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多人,就不是这么幸运,不一定拥有一个这样的开始。
虽然被暴力对待,被生活蹂躏,活在难以追求梦想的男权社会里,尽管不知道未来在何处,这位妈妈还是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告别了不堪的婚姻。
如果你的母亲以她的各种人生选择,她的言行举止传递给你的是,追求梦想往往是不可能的,人生就是应该接受现实,强调自我感受就是自私,我们应该屈从于命运和现实;如果你的母亲面对痛苦只会流泪或抱怨命运和他人,只会怨恨或者悲伤,从来无力做出自己的抗争,那么你自我中的一部分也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声音。
有这样一位母亲的尹希娅是幸运的。
为什么你想要不顾一切活出自我时觉得那么难以冲破现实的束缚?
[3]
为什么你想要重新选择工作、婚姻、环境时,会陷入一种长期的纠结?
这就是原生家庭于我们而言的一种重大意义。它就像植入我们脑部的芯片,永远是我们的一部分。
为什么你活在一段被糟糕对待的关系中,却还不断告诉自己,这一切都应该去忍受?
你母亲或父亲内心深处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赞成什么、不赞成什么,他们的价值观、婚姻观、人生观,通过他们体现出来的行为和不明显的潜意识,都会在你孩童时代、少年时代,在你的价值观和自我信念形成时产生影响,也会在你日后的各种人生选择中发出声音。
为什么你会任由自己背弃梦想,背弃幸福,背弃对自己的真诚?
父母对于我们思想的影响,不是讲道理,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无形无声、潜移默化的。因为人与人,其实除了意识交流(言语行动)的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潜意识的影响。
因为你的父母在养育你的环境里,就不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出他们对于人生的信念和价值观,然后你会将它们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因为孩子会天然地认同父母,这是他们潜意识的本能,所以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最初往往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影响。
而当你的自我想要追求自我实现、追逐梦想、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你内心的声音不止一种,这声音里会有那个植入你大脑的芯片发出的声音(你“内化的父母”的价值观),以及你想要坚持的自我发出的声音。
但其实在现实中,如果这句话不是母亲内心的声音,十四岁的孩子要如此坚定地喊出这样的话语,将非常困难。父母的信念、认知和价值观,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人生。
两个声音如果是矛盾冲突的,你很可能就会陷入纠结。
看起来,似乎是尹希娅这样说了,她妈妈才这样说。
如果你对父母的认同非常强烈,潜意识里无法抵抗因与他们不一致产生的内疚,如果你和父母有很多共生关系,纠缠太深,和原生家庭的剥离太少,如果你没有自我分析和觉察,那么很可能,你会做出和你父母当年一样的选择,陷入和他们一样的命运。这就是养育的真相。
最后,当她妈妈带着两个孩子离开自己的丈夫时,这位妈妈也对面前这个一直试图摆布控制她的男人,喊出了同样的话语。
[4]
尹希娅说,人没有梦想,活着和死了有何分别,睡着和醒着有什么分别?
有一位读者给我写信,她说,她对于她的婚姻很纠结。
尹希娅说:“我的妈妈很天真,就像个孩子。”这种天真,就是面对现实生活的黑暗和困境时仍然保有的一份真心。
她的婚姻状况也是很多人的现状。
她想尽一切方法,在日常生活里,为孩子带来阳光和快乐,她竭尽所能为女儿争取实现音乐梦想的机会。
她丈夫不像电影中的暴力男,并没有打过她,她的丈夫是常年有外遇,早已背弃了婚姻中一对一的忠诚。
无论是在她没有经济自主权,没钱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在她被丈夫羞辱折磨暴打的时候,她都是一个对于幸福快乐有期待,并且一直为之去努力的妈妈。
她不是没有努力过,她哭过、闹过、争取过,可是她丈夫还是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尹希娅的妈妈却没有真的绝望过、麻木过,也没有放弃过对幸福的追求。
她纠结了七八年,从三十多熬到四十,都做不了离开这个男人的决定。
很多人,在错误的人生选择、日复一日的痛苦境遇、糟糕的婚姻现状面前,总觉得无力改变什么,要么就变得怨天尤人,对伴侣、孩子充满负面能量,要么就变得逆来顺受、麻木封闭,好像行尸走肉一般。
每一年她都要说好几次离婚,每一年她都要和他激烈争吵好几次,她想办法多买一套房;想办法把对方的钱拿多一点在自己手上;刷老公的卡多买几个名牌包。这些是她在这样的婚姻里一直以来找平衡的方式,或者说是逃避去做决定的方式。
尹希娅的妈妈,虽然没文化,没钱,却是一个很特别的女性。
她说,老公经济能力强,对她和女儿都极好,出于内疚也对她们做出了很多弥补,所以她难以下定离婚的决心。
因为生命的意义,不是活着就好,而应该是有希望、有信念、有追求地活着。
她说,她也无法说服自己真的接受这种不是一对一的感情关系,她也常常感觉到内心很痛苦,有时都觉得自己人格扭曲了,有时又很麻木。
父母将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除了给他吃、给他穿、让他读书,还要给予孩子相信幸福的信念,给予孩子在逆境中也能看见希望,并且为之努力的能力。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没什么希望了,她不相信自己还能幸福,还能保住这个家,给女儿一个完整正常的成长环境。
[2]
“我女儿未来能幸福就好。比我强就好。我的幸福,就算了吧。”
尹希娅的母亲,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有梦想和信念的人。她的信念,变成血液,流淌在女儿的生命里。
她问我:“我就想知道,这样的婚姻对我的女儿是好是坏?”
孩子的原生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最初环境,这个环境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认知,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
我想对这位读者,以及有此疑问的妈妈或爸爸说,你对婚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对梦想的态度,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尹希娅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因为她自己的坚持,如果没有妈妈对生活从顺服、忍受再到抗争的巨大转变,如果不是妈妈最终放弃有问题的婚姻,勇敢带着孩子离开那个专制暴力的男人,尹希娅恐怕没有机会站到颁奖台上拿到属于她自己的奖杯。
你自己都不相信的,怎么教育孩子相信?
与其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少女尹希娅的梦想实现之路,倒不如说,它讲述的是一位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经济来源,整日被丈夫暴打的印度妇女,一点一滴守护女儿的梦想,并在守护女儿的过程中,自己与“既定的命运”进行抗争的故事。
你自己都不争取的,怎么鼓励孩子争取?
故事的最后,尹希娅能够逃脱父亲给她安排的命运——和一个与她素不相识的沙特男人成婚,也是因为她的母亲在最危急的时刻,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勇敢地带着她和弟弟冲破命运的藩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专制暴力、重男轻女的丈夫,奔向未知但是有希望的人生。
人不是活在道理中的,是活在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之中的。
尹希娅能够在不可能的家庭状态下(家里缺钱、父亲反对)一步一步成为备受世人关注的“神秘巨星”,是因为她实现梦想的每一步都得到了母亲的帮助和守护。
你对孩子说一千遍一万遍“你不要活成我这样,你一定要找个对你专一的人,一定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也不及你让你的孩子亲身体验到你对于不专一伴侣的反应,你对于幸福的态度和你在婚姻中坚守自我的底线。
尹希娅能够将自己的歌声带给全世界的人,并且不被专制的父亲发现,是因为妈妈卖掉唯一一条项链给她买了电脑,还帮她想出罩袍蒙脸的办法上传视频。
说没有用,期望没有用,没有行动支撑的想法没有力量,你期望你的孩子怎么活,你就在你的人生里怎么活,这样最有用。
尹希娅关于歌唱的梦想,来源于在她六岁生日时妈妈送给她的吉他。
如果你对婚姻的去留陷入纠结,对人生的选择陷入纠结,想想如果未来你的孩子处在你的位置,你希望她做出什么选择?
尹希娅之所以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有梦想,并能够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因为背后一直有母亲默默的认同和支持,有母亲力量的守护。
你相信的会影响她,你放弃的会影响她,你忍受的也会影响她。
影片里面那位会唱歌、一直坚持梦想并不断努力的印度少女尹希娅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令人动容,但更让我动容的,是这部电影中讲述的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故事。
电影中尹希娅的妈妈虽然遇到了一个暴力的丈夫,担心没有钱的未来,一直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也曾表示应该顺从丈夫,从未想过离开。
二〇一八年年初热映的电影《神秘巨星》,讲述的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但是最终,她还是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坚持了自己的准则,反抗了婚姻的现实,突破了自己的局限。
[1]
“打我是不对的,专制是不对的,有梦想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力,所以我要离开你。”这就是价值观,是选择。这种选择,尹希娅和年幼的弟弟都在看着、感受着。
作为母亲或父亲,需要知道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你的相信或不相信,你的争取或放弃,你对于人生的选择,其实都在一点一滴地塑造着你孩子的人生。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或者父亲,你的选择的确不只是你的选择。
一个母亲或父亲,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将他养大,让他活下来接受教育就好。
你的选择,你所依据的准则,你的态度和你的信念,你的孩子也会看着。
//
这篇文章的最后,我啰唆一句,在婚姻里思索自己去向的父母“请勿对号入座”。
你自己都不争取的事情,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去争取?
每个人的现实和自我都各有不同,此文最后一个案例,仅适用于出于对孩子的顾虑而维系的,对父母来说已经无意义的婚姻关系。
你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怎么让你的孩子去相信?
但是有很多人,之所以不离开有问题的婚姻或者伴侣,其实除了孩子,更多原因是自我对于婚姻关系的需求,两个人之间矛盾而又相互吸引的关系,或者自己极度的不安全感等等。这样的读者请不要将这篇文章当作一种要求。
//
毕竟,每个人都处在自己的人生状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