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电干什么?”老太太嘟囔一句。
“半年内没电?”
老太太的话她听来莫名其妙,生活像似用不着电。她周身出现不自在。置于黑乎乎的窟窿里、洞里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平素的生活环境太光明,冷丁掉进黑暗中,她觉着不舒服。因此她要爬出黑暗,走近那道光柱,使老太太首先看清了她。
“你别找啦,电给掐了半年了。”老太太开口了。
“你又来收水费?我不是答应你们等这月的救济费下来,让我孙子给你们送去。”老太太把她同水费扯到一起,显然拿她当作催缴水费的人了。“行行好,宽限几天吧。”
“灯的开关在哪儿?”王锦萍极不习惯在阴暗里,特别是陌生的地方,未等主人发话,她便开始了对电灯开关的寻找。
王锦萍见到老太太胸前半敞着,缺乏扣子造成了这次开放,两只瘪皮囊似的奶子垂吊着,隐约年轻时代皮肤绸白和这一地带的丰满。她说:“我不是来收水费……”
呃嗬!一声从干燥气管里挤出的声音传来,王锦萍见炕间那堆黑东西蠕动一下,顷刻,一道很强烈的日光从窗洞贯穿进来,屋子里比先前明亮了许多。
泥像般的老太太死盯着她,惊慌渐渐从僵硬、灰暗的脸庞落潮般地退去。出现因缺乏幸福而清淡如水的笑,令王锦萍打个寒颤。
进院,便有些绊脚的东西,明显缺乏料理生活的人。推那扇可谓是门的门,干涩得开启相当费力,迈进门槛,一股清水煮白菜混合着臭大酱的气味儿扑面而来,空气污浊着咸滋滋的味道。
有一个问题她要问清楚:“您孙子叫刘大桐?”
“走,立即走!”王锦萍第一个反应就是逃走。可腿却不听使唤,原因在心里。一种愿望很强烈:“看一眼这户人家。”
“嗯呐!”
忽然,窗洞口有一闪亮的东西出现,她马上确定这是一双眼睛。街坊老太太的那句话,使她想到这该是“老掉渣儿”人的眼睛。
问清了她便决定离开了。迈出门槛的刹那,她站住了,朝黑暗中问了一句:“你们欠了多少电费?”
她见板子中一个圆洞,显然它是进光的地方,也是屋里人朝外张望的窗口。
“四十二元五角。”
没等到那房屋前,王锦萍的腿就发短,就沉重,实在不愿朝前迈动。外观上看,哪里是住着人的房子,同储放破乱杂物的仓房无二致。看不出人间烟火痕迹,该上玻璃的地方,捂着胶合板。可如何采光通风呢?
王锦萍记住了这个数字。浸进衣物里的潮霉气味走出半条街才消失。她现在已经彻底改变了主意,假使碰见刘大桐,她也不想提欠钱的事情。然而,像谁故意考验她,拐出街口,便遇见了不敢照她面的刘大桐。
“瞧见没?窗户用胶合板钉着的那家。”街坊一位老太太告诉王锦萍,她说句很特点的东北民间没文化的话:“老的掉渣儿,小的刚穿上死裆裤,可怜不时贱的一户人家。”
眼前的场面令王锦萍怦然心动。这是一个马路旁自行车修理点,一老一少正在忙碌着。老的坐在矮凳上,围裙铺在拱起的双腿上,用木锉打磨一只外带的内侧。而那个小小的人,半赤裸上身,细嫩的身胚豆芽似的弯曲着,头嵌进桔红色打满气的自行车内胎里,他在盛水的铁盆子里,专心致志地寻找被扎破的地方。细小的身躯浸入午后强烈光线中很亮滑,有汗珠闪耀。
如今的三胡同比原来三胡同面积小得多,周围竖起大楼,将几十所青砖鱼鳞瓦的大檐房拥挤在狭小范围内。当年那条被形形色色的嫖客踩踏光滑的石头步道还在,刘大桐的家就住在这条旧街旁。
“这么小孩子做这些?”王锦萍心里汨汨流潺着同情。
三胡同从民国初年就有名,它原本是一条藏污纳垢的街,妓院、赌场、烟馆云集此地。尤以妓院出名,三胡同因妓院而名声关东,后来三胡同就成了妓院的代名词。以致人们对不贞洁的女子说成是三胡同里来的。
也就在这一时刻男孩刘大桐发现了呆立面前的王锦萍,他直起身来忘记将那条自行车内胎从头中拿掉,于是桔红色的内胎像只练习游泳的橡皮圈似地停在他的髋部。
他怎样名声这一带居民区的,她不得知,也不是她要马上弄明白的。迫在眉睫的是抓住这个小骗子。
“阿姨我就快攒够了。”刘大桐做错事的样子,不敢正眼瞧她。
“刘大桐谁不认识,一提他都认识。”
“大桐,平时你怎么写作业?”王锦萍问。
“你认识他?”
“什么?”刘大桐愣怔地望她,很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来不写作业。”
“找刘大桐?他家住三胡同。”随便问的一个人,张口便告诉她。
“学生从来不写作业?”
应该说头脑不很笨的王锦萍,一下子想到天天晚上来玩游戏的孩子,家一定住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寻找起来,比她预想的要简单、顺利得多。
“没钱买蜡,我家没电。”刘大桐说。
“小骗子!”王锦萍发怒了,三十多岁的人竟叫一个黄嘴丫子未褪净的孩子给耍了,给骗了,她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找他,找遍蓝河也要找到他。
王锦萍心口发堵,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
王锦萍与刘大桐的确超出了一般网吧主和网客的关系。从头说起来的话,是刘大桐的赖账。他一连几天玩游戏赊账,编造出他爸妈出差不在家,等周末回来一起付清。她没理由不相信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然而,又过一个星期,也就是说,刘大桐玩游戏十四天没给钱,他忽然不来了。
“后来,王锦萍出钱为刘大桐家通了电,在她管束下,刘大桐的学习成绩上来一些。好景不长,他的相依为命的奶奶死了,没人照顾他,饥一顿饱一顿,他来启蒙星网吧与其说来玩游戏,不如说来混王锦萍免费的方便面。”卓成功说,“说刘大桐起死回生我都信,就是不信她会下毒害死他。”
“那就更没的说。”卓成功说。
疑团仍浮云一样在胡凤鸣脸上流动,且乌色很浓,不是雨便是雪,间或是冰雹。总之,那云团一时还不会碎,不会散。
“那王锦萍和刘大桐,他们的关系?”
“王锦萍不可能,郑军也不可能,那么可能的是谁呢?终归是有人毒死了刘大桐。”胡凤鸣百思不得其解。
“两元钱一小时,郑军时常让刘大桐多玩半小时。”卓成功以此推理道:“不会杀他。”
“我认为我们一开始就选错了侦查方向。”卓成功说出一直埋藏在心里的话。
“偏向?”
“噢?”胡凤鸣惊讶,“谈谈你的想法。”
“没有,据刘大桐的一个小网友讲,郑军特偏向刘大桐。”
“显而易见,真正的凶手不是王、郑两人,凶手躲在幕后。借手杀人,或是嫁祸于人。”
“死者刘大桐与郑军有无仇恨?例如打仗骂架什么的。”胡凤鸣问。
“刘大桐充其量是个被离异父母抛弃的孤儿,凶手杀他干什么?杀人,总该有动机。毒死刘大桐的动机呢?”
“他去年年底来蓝河,启蒙星网吧照看场子的马仔,他被王锦萍雇用。据经常到网吧的人说,郑军规规矩矩,人很老实。王锦萍也证实他人很忠诚,她十分信任他,让他收钱管账,从未出现差错。照理,这样的人不会做出毒死人的事来。”
“可我想,投毒本来不是为了害刘大桐,阴差阳错,他成了替死鬼。”卓成功说。
“在蓝河的情况呢?”
他的话如一道阳光,驱散胡凤鸣缠绕着的迷雾,心里豁然开朗。兴奋地说:“讲,讲呵!”
“基本上查清楚,他是外地来蓝河打工人员。我带人去了他的老家铁岭,当地派出所证实郑军没有案底,高中毕业后就离家到外地打工。”卓成功说。
“没啦。”
“郑军的背景查清了吗?”
“没啦?”
卓成功坐下来。
“没啦!”
“成功你别走。”
“卓成功呵卓成功,你小子刚接近深邃,怎么样,不给你想了。这叫什么?半途而废!”
“胡队。”卓成功送过来一份审讯记录,说,“提审他们多次,一无所获。”他放下那份审讯记录,转身要走,被胡凤鸣叫住。
“胡队,你就是把我剋出拉登、萨达姆来,我也想不下去了。”卓成功为自己争辩道。
坐在朝阳区刑警大队特为胡凤鸣腾出的办公室里,也为便于开展工作,将王锦萍的案子定名“网吧毒案”。分局三名刑警参加,组成专案组,胡凤鸣任组长,刑警副大队长卓成功任副组长。
胡凤鸣想了想,说:“成功,做好准备,我们下午提审王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