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是通过改善他的人格来达到缓解他的症状的目的的,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同样,如果一个人对理解他的症状不感兴趣,而只对消除他的症状感兴趣的话,我们会再次建议他去找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师,或者是看精神科医生。
当然,我们可以评估一下,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实质上是需要成为一个稳定的客体,而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比用药物治疗耗费的时间要长得多。在这里需要重申一下咨询师在这些具体问题上的边界,如果一个人需要的是迅速消除他的症状,我们建议他去看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师,或者是看精神科医生并给他开药。比如,他希望两三天之内就缓解他的抑郁情绪,我们会建议他服用抗抑郁的药物;缓解焦虑,我们建议他服用抗焦虑的药物;如果他需要今天晚上就睡一个好觉,我们建议他服用安定类的药物。
我个人是精神科医生,我不反对用药,因为对于一个不希望了解自己的人、不希望从人格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或者以没有时间、没有钱为借口来阻抗解决自身症状的人,看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师和服用精神科的药物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从实证医学这个角度来看,心理治疗的作用和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差不多的。在这上面我们真的是没必要“一根筋”,认为所有的来访者都应该做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一个人能够睡着的前提条件是曾经有一个人陪伴他,就像孩子跟妈妈稳定的联结一样,这种稳定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跟自己的另外一部分的关系。这个稳定感使人能够独立成为一个世界,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层面。但是如果内在的这种关系被威胁之后,就需要永远地保持对外界的警觉,以寻找一个能够再次给人稳定关系的客体,使人能够再次把它内化,并且能够睡着。我想这个来访者潜意识层面是希望咨询师变成他稳定的外在客体,外面已经变得不可控了。
睡着是进入到自己潜意识里面的一个状态。这个不是别人告诉自己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主要是可以反馈,你能不能想一下,如果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你就可以睡得着?
心理咨询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承受来访者投射过来的焦虑。下面我们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理解一下失眠,背后潜意识的原因是他内在的、稳定的客体关系被外界所威胁。
我觉得睡眠问题可以单独做一个问题来处理。因为从理论上讲,当一个人遇到一些麻烦的时候,的确有可能睡不着,但是也有可能睡得着。我们想象一下,有很多将军在枪林弹雨中都是可以睡着的,所以睡觉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单独处理是没问题的。
我们可以把来访者要解决的睡眠问题看成出自以下两个动机。第一个动机是他想通过关注自己的睡眠来回避他的现实冲突。这是一个防御,或者说他希望通过被某一个外在的人解决睡眠问题来回避他现实中的麻烦。第二个动机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转嫁他的焦虑,意思就是“面对这些现实的麻烦的时候,我搞不定,那么我就要想办法给我的咨询师制造一个麻烦,让他搞定,这样我就可以以别人在焦虑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从理解上面来说,我们可以问来访者一个问题,就是“你是不是担心自己睡着了之后又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揭示出现了这些事情之后,这个来访者警觉性提高的问题。当然如果过长时间睡不着的话,我觉得我们作为咨询师也可以建议来访者去找一下精神科或者神经科的医生给自己一些安眠药吃,这个建议是可以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