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推理悬疑 > 百年诅咒 >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

恐怕对她来说,一份并不太重视的茨威格手稿遗失并没什么,可有许多通信内容,才是她不愿被人知道的。当年她风华出众,放到今天,那就是个绯闻不断的主。

“我呢,对其中的一份手稿比较重视,一直放在身边,搬到哪里都记得带着。另一份,就是你翻作《泰尔》的,年代久了,到后来我都不记得放在哪里了。大概半年以前,我在虹口的老房子要拆了,几个第四代的小家伙去那儿理东西,他们可不管,扔的扔卖的卖,结果给他们当旧废纸卖掉的,就有这份手稿。他们三钱不值两钱的卖了,有眼力的人可多着呐,多伦路古玩市场那些收古旧的,没事就往老房子附近的废品回收站跑,不但这份手稿,连着我的一堆书信,全都被一个古玩商包下来摆到店里了。”说到这里,周仲玉摇头苦笑。

“幸好,九月份的时候,夏绮文来看我,带了个好大的包。我还在想那里面都是些什么,结果全是我被卖掉的信。她说,有一次逛古玩市场,看到就买下来了,拿来送还给我。但是茨威格的手稿,被她送给一位朋友了,请我原谅。我说太谢谢了,能把这些信重新拿回来,可算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啊,你开始提到这份手稿,我就以为是夏绮文送给你的,原来她是送给费克群了。”

两份茨威格手稿?费城和韩裳惊讶得面面相觑,原来周仲玉以1550大洋拍得的“萨伐格手稿”是两份!他们忍住了没有立刻插话提问,等周仲玉把这段话说完。

费城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心里翻天覆地地捣腾着。全乱了,这份手稿,竟然会是夏绮文送给叔叔的!

“这里头还有个故事。自打我从泰丰拍卖行拍到两份茨威格手稿之后,这两份手稿就一直是分开保存的。”

“周老师,您刚才是说,当年从泰丰拍卖行,您并不仅仅只拍到了这一份手稿,还有另一份?”韩裳问。

“您刚才为什么会说,这份手稿是从夏绮文那儿来的呢?”费城问。

“对,一共是两份手稿,两部戏。这两部全都是没有在德国舞台上演过的,茨威格不知为了什么,没有把这两部剧给那些德国剧院,要知道当时他写的剧还是很红的,许多剧院抢着要哪。最初得到这两份手稿的,是茨威格的大学同学,也就是泰丰拍卖行老板的哥哥。我拍下来的还有他附在剧本手稿里的简短回忆,大概描述了他是怎么得到剧本的。年代隔得太久,我现在记不清他到底写了些什么,好象也没交待清楚茨威格到底出于什么原因不公布这两部剧。”

“他是个好演员,可惜呀。”听周仲玉的口气,她显然还不知道夏绮文去世的消息。

“这份回忆还在吗,能给我们看看吗?”

“原来你是费克群的侄子呀。”周仲玉看着费城,点点头。她是文艺界的老前辈,对费克群夏绮文这些小字辈的,都比较熟悉。

“在在,而且早就都翻译好了的。回头我让人找出来,给你们送过去。”

“夏绮文?”费城惊讶地看着周仲玉:“不是啊,是从我叔叔费克群那儿。我叔叔去世后,我整理他遗物时发现的。”

“不用,我自己来拿就行。”

“这份茨威格的剧本手稿,是你们从夏绮文那儿得来的吧。”周仲玉问他们。

“没关系,现在不是有那什么……”老太太忽然卡住了,看看她的儿子,徐老师也不知道他的老母亲想说的是什么。

费城和韩裳互相看了一眼,嘴角露出无奈的笑容。他们可不是为了《泰尔》的准备工作,才追查手稿来历的。

“快递?”韩裳试探着问。

周仲玉微笑着看着他们,说:“你们工作做得这么细致呀,居然连这个剧本手稿,最早是由我从泰丰拍卖行拍到的都查到了。现在的年轻人,做事情能静下心,做这么细致准备工作的,可太少了。”

“对,就是快递。”周仲玉笑着点头:“这方便。”

“谢谢。”费城取了一块放进嘴里,苹果又脆又甜,很好吃。韩裳也吃了一块。

“周老师,等我把《泰尔》的戏排完了,就把原稿给您送回来,算是物归原主了。”费城说。

“来,吃苹果。”他招呼着:“不够我再削。”

周仲玉连连摇手:“不用不用,夏绮文是花钱买去了再送给你叔叔的,这东西已经不是我的了。我这个快死的老太太,留着它有什么用,你把这出戏排出来,很好。到时候我要是走得动,就来看;走不动你把录像带寄给我,就很高兴啦。”

这时徐老师已经把两个苹果削了皮,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端过来放上茶几。每小块苹果上,还细心地插上了牙签。

说到这里,周仲玉感慨地叹了口气:“茨威格的戏还是很不错的,这一出戏呀,等了这么多年才排出来。”

“我想把《泰尔》搬上话剧舞台,剧本的中文改编已经完成了。我从上海档案馆查到,这个剧本的手稿最早是由您从泰丰拍卖行拍到的。”

韩裳玩味着周仲玉话中的含义,问:“周老师,一直保存在您这里的另一份手稿,上面的戏您排过吗?”

“呵呵。”周仲玉笑了起来。

“当然。”周仲玉毫不犹豫地肯定答复道:“我就是靠这出戏才真正进了这个圈子啊。当年拍下两个剧本的时候,我刚进复旦大学念新闻,一年级,加入了复旦剧社,活跃得很,就想着演一出大戏。得了这两个本子非常高兴,这不是现成的吗,翻译一下就成,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两个本子比较下来,倒不是《泰尔》不好,可是它排场大,要准备的道具服装多,而另一部剧《盛装的女人们》就好办得多了。当时《盛装的女人们》排出来,相当轰动,而且被大导演蔡楚生[1]看中,觉得我有潜力,就开始栽培我,之后演话剧演电影,算是一帆风顺的了。”

“是这样,我手上有一个剧本,茨威格的手稿剧本,叫《泰尔》,您还有印象吧。”

她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缅怀的神色,苍老的皮肤上泛起红晕,仿佛回想起自己少女时代的风光,让她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十岁似的。

“哦,是的,泰丰拍卖行,我记起来了。你们怎么会想起问这家拍卖行的,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这家拍卖行,在当时也不算最大的几家呀。”

“演这出戏,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转折点,所以连着《盛装的女人们》的剧本,我都很重视,妥善保存着。这也是为什么,一同拍来的两个本子,我会区别对待的原因。”

“解放前的一家拍卖行,老板是个叫肖特曼的犹太人,您应该参加过他们的拍卖会,还拍了东西呢。”费城提醒她。

“原来您演过另一出剧啊。”费城喃喃地说。周仲玉今年已经九十高寿了,茨威格剧本上的诅咒怎么会没在她身上发挥作用呢?

“泰丰拍卖行?”周仲玉露出回忆的神情。

“您那时……是主演吧?”韩裳问。

“泰丰拍卖行,您记得吗?”

“是呀。照理说,复旦剧社排这出戏,我这个刚加入的还轮不到主演,可谁让剧本是我拍买下来的呢。”周仲玉笑了,笑容中有些得意。

“从前?呵呵,好呀。人老了总是想起从前的事情,怀旧呀,很快我这把老骨头也要和从前那些事儿一快过去啦。”说出这话的时候,周仲玉的语气却很豁达。到了她这样的年纪,生死早已经看开了,只有往事故旧,还在心头萦绕。

“哪一年首演的?”

“周老师,和您聊些从前的事情。”韩裳笑着说。

“35年。1935年3月份。先在复旦演,然后上各个学校里演,最后演进了外面的剧院里。呵呵。”

周仲玉笑了,她的心情不错:“什么打扰,人老了就想有人说说话,你们来陪我说话,开心。你们是小严的学生吧,一转眼,他都要退休了。我耳朵不好,他的电话也没听得太清楚,你们是要找我问些什么呢?”

“您……这出戏在排练和首演的时候,有些什么……让您印象比较深的事吗?”韩裳注意着措辞,犹豫地问。

“打扰您啦,您最近身体还好吧。”费城说。

“让我印象深的事情?”周仲玉的笑容慢慢收了起来:“你指什么样的事呢?”

两个人依言坐到周仲玉的身边。

“是……”韩裳一时间有点支支唔唔,难道说直接问老人,有没有人在首演前后死去?

“我妈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背,你们凑近点说话,声音呢大一些。”徐老师一边洗苹果,一边对费城和韩裳说。

“你们问的问题,怎么和夏绮文那么象呢?”

徐老师笑笑,从水果篮里取了两个大苹果,去房间另一边的水槽清洗。

“啊?”费城和韩裳都愣了:“夏绮文也这么问吗,就是两个月前来看您的时候?”

“哎,不用不用。”费城连忙推辞。

“是啊,她也问我,首演的时候,排练的时候,有没有出过事情。能出什么事呀,我实在不太明白你们的意思。”

“嗬,还买什么东西呀。那正好,削几个苹果,大家现在吃。”周仲玉转过头对她儿子说。

“那么,就是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哎呀,您坐着就好,坐着就好。”韩裳连忙快步上去扶住老人。

“没有。正常的排练,正常的演出。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就是观众的反响比我想象中要热烈得多。”周仲玉半开玩笑地说。

看见费城和韩裳进来,周仲玉冲他们点头笑笑,想要站起来。

“这出《盛装的女人们》主演除了您,还有谁呢?”

“周老师好,徐老师好,不好意思打扰了。”费城和韩裳知道周仲玉死去的丈夫姓徐,一进门就恭恭敬敬地打招呼。

“这是一群女人的戏,基本上重心都集中在一个主演的身上,就是我了。”

病房里还有周仲玉的儿子,年纪比严行健更大几岁,和他母亲一样,都已经满头华发,为两人开门的就是他。

费城和韩裳一时间也不知再问什么好,看起来,茨威格的诅咒在周仲玉身上,真的失效了。

病房里有茶几,有沙发,还有电视机。周仲玉并没有躺在病床上,而是穿得整整齐齐坐在沙发上。她已经好些年没有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比费城印象中的她,要苍老许多。

“你们谁写个地址给我吧,回头我让快递把东西送过来。”徐老师说。

韩裳手里提了一篮水果,女人在这方面总是比男人想得周到。

“好。”费城给他写了地址,同时知道,他是在暗示时间差不多了,再说下去,老太太该累了。

医院里通常四点多就吃晚饭了,现在正是晚饭后,老人精神最好的一段时间。

写完地址,两个人向周仲玉告辞。

放下学生的电话,严行健立刻就开始联系他的这位老师。很快,他回复费城,周仲玉正住在华东医院,老人年纪大了,每年的秋冬季都在医院里疗养度过,前段时间身体不太好,这几天刚好一些,有了点精神,愿意见他们,但时间不能太长。

“好呀,就不留你们了,谢谢你们来陪我说会儿话。碰到小夏,代我问她好,上次的事情,真是谢谢她了。”

他们将要共同拜访的人——周仲玉,此刻正在华东医院的一间单人病房里等着他们。

“呃……好的。”费城含糊地应了,关于夏绮文的死讯,还是别告诉老太太了。

才分手没几小时,他们又见面了。

[1]蔡楚生(1906—1965),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执导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

傍晚五点三十分,费城等候在上海华东医院的门口。很快,他看见了韩裳匆匆的身影,忙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