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国2010年和2040年的人口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到2040年,虽说总人口还是在14亿左右,比现在略多,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从现在的1.71亿增加到4.11亿,20~60岁的工作年龄的人口将从8.17亿下降到6.96亿。其中,最有活力的20~40岁的人口,将从现在的4.36亿下降到3.02亿,下降幅度超过30%(见图1-6、图1-7)。
图1-6 中国2010年和2040年的人口结构对比
虽然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更替水平,但是由于惯性和寿命延长,中国人口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一段时间,并将在10年左右达到顶峰,然后开始萎缩。值得关注的是,如此低的生育率带来的后果是人口结构在今后30年内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图1-5 中国的生育率变动情况(1950~2007年)
图1-7 中国的人口结构(2008年、2040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育率高达6.0左右,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当时的生育率是2.2~2.8,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而如今更是降到了1.5以下,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见图1-5)。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它的生育水平也遵循同样的发展规律。由于中国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对大多数人口实行一胎政策的国家,所以生育率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要更低。
如此失衡的人口结构将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本书在以后部分将对此详细论述。
中国人口的预测
放开生,中国人会生多少
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加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除了非洲国家以外,大多数国家的生育率都在更替水平附近或以下。从图1-4可以看出,虽然现在世界人口是70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在今后几十年中,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会达到人口规模的顶峰,开始负增长。印度——未来世界的人口第一大国,随着收入的提高,在今后20年内生育率也将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在未来50~70年内达到人口规模的高峰。到那时世界几乎所有主要国家的人口都会停止增长,人类人口将在达到90亿后进入长期稳定和负增长的阶段。
如果借鉴与中国文化相近的其他东亚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中国的生育率即使完全放开,也不会达到更替水平。这一点从东亚国家地区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系中可以推算出来(见图1-1)。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生育率都非常低,就连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的越南,它的生育率也只有1.86,而越南并没有强制性的一胎化政策。中国现在的人均收入是6000美元,按照其他东亚国家的经验,即使没有计划生育,中国的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8,而且在今后10年内将会下降到1.5的水平。如果把上海作为一个独立经济体来看,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按照其他东亚国家的经验,当日本、韩国人均收入达到10000美元时,生育率就自然地降到了1.5。倘若没有计划生育,上海的生育率会自然地降到1.5左右,有了计划生育,实际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
资料来源:联合国经济及社会部。
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问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8个和1.6个。在没有任何生育政策的限制下,意愿生育率只有1.7。而实际生育率会远低于1.7,因为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孕或不婚,还有很多人虽然想多要孩子,但是经济和事业上的条件不允许。所以如果没有限制生育的政策,中国的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7的意愿生育率。
图1-4 联合国对世界各地区人口数量的统计和预测(1950~2300年)
还有一个有力的论据,可以说明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不会大幅上升。在全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20世纪80年代,有4个地区作为试点,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它们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湖北省恩施,这4个地区是典型的中国欠发达地区。经过20多年的观察,这些地区的生育率也就在1.8左右。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后,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真正要担心的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5以下,可是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才完成了一半。今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移居到城市,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50%上升到20年后的70%。上海的生育率是低生育率的“世界冠军”,只有0.7,如果上海是中国其他城市的未来,用70%的城市化率来计算,加权平均生育率就是0.7×70%+1.8×30%=1.03(农村的生育率姑且假设仍为1.8),也就是说,中国的生育率会降到接近1.0,这将是灾难性的(华人社会的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生育率就已经降到了1.0左右,而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像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一样依靠移民来维持繁荣)。
当然文化也可以影响生育率。一般来说,同样发展水平的国家,伊斯兰国家和美洲国家的生育率会高些,欧洲较低,而东亚国家最低。这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东亚国家的父母特别注重小孩的教育,所谓注重指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父母没有精力去抚养更多的小孩。从图1-1中可以看到,东亚国家的生育率是世界范围内最低的。
1.8和1.4的差别听起来不大,但实际上存在巨大的差别。1.8意味着每一代人会减少14%,而1.4意味着每一代人会减少33%(1.4比更替生育率2.1要少1/3)。1.4相对于1.8来说,意味着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会加快一倍,同时每年的年轻人口减少300万。如果真的任由生育率降到1.0,那么这些数字还要加大一倍。按照联合国2011年出版的人口预测报告,我国若保持生育率1.8左右的中方案,100年之后,我国人口将降至9亿;若保持生育水平为不足1.5的低方案,我国人口将降至5亿,而届时,15岁以下少年人口比例将不足10%,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40%。中国如此快速地减少人口规模,如此剧烈地改变人口结构,这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大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思考。
综上所述,大多数父母没有精力、财力和意愿去培养更多的小孩,这几乎是所有国家的发展规律。
超生多的错觉
最后,现代城市生活中丰富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进一步挤压了家庭生活和抚养小孩的时间,很多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单身。城市人群中,男女青年的平均结婚年龄越来越大。结婚后,也选择尽量推迟生育时间,有些人干脆不要小孩,成为丁克家庭(即双份收入无子女家庭)。
如果全社会有一半的孩子来自“超生”的三孩家庭,独生子女只有1/6,你是否会觉得这样严重的“超生”将导致人口急剧膨胀呢?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是被自己的直觉欺骗了,因为事实与这种印象恰恰相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假设全社会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1/3,那么每6个孩子中,来自一孩、二孩、三孩家庭的孩子分别是1个、2个、3个。在这种生育状态下,来自“超生”的三孩家庭的孩子正好占一半,而独生子女仅占全社会孩子的1/6。
图1-3 2009年一些国家15岁以上女性人口中参与工作比例
但是,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1/3意味着,每3对夫妻,总共生了6个孩子。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有1/8的家庭不孕不育。所以相对于3对有孩子的夫妻,还有0.43(因为0.43/3.43=1/8)对不孕不育的夫妻。这就是说,父母辈的3.43对夫妻到孩子辈变成了6个人。这6个孩子可以组成多少对夫妻呢?现在出生男女性别比是118∶100,即每6个孩子只能组成2.75对夫妻(3×200/218)。简言之,夫妻数量从父母辈的3.43对夫妻减少到孩子辈的2.75对夫妻,衰减了20%。再考虑孩子从出生到组成家庭还会面临夭折风险,衰减幅度会更大。
上述现象可用学术的语言来描述。生育率可通常理解为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孩子数,根据中国男女性别比和女孩存活率,中国生育率的更替水平高于2.2,即每对夫妻平均需生育2.2个孩子才能让孩子数量与父母辈持平,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如果全社会生一孩、二孩、三孩的家庭各占1/3,那么生育率是2,再考虑到1/8的不孕不育比例,生育率仅为1.75。相对于2.2的更替水平,这意味着每一代人减少了20%(即1-1.75/2.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换言之,如果周围的孩子有一半是来自三孩的“超生”家庭,只有1/6是独生子女,人口不仅不会膨胀,反而还会以每代减少20%的速度萎缩。这意味着,只有当人们感觉三孩、四孩很普遍时,生育率才能勉强达到更替水平;当两孩家庭很普遍时,生育率其实已远低于更替水平;当独生子女比例很高时,生育率则处于极低水平。
图1-2 2008年一些国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程度情况(女性/男性)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大量家庭生育三孩、四孩才能弥补一些家庭不生或只生一个所造成的亏缺。有些支持放开二胎的人,包括在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出放开二胎建议的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都会画蛇添足地同时提出严禁三胎。但如上所述,为了维持民族的正常繁衍,不要说单独放开二胎,就是完全放开二胎也是远远不够的。即便在三孩家庭的孩子占到一半的情况下,人口依然会每代减少20%,而在严禁三胎的政策背景下,人口每代至少会减少40%。
导致这种错觉的原因是,多孩家庭的孩子会以更大的概率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比如一半家庭生一个孩子,一半家庭生三个孩子,那么人们见到三孩家庭孩子的概率是见到一孩家庭孩子的3倍,让人们误以为三孩家庭是一孩家庭的好几倍。不同家庭生育孩子数越不均匀,错觉也就越严重。无数人都被这种错觉蒙蔽,甚至一些人口学家也陷入这种误区,一旦看到很多“超生”的孩子就觉得调查出来的生育率与他们的直观感受不符。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参与工作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男性。在美国和英国,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比男性高出40%(见图1-2)。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在过去30年中也大幅提高(见图1-3)。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赶上男性,状况和发达国家差不多。而中国城镇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更是达到70%,比发达国家还高。妇女在教育和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生育率就越低。
但实际上,中国大陆的生育率之低已无悬念。台湾生育率在0.9至1.3之间徘徊,属世界最低之列,但却没有大陆如此普遍的独生子女,而四五个孩子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从不同证据判断,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的生育率基本是可靠的。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可验证2000年到2010年的抽样生育率非常准确,根本不是计划生育部门宣称的实际生育率要比抽样高50%。“十五”和“十一五”规划对短短五年的增长人口竟接连两次高估超过50%。对于这种彻底的错误,计划生育部门从未给出正式解释。
·为什么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生育率下降?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的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小孩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2010年美国抚养一个小孩长大到18岁的成本已经高达222360美元,是人均年收入的4倍,这还不包括大学学费。在中国,相对于收入来说,其成本更高。培养一个小孩到大学毕业的直接经济成本是49万元,是城市人均年收入的8倍。[3]
有人想当然地认为农村生育率还较高。其实,农村青年已大量进城打工,生育环境和观念已改变。以“生育意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出1990年至2010年共211篇文章。综合这些文章中的475张表格共280897人的数据可发现,1990~2000年,城乡生育意愿都在下降;农村与城市的生育意愿相差不到30%,外出务工者居中;甚至农村的理想孩子数平均都不到1.8,远低于更替水平。在日本和韩国的调查中(Yamaguchi和Youm,2012),理想孩子数都超过2,而实际生育率却不到1.4。
在欧洲,经济高速发展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保持着相对较高的生育率,在随后的二三十年,生育率已经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其中东欧国家如俄罗斯,南欧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尤其低。在西班牙,0~4岁的小孩要比30~34岁的人口少40%。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很多新兴的亚洲国家。日本的生育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很高,但是经济高速发展以后,到了20世纪70年代,已经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近年来更是降到了1.2的水平。韩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后,生育率也一路下降,现在甚至比日本还低,就连相对不发达的越南和泰国的生育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
既然生育率如此之低,为什么中国人口依然在增长?其实,这种增长完全来自过去高生育率产生的惯性,因为中青年人较多,他们的孩子虽然比自己一辈少得多,却依然多于步入生命终点的老人。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人数为1600万左右,比起20世纪90年代初已下降了40%。即使立即全面放开(不仅是放开二胎),即使鼓励生育,在经历补偿性反弹后,由于“90后”母亲数将锐减,出生人数几年后依然会呈雪崩式下滑。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U.S.Census Bureau)。
等到“60后”开始老去,中国每年将减少至少1000万人,其衰减速度和幅度在人类历史上都将是空前的。由于低生育率陷阱以及老龄化的不断加快,人口衰减的惯性比人口增长的惯性更强劲、更持久,也更难应对。2030~2070年,中国人口的下降幅度将达30%以上。相比之下,遭受所谓人口衰减灾难的俄罗斯在过去20年人口下降幅度不过3.4%,扣除移民因素后的自然下降也只有7.8%。
图1-1 部分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系(2006年)
本书以后的一些章节,将从人口趋势、资源、环境、经济、文明传承等各方面反复深入论证:人口衰减,特别是未来不可避免的深度老化和急剧衰减,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对中国的复兴更是釜底抽薪。所有支持继续控制生育的理由都像本文所叙述的错觉一样,乍看是那么一回事,但深入分析后就知道完全都是站不住脚的误区。如果你对此还有任何疑惑,请仔细阅读我们的系列文章,相信很多疑惑都会得到解释。
最后,我们忠告读者,不要先入为主地想当然,在几十年的“一面倒”的偏执宣传下,中国社会对生育和人口问题的认知已经远远偏离了维持民族繁衍所需要的正常状态,你也许就是这种极端思维的受害者。若这种状态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最终一定会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
人口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现象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必然伴随生育率的下降。[2]这一规律在所有国家和社会都得到了验证。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系比较(见图1-1),可以看出生育率和人均GDP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关注任何一个国家生育率的历史变化,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即几乎所有中等发达以上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都经历了经济发展和生育率下降的过程。
[1]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世界人口发展的大趋势
[2] 这里的生育率指的是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简单地说是某一国家或地区一个妇女的预期的生育子女平均个数,具体计算方法是在某一时间点,取这个国家或地区各个年龄妇女生育子女个数的总和的平均值。
中国未来究竟会有多少亿人?
[3] 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青年研究》2004年第12期。
上海是全国最早实行一胎化的城市,现在的育龄青年是上海第一批独生子女,他们按政策可以生第二胎,可是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率却是全球最低的0.7[1],即每对夫妇只生0.7个小孩,也就是说,上海的户籍人口下一代只有上一代的1/3(当然上海依靠移民依然繁荣)。中国的其他大城市也正在接近上海的生育率。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以为中国广大农村的生育率仍然很高。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农村青年已经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其生活观念接近城市青年。目前,我国发达的农村地区生育率多已接近城市的水平。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其他农村地区的生育率也会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