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被惩戒的西摩·特罗特,还是因为坚持“病人是最亲密的朋友”的赛斯·潘德,其治疗都已经和传统精神分析有所不同,开始向创造人性化关系的方向努力。此时,欧内斯特全然进入这种坦诚关系的尝试计划就要形成。
朱瑟琳·乔赛尔森在亚隆思想传记《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一书中写到:那时候(20世纪70年代),亚隆采用了一种激进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倡导人们重视治疗师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心理治疗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了解。这在当时可算是颇具震憾力的观念。亚隆的主张是:治疗师与病人一起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重心应放在发展成人性质的关系,使病人在生活中可以跟他人建立这种关系上;治疗师可以真诚地与病人一起谈论共有的人生困境等,所有这些观念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当时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轻视,然而它预示了那一代人的巨大变化,如今,在40年后的今天,精神分析发现了亚隆那时所教导的东西。
女主角卡萝,是欧内斯特的个案贾斯廷的妻子。贾斯廷的离去使愤怒之下的卡萝决定寻找欧内斯特医疗不当的证据,搞垮欧内斯特。卡萝在男人世界里感受到的是遗弃(父亲)、侮辱(哥哥)和前任治疗师的性侵犯,她带着谎言和报复进入了和欧内斯特的治疗关系中,而欧内斯特这时恰巧决定在卡萝身上试验自己新的治疗方法——坦诚。
现在我们看到赛斯·潘德践行的心理治疗模式已经背离了传统的精神分析。他在创造和尝试改善来访者和医生之间的治疗关系。请千万不要忘记,赛斯是旧金山精神分析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资深精神分析训练师。
在卡萝打探治疗师的情感世界这样私人化的问题时欧内斯特感到巨大的挑战。按照精神分析的方式他只需要简单地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或是“你对于我身处单身世界有何幻想”,但这种不率直的中性态度,这种虚假,正是欧内斯特发誓要规避的。欧内斯特按照自己坦诚的原则对卡萝的回答是:“我想要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会问这个问题。我向你保证过几点:尽我所能地帮助你——那是最基本的,还有,在治疗中尽可能诚实。所以现在,从我想要帮助你的基本目标出发,让我们试着了解你的问题:告诉我,你到底想问我什么?为什么要问?”
而他的老师做了什么被他的学生指控呢?以物易物。原来,赛斯的个案在三年的心理治疗中改善明显;却突然因为公司被并购而失业,期间他几乎没有收入。赛斯请他的病人为自己的房子设计侧翼,抵消其不能支付的咨询费用,“根据我的判断,适当而道德的解决之道显而易见。”赛斯说,“我坚持我的说法,病人是最亲密的朋友。心理治疗时间应该成为诚实的殿堂。如果病人与你有最亲密的关系,那么,放下你的伪善,勇敢地告诉他们!他们知道你私人生活的点滴又有什么差别?揭露自我从来没有影响到我的分析程序。相反的,还能使过程加速。”
这就是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一种是治疗师将自己放在关系之外,探究病人那里发生了什么,一种是将自己放进去,讨论此时此刻在两人的关系里发生了什么。长久以来他都认为,治疗工作是由了解和移除所有削弱关系的障碍所构成的。
马歇尔·施特莱德,是心理治疗领域里的坚定践行者。他热爱心理治疗,是一个好的督导师,他精彩的督导帮助年轻的治疗师成长,但他却被自己的野心和权力欲驱使,背叛了自己的老师赛斯·潘德,在贪婪和私欲上越走越远。
他的不断尝试形成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开诚布公的关系。亚隆提到心理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常常不是那些精心设计的治疗技巧或让人觉得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极可能是那有意无意撒下的一把香料,而坦诚就是最重要的香料中的一种。
最后,心理治疗这一行很脆弱,会面对很多威胁。我们有责任维护这个行业的水准。
欧内斯特坚信他的坦承是最终救赎的力量:“试验正在进行当中。因为诚实,我才陷于这个处境,诚实最后一定也会解救我!”
其次,整个心理药物界,都要靠诊断才能过活。在某些精神症状中,诊断确实是很重要的,但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咨询中,诊断的功用很小,甚至会有负面影响。对一名治疗师而言,以下情形十分常见:第一次接诊时往往很容易下诊断,来访者越来越多后,诊断却反而越来越困难,换句话说,确定度与知识成反比。
欧文·亚隆作为存在主义治疗法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中不时就会令人感受到他对存在的精彩诠释。
首先,我们要认真考虑每个来访者的独特性,为每个来访者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案。
他借卡萝祖父下棋时对她的教诲引入对人生的终极思考:“每次我们下完一盘,我们把棋子都收起来时,他总是会这么说:‘你瞧,卡萝,下棋就像生命:当棋局结束时,所有的棋子——卒子、国王、皇后——全都要回到同一个盒子里。’”
小说中心理治疗界的长老西摩·特罗特被指控与一位32岁的女来访者贝拉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通过特罗特接受教训之后对欧内斯特的一番谆谆嘱托,可以看作亚隆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欧内斯特一方面由衷地关心存在的真实议题:成长、遗憾、生、死、意义。另一方面,他很善于帮助病人透视人性的阴暗面,例如自私和肉欲,再引出其中的力量:能力、生命力、创造的驱动力。
小说的所有情节围绕心理治疗师及来访者展开,刻画了治疗师与来访者在互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导致的不同结果。
写到这里,我仍然还沉浸在亚隆设计的小说情节中,耳边回响着他的谆谆教诲,回味着书中的精彩佳句,我想,作为治疗师要有怎样的情怀才可以开始这种全新的尝试,进入到真诚、透明的关系治疗中。亚隆本身也是一个人,有着自身的脆弱和盲区,但坚持进入人性的阴暗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从“根茎深处”理解病人,医治有心灵的生命。亚隆并不把自己看做众多心理治疗学派或方法体系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探讨心理治疗的本质,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面对死亡的终极存在问题,而这些主题在过去是一直被置于精神病学领域之外的。最最打动我同时对我来说也是最大挑战的是他所倡导的坦诚,他不仅向病人表达自己洞察到的,还袒露自己的疑惑、不同看法以及挣扎,他真正将病人看做人生中的旅途伴侣。
欧内斯特·拉许,本书的主角,在某种意义上,是亚隆以自己为原型创造的角色。在心理治疗方面,亚隆从不认为精神分析法非常奏效,他认为精神分析是认识自己的好方法,尤其是对那些正在参加精神治疗培训的医生来说,因为任何治疗方法的形式说到底都是弗洛伊德式的。如果我们关心患者不自觉的动机、梦、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移情的方式,那就说明我们信奉弗氏学说。事实上,弗洛伊德的学说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正统方法,他传递的是一种精神。而每个人对这种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就会衍生出心理治疗的各种学派。
亚隆探索了医治的无限资源和当中复杂的可能性,而这些都蕴涵于人类的真诚关联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真正觉察之中,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指引和心灵的撼动。
在《诊疗椅上的谎言》这部著名小说中,亚隆详尽、生动地描述了美国非常令人羡慕的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工作内容与生活状态:心理咨询师除了在心理诊所之内是一名医生之外,他们照样会遇到所有人都会遭遇的困难、问题、矛盾、绝境。医患两方都是“病人”。因此,双方共同的心灵与精神救赎,才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最大根本。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借《诊疗椅上的谎言》再版给我的机会:让我在认真学习中又一次重温欧文·亚隆与他的心理学观点。
做这本书的向导依着怎样的原则才最符合亚隆本人的风格和他观点的精髓?我所感受到的就是真实、透明和关怀。我希望能帮助读者梳理书的梗概。
柏晓利
2008年春节,铁生(著名作家史铁生)还没走,他和孙立哲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聚在一起谈到对未来的企盼。我和立哲说,我太想和美国的团体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见面了。不负众望,在立哲的精诚邀请下,我和国内从事团体心理治疗的同道一起,于当年的5月在北京与欧文·亚隆做了现场视频对话。从那以后的四年,亚隆亲派的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团体治疗培训师朱瑟琳·乔赛尔森和莫林·莱仕八次来到北京,由万生心语教育培训组织,开始系统培训中国的团体治疗师。如今中国已经有10位团体治疗师获得了由亚隆亲笔签发的团体治疗师资格证书。我是其中一位。此刻,证书就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亚隆给我的亲笔信放在我的手边,每次看到它们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喜悦。或许因着这段经历,出版社邀请我为亚隆的小说《诊疗椅上的谎言》中文再版撰写导读。毫无疑问,这是我的荣耀。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我曾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多年从医中我经常思索有什么新的途径可以帮助心理上有障碍的人,在了解、比较之后,我开始学习团体心理治疗并应用到实践中去,那时最重要的教材就是亚隆在1970年写成的团体心理治疗课程。
中国团体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欧文·亚隆与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罗洛·梅(Rollo May)并称存在主义疗法三大代表人物,是当世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他不但撰写多部专业教科书;同时非常擅长创作心理治疗小说,而此时我荣幸为之中文再版作序的《诊疗椅上的谎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亚隆通过其写作实践,将哲学、文学巧妙引入心理学、精神病学;通过阅读他的心理小说,专业人士可以了解亚隆笔下的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普通读者可以了解心理治疗这个专业,心理障碍患者可以借此多一种自疗方式。
北京市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柏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