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化验结果表明,那里面含有高浓度的氰化物,喝一小口就足以致人死亡。”
“难不成……”
“夏亚,”方程插话道,“氰化物一般是固体还是液体?”
“那杯长岛冰茶,”警官敏锐地发现了我对玻璃杯的兴趣,“是死者生前最后喝下的饮料。”
在化学方面,我自然谈不上多么专业。不过,对于这种推理小说中最常用的毒药,一知半解总还是有的。
我不由得把目光投向桌面,就在那把空椅子旁边,一个造型漂亮的玻璃杯吸引了我的注意。里面还有半杯红茶模样的液体,只是似乎沏得过于清淡。然而杯子外壁挂着的水珠,暗示这曾经是一杯冰镇的饮料,冰块融化后,便稀释了本来的颜色。
“无论是氰化钾还是氰化钠,虽然可以作为晶体存在,但在空气中很容易受潮分解,释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而且也有相当的腐蚀性,所以通常还是以溶液的形式进行保存。”
——人类已知最厉害的剧毒之一。其致命剂量约为一百毫克,而且发作极为迅速,假如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在一分钟内便会使人停止呼吸。换言之,一旦中毒,基本上就已经回天乏术。
“也就是说,”方程总结道,“凶手需要一个装毒药的容器。”
柯柔点点头,只说了三个字:“氰化物。”
我立刻心领神会。其言下之意就是,只要搜查所有人的随身物品,便不难找出携带有可疑容器的那个人——
“法医怎么说?”我问道,“死因查明了吗?”
“这个容器么……”然而柯柔却毫不兴奋,“直到刚才为止,都还在那儿放着呢。”
椅子旁边的地板上贴着一圈白色胶带,围成一个不自然的人形。而黄旻的遗体,此刻已经被移出了房间。
她指向白栎常的后脑勺。我最初不明所以,随后才意识到,警官指的是桌子中央,恰好被坐着的男孩遮挡住的部分。
从门口的位置,我只能看见一个弱不禁风的瘦削背影。白栎常并未因为门扉发出的响声回头,只是怔怔地盯着桌子对面,那把空空如也的椅子。
往侧面挪动两步,我便看见了,仿佛山雨欲来的大理石上,赫然用粉笔画了一个小圆圈。圆圈旁边竖立着一个记号为“1”的标签,表示这是一号证物原来所在的位置。
沿着走廊拐了两个弯,我们跟随警官来到一处房间。“喏,”她推开门,“那就是你们的委托人。”
柯柔退到门外,和驻守在那里的警员低声交谈了几句,再回来时,手里已经拎着一个透明的证物袋。“一号证物”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塑料瓶,瓶子的顶端形成弯曲的滴管,确保瓶内的液体被密封,但若向瓶身施加足够的压力,液体便能从滴管口流出。
听她的语气,似乎是为了让方程能够顺利参与调查,才特地安排由柯柔负责此案。我不禁暗暗佩服白雪集团的通天手段。
“我想也用不着多说了,”她大方地把证物袋交给方程,“瓶子上没有任何指纹。”
“当然,否则为什么非得是我在这里恭候大驾呢?”
确实如此。凶手公然弃置犯罪证据,却不慎留下指纹,这样的好运是不可能随便碰上的。
“你原本就知道我们会来?”我奇道。
“另外,”警官补充道,“根据化验结果,除了黄旻的长岛冰茶以外,其他人的饮料里全部都没有毒。”
“你们总算来了。”饶是如此,她打招呼的方式却不怎么热情。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桌子上,一瓶可乐几乎已经见底;而另一只高脚鸡尾酒杯则是完全空了,只剩下一小截橄榄梗。如果毒药不止下在一份饮料里面的话,现在还能坐在这里的,恐怕就不足七个人了。
不过在俱乐部内外,我们都没有遇上任何记者,所以那似乎是一项过于谨慎的行动。身穿制服的警员倒是络绎不绝,也有戴着口罩和头套,只露出一双眼睛的法医和鉴定人员,正在巨细无遗地搜集着证物。负责现场指挥的是有些日子没见的柯柔警官,正如墨秘书所说的那样,算得上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也就是说,凶手事先准备了毒药,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往死者的饮料中下毒。”我把已知的事实梳理了一遍,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然后呢?就这样把瓶子留在桌子上吗?怎么说也太显眼了吧?如果引起了目标的警觉,也许根本就不会喝下毒药了啊。”
“为了避免流言蜚语,敝人不太适合露面,就在这里静候二位佳音。”当接近目的地的时候,秘书先生便提前下车,在路旁对着方程深鞠一躬,“那么,栎常的事情就拜托您了。”
“与其自己臆测,不如直接问一问他们吧。”柯柔道,“我已经让俱乐部的经理准备了单独问话的房间。不过,如果在那之后,还是无法找出凶手的话,我就只好把他们全部带回去了。”
所谓现场,是位于京城近郊,被燕山簇拥环抱的一家私人俱乐部。从地图上看,距离T大说远不远,说近倒也不近。无须赘言,该俱乐部仅对会员开放。因此墨秘书安排的一辆豪华轿车,除了客套以外,也可以说是进入现场的通行证。临近下班高峰,四环路一如既往地拥堵,斜阳的余晖炙烤着大地,车内却犹如江南春晓,道不尽的舒适畅快。
“不必了。”我的朋友摇摇头,“既然是杀人游戏,当然要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才有意思。”
无论如何,画出这张座位图并不困难。案发当天,我和方程抵达现场的时候,相关人等都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某位短发女孩面前散落着满桌纸牌,是曾经辉煌的残垣断壁。
说话间,方程绕着桌子踱了半圈,拉开唯一空闲的那把椅子,堂而皇之地坐到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