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鬼门十三针 > 第五章 润脂秘方

第五章 润脂秘方

云中燕说:“我乃授朋友之托,前来送信,欲拜访铁帽子王。”

云中燕心想:这一定就是铁帽子王府了。于是进的大门前,有差官问话道:“您二位有何公干?”

差官问道:“请问您朋友是谁;因何事拜访铁帽子王?”

往门内看,只见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

云中燕道:“我朋友乃是朱家庄朱大海,因妻子母亲被县衙扣押,欲求铁帽子王龙文救人。”

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的铁帽子王府匾额。

差官闻听,此事情关系重大,还牵扯着人命案子。于是,不好做主的他,就问道:“你口说无凭,可否有你朋友书信。”

这边朱大海内心对官府的憎恨暂且不表,再说那边云中燕和烧饼神拳一路奔波到达曲阜,进的城来,按照行人的指点,一路来到城中心。就看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宽大府邸,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一丈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

云中燕闻听,连忙掏出朱大海写的书信递上去。差官接过书信言道:“您二位暂时城内旅店歇歇脚,因为下龙文此事关系非轻,还需铁帽子王认真思考,你们过几日后,再来打探消息吧。”

朱大海闻听妻子母亲受苦,钢牙咬得嘎嘎直响。

云中燕说好,就同何小六离开铁帽子王府,找到一家客栈先行住下,好等铁帽子王下龙文的信息。

就看大街上,朱大海妻子和母亲双脚戴着镣铐,有官差手提鞭子在后追打。一旦戴着镣铐奔跑的人,速度慢下来,皮鞭子就对着人使劲儿抽打。被抽打的人只好使劲儿奔跑,可是戴着镣铐,跑不了几步,就又慢了下来。于是后面提鞭子的人,继续鞭打。如此,没有多大会儿功夫,大街上朱大海妻子和母亲跑过的道路,已是血迹斑斑。

铁帽子王府内,云中燕和烧饼神拳送来的书信非同小可,差官一路小跑送到府内的前上房。

然而没有想到,此二人去曲阜,一连多天音信皆无。更让人揪心的是,县衙那里,因见不到孙美明和烧饼神拳来投案,魏捕头竟然对朱大海的妻子和母亲实行了跑铁链子的酷刑。

年轻的铁帽子王,在府前上房的西里间打开书信,见信中写道:

于是,朱大海赶紧手写了一封求助铁帽子王下龙文、救助妻女的书信。由云中燕和烧饼神拳二人,火速赶往了百里之外的曲阜。

跪请铁帽子王恩慈圣明:吾乃朱家庄朱大海,母亲和妻子因受挚友拖累,被巨野县衙扣留,想吾家人本无罪责,事发在铁帽子王恩慈领地以内。故恳请圣明铁帽子王下龙文与巨野县衙,救出我家母亲和妻子,必厚报铁帽子王之恩。草民朱大海叩首。

朱大海道:“也好,此计姑且一试。”

铁帽子王认真看过书信,因下龙文之事,关系非同小可。铁帽子王新主政不敢做主,只好报请王府主管商议。

云中燕道:“大哥,铁帽子王乃大清开国功臣,多年来恩惠百姓,如此区区小事求助他们,他们不会不管吧。”

王府主管看过送来的书信,言道:“龙文可下,也不可下。下之理由,救人惠民,言传铁帽子王恩德,亦善王府。不下之理由,草民之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朱大海问:“想那铁帽子王,咱们与他无缘无份,他会下龙文吗?”

铁帽子王问道:“事情该当何办,求救者亦等在王府门外?”

云中燕道:“曲阜铁帽子王府,有下龙文的权利,此龙文如皇帝圣旨。咱们要是求得铁帽子王下一道救助嫂嫂的龙文,想那县衙李知县,不敢不放人吧。”

主管说道:“一个字‘拖’。咱们龙文不说下,也不说不下,他们等不及,自然也就走了。”

铜头铁和尚道:“有计快说,何必吞吞吐吐!”

铁帽子王心想:事情也就如此办吧。

云中燕道:“我倒有一计,不知可行不可行?”

云中燕和烧饼神拳客栈里左等右等,一连四五天不见王府有任何消息。云中燕心想:也许铁帽子王已经下过龙文,送到了巨野县衙,我们在此等候只是不知道而已。于是命何小六在客栈等候,当天就赶回了巨野县。

铜头铁和尚道:“那该如何是好,我们绝不能够眼睁睁看着我家嫂嫂和母亲,在牢笼内受罪呀。”

这云中燕回到朱家庄,问过朱大海,这才知道朱家母亲和妻子未归,那铁帽子王龙文根本就没有下。

朱大海道:“此事万万不可,我们一介平民,万万不可与官府作对。”

云中燕一阵恼怒,心说铁帽子王啊铁帽子王,您不下龙文也罢,只是说个理由,我们也就不在王府门外空等。事已至今,您这龙文是下也得下,不下也得下。若不然,您就别怪我云中燕不仁不义了。

铜头铁和尚等一干人走过来,把三个人拉起。铜头铁和尚手中的鬼头大刀,使劲儿往地下一杵,大声言道:“我这就写帖子,召集三百里内练拳的人手,今夜就杀进县城,割了那狗官的脑袋,救出母亲和嫂嫂。”

这云中燕见铁帽子王府未发龙文,连夜赶到曲阜,叫上烧饼神拳在外接应,一个人蹿房越脊,进入王府。就在夜色中,把王府一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给背了出来。

朱大海拉人,二人不起,朱大海同样跪在二人身前相劝。

出王府,云中燕一问小孩身份,竟然是铁帽子王府家主管的儿子,要是按照辈份上说,亦还是铁帽子王的孙子。

孙美明抱拳行礼道:“是我连累大哥,你就让我去吧。”

云中燕大喜,把小孩交由烧饼神拳好好照看,千万不可发生差错。于是又客栈里找出笔墨,趁夜色在王府大门的白色影壁墙上,挥笔写下了几句打油诗:

孙美明和何小六双双喊一声大哥,也扑通通一同跪倒在地。

不要金,不要银,只要王府下龙文。下的龙文巨野县,救出大海朱家人,送还你的好子孙。若不为民主正义,休怪好汉刀不仁。

朱大海道:“谢谢小六兄弟,想我妻子母亲已经入监,官府也不会为难她们,因为她们无罪,我想等几天后,官府自会放人,我哪还能够让二位贤弟再入牢笼。”

第二天天亮,王府大惊,一边赶紧命人去客栈找云中燕和烧饼神拳;一边赶紧粉刷影壁墙。可是等影壁墙粉刷干净后,去客栈的人,却来汇报道:抱走王府小孩的云中燕和烧饼神拳二人,并没有找到。

烧饼神拳道:“朱大哥仗义,我烧饼神拳绝不能够连累嫂嫂和大娘受累。”

此时铁帽子王不敢怠慢,为保主管儿子性命要紧,于是赶紧手书一道龙文,要求巨野县衙速速释放朱家母亲和妻子。然后盖上铁帽子王的宝玺,就让快马发往了巨野县衙。

朱大海拦住二人哭诉道:“二位贤弟,万万不可。你们既然来投我朱家庄,就是对我朱大海的信任,我绝不能够辜负朋友。”

这时的巨野县衙李知县和魏捕头,看跑了好几天铁镣铐的朱家家属,竟然还引不得孙美明和烧饼神拳的投案。李知县和魏铺头商量后,就对朱家妻子和母亲,使用了当地县衙一种最为严厉的酷刑,即站木笼。

天亮后,魏捕头带领官兵撤回县城,朱大海率领众位兄弟返回朱家庄,了解到妻子母亲被抓走的事情后。孙美明和烧饼神拳何小六二人,决定不连累朱大海,愿意主动去县衙投案,好换回朱大海的妻子和母亲。

站木笼的刑具,是在木头制作的笼子内,布满长长的铁钉子。然后把人吊在木笼内,脚下踩几块似踏非踏的青砖。这样人在木笼内稍有动弹,肉体就会被铁钉刺破,鲜血直流。假如人站在青砖上不动,使刑人员就会抽出脚下的一块青砖。这样站人即到,人身靠在铁钉上,随即就会被刺得鲜血直流。如此,站笼之人即使不会被吊死,也会因流血过多而死。

朱大海和孙美明看官府兵多势众,只好连同庄内乡丁撤出朱家庄。魏捕头抓不到孙美明和烧饼神拳,就绑走了朱大海的妻子和母亲。还留下话说:只有孙美明和烧饼神拳来县衙投案,朱大海家人方才可以归家。

朱家母亲和妻子在巨野县衙门口,就被魏捕头吊在了木笼之内。有官差手敲铜锣,冲围观的百姓高喊道:“贼寇之女,酷刑站笼,有知贼寇下落者,及知情不举者,后果一同站笼。”

魏捕头一声令下,一百多位兵丁乡勇,高举着火把长枪,就杀进了朱家庄。

朱家母亲和妻子二人这几天来,在县衙大狱内的折磨,已是遍体鳞伤。此时站在木笼内,早已是眼泪流干,连哭声都已无力发出。

朱大海言毕,寨墙上滚木礌石打下。魏捕头和兵丁早有防备,四下远去躲过落下的滚木礌石后。几位兵丁就抬出一门装好药的土炮,对着朱家庄的寨门就是一炮。只听一声炸雷似的响声中,一条火龙直冲寨门而去,随后就看到紧闭的寨门在火龙的冲击下,轰然倒塌。

朱大海和众位弟兄,苦等王府龙文不下,眼看着母亲和妻子性命不保。这一日,每位好汉都身藏钢刀,聚拢在县衙门口以外,单等朱大海一声令下,就要动手劫木笼。

朱大海哈哈大笑道:“尔等狂徒,休得胡言乱语,众家兄弟,给我拿下魏铺头。”

而此时,县衙四周围,李知县和魏捕头,早就布好了埋伏。

魏捕头道:“上次来,败与烧饼神拳,乃是你们以众欺寡,我无心恋战,方才败走。今日你不看乡勇兵丁,已经将你朱家庄团团围住,你若不放出官府通缉的窃贼,那我们就只好杀进朱家庄,连你朱大海一并带走,也打你个包庇贼人的罪名,一同打入监牢。”

一位位藏在暗处的乡勇兵丁,暗藏火炮、快枪。一旦朱大海等人动手来救,自会当场拿下。

朱大海哈哈大笑道:“哈哈哈,魏捕头,这孙美明和烧饼神拳乃我好友,岂可让你从朱家庄带走,我看尔等手下败将,还是快快回去。”

朱大海的妻子站在木笼内身体一阵打晃,脚下似踩非踩的青砖不稳,整个身体就扎在铁钉上,哭喊着鲜血直流。

灯火通明的朱家庄寨墙上,手举红灯的朱大海左有云中燕孙美明,右有烧饼神拳何小六,后有铜头铁和尚杨天平等一帮唱戏的花脸们保护着站立而定后。就听寨墙下魏捕头一声高喊道:“朱家庄各位村民,本捕头奉命只为捉拿贼人孙美明和逆贼烧饼神拳,还望朱大海顺应官差,放孙美明和烧饼神拳出来,我好回去交差。”

朱大海使了一个眼色,就在众弟兄们手握衣服内钢刀,慢慢挤开围观的百姓,走进木笼前时。忽听一阵快马的马蹄声,呼啸而来。转眼间一匹大红马县衙前停住,跳下一位铁帽子王府的差官,对着县衙高声喊道:“王府铁帽子王龙文到,巨野县衙接文。”

魏捕头和李知县给朱大海发过要人的帖子后,等了几日,不见朱大海把孙美明和何小六送来,这日,魏捕头得到李知县的准许,也就在一天夜里,引领了手下的几十位兵丁,外加县城临近乡村的一百多位民团乡勇。浩浩荡荡,总共是百十号人马,就把朱家庄团团的围住了。

衙门内慌慌忙忙跑出李知县和魏捕头等一干官差,面王府来者,跪迎龙文。只听王府差官展开龙文念道:“龙文下,奉天子以命,铁帽子王曰:朱大海家属无罪,巨野县衙速速放人。”

孙不凡这里如何回去,咱们暂且不提,待我们先回过头去,再去看看李知县管辖的领地上,何小六又遇到了什么样子的事情呢?

李知县接过龙文,知县命魏捕头速去打开木笼,放朱大海家属出来,王府差官骑上大马扬长而去。朱大海等人接走奄奄一息的母亲和妻子,还没有赶到家,来的及服药医治,妻子和母亲已是一命归西。

孙不凡万分感谢,说一切都听从国王的安排。

烧饼神拳等人高喊道:“大哥,我们杀进县衙,刀除狗官,以报嫂夫人和母亲之仇。”

国王说道:“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们桃花国不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要是还按照原道走,那是回不去的。这样吧,今天你先到我们桃花国四处看看,等明天我自会派人送你走。”

铜头铁和尚道:“县衙欺人,我们要刀杀李知县。”

孙不凡说好,继而又问国王道:“国王陛下,我还是按照原道回去吗?”

朱大海擦一把眼泪,仰天叹息道:“众位贤弟,事关重大,我不能够因家仇私事,把众家兄弟性命当做儿戏。”

国王说道:“明天我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礼品,托你带去大清国,送给你们的慈禧太后。”

孙美明道:“此事因我而起,嫂嫂和母亲之仇,必是我孙美明之仇,还有我家主人周平之之仇,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此仇不报,枉为男儿。大哥,你就让我去县衙,杀了那狗官,方解我心头之恨。”

孙不凡道:“国王您有事尽管吩咐,不必客气。”

烧饼神拳道:“大哥,我嫂嫂和大娘之死,这不是在戏文里唱戏,此仇一定要报啊。”

国王说道:“那太好了孙先生,我正好有一件事想求与您?”

朱大海道:“兄弟啊,你大哥我以后再也不唱戏了。”

孙不凡谦虚点头道:“略通医术,救人尚浅,治病而已。”

孙美明道:“那就好大哥,我们这就去县衙找李知县报仇。”

国王闻听李见道,要送孙不凡济世救人的良方,就问孙不凡道:“您可否是治病救人的先生?”

朱大海摇手叹息道:“哎——,兄弟啊,这县衙火器猛,兵丁多,你我势寡,攻打县衙,无异与送死,众家兄弟,咱们还需从长计议。”

孙不凡道:“那就太谢谢李师爷了。”

孙美明和烧饼神拳、铜头铁和尚等几位兄弟,攥紧拳头,看朱大海制止众人报仇,也只有不住叹息。

李见道说道:“你这一走,也许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想你在今后行医治病救人的时候,要是遇到病情危重的伤者时,我这里还有一个治危症,有奇效,名叫‘七窍还魂散’的救人良方。等你离开桃花国的时候,我把方子抄写给你,也许会对你有用。”

朱大海这一帮江湖兄弟究竟该如何报仇,咱们暂且不表,且说那桃花国内的孙不凡临离开桃花国之前,李见道送给他了一个治危症,有奇效,名叫“七窍还魂散”的济世救人良方。同样桃花国国王也送孙不凡一个宝盒,委托孙不凡回去后,把这个宝盒送给慈禧太后,说这个宝盒内是一个美容润脂的良方。

孙不凡问道:“李师爷,你还有什么样子的秘方宝贝啊,干吗不早给我啊?”

孙不凡很惊讶国王送慈禧太后美容润脂的良方,接过宝盒,就忍不住问道:“国王陛下,您认识慈禧太后?”

李见道对孙不凡道:“贤弟,我就不回去了,只不过我还有一个研究了多年的国医秘方送你,也许对你有用。”

国王道:“认识,那还是十多年前,桃花国为给慈禧祝福五十大寿,我假扮成送礼者,去了一次紫禁城。”

孙不凡道:“我可要回去,我岳父还等着我给他找到十大缸金银元宝呢。”

孙不凡问道:“您见到慈禧皇太后了?”

国王说道:“好啊,我们非常欢迎你留下。”

国王道:“岂止见到,那天世界上好多国家的使节都去祝寿,喜气洋洋的场面下,贪杯的我就多饮了几口。没曾想酒喝多了,撒酒疯,和乌鸡国的公使吵了起来。”

李见道说道:“国王,我回湖南故乡来,就是想寻觅一处理想的地方,修炼长生不老的丹方。目前我找到这个地方了,不知道您是否能够收留我,让我留在桃花国。”

孙不凡惊讶问道:“国王,您会给他们吵架?”

国王哈哈大笑道:“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况说过,‘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荀子生活在战乱的年代,他也是在考察了各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用道德兼并别国的可以称王天下,用武力兼并别国的自己会愈来愈衰弱,用财富兼并别国的自己会愈来愈贫穷,从古到今都会这样。所以我想,能够兼并我们桃花国的,只有靠美好的道德。假如你们大清国具有美好的道德,能够让我们的国民,过上比今天还更加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会乐意你们来管理我们的国家。”

国王摇头笑道:“唉,当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乌鸡国公使向我敬酒时叫我兄弟,我说不对,按我的岁数来说我是你的爷爷。”

李见道说:“国王,我们大清国人多,您就不怕我们把你们这里的财富全抢走?”

孙不凡惊讶中,嘻嘻而笑。

国王说道:“非也,我们和你们的生活理念不同,你们大清国的人自私自利,且贪图安逸享受,生命极短,这才是真正的傻呢。”

国王接着说道:“那乌鸡国公使一听我是他爷爷,就跟我急了。我说我都快一百岁了,怎么不能够当你的爷爷。他就说我,看你也就是五十来岁,和今天的老寿星慈禧太后差不离。这时候正吵闹着,慈禧太后敬酒来了,听了我快一百岁的说法,就问我是哪个国家的使节。我说桃花国。慈禧太后一愣,想那慈禧太后绝对没有听说过我们这个国家,但是她又不能够说自己不知道,于是就说道:‘奥,桃花国的啊,那一定是长寿了。’”

李见道说道:“我看你们这里的人就是只知道干活,还没有安逸享受的愿望,要我说国王,你们这里的人,真是太傻了”

孙不凡问道:“那乌鸡国的公使,也不和你吵架了吧?”

国王说道:“也没有什么可佩服的,说实话,我们这里可没有什么长寿的秘方。要说能够延年,我看也就是合理的少吃饭,再加上快乐的劳动。”

国王大笑着说道:“哈哈哈……我和乌鸡国公使的事情,当时就算结束了。然而没有想到宴会结束的时候,慈禧太后又特意命大太监李莲英找到我,向我询问美容的秘诀。我就胡乱答应他说,我没有什么美容秘诀啊。可是人家李莲英不相信,说你都快一百岁的人啦,如果没有美容秘诀,那怎么看着你像四五十岁的人。后来我被纠缠不过,只好答应他,等我回到我们国家后,再把详细秘方给慈禧太后送来,他这才放我走。这一晃十多年就过去了,我这做国王的既然答应人家了,就不能够食言。于是决定把我们桃花国,从前为南陈后主张贵妃研制的一个润脂美容的面膜配方,送给慈禧太后。”

李见道说道:“我一直在研究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秘方,想不到你们这里都达到一二百年的寿命了,佩服,佩服啊。”

孙不凡道:“好的国王,我一定把这件事情给您办好。只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不知道慈禧太后可否还曾记得这事情?”

黄衣小孩子说道:“这还有假,我们这里高寿的都是一百多岁呢!”

国王道:“她应该记得,慈禧太后爱美,特别是对美容秘方更是偏爱有加。你就说在您五十大寿的宴会上,桃花国那位快一百岁的使节,答应送您的美容秘方,她一定记得。”

李见道张大口,惊讶问道:“真的吗国王?”

孙不凡道:“好吧国王,那我就回去了。”

国王说道:“高寿谈不上,也就一百出点头。”

国王说:“那好,我让人早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回去的菱角船,你坐上去不要四顾乱望。船停后是洞庭湖,你上湖岸,再搭乘马车,即可赶回山东。”

李见道说道:“佩服,佩服,请问国王您高寿啊?”

孙不凡谢过国王,走向河堤下面,并与李见道难舍难分的告别。

国王说道:“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向往安逸享受,吃喝玩乐的生活。但是到了中年后,由于人体机能的衰退,就必须要通过运动来维持生命的青春,否则寿命极短。所以我们桃花国的人,从小时候开始,就教育人们以劳动为快乐。”

李见道看孙不凡两眼发红,似要流泪,一边送孙不凡走;一边就说道:“贤弟不要难过,你应该高兴才是。在这里,我才真正找到了我的归宿。你看这里没有欺压;没有等级;也没有争斗……富裕安详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神仙般的日子,也正是我修道练功所追求的境界。”

孙不凡说道:“可是我们大清国的皇亲贵族,却是以安逸享受为快乐。”

孙不凡行走着道:“那好吧李师爷,祝您快乐生活,早日成仙。”

国王说道:“我们桃花国以劳动为快乐,我是在做快乐的事情呢。”

李见道安慰孙不凡道:“贤弟,来日方长,也许以后还有见面的时候,不要伤心别离。”

李见道和黄衣小孩子也走下来了,李见道说道:“您要是国王,怎么还干活?我们大清国的皇帝,可是不劳动的。”

孙不凡说好,于是告别李见道,挥手作别堤岸上的桃花国国王,就坐上了河里的一个菱角船。然后被人用油布罩好,菱角船就在江水里漂动起来,就听耳旁浪涛阵阵,风声呼呼。

国王放下手中清理水草的一根木棍,笑对孙不凡道:“你看我不像国王吗?”

孙不凡船中不便四处观望,等船停下来,静止不动的时候。孙不凡打开罩着的油布,四处一看,果然是到了洞庭湖岸边。孙不凡拿好行囊,内有从桃花国带回的一块拳头大小的方金,和国王送给慈禧太后的宝盒,就弃了菱角船。

孙不凡想:这桥下清理水草的人,怎么能够是国王呢?于是,就走下河岸,来到桥下问道:“您真的是桃花国的国王?”

孙不凡走上湖岸,雇了辆大马车,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山东的巨野。因为那里还有他日思夜想的,早就办过阴婚的未婚妻李梅儿。

桥下老者答应道:“好、好,我很快就干完,你们先等我啊。”

孙不凡回到巨野县衙,见过岳父李知县后,就又从怀中掏出桃花国带来的方金一块儿,递给李知县。

黄衣小孩子冲桥下的老者喊道:“国王,大清国的贵客到了。”

李知县大喜,手拿黄金左右观望,并看到黄金块上有“桃花国”三个字,就不住声赞道:“好金,好金,成色十足的好金。”继而又问道“贤婿,你就从桃花国带回这么一块儿黄金?”

清澈的河水流过,总有一些水草之类的漂浮物,被拦挡在桥柱子上。此时桥下的那位老者,正在做清理水草的工作。

孙不凡道:“只带此一块儿,不过还带有桃花国国王送与慈禧太后的一份礼品。”

二人随小孩子走了一段道,最后来到一座大桥下的河流旁,看到桥下有一位老者,小孩子就停下了脚步。

孙不凡说着话,就把宝盒拿了出来。李知县接过宝盒,观其玲珑剔透之下,有封印封着,就问道:“宝盒内是何礼品?”

孙不凡和李见道离开饭铺,跟随国王派来的一位黄衣小孩子,去见国王。

孙不凡道:“是送给慈禧太后美容的润脂秘方。”

孙不凡和李见道连连说好。二人想:这桃花国的国王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他召见我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李知县大喜,放下黄金块儿,高声道:“贤婿真乃我家恩人也,上一次你的到来,救活了病重多年的梅儿,今一次你再来,这无异于又让我官职高升啊。好贤婿,你真是我们家梅儿的恩人、贵人呢。”

小伙计连连答应道:“在呢,在呢。”继而又对李见道和孙不凡说“二位公子,你们就去吧,我们国王要召见你们了。”

孙不凡问道:“岳父此言何意,晚辈不解。”

饭铺内干净整洁,食客不多,正在二人吃饭之际,饭铺外一阵喧哗,接着就听有人高喊道:“大清国来的贵客,可在此处?”

李知县轻声说道:“此礼品送到京城去,说不定老佛爷龙颜大悦下,我会官升几级呢。”

李见道和孙不凡说好,就告别了中年妇女,走进了一家饭铺。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饥饿了。

孙不凡点头,李知县大喜之中,高叫道:“夫人,快快摆上一桌酒菜,我要和贤婿好好喝上一杯。”

中年妇女又说道:“你们来一次也不容易,二位就请四处看看去吧。”

知县夫人忙着叫人去做酒菜,一边问道:“你这还有什么可喜的事情?”

李见道和孙不凡听后,脸露惊讶状。

李知县道:“夫人有所不知,咱们这贤婿从桃花国给老佛爷带来了一份礼品,我想明日就去省府拜见布政使毓贤。他从前担任曹州知府时,和我关系也说得过去。这次求他给老佛爷送去桃花国的礼品,说不定老佛爷一高兴,又会高升我的职位呢。你说,能不高兴吗夫人?”

中年妇女笑着说道:“这位大哥,您不知道吧。我还是听老人们说,就是因为陶渊明笔下的打鱼人,到我们这里来过后,给我们带来了外界我们不了解的信息。这才促使我们桃花源的国王,每年都要派一些人,去你们那里了解信息,学习先进的技术。”

知县夫人说道:“好事,好事。”继而又对孙不凡道“爱婿,别让你岳父多喝,要他保重身体要紧。”

李见道说:“陶渊明记载说,你们这里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吗?”

孙不凡道:“岳母自可放心,岳父高兴,我自谨慎陪他小酌几杯。”

中年妇女笑着说道:“虽然你们那里的人,很少找到我们这里来。但是我们桃花国的人,却是经常到你们那里去。”

李知县高兴中和爱婿饮酒,咱们暂且一笔带过。且说第二日,李知县一大早就命人备车,带上孙不凡,小心翼翼地捧着宝盒,就去了省府济南。

孙不凡和李见道连连称奇,李见道说道:“总还以为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里,今天没有想到,我们也竟然走进了桃花源。不、不,应该是比桃花源还美丽壮观的桃花国。”

山东布政使毓贤,系满族正黄旗,多年来一直担任曹州知府。在他任职曹州期间,以善治盗闻名。

中年妇女笑着说道:“您这不就有点孤陋寡闻了吧,陶渊明描写的是东晋时期的桃花源,现如今都过去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这一千多年的发展,我们早就把茅屋土房,改造成为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现如今我们这里早不叫桃花源,而改名叫桃花国了。”

他看到为人阴险的李知县前来拜见,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他知道李知县这人胆小贪财。不过,从前毕竟是自己的下属,又不好驳人家大老远来看望自己的面子。于是客厅里茶也没有沏,就想见过一面,三言两语把他打发走完事。

孙不凡不解地问道:“陶渊明对于桃花源的描述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然而今天我看你们这里,却是城池壮观,俨然没有了乡野田园的风光啊。”

于是,客厅内毓贤阴沉着一张脸,就等李知县前来。

中年妇女笑着说道:“我们这里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

李知县进来以后,亲亲热热的对毓贤行过拜见礼。毓贤阴沉沉的一张脸上,也就在敷衍其事之中,突然看到李知县身后,那位手捧一个黄灿灿玲珑剔透宝盒的年轻书生,就不由地一下子露出了喜色。

孙不凡道:“知道,知道的。”

毓贤喜色中问李知县道:“玉民,你这随从是谁?”

中年妇女就笑,说道:“桃花源你们应该听说过吧,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李知县听到布政使大人,问起自己身后的随从,就赶紧说道:“这位是在下的小婿。不凡,快快拜见布政使大人。”

孙不凡和李见道同时摇头说道:“桃花国,我们没有听说过。”

孙不凡宝盒放在桌上,走前一步,撩起长袍,行跪拜礼道:“书生孙不凡,拜见大人。”

中年妇女答道:“我们这叫桃花国。”

毓贤从座位上站起,一步走近前,匆匆搀起孙不凡,左右打量多时,忍不住开口问道:“阜城集妙医圣手何镇山,与书生是何关系?”

孙不凡作揖言道:“是的,我们从花桃镇来,请问您这是什么地方?”

孙不凡大脑一阵剧痛,这名字听起来好熟悉。但是孙不凡一阵冥思苦想过后,却怎么也想不起这熟悉的人名,他到底是谁了?

此时,有一位中年妇女走来看二人左右观望,也就问道:“您二位是新来的吗?”

李知县看孙不凡愣在那里久久无语,赶紧提醒道:“爱婿,大人问你话呢?”

李见道说好,二人就走进了城里。城市内居民面色安详,有饭馆、客栈、药铺等等场所。只是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街道旁和房屋周围尽是灿烂的桃花盛开。

孙不凡匆匆答道:“回过大人,阜城集妙医圣手何镇山书生不知。”

孙不凡说道:“既然来了,那我们就进城去看看吧。”

毓贤摇摇头,似有所思道:“书生面熟,与我多年故交相似,却原来是我认错人了。”

李见道摇摇头说道:“恕我孤陋寡闻,我在湖南长大,还真没有到这里来过,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城市!”

李知县道:“小婿相貌难道和大人故交相似?”

孙不凡问李见道:“李师爷,这是一座什么城市,竟然如此美丽”

李知县的问话,一下子勾起了毓贤对于往日的回忆,禁不住情深意长说道:“十年前我从京城赴职山东,担任曹州知府,因水土不服,数月病体难康,医过多家先生,服过多味汤剂,一直不愈。病体长拖,心情日下,真想离职回京。后有人给我推荐了阜城集仁合药铺的先生何镇山,人家是一副药也没有让我吃,丁点银两也没有让我用,就把我数月难康的病体,给医好了。”

二人继续前行,就不见了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田园风光的美丽描述。随之映入二人眼帘的,却是不远处一座灿烂桃花掩映的城池。

李知县问道:“看来这位先生,真乃神医圣手也。”

李见道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也早就读过,只是我从小到大,也从来没有机会去过桃花源啊。”

毓贤道:“其实他仅仅是为我号了一下脉,让我从京城托人带些泥土来。每天饮食中添加些京城的泥土,半个月后,我这病体就不知不觉的好了。”

本身是冬天的季节,这里却依然桃花盛开,鸟雀欢鸣。难道这里的春天来得早?孙不凡想到此,接着就联想到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于是就问李见道:“李师爷,你家离此不远,难道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李知县点头,夸赞道:“看来还是大人体贵多福,可贺可喜。”

李见道说好,二人就走进了洞内。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行,两个人只好一前一后。又走了几十步,洞内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再往前走,出了洞,洞外竟然是别有一番美景。

毓贤不理睬李知县的谄媚之词,继而说道:“你这小婿相貌,与那先生何镇山出奇的相似,也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回忆。只是不知道你这小婿是何方人氏?”

孙不凡说:“也许洞内有人居住,咱们进去看看吧。”

李知县道:“小婿家住江南,因病患过失忆,具体无从记起。”

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地,也不知自己昨夜漂流了多远,二人很想找个人问一问。于是,也就不顾劳累饥饿,继续前行。这时候,二人看到前面的一座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内似乎有隐隐约约的亮光。

毓贤点头道:“奥、奥,不知玉民来此找我有何用意?”

二人想找一处人家,去借些干爽的衣服,好换一换身上的湿衣。可是走了很远的道,也没有看到人家。天气很暖和,有温暖的风吹过来,二人走着、走着,身上的衣服也就干爽了许多。

李知县赶紧拿过宝盒递上,说道:“我这小婿前些日子去了一趟桃花国,他们的国王委托小婿,给北京城的老佛爷带了一份礼品。”

等李见道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四周围绿树繁茂,李见道走了几步,就发现孙不凡也躺在地下,肚子鼓鼓的,似乎是喝饱了水。李见道赶紧去抢救,不一刻孙不凡也清醒过来。

毓贤大喜道:“好事啊好事,多年以来,西方诸国,总是要挟朝廷,不是赔款,就是割地。今天有桃花国为老佛爷送礼品,说明国威浩荡,乃老佛爷和天下百姓之福气也。观这宝盒玲珑剔透,浑金制作,我想这桃花国的礼品也一定价值不菲吧?”

水流一阵急促,一阵缓慢,也不知漂流了多长时间,最后终于随浪涛的冲击,身体猛然给摔落到一处岸滩上。李见道大脑一阵晕眩,人也就昏睡了过去。

李知县道:“送与老佛爷的礼品,我和小婿都没有打开宝盒亲眼见过,据小婿说,乃是美容的润脂秘方。”

这条河想必是沅江,李见道看着四周围的山野,和天上闪烁着的群星,就想往岸边上靠。可是湍急的水流,使他的身体,根本就靠不到岸边去。于是,身体也就只好随水流,往前漂动。

毓贤进而大喜道:“好、好、好,老佛爷不缺金不缺银,天下珍珠玛瑙,奇珍异宝都不缺,缺的就是美容的秘方。哈哈哈……这份礼品,我想老佛爷一定会开心的收下。”

也甭管咒语是否灵验,李见道水面上一路漂来;一路念动咒语。终于随着水流的一阵急速冲刷,二人顿见眼前一亮后,身体就从山体的水洞内冲出来,漂浮进了一条河流里。

李知县进而说道:“还望大人到时候在老佛爷面前,为我美言几句,我还盼望着为大清,多效犬马之劳。”

李见道黑暗中恐惧,就念动咒语道:“天灵灵,地灵灵,山神、水神、河神快显灵,保佑我和孙不凡平安归家一路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毓贤道:“我想应该没有问题,到时候老佛爷一高兴,一定会大大赏赐与你。”

二人从水内漂浮上来,就被水流冲击的往前漂动。看来洞底水流迅速,想必是山腹中的一条暗河。四周围依然是一片漆黑,耳朵内有水流哗哗的声响,两个人就随水流往前漂行。

李知县道:“多谢大人,还望大人多加费心。”

二人也就往洞壁上抓拽,可是根本就抓不到东西。接着黑暗中,就感觉轰然一声闷想,身体一阵剧烈的撞击疼痛后,似乎就落到了洞底的水内。

毓贤道:“你先住下,我明日进京,咱们一同去为老佛爷送礼。”

孙不凡和李见道眼前一黑,就听呼呼风声之中,身体快速的下沉。二人心想:这下子完了,摔到洞底即使不死,也得落个残废。

李知县忍不住暗暗高兴,心想到时候老佛爷要是一开心,我就要升官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