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身体记忆,形成节能模式,对于适应大自然的环境,是有必要的。
我们的大脑虽然没有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缺乏能量的记忆,但我们的身体里有,基因库里的程序都替你记着。这些记忆就像父母的碎碎念,你需不需要,它总在那里,就像惯性一样,拉扯着你。
但对于现代生活和工作节奏,这些来自远古的记忆未必都是好的。回到“近视”这个话题上,为了节省睫状肌的耗能而出现的近视眼,就不是我们喜欢的,不仅是因为戴眼镜费劲,还因为拉长了眼球长度(眼轴),增加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这么多生命构成的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食物匮乏,想要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可不是得“顺应天意”地“设计”出节能的器官。不只眼睛,其他器官,甚至连心理,也是要遵循节能规则的。当我们在兴致勃勃地去健身房“撸铁”的路上,大腿会不自觉地迈向通往健身房的电梯,而不是楼梯;当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盖上毯子保暖,而不是任由身体散发热量;当我们看见能量高的食物——甜品、油炸食品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地想吃,因为我们想把更多的能量储存进自己的身体。
大脑的结构也一样会节能,大脑消耗的能量占人体每天消耗的热量的20%。大脑一天下来差不多需要消耗半斤米饭的热量。
其实身体也没辙。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在冰天雪地里找不到食物来源,谁能保存能量谁才能活下来。大约5亿年前,地质学上称为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几乎是“同时”“突然”集体在寒武纪地层中亮相。但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遗传学的祖师爷达尔文也在《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让他深感困惑的事实,这也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为了节能,大脑会经常提醒我们,要待在“舒适区”别出来。肥胖的四大队友——“汤、糖、躺、烫”,就是大脑喜欢的,快速吸收能量,减少能量消耗,而“迈开腿、管住嘴”就是大脑痛恨的。
我们的身体怎么那么抠门?这点能量还得节省下来?
当我们养成了“习惯性动作”,譬如织毛衣的时候,不用刻意去想,手上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组合动作。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因为刺激频率增加,还会形成短路,就像物理上的电流总会选择电阻小的线路进行传输一样,人总会下意识地去完成自己的养成式连锁动作,形成自身的机械化生产线。
睫状肌每次收缩的时候,都要消耗能量——一种名叫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缩写为ATP)的辅酶。当我们的眼睛总是看近处,睫状肌老消耗能量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从减少能耗的角度出发,直接把睫状肌固定调成收缩的硬化状态,这样看近处就不用费劲了。
想法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嘴上常抱怨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单调乏味,但真要做出改变,也很需要勇气。大部分人只是在不断抱怨,但又给自己找一堆客观理由,在认为不能走出舒适区的一生中耗到退休。每次鼓足勇气决定明天就改变的时候,脚上好像套了一根橡皮筋,在不知不觉地把你往回拽,有时会表现为一种对未知区域的恐惧感,赶紧打电话给明明知道肯定会劝阻自己别做傻事的保守派人物代表,例如父母,然后获得保守派意见之后便心安理得地继续第二天的两点一线。
为了“节能”!
因为眼睛要节能,会导致近视;因为大脑要节能,会形成短视。
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要近视?
“节能记忆”本来没错,但不适合我们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下很好地生存。小说《三体》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当快餐外卖兴起的时候,方便面的生意进入冰点;当满大街都是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的时候,黑摩的生意自然消亡;当移动支付成为支付习惯的时候,大众不用零钱了,收银柜台的口香糖销量大幅下滑。这个世界的变化不是针对你而来,但保守和封闭的思想就会造成被收割和被消灭的局面。
真性近视,指的是睫状肌僵硬了,看近处的用眼强度太大,时间太长,就像健美运动员似的,肌肉已经成一块一块疙瘩状了,就算很长时间不健身,肌肉块还是比正常人发达。睫状肌总是处在僵硬的收缩状态,眼睛一直保持着看近处的状态,这就是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不会自己好,还得戴眼镜、做手术才能得到矫正。
在工作领域内,重复自己的职业固定性动作,满足了大脑和身体的节能习惯,看似“顺天行事”,其实“逆势而为”。身边不少“80后”都有危机感,因为“90后”和“00后”掌握了领域内更新的技术技能。不学习、不更新、不充电,在过去发展比较缓慢的时代没什么后果,但在火车轮越转越快的飞奔时代,我们在有生之年遭遇职业危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假性近视,指的是睫状肌这块肌肉,因为看近处有点多,累了,肌肉痉挛,闹情绪了。就和打羽毛球时间长了,游泳时间长了一样,肌肉抽筋。缓一缓,歇几天,还能缓过来。近视就又消失了。那些去按摩店按摩、贴眼贴就能好的近视,都是假性近视。
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吓尿单元”的概念,大致含义是通过时间机器,把一个生活在古代的人拉到若干年之后,通过眼见各种新奇事物,达到“吓尿”程度的时间单元。想来,把远古的智人,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带到有车马、建筑、纺织的时代,应该就能“吓尿”他们,“吓尿单元”需要数十万年;把生活在公元前后的祖先带到一百年前,他们看到火车、飞机、大炮,应该就能被“吓尿”,“吓尿单元”需要数千年;把百年前的先人带到20世纪末,看到高清电视、“大哥大”、VCD(Video Compact Disc,影音光碟),他们应该就会吓尿,“吓尿单元”需要数十年。不用说,只要把2000年的我,带到现在,看到现在的手机不用拨号就能上网,运算速度比奔腾586还快得多,我就能当场尿裤子。
人眼的近视,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两种。
其实,把我吓尿比较容易。10岁那年,爸爸从上海出差,带回来一个可以在塑料轨道上转圈的小火车,当时我裤子就湿了。
老花眼,就是因为岁数大了之后,这块肌肉收缩不动了,所以只能看远处,看不清近处了。
从现在看未来,“吓尿单元”必然更短。
年轻的时候,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远看近、随心所欲,是因为眼睛里有一块肌肉——睫状肌。看远的时候,这块肌肉放松,软绵绵的;看近的时候,这块肌肉赶紧收缩,硬邦邦的。
科技发展的速度快于我们进化的速度。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用我们的思维去有意识地避免进入“节能程序”。我们给孩子预防近视的建议是,不要持续地近距离用眼,看了20分钟书,就到窗外看一会儿远处的树,眼睛一旦得到放松,睫状肌的“节能”就会被打断,多次之后,就会建立新的平衡——机体会认为我们既需要看近,也需要看远,便不会固化睫状肌,以致形成不可逆的真性近视。在我们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之中,间断性地保持开放心态,对行业前沿或者其他领域的事物,进行适当思考并理解吸收。久而久之,大脑便会适应更新式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形成固化的短路思维。
因为眼睛要节能,会导致近视;因为大脑要节能,会形成短视。
也许,到了我们该为人类做贡献的时候了:修正古老的身体“被动节能”记忆,形成新的“智能节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