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网络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350章 曲终人未散

第350章 曲终人未散

可以说,在有着如此诸多价值的情况下,铁甲战舰入驻本就是必然。而且如今是个非常不错的时机,奥斯曼帝国正处于动荡之中,权臣赫拉伯里自顾不暇,只能对东岸人将铁甲战舰开进他的后院睁眼闭眼。国事艰难,还指望着东岸贷款呢。赫拉伯里之前的大维齐阿姆卡·扎德·侯赛因·科普鲁卢帕夏,就曾以两百五十万第纳尔的代价将卡法城(含城外的铁矿)抵押给了东岸的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并用这笔钱定制了一批风帆战舰,极大增强了奥斯曼帝国海军的实力。但这笔贷款眼见着1710年就要到期了,本息四百万第纳尔无论如何是还不上了,这怎么办?看着东岸人取走抵押物?

军事方面,控制了黑海,就能通过代理人把手伸到高加索甚至是里海地区,搅起更大的风云。同时也能辐射东地中海,在当地产生深厚的影响力,未来一旦开挖苏伊士运河,也能把这条战略价值极大的通道控制在手里,并与南边的吉布提基地相连,外人真是水泼不进。

科普鲁卢家族的旧账,赫拉伯里可不敢赖,也不能赖,但他也不想失去地理位置极为关键的卡法城,那么就只能放下身段,请求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对贷款进行展期。四百万第纳尔,他想置换成二十年期、年息4%的优惠贷款,作为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没东岸政府点头,新大陆友好互助银行敢同意吗?这就是关键所在了。

政治方面,封堵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强行扭转其扩张方向,令其与西欧集团撕逼,这样才最符合东岸政府的利益。毕竟,你欧陆各国和气一堂,你让我这个外人怎么办?不斗得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我怎么卖军火赚钱?怎么让你们的政治家让渡国家利益?

李纯少校对此也是心知肚明。铁甲战舰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奥斯曼帝国在东岸定制的那些风帆战舰,给“建康”号提鞋都不配。如果赫拉伯里胆敢赖账,他就敢把战舰开到刻赤海峡,拦截前往亚速的土耳其补给船,看你慌不慌。

商业方面,每年大几百万的贸易额,全产业链加起来近百万圆的利润,由国家和私人企业分享,这是一份难以舍弃的利益。东岸的资本需要利润来安抚,东岸的国民也需要利润来喂养,怎么可能轻言舍弃?

当然目前远不必走到这一步。土耳其人的态度很诚恳,欠的钱也都认,并不止这一笔,仗完全可以慢慢算。而哈吉港的条件也非常不错,有完备的海防炮台,陆防要塞也住进了哈吉守备团的一个营——哈吉守备团去年扩编了,目前计有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连,约3200人——地方财政实力更是无与伦比,东西方文化交融,景色秀丽,美女多多,非常受海军官兵们喜爱。

“建康”号已经被确定部署到哈吉港。李纯少校也已经成为第一舰队黑海分舰队司令,同时兼“建康”号舰长、哈吉警备副司令。之所以在黑海这么一个地方也设一个分舰队,并派驻强大的铁甲战舰,其实与东岸在此的利益越来越大分不开。

“建康”号开进卡吉贝伊港后,第一时间从船上卸下了大量枪支弹药,并在今早转交给了瑞典人。是的,那个脑子不太清醒的查理十二已经带着部众来到卡吉贝伊了,灰溜溜地赶了过来。

是的,李纯少校是铁甲战舰“建康”号的舰长,海军名宿李泽民之子。东岸海军虽然极为强大,本不必补充多少战舰,但海军部依然借着战争的东风,从计划生产管理委员会那里拿到了款项,开工建造了三艘“汴梁”级铁甲战舰,分别命名为“建康”号、“临安”号和“襄阳”号。目前,“建康”号和“临安”号都已经建成入役,“襄阳”号还在镇海造船厂的船台上建造,预计今年年底下水,明年下半年正式服役。

鞑靼骑兵在乌克兰大草原上找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瑞典人,给了他们一些被服和食物。在等待他们狼吞虎咽般地吃完后,便领着他们往西南方撤退。亲俄哥萨克很快向俄军报告了最新情况,梅尼希科夫在来不及通知彼得的情况下,亲率五万大军进行追击,瑞典人在撤退途中进行了反击,打退了俄国人凶猛的攻势,然后继续撤退。

李纯少校是昨天晚上抵达卡吉贝伊港的。时值五月中旬,卡吉贝伊外海的浮冰已经非常细碎了,无法对大型船只造成足够的威胁,尤其是排水量数千吨的钢铁巨兽。

感觉到猎物要溜走的彼得震怒异常,亲自指挥三路大军向南合围。扔掉了所有重炮、吃光了大部分马匹,同时弹药储备也严重不足的瑞典人无法抵御,只能且战且退,不断派出精锐部队断后,然后疯狂逃跑。期间鞑靼人调集的部分西乌克兰哥萨克也对俄军进行了阻击,但收效甚微。不过好在查理十二还算有几分本事,在调集部队给追击得最狠的东乌克兰哥萨克一次沉重的打击后,最终还是摆脱了追击,进入了克里米亚汗国境内,然后一路跑到了卡吉贝伊。

那么问题来了,前线兵站防谁呢?防西乌克兰的哥萨克,还是近在咫尺的摩尔达维亚大公?如果是前者,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西乌克兰的哥萨克们根本不成器,分裂、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很容易对付。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就颇可值得玩味了。要知道,摩尔达维亚大公这个墙头草虽然不靠谱,但就目前而言,对奥斯曼帝国还是挺忠心的。没有主人的命令,他们根本没那个胆子去撩拨克里米亚鞑靼人,除非主人命令他们出兵对付鞑靼人——呃,好像发现了不得了的真相呢,略过略过。

李纯少校三个小时前与查理十二见了一次面。那个精力旺盛的男人一直喋喋不休,认为如果不逃命,背水一战的话,他不会在撤退途中损失大量老兵,并且几乎把所有无法行动的病员都遗弃在了战场上。

如今的卡吉贝伊,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农产品输出港,克里米亚汗国也十分重视,在此驻扎了一个团的新军(步兵)以及三千多名旧军(骑兵),同时还兴建了一个大型仓库,存储了包括枪械、火炮、帐篷、铲子、粮食、药物、被服在内的海量物资,足够补充两万人的,可见这里其实有点前线兵站的意味了。

李纯对此也只能笑笑。背水一战的情况下,确实能激起瑞典军人胸中最后一点残存的斗志,但结果会怎么样呢?李纯不知道,但可以想象其惨状。当然后世波尔塔瓦会战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查理十二带着他的部队遭遇了数量高达八万的俄军,最终惨败,被俄军俘虏了三位将军和数十名官员,以及接近1.9万名士兵,查理十二和马泽帕仅带着少量随从轻骑突围,逃入了克里米亚境内。而在他惨败的消息传回波罗的海后,丹麦、荷尔施泰因、普鲁士等仇敌立刻起兵,瓜分了瑞典位于波罗的海南岸的领土。

于是,在这样一种虹吸效应下,黑海北岸的诸多农产品出口港一下子从黄金年代跌落成了镀金年代,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土耳其人甚至很多鞑靼人,都跑去哈吉港生活。卡吉贝伊也是在那一阵子褪色的,商人们离开了,城市人口开始慢慢回落,最终在两万余人的规模稳定了下来,虽然比几十年前要繁荣,但却已不如巅峰年代。

输得这么彻底,可以说完全是查理十二自己的责任。不知轻重,盲目自信,古人云“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查理十二做到了哪一点?李纯觉得,这种人撑死了也就能当个先锋团的团长,不是指挥能力不行,事实上他战役战术的指挥能力还可以,但真的不适合当大军统帅,战略观极差,格局极小。

这样快乐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东岸人建立的哈吉港开始发力,他们通过吊打周边的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安全的环境,成功地令哈吉港变成了黑海北部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哈吉港管理规范、出货速度快、品质稳定,同时还能提供别人无法企及的金融服务,生活设施也是一流的,人家为什么不来?

他只是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跟随查理十二撤到卡吉贝伊的那不到三万名士兵。兵都是好兵,坚忍不拔,到现在还有那么一丝斗志,但为将者太差了,所托非人,所托非人哪!

真正给予卡吉贝伊新生的还是对外贸易。小麦、干果、烟草、酒类、葵花籽、鱼干是其出口大项,几乎占到了八成以上的份额。一度东岸人、意大利人、土耳其人、荷兰人以及英格兰人都在此设商站,收购各类农产品,然后销售到地中海一带。那个时候,可真是卡吉贝伊的黄金时代呢,各色人等生活在这里,操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衣服,吃着不同的食物,但却能坐在一起谈生意,别提多和谐了。卡吉贝伊的百姓也在这种经济繁荣中赚足了好处,很多人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转而学习如何种田、酿酒,或者直接去城市里,从事工商业,那样赚得更多,生活也更舒适。

在监督鞑靼人打开仓库,给瑞典士兵发放补给物资,并划拨了一处专门营地用作休整后,他便回到了战舰上。“建康”号的主机已经启动,黑沉沉的炮口早就撤下了帆布,李纯下令鸣放了三遍汽笛,然后在瑞典人震惊的目光中,调头驶向了外海。

卡吉贝伊是一座规模中等的城市。当然这是指1709年5月14日的现在,搁几十年前,这就一个沿海小渔港,顺便给德涅斯特河上游转运点东西,没啥价值,虽然南边的摩尔达维亚大公一直想吞掉这里来着。

他还得去一下伊斯坦布尔,哈吉警备司令吴翼飞正陪同着东岸大使与土耳其人进行磋商。俄国大军在克里米亚汗国北境徘徊不去,不排除彼得丧心病狂南侵的可能,这就需要土耳其人的支援了。而“建康”号的抵达,肯定能增加那么一点说服力,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