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间:啊!……中越地震吗……
笔者:从入间先生你的年龄倒推的话,这扇门是在2004年打开过的。而且,从“一踏进去就觉得脚底凉凉的”的记忆,可以推测那是天气寒冷的时候。
2004年10月23日,新泻县中越地区发生了里氏6.8级的大地震。入间家所在的地区,虽然震感比震中附近要小,但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入间:地震?
门会不会就是因为引发的震动才打开的呢?
笔者:难道,不是地震吗?
入间先生愣了一会儿,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入间:在……在家里,会有这么恐怖的事吗……
笔者:……这个解释你不能接受吗……?
笔者:在眩晕发生之前,还发生了一件对入间先生来说“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大脑自行删除了那段记忆。
入间:……我接受了。
入间:是的。
只是,至今为止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呢,真是不可思议。那天的事,明明在电视上和学校的课堂上都听过很多遍了。
笔者:你不记得感到眩晕之前的事了。
笔者:毕竟,那是入间先生年幼的时候,并没有意识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作为当地的居民,必须要面对的过去发生大地震的悲惨现实,以及“出现了神秘的房间”这种童话般的记忆,就像水和油一样,在你的脑海中交汇的瞬间,却也无法将其视为一体的东西。不是吗?
我记得就是在家里,但具体地点我不记得了。不知道为什么,头感觉突然晃了起来,站都站不稳,不由得蹲在地上。眩晕消失后,我猛然向前一看,发现那里有一扇门。
入间:是吗……也许就是这样。
关于这次的事件,入间先生你在进房间之前的记忆也很模糊。
笔者:因为地震的晃动而打开,应该是没有上锁的。
笔者:为了不让自己事后回想起来感到恐惧,大脑自行删除了“恐怖的记忆”。
但是,门被完全嵌在木框里,没有把手还是打不开的。
入间:也就是说,只能再把我家摇一摇了吗?或者用吸盘把它吸住再拉?
笔者:我认为这种极端的记忆不平衡,是一种防卫本能。
笔者:要是能那样就好了,可壁纸是布的材质,吸盘是不能吸住的吧。
我东张西望,发现地板上放着一个小木箱子,打开盖子一看……里面有非常恐怖的东西。只是那到底是什么,记不清了。
入间:这么说,要去买把电锯吗?
入间:是的。
笔者:请不要说那么可怕的话。唉……既然是设计了密室,就一定有能打开的方法。
笔者:其实我最初在电话里听到这一连串事情的时候,就有一点很是在意。入间先生,你明明清楚地记得进入房间时的状况,却忘了箱子里放的“恐怖的东西”是什么。
各种方法都试试吧。你看,这才十二点。你父亲回来之前,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入间:眩晕……
随后我们触摸、敲打、爬上天花板……等等,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方式。但是毫无进展,等回过神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笔者:在这里有一个参考点①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等缓过劲一看,发现前面有一扇门。这样的记忆,我想一定和眩晕有关。
笔者:怎么一点也不顺利呢。
入间:即使是这样,为什么只有那个时候打开了呢……
入间:为了转换心情要休息一下吗?再喝杯茶吧。
之所以会觉得“房间突然出现了”,就是因为墙壁因为某种原因打开了。那时候入间先生第一次认识到的墙壁是“门”。从那以后,房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因为门一直关着……这样想的话就能解释了。
我们再次走进起居室。
笔者:我认为是这样的。
入间:也就是说,我是抓住稍微开合的门的一端而打开的吗?
这时,房间一角的收纳空间映入眼帘。看到那扇门,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收纳空间罕见地使用了“单边推拉门”(片引き戸)。
请你回想一下,那个时候,门是不是已经打开了一点?
一般情况下,很多收纳空间都是“双槽推拉门”(引違戸)。因为两扇门都能打开,里面的东西很容易被拿出来。
也就是说,门是向走廊尽头方向拉的开门。这样一来,要打开就需要门把手,但这面墙上没有把手。那么,当时的入间先生是怎么打开的呢?
当时的入间先生不是“推”开门,而是“拉”开门。
与之相对,“单边推拉门”因为只有一边有门,所以要取出里面的东西很困难。为什么要特意选择这种类型的门呢?
笔者:接下来应该参考的是“②拉开门,有一个小房间”这一点。
我怀着不可思议的心情观察着,突然,一个画面浮现在眼前。
入间:要怎么才能打开呢……?
我急忙走到桌边,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平面图。
入间先生把手放在墙壁上,用力推了一下,但是纹丝不动。
笔者:这个收纳空间与“隐藏的房间”是相邻的。
尽头的墙壁上,左右和上部都有细木框。如果我的推测正确的话,用木框围起来的长方形墙壁就是“门”。
入间:……是。
……难道说这里有什么秘密?
我急忙走回到走廊上。
笔者: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要调查一下吗?
走廊和厨房之间大概有空间,是隐藏的房间。
我们把收纳空间的东西全部搬了出来,清空了里面。
墙那边传来“咚咚”的声音。可声音很小,感觉像是在远处响起。果然不出所料。
我一个人拿着手电筒钻了进去。
用灯光把每个角落都照了一遍,可也没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
入间:明白了!
入间: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笔者:入间先生!OK 啦!请用力敲打墙壁!
笔者:……没有啊。
我把耳朵贴在厨房的墙壁上。
入间:里有只灰尘吧。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还是快点出去比较好。
笔者:来确认一下吧。入间先生请到走廊去,我去厨房。
笔者:不,还有没看到的部分。
入间:很小的空间……?
因为厨房就在墙的另一边,所以本来应该在这装上门比较方便,可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莫非走廊和厨房之间有什么东西?就比如很小的空间。
我在里面关上了门。
笔者:是起居室旁边的走廊尽头。
在完全关闭的时候,手电筒的光亮照亮了“什么东西”。
那是刻在门盖内侧的方形的小“凹陷”。
笔者:我认为,如果门是被隐藏的,比如就是用柱形围出来的长方形墙壁。在看房子的过程中,我试着寻找了一下有没有像这样的地方,只找到了一个。
被单边推拉门的构造巧妙地隐藏了起来。
笔者:假如,如果在巨大的墙壁上安装了暗门,我想无论如何都能看到它的轮廓。
宽约1厘米,深约2 ~ 3毫米。简直就像门的拉手。
我把手指放在凹陷处,往左侧(走廊的一侧)一拉。于是,随着“嗒”地一声,门盖微微动了一下。
那么,就此应该考虑的是,门是如何被隐藏的呢?
作者:入间先生!现在看到了吗?
入间:啊?什么?
笔者:关于③,“地板是半张榻榻米大小的正方形”,可以说门的宽度和半张榻榻米的长度也差不多。
笔者:是门盖。向走廊那边滑动了一厘米左右吧?
入间:是吧。
入间:我一直在看着,可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笔者:首先,关于④,从“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来看,密室和入间先生的房间应该有一定距离。
笔者:那这样的,我会再动一次,请仔细看。
④打开放在地板上的小箱子,里面有某种恐怖的东西。之后,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再次将手指放在凹陷处。一边感到沉甸甸的重量,一边向走廊一侧再移动一厘米左右。
③地板是半张榻榻米大小的正方形。
笔者:怎么样?
②拉开门,有一个小房间。
入间:虽然听到了“嗒”的声音,但没有动静。
①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等缓过劲一看,发现前面有一扇门。
笔者:好奇怪啊……
在入间先生的记忆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有以下四点。
门盖确实向左侧滑动了。但是外部没有变化。
笔者:依我所见,并没有见到像暗门之类的东西。因此,只能对照入间先生的记忆和房屋平面图,推测隐藏的房间在哪里,先总结一下要点吧。
于是,可以考虑以下可能性。
我在桌上翻开画着平面图的笔记本。
门盖是由“固定的外侧板”和“可移动的内侧板”重叠而成的。
笔者:啊,关于这件事……
也就是说,是双重构造。
入间:因为是在乡下嘛。如果是在市中心,就不能如此奢侈地使用土地……对了,你觉得如何呢?在家里转了转之后。
笔者:呃,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两边都有庭院的起居室。
“内侧板”向走廊一侧滑动,说明起居室和走廊之间的墙壁是有缝隙的,再往前就是隐藏的房间。
入间:不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难道是将“内侧板”向走廊一侧滑动到极限,就能打开隐藏房间的门吗?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只要门一开,一切就都知道了。
笔者:请问,看了入间先生的老家,你家是不是很有钱?
我再次将手指放在凹陷处,用力往走廊方向拉。“嗒嗒嗒嗒”的声音响起。
从南北两处的玻璃门都可以看到单独的庭院,设计非常奢华。
听到那个声音,不知为何突然不安起来。
房间游览结束后,我被带到了起居室,他请我喝了红茶和曲奇。
这样真的能打开门吗?
手先停下,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很不对劲。
此时时是上午十一点。据说他父亲晚上八点左右才回家,所以时间很充裕。我决定先在他的带领下先进屋转转。我一边走,一边在笔记本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
木板太重了。内侧的木板是用木头做的。只要活动几厘米,手指就会很痛,这不是很奇怪吗?
有光泽的地板,白色布面的壁纸,和外观一样,时髦又有品位。
这时,意识角落的记忆复苏了。那是刚才和入间先生不经意间的对话。想起这些的瞬间,之前所有的信息都在脑海中串联起来了。
他从口袋里拿出钥匙,打开了门。
然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好了,站着也没什么聊的,我们进去吧。
笔者:入间先生。
入间:嗯,说到设计,也就是设计吧。但是,不是艺术领域,而是金属制造业的商品设计。听说他们是生产稀土相关的产品,但具体不太清楚。
入间:在。
笔者:哦,难道说,你父亲也是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吗?
笔者:可以拜托找样东西吗?我想让你去父亲的房间找块磁铁。
入间:我老爸是个很讲究美感的人,可能也是纠结了很多吧。
入间:磁铁?
笔者:好漂亮的房子啊。
笔者:这房间的某个地方,应该有会一个很大的磁铁。
这是一栋现代式的房子,外墙是白色和海蓝色两种颜色,有几扇大窗户。父母结婚那年买下作为新房,8年后,以长子入间先生出生为契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
***
入间先生的老家,建在妙高市一处田园风光广阔的地方。
几分钟后,他一脸不可思议地回到起居室,手里握着直径约10厘米的巨大磁铁。
笔者:父母就是这样,这不是值得感恩吗?
入间:就放在父亲房间的抽屉里。但是,您是怎么知道有这么大的磁铁的呢?
入间:有的,之前两个人还一起吃饭了。每次见面她都既担心又忧虑。比如总问“有好好吃蔬菜吗”,“健康检查过吗”等等。
笔者:我想了很多隐藏房间的门,是以怎样的结构可以打开的。结果就想到了磁铁,这是打开门的把手。
笔者:你现在还和母亲见面吗?
入间先生,有件事想拜托你。现在拿着它到走廊,把它压在尽头的墙壁上,让它在那停留一会儿。
入间:他们离婚了,正好是在我上大学的那一年。虽然没有什么闹得很僵的样子,但也不像是关系还好,我觉得也常有这种事吧。
入间:啊?
笔者:不好意思,请问你母亲是什么情况?
我的结论如下。
入间:是的。
笔者:现在,你父亲是一个人住在老家吧?
隔断走廊和起居室的墙壁内部恐怕夹着块金属板。滑动内侧的木板,金属板就会被推到隐藏的房间里。
下周周一,我们约好在东京站汇合,坐上他开的车前往新潟县。途中,我问了一个我在意的问题。
只要在这个时候用磁铁从门的外侧对应,就能和密室内的金属板吸在一起,完成门把手。
***
当然,普通的磁铁在打开门之前,就会因为磁力不足会被拽下来。但是,使用的是钕磁铁就不一样了。钕磁铁俗称“世界最强的磁铁”,只要是大号的磁铁,即使中间夹着木材,也能维持相当大的磁力。
如果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话,也许能找到隐藏房间的位置。
在网上搜索了一个关键词……结果和我想的一样。
而钕磁铁的原料是稀土类的磁石,别名就是稀土。
2004年的某一天,他家发生了“某件事”。想到这里,我发现了一种可能性。
嗯,说到设计,也就是设计吧。但是,不是艺术领域,而是金属制造业的商品设计。听说他们是生产稀土相关的产品,但具体不太清楚。
房间出现在入间先生上小学的前一年……6岁那年。他到2022年5月就24岁了,简单计算一下就是18年前……也就是2004年发生的事情。
可以说是入间先生父亲的专长。
小时候只出现过一次的房间……如果那不是梦,为什么只出现过一次呢?我们必须搞明白这个疑问。
过了一会儿,走廊里传来入间先生“OK了”的声音,我把全部精力放在手指上,开始移动板子。
挂断电话后,我整理了一下情报。
下一瞬间,入间先生叫了起来。
***
入间:哇!好厉害!开了!真的开了!
最终,我还是不敌入间先生的热情(而且,我自己也很感兴趣),下周,我们两个人去了他的老家。
笔者:入间先生!请慎重地,慢慢地往前方拉。
入间:没事没事,我偶尔会带一些设计师朋友去院子里烧烤。我是独生子,老爸对我很宽容,基本上都是默认的,所以别人随便进来什么的,本身并没有问题。
不一会儿,走廊那边传来了“吱”的一声。我走出收纳空间,来到走廊。门已经开了。
笔者:入间先生是自家人所以还好,我是外人。
笔者:入间先生……干得漂亮……终于!
入间:没关系的,我老家现在只有老爸一个人住,他白天都要上班,谁都不在。我也经常一个人回去,随便开门就进去了。
入间:……是。
笔者:不不不……虽然能提供素材我很感谢,但去你家打搅实在是……
入间先生慢慢走进房间。
入间:我们两个人一起去我老家,探寻隐藏房间的秘密吧。反正是要出续集的吧?就作为到时候的素材使用不就行了吗?
房间里和他的记忆中差不多。白色壁纸正方形的地板。还有,木箱。
笔者:啊?
他蹲在那里,慢慢地把手放在木箱盖上。从远处就能感觉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他紧张地打开了箱子。
入间:是的,不过真的有这种魔法吗?对了,我有个请求……可以帮我一起找吗?
里面装的东西是……
笔者:如果入间先生的记忆属实,那就是门有时消失有时出现。
作者:人偶……是吗?
但是,我家里没有佛龛,怎么也找不到房间……或者说是把门藏在别处,我很在意。
那是一个小小的木雕女性人偶。
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说,比如,我老爸盖房子的时候出于兴趣做的……之类的。你看,隐藏的房间,不就是种充满男人浪漫的地方吗?
天女羽衣纱衣,裸身裹着绢布。虽然不年轻,但面容姣好。
入间:是的……说实话,在普通的民宅里做隐藏房间,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想法。但是,如果那天的事情不是梦的话,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解释了。
不过,更吸引我目光的是她的身体。
笔者:也就是说,那个房间是处密室……吗?
没有左臂和右腿。
入间:读到那个部分的时候,我就在想“莫非”……
我感觉自己就好像被狐狸牵着鼻子走。
笔者:是的。用佛龛挡住房间的入口……
我知道,我已经认识那个女人了。
入间:“梦中经历事”……不知不觉间,我也有了这样的想法。但是,读了您给我的书之后,我有了别的看法。《怪屋谜案》中就有关于隐藏房间的内容吧?
这时,入间先生小声嘀咕道。
但唯一让我在意的是,他是在读完我的书之后才说起这件事的。
入间:这个人偶……很像呢。
只出现过一次的房间……这是多么异想天开的故事。就像他父母说的那样,认为这是梦中发生的事情,或许是最现实的。
笔者:像?
入间:没有了,只有那时候一次。
入间:和家的样子……很像。
笔者:嗯……顺便一提,从那以后你还进过那个房间吗?
我一时没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不过,就算是场梦,也有种现实感。地板的冰冷,墙壁的触感,到现在都能回想起来。
但是,看着他手里的人偶,我的脑海中有什么东西被联系了起来。我跑向起居室,拿着笔记本回到入间先生身边。
入间:是的。我把家里所有的门都打开找过了,也没找到那个奇怪的小房间。我问过父母,还被他们嘲笑说“是不是做梦了?”。嗯,确实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把平面图竖着,和人偶比较。
笔者:是说房间消失了吗?
那天晚上,我想再进去看看。但是,哪里都找不到了。
没错没错,终于想起来了。
入间:是的,然后就安心了,心情也很快转化了吧。
以前偶然得到一本旧杂志,上面刊登了某个邪教组织的潜入报道。
笔者:也就是说,入间先生进入那个房间的时候,父母都外出了吧?
教团的名字是“再生之集”……他们在模仿教主身体的宗教设施“再生之馆”进行修行。
为了消除恐惧的心情,我拼命地看了当时最喜欢的搞笑漫画,没过多久父母就回来了。
被称为“圣母大人”的教主没有左臂和右腿。
入间:是的。只是那到底是什么,记不清了。好像是……这样……我记得是能用双手握住的,应该是细长的物体吧……感觉相当硬……我太害怕了,马上放回箱子,离开那个房间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笔者:恐怖?
确实很像。人偶、圣母大人的身体、再生之馆,还有入间家。
我还记得一踏进去就觉得脚底凉凉的,所以应该是木质地板的材质吧。房间很奇怪,没有窗户,只贴着纯白的壁纸。我东张西望,发现地板上放着一个小木箱子,打开盖子一看……里面有非常恐怖的东西。
没想到会在这种地方产生联系。
“咦?这种地方有门吗?”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走近一拉开,里面是一个小房间。不是那种一般的小房间,而是非常小的房间。地板是正方形的,只有半张榻榻米那么大,三个大人走进去就会挤得满满的,虽然高度却相当高。
入间先生把人偶放回箱子,小声说。
入间:我记得就是在家里,但具体地点我不记得了。不知道为什么,头感觉突然晃了起来,站都站不稳,不由得蹲在地上。眩晕消失后,我猛然向前一看,发现那里有一扇门。
入间:……果然是这样啊。
据说那记忆是从强烈的眩晕后开始的。
笔者:……果然……?
那是上小学的前一年,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吧。你看,小时候的记忆都是碎片化的,前后关系很模糊吧?我也是这种感觉。
入间:小时候,我就隐约感觉到。两个人……我父母沉迷于可疑的宗教。
入间:我的老家在新潟,高中毕业前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在那个家里,我小时候有过奇妙的体验。
笔者:啊?
向我报告说“最近又读遍这本书”之后,他对我讲述了关于他的“家”的不可思议回忆。
入间:大概是这样吧,宗教的……祈祷?……大概这种。
因为以前就有过工作上的交流,在《怪屋谜案》完成时,作为赠书送给了他一本。一年后,我接到了他的电话。
笔者:那个……
说这话的是24岁的自由设计师入间莲先生。
入间:没关系的,我并不想说那些向神明祈祷的人的坏话。但是……现在还是会思考呢,那两个人都没有幸福到必须得依靠些什么吗?
“就算是场梦,也有种现实感。地板的冰冷,墙壁的触感,到现在都能回想起来。”
……难道我都没能成为两个人的幸福吗……
对入间莲的采访和调查记录
资料⑪《只出现过一次的房间》结束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