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走出自我认知的黑箱 > 我只是想要被接纳,为什么那么难?

我只是想要被接纳,为什么那么难?

我郑重地说:“我错了。首先妈妈不会不征求你的意见就送你去住校,也不会因为你不起床,就让别人来接替妈妈管你。无论发生任何事,妈妈都会和你在一起,不会离开。你很想睡觉,不想去学校的心情妈妈理解,所以我们一起想办法,一起慢慢克服这个困难,不管怎样,我会在这里,一直爱你。”

后来,我就回家向我儿子道歉了。

他没哭,笑了。

那么在孩子听起来就是——虽然我很想睡觉,不想去上学是真的,但是假如我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妈妈是接受不了的。妈妈就会离开我,不爱我。

过了几天,他自己对我说:“妈妈,我要八点睡觉,这样我就能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了。”

这才是那句话真正的含义。

虽然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完美解决上学迟到这个问题,但是,我接受了我的孩子,我知道我们会一起面对这件事情。

而我对我儿子说出的那句“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妈妈就让你去住校,或者让别人来管理你”,其实充满了“不接纳”——你怎么能如此真实地表达你不想起床、不想上学?你难道不应该很开心地起床,很喜欢上学吗?你难道不应该觉得按时上学是天经地义的吗?你还继续表达你这种真实的话,妈妈就不和你在一起了。

[3]

于是,你可以袒露真实。

我对孩子的“问题”最开始的态度是不接纳,后来的态度是接纳。

我不会被你的呈现吓跑,我能够和你一起看见你不够好的真实,然后我们再一起去面对它。

读到这里,一定有人要跳起来了:

接纳的意思是,你可以呈现出你真实的样子,这个真实的部分可能是不够好的,甚至是很糟糕的,但是我不会因此离开你。

“你这样定义接纳,那我几乎从没被接纳过了。”

所谓接纳,不是指任由孩子闹着不上学,不干涉、不管束或者不帮助他。

“我对我的孩子要是事事都接纳,那家里要翻天了!”

也许,我小时候之所以能六点起来去上学,从不迟到,也不敢说“我不想去上学,好想睡觉”,是因为我的父母会以各种形式告诉我,他们不会接纳闹着不去上学的我。

“照你这样说,那我接纳伴侣接纳孩子太难了,我没有这个能力!”

当她说完这句话时,我觉得我的眼泪也要掉下来了。

“天哪,那我一直没有接纳孩子会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啊!”

她说,其实孩子心里很委屈,才会哭的。

别急,咱们的思维不要非黑即白走极端。

哭完,七岁的孩子反省了自己的问题,并且说:“妈妈帮我一起改正吧。”

被接纳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这让我们可以在别人面前呈现真实的自己,让完整的自我见光,让自己感觉被抱持,并获得极大的安慰和安全感。

那个六十斤左右高大威猛的小男子汉,刚才还怒目圆睁要和妈妈干仗,听到这句话就号啕大哭,哭了好久。

但是这不代表你就必须要做到接纳啊!

她冷静下来走过去,抱着孩子说:“妈妈向你道歉,不管怎么样,我不应该拿纸扔你的。”

对很多自己都没有被接纳的人来说,接纳本身就是稀少而宝贵的。

她说,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对。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被接纳得少,于是自己也不能接纳自我中不够好的那一个部分,那么长大了,他也一样可能并不具备接纳他人的能力。

她说起有一天她孩子写作业,怎么都写不好,不是不会写而是态度糟糕,几个字的作业写了半天还错漏百出,她很生气,拿了一张纸捏成一个团朝孩子的脑袋扔了过去,还吼了孩子几句,结果孩子竟然对着她大喊:“你怎么拿纸扔我!”两个人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就好像是,父母对我没有无条件的抱持,我自己就无法无条件抱持自己,我怎么有力量去无条件抱持他人?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好朋友吃饭,她也有一个七岁的儿子。

所以接纳本来就是困难的,非黑即白走极端的人也许会想:接纳别人太难了,我做不到,所以不要做了。

我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我做得有问题。

这样的人要求太过纯粹,老是盯着自己还没完成的那部分,无视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么自我责备,要么过早放弃。

有时我不在家,他又会打好几个电话给我,说:“妈妈我好想你,你快回来,你还要几分钟回来?”

但是关于接纳,我们要拥有这样的思路:即使你在九十九件事上都不接纳,哪怕你能接纳一件,其实都是有意义的。

有时我挨近他,他会说:“妈妈走开!”

每一次觉察、每一次接纳,都有巨大的意义。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对我的态度变得极其不稳定。

伴侣之间也是一样,完全的接纳是不可能的。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是希望用这样一种方法去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这样说了之后,他上学的时间问题还是没解决,甚至更严重。

但是,有没有可能在一件事情上,你通过觉察,表现出对他的接纳,告诉他虽然我看到了这样的你,但是我仍然会和你一起,你可以把你这一面展现在我面前,不用担心我会离开。

住校这件事以前我和孩子讨论过,他明确说想在家住,所以我们达成过共识,就是他在小学阶段是不会去住校的。

你看看,会发生什么。

在几个回合之后,在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还是毫无效果后,我有一次看着他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你不能起床去上学,如果你连这件基本的事情都办不到,那就证明妈妈真的没有教育好你的能力,那你读小学的时候就去住校吧,让老师来管理你,或者让有能力的人来管理你!”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意义。

[2]

不是只有完美的一百分才有意义。

我试了这么多方法,为什么还是无法改变他?

[4]

我愤怒于自己的无能为力,但是这愤怒也朝向他,他怎么如此讨厌!

如何看待不被接纳的这种痛苦呢?

我对自己无法有效改变他不起床上学这种情况感到了无力;我焦虑于他不久后上小学的表现;我恐惧如果他连按时上学都做不到,以后会怎么样,接着我愤怒了。

我自问我的确比我儿子小时候乖十倍以上,从不让父母操心。

无力感,焦虑感,恐惧感,油然而生。

我也绝对不会表达“不想上学,我要睡觉”的想法,那也许是我真实的想法,但是我不可以袒露那样的真实,因为那种真实会引发我父母的焦虑,父母无法承受,不会接纳,于是他们会让我意识到,我这样做他们就不会爱我。

我以极大的耐心努力了多次,我觉得我好像没有办法了。

于是我再也不会这样了。

晚上为了让他早睡,我关了灯,他也是睁着眼睛躺在床上,可以从九点躺到十点。

你看,这就是我的不被接纳。

可是他还是老样子。

痛苦吗?痛苦。

我也会讲自己童年时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走路半小时才能到学校,而他现在是七点半才起,还有校车接送,希望他在对比中产生幸福感。

但是当我现在作为一个观察者去写下这个故事时,当我体验到自己作为一个妈妈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无力、焦虑和恐惧,还有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好妈妈的愿望。

我开始和他讲各种道理,和他谈心,谈论未来,谈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要从什么事情开始做起,谈学习的重要性,谈课堂的规则以及为什么需要去遵守它们。

我为什么不能接纳我的孩子?

我发现我焦虑了。我算是心大的妈妈,也有自己的坚持,孩子没有原则问题我是不干预不介入的。但是我的底线也有,就是基本准则,比如准时上学、写完作业。

因为我也不想去承受那种可怕的无力感、焦虑感和恐惧感,因为我太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妈妈,所以就需要一个好的孩子去证明。

然后他会一直躺在床上,要大人把他拖起来穿衣服穿鞋,穿完衣服他还能继续倒在床上不起来,使尽力气和床粘在一起。把五十斤的他拉起来穿鞋送上校车,我能出一身汗。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根本赶不上校车。

我想我妈妈当年很可能也是这样,自我价值感比较低的她,应该更需要完美的证明,所以她比我更严重、更迫切、更无法忍受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切问题。

我儿子六岁,还没有去小学,今年九月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可是他总是在早上抱怨:“我要睡觉!我还要睡觉!”

当我们不被接纳的时候,那一刻,假如我们能读懂不接纳我们的伴侣或者父母的内心独白,看到他们的软弱无奈,也许你就会因此减轻自己由于非常不被爱而产生的受伤感。

我想说说我和我儿子的故事。

接纳真的是很困难的。

没有感知到会被接纳的安全感,袒露真实往往是困难的。

这个人要有承受你真实一面的心理能力。

而这种袒露的前提是被接纳。

这不只是他想与不想、爱与不爱的问题。

最能让我们获得平静的终极爱情,是你可以在那个人面前袒露完整的、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们潜意识里不能停止的渴望。

也就是说,他只有能够自己整合消化你的真实带给他的无力、焦虑和恐惧或别的负面情绪,他才能对你那些不够好的真实不见诸行动,

[1]

只是接纳,不是逃开,不是抗拒,不是改变。

//

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爱人,任何一个人对你的接纳与不接纳,都和他的人格有关,取决于他的潜意识模式,他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

都有巨大的意义。

接纳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每一次接纳,

但是理解自己的不被接纳,以及慢慢累积对他人的接纳,却是你可以去做的。

每一次觉察,

如果你不是那么需要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你就可以不再那么需要一个不出问题且各方面优秀的孩子。

其实都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那么你也就能允许关系中的他人表达一些不够好的真实,而你不会再因此焦虑恐惧,你能和这个真实的他人待在一起。

哪怕你能接纳一件,

然后关系就长久了,因为彼此的真实度增加了,这个连接也就深刻了。

即使你在九十九件事上都不接纳,

于是你也就不那么孤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