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 > 如何让离婚,变成一件不那么伤害孩子的事?

如何让离婚,变成一件不那么伤害孩子的事?

男方的想法是离婚。因为之前和妻子的关系已经很糟糕,两人在不同城市生活也已经七八年,都是男方和奶奶在带孩子。

男方婚后若干年有了外遇,被妻子发现。

女方得知男方这样的意愿后非常愤怒。她通知男方,离婚可以,但是要立刻带走孩子,将面临小升初的孩子送回自己的老家升初中。

我有一位律师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案例。

这事最后闹到法院。

我遇到过两个真实的故事。

男方起诉女方,他希望得到孩子的抚养权,并且自己愿意净身出户,将名下所有房产给对方。但对方不肯让步,放话说绝对不会让男方好过。

可是,如果冷静下来,不被自己的愤怒淹没,意识到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首先要做的是保护未成年的孩子吧。

我的律师朋友当时聊到这件事时,说因为男方是过错方,他的抚养权诉求要想得到支持也很有难度。

那么的确,孩子会成为最顺手且最有效的工具。

后来孩子是否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十二年的城市,离开一直照顾他的父亲和奶奶,离开同学和朋友去陌生的环境上学,我们不得而知。

当被伤害和挑衅时,我们暂时忘却了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内心被巨大的愤怒充斥,只想着报复和讨伐对方。

我希望不是。

成年人内心也住着孩子。

而另一个故事,似乎更悲伤一些。

悲哀的是,我们总是能看到在一个失败的婚姻里,一个成年人在血泪控诉另一个成年人,却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去看到待在一边的孩子心底的泪水。

我有一个来访者,父母在她十三岁时离婚,她跟随父亲生活。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童年创伤影响之深远,贯穿他的整个人生,蔓延在他未来的所有关系里。

她婚后并不幸福,在两性关系中一直有很多问题,最近开始做心理咨询调整自己。

道理并不复杂,但在现实中,父母的离婚大战让孩子内心流血的情况随处可见,随着离婚率的攀升,离婚事件中比起如何去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如何保护未成年孩子是对每一个成年人来说,更为重要的议题。

她父母当年分开时,所有人都指责她的妈妈是一个“交际花”,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说她妈妈不配做母亲。当她妈妈和别的男人交往被发现后,父母便离异了,她开始和不熟悉的奶奶一起生活。

[2]

这一段生活,成了她人生中重大的创伤。

既然都要离婚了,那么孩子利益优先,保护孩子,尽量降低对孩子的伤害,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要学了心理学才知道吗?

“我特别想念我的妈妈,晚上每每想到她我就哭了,但是我不敢哭出声,因为在我爸爸和奶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说我妈妈是坏人,我的姑姑、姑父,我的表哥表姐,他们都是这样。

这些其实是父母的本能,无须学习心理学,只要是爱孩子的父母都会知道。

“我不能和任何人说我还是爱我的母亲。

这句话,翻译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你或许给不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如果不幸的婚姻已经是无法逆转的现实,那么你应该和你的前伴侣一起,尽全力让你的孩子继续做一个孩子,不要让孩子去承担你们婚姻解体、关系破裂的后果。

“当他们骂我妈妈时,我很想回嘴,我觉得我妈妈也很可怜,这不全是她的错,可是我不敢出声,不敢帮她,我恨我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我也恨她为什么要在外面找男人。”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婚姻出现问题,你所能做的一件最好的事情就是,将这个问题框在两个成年人彼此的关系里,尽全力让你种下的这棵小树继续沿着他的生活轨迹和节奏成长。

这两个故事里,我只看到了站在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立场,一个或几个成年人去讨伐和报复另一个不尊重婚姻制度的、有明显过错的人,但是我没有看到,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孩子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安抚。

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春天萌芽,一年长出一定的比例,经过数年,长成参天大树,这是符合生长规律的。

[3]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树苗的成长。

这两个故事,留下了一个疑问让我们思考。

这样的“懂事”,也是以阻碍孩子的人格和自我健康发展作为代价的。这违背了心理发育的正常节奏,是一种心理发育的异常。

当婚姻破裂,而一个人是明显的过错方,甚至是当他道德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是要不顾一切地讨伐他,还是考虑到对方毕竟是孩子的家长,你需要先和他共同对孩子做出未来生活的最好安排,然后再去处理你们之间的矛盾和关系?

就像我们常看到的很多“小大人”,在该做孩子的年龄介入了大人的情感和关系,变得像大人一样,这其实并不是好事。

也就是说,当婚姻解体时,两个成年人要优先处理的是,作为父母如何安抚和照顾孩子的问题;还是要优先处理,作为婚姻中的男女,谁背叛了谁,谁伤害了谁,如何进行报复和惩罚的问题?

而孩子如果卷入婚姻斗争,成为稳定婚姻或一方制衡一方,甚至一方报复一方的工具,那么孩子的人格中就会掺杂很多远超他年龄的东西,他的内心过早地被迫发展为成人。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如果你能意识到,相对于你的委屈和愤怒,相对于你在婚姻中遭受到的伤害,你的孩子比你更为无辜、更为脆弱、更需要保护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需要优先处理孩子的问题。以孩子的利益为先,而不是以自己为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不介入父母婚姻,只是作为孩子,作为一个被照顾者单纯地长大,这在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时期非常重要。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义务。

这样孩子不用在父母之间去承担黏合婚姻的义务,可以单纯地做一个孩子。

和你的两性关系,和道德无关。

让孩子在一个父母常年争吵、冷战,彼此怨恨的家庭中成长,还不如父母理清彼此的关系,解除婚姻中夫妻的身份,回归各自的人生。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内心健康、人格稳定才是最大的财富。

离婚其实本来没有那么可怕,是成年人把它变得可怕。

成年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人格,而孩子的人格和内心健康却时时刻刻都在被塑造。

这样的伤害,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怎么能够做到仅仅是离婚,而不拿孩子当垫背?

伤害孩子的从来不是离婚,而是不由分说的被迫分开。

怎么能够仅仅解除你和对方的夫妻关系,而让孩子继续做一个心理意义上父母健全的孩子?

如果离婚是一个最终的选择,如何才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处在父母的离婚大战中,没有人听到孩子的声音,去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起长大的兄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被彻底分开,没有心理建设,没有适应过程,没有过渡空间。

怎么能够只是谈论你和对方之间的道德,而不在孩子面前去践踏他内心深爱的父亲和母亲?

这段话令人心酸的原因不是成年人之间的无声的战争,而是年幼的孩子不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分离和改变。我想,这也是很多二胎家庭婚姻解体时不可避免的一种遗憾。

什么才是孩子利益优先、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离婚?

而后,妈妈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这样的文字:“儿子女儿一同长大,这些年不曾分开,我需要同他们去讲,让他们明白和接受,可你为什么不给孩子这样的过程……我只是希望让孩子适应最初的变化,可你为什么只考虑外界影响,只考虑我们都离婚了同住一个小区别人会说闲话……”

以下几点,也许能给你一些提示:

曾经,有对明星夫妻离婚,离婚官司二审判决的结果是夫妻二人各抚养一个孩子,女儿跟妈妈,儿子跟爸爸。

第一,不要连缓冲期都没有,就将孩子带到完全陌生的环境,让孩子离开他的养育者,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照顾他的人不要因为离婚有太大改变,这是最重要的,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

[1]

第二,不要将孩子当作一个物品、一件家具,在离婚时一刀切割。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让他表达他的想法,共情他、理解他。

逼迫孩子永远不见他的父亲或者母亲,不允许孩子继续去爱他的父亲或母亲,将孩子当成自己报复对方的工具,这种伤害孩子、扭曲孩子人格的方式,远比在婚姻和感情中所有的“不道德”都更为“不道德”。

孩子在你面前讲述他想念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时,无论你多么讨厌那个人,你都需要去承认和接纳孩子的这部分情感。

而第二种伤害则是一个或者几个成年人犯下的罪行。

第三,不要让你的孩子和你一起去憎恨你的伴侣。你的伴侣伤害的是夫妻关系,但是他仍然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孩子天然都需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血浓于水的感情。不要人为地用道德审判,去阻止孩子爱父母。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伤害是一个不幸婚姻的自然产物。当婚姻结束后,这种伤害可以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减到最轻。

不被允许爱自己的父母,会在孩子的心理层面造成难以整合的冲突,形成孩子人格上的问题,影响深远。

如果说,对一个孩子而言,不完整的家庭,不再相爱的父母,是对他人生的一种伤害,那么在家庭裂变时,在父母从夫妻变成敌人后,一个孩子不得不在心理上与爸爸或者妈妈硬生生地分离;不得不去被迫仇恨自己的爸爸或者妈妈;不得不默默怀着对另一个人无尽的思念,背负着巨大的内心冲突而长大——这将是对孩子的人生和人格而言更大的伤害。

第四,要分清你和对方的关系,对方和孩子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关系。

//

第一个关系,是你和对方的事情;第二个关系,则是你的孩子和对方的事情。

继续做一个孩子,不卷入大人的战争。

这是可以也应该分清的。

继续自由地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不要把孩子裹挟在你的感受和判断里。给孩子营造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感受、整理对父母的复杂感情,并保护好这个空间。

孩子能够在一个被保护的环境里继续健康成长;

我不会祈愿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家庭、相爱的父母,因为我知道这不可能。

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

但是,我希望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孩子能够在一个被保护的环境里继续健康成长,继续自由地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继续做一个孩子,不卷入大人的战争。

我希望,

如果努力,这是可以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