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三:啊,那倒说是,男女间的事,主要是出轨。
笔者:是的,我们正在调查梓马家的清亲先生。刚才在图书馆看了资料,知道他在1938年自杀了。我们想知道那件事的原因,或者说清亲先生发生了什么事。
笔者:出轨?
久三:不不,别介意。退休了也没什么可做的。是问什么来着?梓马的事情吗?
久三:这是我去世的祖母经常告诉我的。
笔者:非常抱歉,让您特意来一趟。
清亲的妻子,好像是个非常贪婪的人。她嫁给清亲,也只是为了梓马家的金钱和权力吧。用家里的钱挥霍,和随从一起抢占房子。所以,根本看不上清亲。夫人不理会清亲,父母则数落他:“你这么个少爷儿子,要想办法对付那个过分的儿媳妇啊。”清亲当时抑郁症状相当严重。
十分钟后,久三先生来了。这是一位白发男性,和馆长的年龄相仿。
那个时候,成为他心灵支柱的是一个叫“阿绢”的女佣。祖母说她是个年轻可爱的女子。清亲自然而然地爱上了阿绢。据说,清亲很爱阿绢,她也很开心。
“如果想了解农村,就不要使用网络。”……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有一次,被夫人发现了。夫人害怕妻子的位置被夺走,动用所有权力,想要杀死阿绢。她在最后关头逃出了宅邸,而剩下一个人的清亲却因悲伤过度而上吊自杀……嗯,就是这种情况。
说完,他马上打了电话。刚说了两三句,久三就答应来了。我和平内先生被地域社会可怕的情报网所折服。
我祖母一直说清亲好可怜,当然阿绢也一样。
馆长:他是个很闲的人,我想只要叫他,他一定会过来的。
笔者:从宅邸逃跑的阿绢,去了哪里呢?
笔者:啊!?那么厉害的人就在身边!?
久三:我不知道。不是回了老家,就是死在外面了吧。
那个人的祖母以前好像在梓马家工作过,所以经常聊天时会说到。
平内:听说宅邸附近有一片森林,有人在那里发现了女性的尸体吗?
馆长:清亲先生,您是说梓马家的老爷吧?我不太清楚,但这附近有个叫久三的人,他是我的茶友。
久三:唔,这个我不知道。这么说,阿绢可能已经平安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平内:实不相瞒,我们正在调查梓马清亲这个人,您知道些什么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都会帮忙,您有什么想知道的事吗?
向馆长和久三先生道谢后,我们走出资料馆。
馆长:是吗?哎呀,最近的年轻人都对当地的历史不太感兴趣呢,能来这里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因为太晚了,那天我就住在平内先生家。在车站前的超市买了菜,我们坐上18点发车的巴士。
笔者:我来自关东。
巴士越走,周围建筑物的数量就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一个小时左右到达了最近的公交车站。天色已暗,唯有虫鸣寂寞地回荡着。
平内:我在长野待了十年左右。
我们沿着没有铺着柏油的道路走向平内先生家。建筑物以几分钟一栋的频率出现,可都没有人住的感觉,大概是别墅之类的吧。
馆长:两位是从哪里过来的?
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了平内先生的房子。给人的印象是“孤零零地坐落于大自然之中”。因为已经建成26年了,整体上虽然有长年累月的旧化感觉,但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住户很爱惜地使用,并没有破旧到那种程度,是相当漂亮的独栋房子。
看来我们暂时是回不去了。
但一进屋,我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说着,他把托盘上的茶和切好的铜锣烧端了出来。
馆长:哎呀,没来迎接大驾真是太失礼了。因为是久违而来的客人,所以我在急忙准备茶点。
一楼连一扇窗户都没有。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即使开了灯,还是感觉黑乎乎,阴森森的。
因为没有得到期待的信息,所以准备早早就回去,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名中老年男性,他胸前挂着印有“馆长”的名牌。
平内:在参观的时候问了房地产中介,说一楼是仓库,“所以没有窗户”。
那是一个八叠大小的资料馆,由一间民宅改造成展示空间。几乎没有文字资料,只有十几张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和居民生活的照片挂在墙上。
笔者:真是奇怪的结构啊。
一次借五本乡土资料的人好像很少,女性工作人员觉得很稀奇。“如果你研究乡土史的话”,她告诉我一件事:从图书馆步行二十分钟左右的地方有历史资料馆。看样子要忙活到晚上了,我们决定直接过去。
平内:乡下的人干要农活,为了收纳用具,需要这么大的仓库吧。我不做农活,所以在一楼放了张床用作卧室。
一来二去,闭馆时间就快到了。包括《南信名门的历史》在内,我挑选了大约五本有参考价值的资料,用平内先生的借书证借走了。
之后,他带我参观了一遍房子。途中,在一个房间里我感到了奇怪的违和感。
平内:原来如此……
是一楼东北角房间。进入这里的瞬间,察觉到了一种谜样的压迫感。
也就是说,这个事件应该完全没有被报道过。那么,在软件上发布的人是从哪里得到这个信息的呢……
笔者:平内先生,这个房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应该说是有点狭小吧……
就连对这个地区最熟悉的新闻也没有发现遗体的报道。地方报纸都没有报道的事件,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媒体报道。
平内:你知道吗?我一开始进去的时候也觉得拥挤。
笔者:在“全国有隐情地点”上投稿的人是怎么知道的?
入住后过了一段时间,试着用卷尺量了一下,果然,比隔壁的房间稍微小一点。长宽都短了八十厘米左右,面朝外面的墙壁好像很厚。
平内:怎么说?
如果参考平内先生的说法重新画图纸的话,就会变成这样。他说:“应该是走管道的空间之类吧。”管道空间放在这种地方很奇怪。
笔者:只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产生新的疑问。
平内:这样是有联系。
***
随着调查的深入,清亲因害怕被逮捕而自杀。
之后我们在二楼吃了晚饭。平内先生煮的信州荞麦面和用在超市买的当地野菜炸了天妇罗一起吃,彼此丰富的风味混合在一起,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奢侈滋味。
笔者:梓马清亲杀害了一名女性,埋在宅邸附近的森林里。1938年8月23日,尸体被人发现,警察开始调查。
吃完饭,正在喝茶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一看是编辑杉山先生打来的。
笔者:喂。
笔者:这么一想,就可以和梓马清亲的自杀联系起来了。
杉山:啊,这么晚了,不好意思。现在讲电话可以吗?
平内:被掩埋的尸体出现了吗?
笔者:可以,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笔者:女尸被发现的地方不是“房屋”,而是森林里的……大概是在土地里吧。
杉山:关于平内先生家的事,今天我联系了一位认识的作家,他专门研究长野县的乡土史。然后,他给我介绍了一本旧书,其中有一段记述好像和那则信息有关。
详情:女性的遗体
笔者:是什么书?
形式:房屋
杉山:《明眸逗留日记》,是昭和初期的旅行游记文集。其中有一章叫《饭伊地区的回忆》,正好写的就是1938年8月23日那段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
时间:1938年8月23日
我现在把那一页拍成照片发给你,你看一下。
地点:长野县下条村大字〇〇△△番地
送来的照片是一本泛黄的旧书。
笔者: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很难想象那时森林里会有房子,所以我觉得那个信息可能是错的。
《明眸逗留日记》第十四章《饭伊地区的回忆》作者·水无宇季
平内:那么,发现女性遗体的1938年,我住的地方还是森林吗?
内容是作者在散步的时候,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水车小屋。
杉山:饭伊地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南信地区。当然,平内先生家所在的下条村也包括在内。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水无宇季在小屋里发现白鹭尸体的场景。
但是在1938年,当家主清亲自杀后,一大家人陷入混乱。梓马家还没能重新振作,就被太平洋战争和战后的混乱所席卷,迅速失去了实力。不久,在1980年代前半期,房屋被拆除,森林被逐渐开发,民宅的数量增加。平内先生家应该就是这其中之一。
是一只白鹭。母白鹭已经死了。一定是有人恶作剧把它关起来了吧。就这样,饿着肚子又没能出去就死了。我认为,这种状态是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它毛发脱落,一侧的羽毛失去了末端,整个身体腐烂,黑红色的液体渗入了地板。
梓马家曾经是这一片地区的庄园领主,庄园制度被废除后,作为名门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杉山: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宇季怎么知道那是母白鹭呢?
平内先生居住的一带区域曾经被森林覆盖,森林的东侧是村落,西侧是梓马家的宅邸。
因为尸体的毛都掉光,身体也腐烂了,状况一定很不得了吧。一般来说,在黑暗中看到那种东西,即使知道是鸟的尸体,也无法辨别种类。
关于梓马家的记载虽然只有短短几页,但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
杉山:尽管如此,宇季却断言是“母”的“白鹭”。退一百步说,即使知道是“白鹭”,怎么也能判断是雌性呢?
笔者:这样的话,下条村这里也包括吧。“名门”嘛,说不定还会记录着梓马家的事,试着读一下吧。
我认为这是一种暗喻。也就是说,宇季在水车小屋中看到的其实是别的东西。不过,因为不忍心写成文字,所以才特意用了“白鹭”这个“比喻”吧。
平内:南信州……意思是长野的南部。
虽然只是想象,但宇季看到的应该就是女性的遗体。
笔者:南信?
笔者:女性的遗体……
过了一会儿,平内先生发现了一个写着“地域历史”的特设柜架。那里的书架上摆放着数十册乡土资料。顺着书脊看,其中有一本名为《南信名门的历史》。
杉山:这么一想,和那则投稿的内容也就很吻合。
我们决定寻找有关联的书籍。
地点:长野县下条村大字〇〇△△番地
笔者:附近是有宅邸吧……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但要试着调查一下梓马家的情况吗?
时间:1938年8月23日
平内:实际上,前几天拿着相机在家附近散步时,我发现了一块写着“梓马家旧址”的石碑。
形式:房屋
笔者:1938年10月18日……距离发现女性遗体大约两个月后。可是,梓马清亲到底是谁呢……
详情:女性的遗体
梓马家的家主梓马清亲氏,在宅邸内自己的房间里死亡的事件已查明。死因可能是缢毙。由于清亲氏没有子嗣,梓马家的家督由谁继承,还有待今后的判断。
1938年,平内的家还被森林所覆盖。我们一直以为森林里是不可能有房子,但根据宇季的体验来说,水车小屋就在“森林中”。
1938年10月18日 梓马家主梓马清亲氏去世
如果认为“房屋=水车小屋”,那么这个投稿的“日期”“形态”“详情”都是正确的。
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查,并没有找到“发现女性尸体”的信息。但是,平内先生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报道。
幸运的是,该地区的报纸复印件有一百年的保存范围。我们分头调查了1938年8月前后发行的报纸。
杉山:不过遗憾的是,宇季的日记里并没有详细记载地点名,所以水车小屋是否就在现在平内先生家的位置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虽然未必有原件,但很可能有复印件。
笔者:不,我觉得这也可认为是正确的。
平内:是说那种古早的旧报纸吗?
今天在图书馆查了一下,以前这一带好像被森林覆盖,平内先生的家正好在森林的出口附近。
说不定哪里记录着发现遗体的报道。
而且附近好像也有村落,宇季如果从村落步行进入树林的话,位置上也符合路口。
笔者:总之,先查一下新闻报纸吧。
杉山:是吗?那还确实是……对了,你现在是在下条村吗?
图书馆距离车站步行约二十分钟左右。从馆内指示图来看,二楼似乎有可以阅读过去新闻报纸的区域。
笔者:是的。因为来晚了,所以就住在平内先生家。
从新干线换乘JR饭田线,4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下条村附近的车站。我们决定先去车站附近的图书馆。
杉山:你好像说了些奇怪的话……可要当心哦。
第二天,我和平内先生一起去了长野县。
作者:啊?……没关系的,又不是说有幽灵出没。而且,这栋房子本身也不是当时的事故房产。
***
说出这句话的瞬间,不知为何,我的胸口莫名一阵骚动。
笔者:关键是“用脚走”。
我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我当时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因为有好几次,在网上怎么找都找不到的信息,实际走到那里一看,就惊人地简单,而且还是详细地获取了。
挂断电话后,我让平内先生也过目了《饭伊地区的回忆》。
据他说,像乡土史这样掌握着本地信息的群体,都是严重老龄化的,把这样的信息转移到网上的工作……所谓的信息化好像完全没有进展。也就是说,网上几乎没有关于地方的这类信息。
平内:那么,是这样吗?
杉山:说实话,我在以前工作的出版社,负责关于乡土史的杂志。当时,前辈经常对我说:“如果想了解农村,就不要使用网络。”
阿绢离开梓马家,逃进附近的森林。
笔者:什么意思?
↓
杉山:果然网络是有局限的。
在森林中徘徊的时候,发现了水车小屋。
笔者:什么也没搜出来。
↓
但是,没有找到类似的信息。
为了遮风挡雨,住在了那里,但因为没有吃的,饿死在小屋中。
我用手机搜索“长野县下条村女性遗体1938年8月23日”。
↓
笔者:你是说,哪里有关于这个事件的信息吗?
宇季发现后,把这件事写进了书里。
关于这次的事件,我想应该是后者。如果真的有人实际经历了那件事,那可已经快一百岁了。这样的人会特意在手机软件上上传信息,虽说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太低了。
↓
第二种是通过书本或网络上的信息间接了解事件的人,本能寺的信长就是一个例子。
有人读了这本书,察觉了宇季的本意,并在“全国有隐情地点”上发布了信息。
第一种是实际住在附近,近距离经历过事件的人。锦系町的家人殉情就是一个例子。
笔者:大体来说,联系起来是这样的故事吧。
杉山:我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是谁投稿的”。向这类软件提供信息的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平内:那么是谁把阿绢关起来的呢?
详情:女性的遗体
笔者:被关起来?
形式:房屋
平内:难道不是这样吗?
时间:1938年8月23日
平内先生拿起一张传单,在背面画了一张水车小屋的布局图。
地点:长野县下条村大字〇〇△△番地
他指着平内先生的手机屏幕。
平内:水车小屋的内壁是通过转动水车来移动的吧。
杉山:如果只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应该可以调查看看吧。
也就是说,不能从里面移动。宇季发现水车小屋时,阿绢的遗体被关在“左侧的房间”。
这时,一直默默聆听的编辑杉山先生开口了。
也就是说,阿绢死后,有人从外侧让水车旋转。
笔者:嗯……
笔者:的确如此,可谁会这么做……
不过,话虽如此,还是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到晚上关了灯之后,总会想到“这里以前死过人”。
不,应该说是真的在死之后了吧。
平内:在家里一次也没有,本来我就不是灵异体质,也没有见过鬼。
平内:这个水车小屋到底是怎么回事?
笔者:顺便一问,住在这个房子里,你遇到过什么奇怪现象吗?
笔者:考虑到是在村落附近,应该是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建造的。不知道是不是像宇季所说的“为了让罪人忏悔的小屋”。
平内:是的,感觉不到那种“让他们害怕”的企图。这种只淡淡地陈述事实的写法,让人感到一种奇妙的真实感。
两个人盯着水车小屋的平面图看了一会儿。接着,不知为何,我渐渐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既视感……大概是这样讲吧。
比如“大量的死亡人数”“无头幽灵出没”等等。
笔者:平内先生……这个水车小屋……不就像那个房间吗?
笔者:确实,如果是恶作剧的话,应该会有更加夸张的表现吧。
平内:……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想法。
但是,虽然觉得是编的,却有一种莫名的真实感……有点不太像是恶作剧。
我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跑下了一楼。
平内:当然,我也考虑了谣言的可能性。实际上,这种软件谁都能轻易地上传信息,所以也有很多人为了恶作剧而在上面编造。
平内先生的家建成已有26年,所以这是在这座房子建成前很久发生的事情。是在曾经在那里的“房屋”里发现了“女性的遗体”吗?
东北角房间这是一间长宽分别比隔壁房间窄了80厘米的狭小房间。
1938年……是80多年前。
平内:这怎么可能……
详情:女性的遗体
笔者:总之,要不要试一下?
形式:房屋
我敲了敲东侧“厚墙”的一角。“咔咔”,里面被什么东西塞得满满的。然后慢慢顺着敲到移到中间的位置。从某个地方开始,声音明显变了。
时间:1938年8月23日
“吭吭”……敲在墙壁正中央的地方,发出这样声音。也就是说,这堵墙只有中间是空的。
地点:长野县下条村大字〇〇△△番地
房间除了入口以外,没有窗户、家具、灯和装饰,就像置身于一个四方形的盒子里。唯一特别之处,就是右侧墙壁上有一个大洞。
平内先生点击☆,画面的下方出现了文字。
说是洞,其实并不是贯通了能看到外面的,所以应该用“凹陷”来描述吧。
光看地图,就知道那是个相当寂静的地方。大约七成以上是森林,民房屈指可数。在这样的环境中,醒目的☆标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个“凹陷”就像是从墙壁中央挖出来的四方形,只要我把身体缩成一团,就能完全塞进去。
他把手机屏幕递给坐在会客室桌子对面的我和责任编辑杉山先生看。
我的想象过于脱离现实,甚至是不可能的妄想。但是,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这个结论。
但是因为平内先生突然要去东京出差,所以我利用空闲时间顺道去了位于千代田区的飞鸟新社(本书的出版社)的办公室,在那里和他聊天。
这座房屋,就是水车小屋扩建而成的。
原本,他在邮件里跟我商量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打算去趟下条村。
平内先生说着开始操作手机。
平内:不……是谁为了什么要这么做的……
“我现在就把那个画面找出来。”
而且,很奇怪啊。房屋中介确实说过这房子“建成26年”,宇季发现水车小屋是在80多年前了。房屋中介怎么可能说谎……
***
笔者:那个,平内先生。除了房龄以外,房屋中介还说了什么吗?
☆标志正是贴在自己的房子上。
平内:房龄以外?
他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笔者:以前我曾听一位设计师朋友说,房产中介在介绍房子的时候,有义务把房子的房龄告诉客户。但是如何计算房龄,据说有几种标准。
放大地图,确认☆标志的具体位置。随着比例的放大,平内先生发现它就在自己附近。不久,当接近到可以看到每一栋住宅时,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向他袭来。那里的地理位置、家门口的道路、附近住宅的布局,一切都似曾相识。
例如,10年前建成的房屋,如果是5年前扩建的,基本上房龄必须写成“10年”。
那里有一个☆标志。
但是,扩建的时候,如果对原来的房屋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工程的话,也有允许“从扩建的年份开始计算”房龄的情况。
画面上出现了自家附近的地图。
“这栋房子附近有什么有说法的地方吗?”与其说是好奇心,不如说是想确认什么都没有,然后能安心。
平内:啊?
他把地图移动到了长野县下条村的山区。
笔者:也就是说,如果是10年前建造的房屋,在5年前同时进行了加固和扩建,那么房产中介也可以将房龄标注为“5年”。
看地图看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已经过了零点。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平内先生心想还是得睡觉了,但在那之前,他决定只调查一个地方。
平内:这太奇怪了吧……
他觉得这个软件还挺值得信任的。
笔者: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房产中介也有必要向客户说明“这是扩建的”。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详细的说明方法,所以有些无良的商家会故意用像雾里看花般复杂的说明,不让客人知道真相……
这些地点几乎都有☆标志。另外,出于兴趣查看了一下京都市的本能寺遗址,发现上面也很认真地写着“1582年6月21日,织田信长死于部下的谋反”。
平内:确实,对难懂的说明很难听明白……说实话,我觉得有过。但是……不会吧……那么,这个房间……
老家附近的发生撞车事故,导致5名年轻人死亡的隧道。
迄今为止,我对“女性遗体”这个词充满了距离感。
喜欢的视频博主曾经介绍过的四国地区的自杀胜地。
因为觉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即使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那件事,也不会和现在的自己联系在一起……我有这样的感觉。
高中暑假时,他和朋友一起去试胆的东北一家废弃医院。
但搞错了。
平内先生试着寻找了自己所知道的几个“有说法的地点”。
事故房屋,正身处其中。
大概是住在附近的某个人传出的。
***
确实,在这个家中曾经发生过全家殉情自杀。他清楚地记得警察和记者,还有看热闹的人们在附近引起了很大的骚动。此后,“空房的窗户上有人影”的传言(真假不明)在附近居民之间流传开来。
说实话,我不想待在这个房子里。
平内先生感到很佩服。
我想马上就逃走。但是,末班车已经开走了,附近也没有其他住宿设施。我们在二楼一夜未眠,一边聊天一边渡过漫漫长夜。
详情:这个家中发生过一家人殉情的事件。有传言说,夜晚会隐约在窗户上看到人影。
第二天早上,我们两人朝公交车站走去时,一位老妇人从昨天还以为是无人居住的别墅里走了出来。打过招呼后,我们站着聊了起来。
形式:两层独栋住宅
她一个人住在这个地区很多年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已经渗透到了她的骨子里,晚上七点前她就会关灯睡觉。没有光亮就是这个原因。
时间:2009年5月26日
我想,既然住了这么多年,应该知道些什么吧,于是就问了那栋房子。
地点:东京都墨田区锦糸〇丁目〇〇番地
老妇人:是啊……我搬来的时候,房子就已经盖好了,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盖好的,但在平内先生来之前,一直没有人住。
那所房子有☆标志。点击☆标志,画面下方出现了文字。
笔者:是空房子吗?
他决定先调查大学时代住过的东京锦糸町。放大日本地图,在锦系町站北侧寻找曾住了四年的公寓。一找到那栋公寓,就去看相邻的第三家。
老妇人:是这样吧。如果有人住在这里,应该会在路上与谁擦身而过个一两次,看到过住在这里的人吧?可完全没有那样的事。
打开应用程序,就会显示日本地图,在“有所说法”的地方,会附有☆标志,点击它,就可以查看详细情况。
但是……怎么说呢?曾经那还施工过一次,或许有人悄悄住在这里,只是我没注意到。
他当时看的是一款手机软件,名叫“全国有隐情地点”。那天午休时,在和同事闲聊时得知了这款软件的存在,于是决定回家后随便看看。
平内:是什么工程呢?
“事故房屋地图”1是指,用户可以共享曾经发生过杀人事件或死亡事故的场所。知名的有网站“大島てる”,除此之外也还有很多类似的服务商。
老妇人:大约20年前,有个大工程。你看,那栋房子是两层楼吧?我搬来的时候,只有一层楼。我记得工程结束后,就有了二层,心想着“啊,扩建了。”
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用手机查看事故房产地图。
如果这是真的,平内先生的家当初是没有厨房、洗手间和浴室的。那样的房子是不能住人的。
***
在参观的时候问了房地产中介,说一楼是仓库。
但是,入住一段时间后,平内先生得知了一个情况。
也就是说,最初就只是个“仓库”。
因为房屋中介说“房龄26年”,所以去参观之前,他就做好了目标一定是老旧房子的心理准备,但实际看了之后,却意外地发现房子很干净,没太有使用感,于是立刻决定购买。
26年前,不知是谁扩建了水车小屋,建造了“仓库”。几年后,在那里增加了二层,成为了“民宅”。
虽然上班需要花费些时间,但步行范围内超市、百货店等商区一应俱全,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不便。另外,房子的周围自然环境丰富,对于爱好漫步和摄影的他来说,是理想的环境。而且最重要的是,与城市相比,地价特别便宜,这是最大的魅力。
那个房子位于离他就职公司要坐一个小时公交车的山区。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他是住在长野县下条村的30多岁的公司职员,名叫平内健司。几个月前,他刚在该村够买了一套二手房产。
越思考,谜团越深。
《怪屋谜案》出版后的第二年夏天,我接受了一位男性的咨询。
资料⑤《那一处事故房屋》结束
对平内健司的采访与调查记录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