监走了过来,礼貌地请马冲等人离席,前往另外一座偏殿休息。而也正是在此时,对面的清国大臣们也纷纷起身离席,出了大殿。马冲瞟了一眼,桌上的酒菜几乎就没动过,这尼玛可真是浪费。

“除哲学外,皆学过。”

偏殿离此不远。马冲等人坐下后,很快涌来了一大群太监、宫女,他们端来了各种酒,用金盘盛着的水果、羊肉、鱼及一些蔬菜。这会马冲算是明白了,皇帝赐宴,但宴席上的酒菜一般是不吃的,皇帝也不会在宴席上逗留多久,撑死了说两句话,大家喝几杯酒,然后便散了。真正的食物,是人们离开后在偏殿享用的,真是个奇怪的规矩。

“贵使可学过哲学、数学、三角或天文?”康熙又问道。

大伙今天一大早就起来了,精神紧张地忙活了半天,这会确实腹中饥饿,看到眼前的食物,顿时吃喝了起来。半小时后,饭还没吃完,又是一群太监宫女走了进来,也不管你桌上的酒菜吃了没有,统一收走,然后又给一人上了一杯茶。

“黄主席今年已满68岁,身体一贯康健,仍能上马击球。”马冲鞠了个躬,答道。

马冲有些恼火。刚才和秘书聊了点公事,饭还没吃几口呢,结果就给他撤了。这满清宫廷的规矩,一套一套的,简直莫名其妙。这时候,他已经没了初来时的踌躇满志,只感觉四处被人牵着鼻子走,有力使不上劲,心里不爽得很。不过考虑到入乡随俗,他也不好对人家的规矩多说什么,只盼着赶紧离开这个鸟地方,回去后先好好吃一顿饭,然后再正式与清国人展开一系列的谈判——谈判最好不要在宫里,他已经受够了这个地方。

康熙打开看了看,很快又交给内侍带走存档。国书副本他已经提前看过了,内容与正本完全一致,这个场合也不适合讲什么深入的东西,于是在顿了顿后,便开口问道:“贵国黄主席年岁几何?身体可好?喜欢什么娱乐?”

也就一盏茶的工夫,之前领着他们去宴会现场的大太监又来了。只见他面无表情地咳嗽了一下,道:“马大使,该离开了。跟着咱家走吧,行宫外马车已经备好了。”

按照事先商定的程序,马冲等人没有立即入席,而是选出了两人,向康熙进献国书。因为没有三跪九叩大礼,因此殿上并未演奏音乐。在鸣赞官高喊“外国使节进献国书”之后,所有人都把目光转了过来。按照事先约定的仪式,马冲在后,他的秘书在前捧着国书,缓步上前,待走到离皇帝四五米的距离时,一位太监走了过来,将国书收下,高举过顶,递到了康熙面前。

“请问这位公公,贵国皇上什么时候安排谈判?”马冲放下茶盏,起身问道。

不过令马冲感到辣眼睛的是,除了皇帝本人外,其他人都没座位,竟然都是席地而坐。虽然地上铺着厚厚的毡毯,但这也太那啥了。就不给大臣及客人们座位吗?这个时候,就连马冲也不得不承认,即便清国整体上依然是确凿无疑的华夏文化,但就高层而言,胡风浸之甚烈矣!

“不知。皇爷去逗弄他的隼去了,下午还要给俄国来使赐茶,忙着呢。且安心住下,慢慢等消息吧。”太监回答道。

清国皇帝康熙赐宴的地点就在畅春园的一处偏殿内。地方不是很大,但来的人本来就不多,也就十来个清国大臣,外加东岸这边十余人罢了。康熙坐在上首,身穿金色龙袍,客人坐主家右侧,陪宴大臣们坐左侧,菜色马马虎虎,还过得去——皇宫的菜色,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高级,应该还比不上挥金如土的淮阳盐商们平日里的饭菜。

马冲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这太监说话也挺有意思,他都没问康熙干嘛去了,人家就爆了两条重要信息:一、康熙玩猎鹰去了,没把谈判放在心上;二、下午有俄国使者觐见,“忙”。马冲暗笑,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扯什么聊斋啊?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之前的心态有些过于急躁了,总想着尽快展开谈判,尽快把事情办成。但人家的节奏很显然不是这样,不管是本来效率就这么低还是故意把事情弄成如此,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必须耐心,沉住气,不能急于求成。康熙看样子懂的东西不少,绝对不能低估了这个男人的见识,要做好斗争长期化的准备。

出身名门的“马衙内”悄悄舒了一口气。打从进了行宫,他就一直处于对方的节奏之中,这会总算扳回一城了,虽然看起来有些儿戏。

离开行宫后,一行人登上了马车。这个时候,护送的人马又换了,竟然是全火器的步兵,大概有三百多人,一水的新式燧发枪,军容看起来还不错。马冲稍稍打听了一下,原没指望别人回答,结果带队的军官告诉他,这是京城禁卫军的人马。禁卫军是新设的,挑选了万余名满蒙汉八旗子弟入军,习以现代火器战术,原驻丰台大营,目前抽调了一部分到行宫负责安全护卫工作。

太监看起来有点身份,几乎当场发怒。不过在权衡了下情况后,生生压下了火气,转而哀求他们动作快一点。马冲懒得理他,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路,让人气得七窍生烟。周围的侍卫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群人,不过没一个人上来帮忙,太监也没办法,只能哭丧着脸在前面引路。

花了两个小时穿过拥挤的街道,再度回到康亲王府别院后,殷扎纳这厮竟然又来了。他打着哈哈,说这几日理藩院会送一批皇帝赏赐的礼品过来,让他们接收一下。另外,过几日皇帝可能还会赐宴、赐茶什么的,让他们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外国使节从抵达到离开,可能会受到3-5次皇帝召见,但基本都不谈正事,那是理藩院官员与使者下属的活计。而鉴于东岸的特殊地位,殷扎纳表示,皇上会在近期召集大臣议事,然后让某一人牵头,组织各部门的官员组成一个临时机构,来与马冲进行谈判。

太监的步速很快,几乎一路小跑的模样。马冲跟不上节奏,急得那太监又返回来,脸色阴沉地让他加快脚步。马冲毕竟才28岁,这时候也有了点小脾气,道:“我不习惯跑步”。依然故我地缓步前进,随员们也跟他保持一致,不疾不徐地往前走。

皇帝本人是不可能亲自加入谈判的,甚至连公开表露倾向都不可能。马冲判断,那是因为康熙想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毕竟君无戏言,他要是定了调,那就无法更改了,这显然很不利。

马冲一行人跟着几个太监,穿过长长的走廊。所见之处,确实没有太过稀奇的。中式传统建筑,模仿的江南水乡风格,房子也不高,与东岸如今最高已逼近十层的建筑相去甚远——高层建筑非常受东岸富豪们追捧,有的人,甚至专门买最顶层的房间,就为了那种一览众山小的逼格与感觉。

说完这些后,殷扎纳便匆匆离开了。康亲王府别院今天又来了一批新厨子,据说是皇帝亲自下旨安排的,为的就是给东岸使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此马冲也只能叹气,服务好了有鸟用,想办的事至今一件还没办成!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皇家宫殿一定是多么旷古烁今般地辉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也不尽然。说到底,一个社会的基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要相匹配的,满清就那个样子,宫殿能好到哪去?撑死了,也就是设计上比较大气,用料较为扎实罢了。江南很多富商,只要舍得花钱,弄出畅春园这种水平的建筑群一点问题都没有,前提是不要逾越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