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好的双向性:过度你来我往(都在揭露)、双向性不够。
2.不好的深度处理:过于小心、为了治疗师自己的目的。
以上的训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假如你闭起眼睛想一想如何治疗一个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如何能不过早的探究,而能欢迎其来共享心理空间。治疗师并非真的原谅其过错,但如果治疗师能将案主看成他们共通的攻击成分的替代代表,则案主较容易揭露被压抑很久的素材。在临床上,对这些案主最好的治疗气氛就是分享的治疗空间:我们正在痛苦地再现他的暴力,而治疗师站在他那一边协助揭露。这样的关系就是典型的移情与反移情作用,如希洛拉(Siirala)广义定义的第一型移情作用是个人被加诸社区或家庭问题,第二型移情作用是社区透过治疗师来倾听,使这个问题成为双方的共同责任,第三型移情作用是案主或社区开始适当分享责任。经过以上的探讨,相信可初步说明心理治疗及训练的神圣与艰难度。所幸有不少专家深入浅出地写过隽永浅显的短文或引人入胜的教材,才能使入门者甚或一般大众皆能一窥其中奥秘,亚隆就是其中一位。
1.危险的时间安排:超时、缩时、时机不对。
亚隆是团体心理治疗的大师级人物,他所提出的团体疗效因子及高低功能团体的模式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相当有影响力,在中国台湾地区大部分的精神医院也都普遍采用,但是他仍然相当谦虚。因此,他以小说体裁写出《诊疗椅上的谎言》这本书,颇透露出其人本主义人性化的一面。他一向认为治疗师的主要任务职责是依个案需要而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而不是硬塞给个案治疗师所喜欢或擅长的疗法。
当然相对的就是要减少不好的架构。
本书以精心设计、巧妙连贯的编剧手法,探讨心理治疗的训练及其过程中最深奥的“改变机制”(以及如何造成改变)。亚隆在书中以“心理治疗伦理守则”为经,“揭露与领悟”为纬交互穿插情节。书中大量以角色互换的手法在主客易位中反复澄清心理医生如何看“自己”、“个案”、“自己及个案”。以相当有趣的性欲、赌博、幼时经验的故事,叙述说明心理治疗中的素材如何在认知—情感上具有揭露意义。结局的高潮在重量级的医师马歇尔居然被诈骗,依赖律师做心理治疗甚至能领悟人格弱点。在轻松阅读中却了解了最艰涩的移情作用、反移情作用。除此之外,本书还有一个重点伏笔:如何督导心理治疗师的训练,治疗师需对人生发展过程有足够领悟及判断,就是所谓的临床智慧。威廉姆斯(A.Williams)认为督导者可从四个焦点来协助治疗师将自己治疗园地的每一块土均翻过,以达到临床智慧。
3.双向性:若心理医生能面对自己所有的黑暗面,在真诚及弹性的参考架构中只需少量的自我揭露,就可带来个案最大的揭露。
1.教导者:提供知识、提问、示范、选择方案。
2.深度(有三层渐进):第一层是谈琐事(但让个案不觉得不被重视),第二层是中性的个人事件,第三层是具情绪的个人事件。靠倾听与弹性的参考架构才能由外而内。
2.协助者:注意治疗师本身或其身心状态。
1.时间:准时开始和结束、如何渐进、挖掘素材的时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开始转视自己内在时,是最脆弱敏感的时机)。
3.咨询者:注意治疗师与个案的互动及理清其间的系统关系。
因此心理治疗的训练要靠适当的理论架构、自我了解和娴熟的治疗策略。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透过“时间”、“深度”、“双向性”在双方心中建构出一个弹性扩展的参考架构。
4.评估者:检视伦理专业标准,提供回馈。
要培养出一位能为神经质的焦虑者滋养心中生机的心理医生,其耗时耗力的难度当然不亚于培养神职人员。寇克斯(M.Cox)认为每一次心理治疗,都是人类困境(包含危险状态及公开地哭泣)的叙述,在肃静的困局中鼓励个案做认知—情感的揭露。因此需要在双方(心理医生与个案)的心中建立一个弹性扩展的参考架构,才有可能揭露个案的内心世界。个案的内心世界虽然混乱,其实是一种恐怖的平衡状态。在治疗中如何促成揭露而不失衡,就相当需要严肃地注意他所说的、如何说、在何处说、何时说、不能说的,还有他将说的。
本书兼具休闲与理性,在高潮不断的故事中,交叉验证了如何达到心理治疗弹性扩展的参考架构及各种督导的焦点,真可谓一举两得。
艾里克森(E.Erikson)曾说:“临床是指在中世纪,若确定病人回天乏术时,需召唤神甫至病床前,因其灵魂需要有人指导如何与造物主单独接触。”到现代,精神官能症者其人格核心已有障碍,无法单独面对心死的孤寂绝望,会经验到麻痹的孤单,这种孤立和解体的经验就是神经质的焦虑,这也是心理医生在欧美颇受尊敬的原因。
(本文作者为中国台北市立疗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中国台北市社区心理卫生中心主任)
◎鲁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