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作案时间在21日天亮之后,凶手就不可能是丰川和直美。三人当中,只有龟户在这段时间没有不在场证明。熊井以为自己解开了谜题,立刻联系警方,对方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熊井的看法不过是没有根据的臆测,警察不会因为普通人的无端推测重新调查一件案子。更何况这起案件发生在十年前,警方内部恐怕也早已逐渐将它淡忘了。
岩田只用不到半个月就发现的真相,熊井却花了十年才找到。伪造死亡时间的诡计、被偷走的睡袋和食物、惨不忍睹的尸体……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的时候,熊井确信龟户由纪就是凶手。
即使如此,熊井仍未放弃。
(假如岩田如愿被分配到编辑部……肯定早已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了吧。)
(只要找到证据就行了。找到了证据,警方就不得不出动了。)
※※※
熊井没想到,自己就此走入了迷宫。
熊井应了一句,再次沉入追忆之中。
他用尽一切办法,都没能在龟户身上找到和作案有关的任何线索。
“啊……请多关照。”
(这小姑娘,到底是用什么手段抹去杀人痕迹的啊……)
护士推着轮椅走入病房。所谓的新人,是一个脚上缠着绷带的年轻人。年轻人凝视了熊井片刻,然后说了声“多有打扰”。
随着时间的流逝,熊井的情绪越发急躁,调查却没有任何进展。
“熊井先生,我们把新人安排在您旁边啦!”那个带着鼻音的声音将熊井拉回现实。
几年之后事情发生了转机,熊井意外地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
也就是说,岩田在模仿三浦的行为。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他想通过这幅画表明什么?
一天晚上,熊井在家中看电视,无意间换到的频道正在播一期采访某位画家的纪实节目。画家面对镜头说道:
那张装在岩田口袋里的购物小票背面,画着一幅山景图,是从八合目广场看到的风景,画面上还留有折痕。
“我小时候呢,经常练习仅凭记忆画画。比方说,这里有一张照片,照的是一只猫。我就紧盯着它十秒钟。努力在短暂的十秒里,完整记下猫的模样。十秒后把照片扣过去,凭记忆在图画纸上将猫画出来。这项曾经反复进行的训练,对如今的我来说,是无价之宝。现在的我与风景邂逅时,只要看过一眼,无论它多么复杂都能将其完美地在纸上重现。”
独自查案的时候,熊井手中最得力的线索就是岩田留下的那幅画。
仅凭记忆画画……这是熊井之前完全没想到的。他对艺术一无所知,甚至没因为兴趣画过画。熊井一直相信,不对着实物,是不可能将其描画下来的。
※※※
••••••••••••••••
熊井想找回自己的尊严。身为记者,他不愿就这样输给那个年轻人。
熊井找出便笺和笔,试着不参照任何东西描绘从K山八合目望到的风景。令他吃惊的是,自己也能单凭记忆画出个大概。这个发现虽然令他困惑,但想想也不奇怪。
“不会给公司添麻烦的。我只想以个人的身份追查三浦老师的案子。”说实话,熊井当时觉得岩田很了不起。自己一直因为被调到总务部而闹脾气,而岩田虽然没被分到想去的部门,但没有气馁,一心想要当记者……在记者这一职业面前,自己和岩田的素质高下立判。
这十多年来,为了查清案件真相,熊井几乎每天都会看三浦和岩田的画。虽然无心记忆,但大脑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将那幅图景印刻下来。人的记忆力是很可怕的。
岩田生前的那句话,一直在熊井心头盘桓不去。
那么,三浦和岩田又如何呢?
熊井打算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用空闲时间查案。他这样做的最大理由,便是想以岩田领导的身份为他报仇雪恨。但同时,熊井还有其他想法。
三浦生前去过八合目很多次,每次都会欣赏那处风景。
(既然警察不作为,就由我来追查真凶吧。)
岩田每天都看三浦的画,试图解开其背后的含义。
熊井不认同警方给出的结果,还想进一步追查案件的内情。只要真相没有昭告天下,岩田就永远无法瞑目。
原来这两个人都可以不对照实景,把画完成。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一定是在天亮后遇害的。既然在山景笼罩在夜幕中时也能画下那幅画……另一位嫌疑人——三浦的妻子直美就也有作案的可能。
丰川是在福井县被杀的,而三浦和岩田的案件发生在L县,两地相隔甚远。在这种情况下,两县警方的步调难以协调,查案准确度往往会降低。
而如果直美是凶手,那个长久牵绊着熊井的根本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警方肯定也考虑过这种可能,但最终还是将丰川的死定性为“自杀”。原因不难想象:
凶手为什么要把画留在现场?
莫非凶手另有其人?熊井想。真正的凶手带着打字机去丰川家并将其杀害,伪装成自杀的样子,为了不在笔迹上露马脚,用打字机伪造了一封遗书留在现场。
••••••••••••
警方似乎在丰川的家中发现了一台新款打字机。也就是说,这台机器是他为了写遗书专门买的。这难道不可疑吗?明明用纸和笔就可以写,丰川为何要做这种麻烦的事?
如果受害人临死前留下了意味不明的画,一般来说,凶手都会以防万一将其销毁或带走。很难想象,一个懂得伪造死亡时间、能准备出一套周详的杀人计划的凶手会犯这种错误,忽视死者留下的信息。
••••••••
更别说是连续两次犯同一个错误了。这个问题实在难以解释,始终困扰着熊井。然而,现在他明白了。那不是失误。
为什么丰川要用打字机留下遗书呢?
▲三浦的画
以上内容确实合乎情理。就连熊井都开始相信丰川就是两起案件的凶手了。然而,熊井还有一点放心不下。
▲岩田的画
1995年9月,岩田回母校探望,见到龟户由纪,向她打听丰川信夫调职后的住处。由纪不知道丰川的地址,第二天拜访了曾和丰川有交情的今野直美家,试图询问。但直美也不知道丰川住在哪里。直美有丰川的电话,便去电询问。直美在电话中告诉丰川:“有个叫岩田的男人在调查过去那起案件。他好像计划在三浦义春的忌日那天登K山,以慰三浦在天之灵。”丰川听说后,害怕过去的罪行暴露,决定杀掉岩田。岩田登山那天,丰川在同样的地点,用同样的方法杀掉了他,后因无法承受罪恶感而自杀。
凶手是故意将画留在现场的。因为她早知道,山景图对自己有利。
警方将案件经过归纳如下:
••
岩田的死状,和当年的三浦义春一模一样。就在警方认定凶手是同一个人,展开调查的风口浪尖上,三浦那起案件的重要嫌疑人之一丰川信夫用打字机留下遗书后自杀。遗书中写满了忏悔的话。于是,案件以凶手死亡告结。
即使伪造死亡时间的诡计被看穿,只要有“受害人临死前画下了山景”这一事实,警方就会认为作案时间是在天亮之后,早上有不在场证明的人就能排除嫌疑了。
※※※
岩田之所以画画,大概就是确信凶手不会把画带走。
这些堵在喉咙口的话,最终一句也没说出来。熊井痛恨自己的怯懦。
凶手会把山景图留在作案现场,说明这样做对自己有利的人就是凶手——原来这才是岩田想要留下的信息。
(要是我没劝俊介去他母校看看……)
※※※
(要是我没告诉俊介有关案件的事……)
意识到这一点后,熊井开始重点调查直美。越是了解她的生平,熊井就越是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调查这个人。
(您的孙子离世,都是因为我……)
熊井了解到,直美童年杀害了母亲,然后在教护院住了六年。他找到了当年给直美做精神分析的心理医生。近年来,这位名叫荻尾登美子的年迈女士常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
最先浮现在眼前的,是在岩田俊介的葬礼上见到的他的祖父。孙子比自己先走一步,仿佛带走了这个男人所有的希望。他憔悴极了。
荻尾不无怀念地讲起当年的事:
他闭上眼,开始重复过数十次的追忆。
“直美是我做心理咨询以来负责的第一个女孩。她是个可怜的孩子,之前一直承受着母亲的虐待。她似乎通过疼爱宠物文鸟来排解这份痛苦。一次,母亲似乎想杀掉那只文鸟……直美拼命想保护它。那孩子的保护欲很强,大概会本能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两星期前的晚上,按响今野直美房间的门铃时,熊井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实际上,如果直美的第一击瞄准心脏,他毫无疑问早就没命了。可最终熊井得救了。
听了这番话,熊井觉得一切都变得合情合理了。
熊井抬眼望着早就看腻了的白色天花板。住院已经两个星期了。只要这样躺着,腹部的伤口就不会痛。此时的自己还活着,熊井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我们的夫妻关系不算太好,平时会为了育儿的事发生争吵……比如儿子喜欢在家里读书,丈夫却动不动就带他出门,又是露营又是烧烤的,勉强他做许多事情……儿子很讨厌这样。他独断专行,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心情,还觉得自己是个顾家的好父亲,自以为是也要有个限度吧……
(说什么“好好相处”……我又不是幼儿园小孩。)
没错。直美的犯罪动机是孩子。
说完这些,护士跳舞似的走出病房。
为了从粗暴的三浦手中保护自己的亲生骨肉,直美杀了三浦。
“对了,熊井先生,今天隔壁床要来新患者了,你要和人家好好相处哦!好了,我先走了。”
但熊井还有一个地方想不通。
护士带着重重的鼻音,唱歌似的边说边固定好绷带。
话说回来,三浦为什么要在临死前画那幅山景图呢?熊井起初正是因为这幅画才误以为凶手是龟户,从而延误了找到真凶的时间。
“伤口基本都愈合了,看样子也没有化脓。照这样下去,下星期大概就能出院了。”
就结果而言,三浦包庇了妻子。这是为什么呢?
—2015年5月8日,东京都内,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