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文社科 > 你坚持的原则其实害了你 > 第二章 “功利”结交,朋友更少却更好

第二章 “功利”结交,朋友更少却更好

如果是当面受到批评,只须反问对方:“既然你这么说,那么请问你赚了多少钱呢?”而不会因此就认输或意志消沉。

了解“和笨蛋争论,只会让自己也变成笨蛋”的道理后,反而会觉得反驳对方才真的要为自己感到羞愧。所以,我可以做到完全漠视,不会耗费无谓的时间跟精力去反驳对方,引发更激烈的争论。

这种方法看似傲慢,但都是为了“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下一次,当你觉得“自尊心受损”时,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吧。

我在网络上有专栏,文章经常惹来许多恶言谩骂,也就是引起大家的“挞伐”。可是我一点儿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我就是以第三种方法来看待这些谩骂的。

11 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线 舍弃当“好人”

第三种方法,就是所谓“从上而下”的思考模式,只要告诉自己“像你这样的平凡人,对我的成功一点儿帮助也没有,我根本不放在心上”,或是“你这家伙是不会了解我的价值的,如果被你看透就完蛋了”。

●无法舍弃的人

第二种方法,是借由放下自己来让对方失去注意力,也就是先暂时忍耐,隐藏自己的实力,之后再逆转形势就可以了。这种方法还能激发自己的好胜心。

只能永远跟着他人的脚步。

第二、三种方法则适合用在自尊受损、觉得心有不甘的情况下。

●成功舍弃的人

第一种方法就如同字面,只要思考“怎么做才能对自己有利”就好了。抑制会妨碍有利行动的情绪,以理性的态度优先考虑自我利益。

发现一般人无法察觉的价值。

③“如果被平凡人看透自己就完蛋了”作战法。

想必很多人都想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与人相处和谐的“好人”吧。事实上,当个“好人”,反而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②“深藏不露”作战法。

“好人”之所以无法成功,是因为害怕和他人发生摩擦,所以完全不会提出任何不合常理的想法,也不会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样的人一旦受到周遭的反对,就会立刻被击倒。

①“宁可不要名声也要利益”作战法。

越是具有崭新、创新精神的意见、主张或提案,越容易引起大家的抵触。如果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自我主张,就会招来“自大”的风评。

总结来说,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即使是他人的无心之言,也能轻松看待。但如果自信心不够,的确很难放下自尊。这时,有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利用:

例如,连锁平价服饰店的创办人柳井正,或是苹果计算机创始人乔布斯等知名经营者,这些人平常在公司里总是大声来大声去的,总是提出一些任性的想法,把每个人弄得晕头转向。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实在称不上是“好人”。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掌握成功的先机。

●抛弃虚荣心的三大作战方法

一些和我有交情的经营者,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不和好人一起做事,因为他们既不做决策,也不愿意担起责任。”

即便如此最后还是放弃这种方法的人,应该是自尊心作祟,觉得“申请破产太丢脸了”“要是被知道了该怎么办”,才会宁可选择自杀吧。

一旦自己做了决定,就必须承担责任,有时还得面对利害关系受损的人的反弹。而好人没有这种决心,所以会逃避做决定和背负责任。

申请个人破产所带来的后果,不过是七年内不得有任何借贷、无法申请银行信用卡、无法在特定行政机关工作而已,其余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虽然破产的消息会刊登在政府公报上,但一般人几乎不会看公报,根本不会有人发现。

大家试着回想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和任何人都不会发生摩擦的“好人”,在许多场合应该都是个旁观者的角色,只会追随他人的意见而已。

被债务逼到穷困潦倒、最后走向自杀一途的人,也是同样的心态。这些人因为莫名的原因,拒绝使用个人破产等国民救济政策,最后自绝后路。

●“好人”很随和

这样的人基于“觉得丢脸”“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落魄”等虚荣心作祟,以至于无法向他人请求帮助或申请生活补助等国民应有的权利,最后变得自身难保。

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判断标准来看待事物,因此根本不会有符合客观标准的“好人”或“不好相处的人”。

无法舍弃虚荣的人,最极端的下场就是在日本几乎不太可能发生的“饿死”。

就像被讨厌的上司责骂时会格外生气,但如果对方是自己尊敬的主管,就会觉得受到责备是“自我磨炼的机会”。也就是说,判断标准会因为对方不同而改变。

●无法舍弃虚荣的悲剧下场

然而,这里所谓的标准,其实都是“视自己的情况而定”。符合自己期待的就是好人,看不顺眼的就是不好相处的人。

相反,无法舍弃虚荣的人,非常讨厌“被轻视”,却不知道谦虚是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营销”,于是就错失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也就是说,想当“好人”的人,都只是“想配合他人的期待”,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自我主张的人。

他们知道,必须先让对方高兴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谦虚”正是毫不费力就能做到的自我推销方法。这样的态度,乍看之下是个“谦虚的人”,实际上是宁可不要名声也要利益、彻彻底底的现实主义者。

将他人的主张放在最优先而没有自我主张,其实是很累的。凡事以他人的生活方式为优先,丧失了自我,最后只会落得总是跟随他人脚步的人生。

可以舍弃虚荣的人,即使面对比自己年轻的人,也能做到低头请教。因为比起无谓的尊严,这些人更在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与扩展人脉,甚至是自我成长。

●“评价正反两极的人”才有办法改变时代

“小气”“吝啬”,指的正是这类只看见虚荣、让他人言行来左右自己感觉的人。

比起当个“好人”,我更想成为一个“怪人”。

像对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就立刻改变说话态度、在餐厅对服务生态度傲慢,或是当自己的意见受到反对时就激烈抗议等,都属于这类的虚荣。

所谓“怪人”,指的是对时代环境或现象有独特看法,看待事物的角度与一般人不同的人。这样的人通常都是“评价呈正反两极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一旦受人轻视、被瞧不起或傲慢以对,就会觉得“自尊受损”“有损尊严”而大动肝火。这是因为他们的尊严只局限在虚荣上,也就是把和他人的关系视为最优先。

大受欢迎的艺人,同时也可能是许多人讨厌的对象,就算是购物网站上的畅销商品,同样也有正反两极的各种消费者意见。

另外,有些人会觉得“被后辈使唤很丢脸”,或是“自己先低头道歉有损尊严”,等。这种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只会毁掉人生的讨厌感受,就是“虚荣”。

会动摇人心的意见或主张,势必也会引来反对。换言之,会引起“正反两极”意见的人,都具有动摇人心的力量。

所谓自尊,指的是对自己的信赖感,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感觉,例如,“这点儿小事打不倒我”“我还可以再继续”,等。自尊是自己所依存的根据、行为的方针。

就算遭到反弹的声音,也不过表明自己的意见“刺中了”某些人,所以没必要因此感到害怕,反而应该高兴才对。相反,如果只会迎合大家的意见,可能会让大家对你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也就是说,当“好人”反而会为自己带来坏处。

尊严又分为对自己的“自尊”,以及相对他人而言的“虚荣”两种。

●当个“变差值”的人

知识与人脉变得更广,且能快速自我成长。

想法受限于偏差值[1]的人,只会用学校的标准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想坚强地面对现实社会,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变差值”才行。

●成功舍弃的人

提升“变差值”的训练方法之一,是从违反大众价值观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另一个方法则是对理所当然的事抱持怀疑的态度。

完全丧失成长的机会。

这是一种思考力的锻炼,把大家都说“对”的事当成“不对”,针对大家都觉得“错”的事物,去思考它“对”的可能性。像这样先下结论,再去寻找可以支持结论的理由。因为只是想一想而已,就算被当成喜欢故意作对的人也无妨,不会对现实状况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

●无法舍弃的人

举例来说,“六曜”历法[2]在发源地中国早被视为没有意义而被废除了,但日本还老老实实地遵循沿用至今,理由为何?既然一点儿意义也没有,就算在佛灭日[3]结婚也没关系吧。

10 别让死要面子害了你 舍弃虚荣

又如,就算读了大学,事实上还是有可能找不到工作,既然如此,干脆不要读大学,高中毕业后就出来创业也可以吧。

这并不是负面的感受,反而会促使我去探究对方获得自由的方法,对我来说是一种正面的影响。

像这样试着从反对的角度,去思考大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借由思考的过程,将会产生一般人所看不到的论点、角度、价值,甚至是创新的灵感。

不过,我会在意年收入和积蓄,因为这些都关系到能否获得自由。看到与自己目标相符的人,也就是比我更自由的人,我也会感到羡慕。

●准备说辞来迎击无礼之人,使他哑口无言

例如,假设有了高级轿车,便要担心开车安全或停车问题,反而麻烦。戴昂贵手表或穿名牌服装,学历高低或聪不聪明,也和自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太大的房子不但打扫起来太麻烦,想卖掉时也不容易脱手,完全没有意义。像这样自己对于幸福的重心越明确,情绪就越不容易受他人影响。

“好人”的另一个缺点是不会吵架。这里所指的吵架不是暴力,而是提出反论或诉讼等“成熟大人的吵架”。

有了这样的心态之后,虽然自己在外貌和身高上不如他人优秀,但我很清楚这些都和自由没有任何关系。

好人即使遭受无理的言论攻击也不会反驳,只会暗自吞下郁闷的心情。之后,每当想起这段不愉快的回忆,就会感到愤怒与后悔,这样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自由”是我一直以来希望达到的成功条件,它包含了经济上、时间上、心灵上、人际关系上,以及环境上的自由。

这个世界上,不管走到哪里,都有表面看似有礼、其实心怀轻蔑的人,而这样的人总是会惹恼你的情绪。但是,你实在没必要为了和这种人维持关系而牺牲自我,因为这些人几乎不可能给你的成功带来任何帮助。

●将“自由”视为幸福,就不会在意他人的言行

既然如此,就不用害怕和对方保持距离,也不必顾及他会怎么看待你。远离这种无礼的人,生活才能过得更畅快。

举例来说,倘若自己的重心是出人头地,或者希望能永远年轻,这些没有帮助的事,自然变得毫不重要,就不会在意了。

因此,面对无礼的言论,不妨事先准备好迎击对方的说辞,因为突然要反驳对方实在有点儿困难,所以要先模拟状态,做好准备。

因此,必须先找到一个“重心”,也就是自我幸福的基准。究竟什么会让自己感到幸福?希望自己达到何种状态?这个重心越强烈,便越能将他人的状态视为“价值观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不会放在心上了。

上司说:“你在做什么!真是没用的家伙。”

这并非安慰自己,也不是蒙蔽自己的感受,完全是因为“这是自己的价值观,依此所做的决定将能为自己带来幸福”的合理依据。

如果你是个心思细腻的人,长期面对这样粗暴的言论,最后可能会得抑郁症。为了这种愚昧的上司而搞坏自己的身心,一点儿都不值得,所以,你可以事先准备好以下的反驳说辞:

如此以合理的依据来决定自己的判断和行为,就能淡化因为比较而带来的羡慕或卑微的感受。

你:“事情做不好,的确是我的责任,不过您这样的说法也有失礼貌,请您不要再这么说了可以吗?”

又如,跟自己同辈的人都住在豪宅,但住房对自己而言不过是个道具,如果在上面投入太多钱,一定会让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受到限制。那么,何不选择够用就好的房子,把多出来的钱用来做使自己更快乐的事呢?

上司:“是你做不好,我才会骂你的!”

例如,就算隔壁邻居换了新的高级轿车,但仔细想想,车子对自己来说只是交通工具,只有周末才会开。既然如此,与其买大车,不如选择燃料费和税金相对便宜的小轿车比较适合。

你:“工作结果跟说话态度是两回事,我做不好,并不代表你可以对我说话没礼貌。”

要舍弃“在意他人”的心态,方法之一是尊重自我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根据所做的判断。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价值,而是以自我标准来衡量。

上司:“你的事情要是做得好,我大可以不用这样骂你!”

●成为懂得尊重自我判断的人

你:“在公司,我们是主管和下属的关系。不过身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我只是请您改变说话态度而已。”

如果可以借着和他人比较来产生斗志,当然不成问题,例如,“我也买得起高级轿车啊!我现在就开始努力拼下一次的业绩奖金!”等,越是比较,越能激励自己。不过,如果看到别人的成就,会感到不安,甚至“生气”“觉得自己很可悲”,这种类型的人最好还是舍弃比较的心态。因为焦急、烦躁、失落、不开心、忌妒、消极等,这类情绪会消耗太多无谓的精力。如此一来,就无法产生正面的斗志,而变得越来越看不起自己,连带地,非但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反而使“比较”成了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以上的方式,想必很多人会觉得“不可能真的这么做”吧。

像这样和他人比较,会使心情变得浮躁,甚至因此产生莫名的失败感与挫折感。

然而,会让你感到不愉快的人,一定也会让别人不悦,因此不妨把击退没礼貌的人,当成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吧。

隔壁邻居都换高级进口车了,自己却还开着国产小轿车;孩子的同学到夏威夷跨年旅行,自己却待在家里看红白歌会;同事老早就晋升为课长了,自己却还停留在主任的位置……

12 目标明确的人不需要“人脉” 舍弃构建人际关系

专注于让自己变得更幸福。

●无法舍弃的人

●成功舍弃的人

到头来无法建立任何人际关系。

消耗太多无谓的精力。

●成功舍弃的人

●无法舍弃的人

自然而然就获得必要的人脉。

09 “我的人生也很棒” 舍弃攀比心

人脉当然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工作还是机会,大多是“人”所带来的。甚至在有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提供援助,就会让人心存感激。或许正因为人脉如此重要,坊间才会有许多关于建立人脉的书籍,各种异业[4]交流会也是每天都在上演。

事实上,有明确目标而努力专注其中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和其他人打交道,例如,为了升学考试而拼命读书的考生;刚创业不久、正努力拼业绩的创业家;投入漫画或小说创作的作家;在公司为策划书努力冲刺的上班族等。每个人都是单独地努力打拼着,很难有他人可以插手介入的余地。毕竟人生苦短,只将时间花费在自己身上才值得。

不过我认为,其实没必要为了建立人脉而特地去花费时间和金钱。

举例来说,如果“想赚钱”,就必须花费许多时间在与“赚钱”相关的事物上;倘若“想成功”,就必须思考“怎么做才会成功”。这种时候,只有自己一个人才有办法好好思考,自我省思,进而拟定下一步的行动和策略。

我在创业初期,也曾经因为对方是名人或大公司老板而勉强自己和他建立关系。可是到最后,和这些人不是话不投机,就是双方都无法在对方身上看到对自己有助益之处,于是就越来越疏远了。

当然,沟通讨论也很重要,通过意见交流能激发出新的点子,自己的想法也能因此获得重整。不过,想要得到这种效果,讨论的对象应该是比自己优秀的人才对,而不是“平凡”的朋友。

之后,我拼命建立自己的房地产事业,终于提升、获利,公司也上了轨道。就在这个时候,许多房地产相关企业都纷纷主动表示,想和我一起合作。每当我抛出海外投资的信息时,朋友或客户也都会介绍我认识各方面的专家。就连我开始写书以后,和出版界的往来也变多了。

以我和大学生的交流经验来说,我所感受到的同样是如此。总是孤单一人的人,其思考会比较稳健,而拥有很多朋友、个性随和的人,想法就比较肤浅。

这样的经验让我确信一件事,只要全心投入眼前的事物,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或信息自然会随之而来。

●与成功无关的人,不花时间打交道

相反,如果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就不会有任何介绍或邀约找上门,因为你在那个领域里并没有做出任何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成绩来。

相反,无法单独做事,或一定要和他人在一起才不会感到寂寞的人,由于很会配合他人,因此总是会避免与他人不同,最后就无法有任何突破性的成果。

我认识的某个年收入上亿日元的创业家说:“建立人脉一点儿意义也没有。”他的出身并不优渥,但他努力做出成绩,渐渐地在业界打响了名号。许多人因此看好他,主动提供协助,连带地,有越来越多的人看重他的专业或客户名单而主动靠拢。

成功的企业老板都会确保拥有独自思考的时间,一些发展急速的新兴企业之所以容易产生弊病,应该就是因为老板太过忙碌,以至于无法拥有深思熟虑的时间。

当然,有人会说,这些根本称不上是“人脉”。不过,话说回来,应该不会有人愿意主动把机会或朋友介绍给他人吧。

有句话说:“经营者是孤独的。”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是因为经营者在面对问题时,大多是独自思考,独自做决定。这份坚强,成了他努力达成自我目标的原动力,使他将所有事情都视为自己的责任,不受外界的影响。

正因为对方在你身上看到对自己有帮助之处,所以才会花工夫帮助你,给你提供机会。

●孤独、孤立会成为达到目标的原动力

也就是说,倘若无法建立人脉关系,并不是因为你没有去做,而是因为你在专业领域里,还没有做出让大家足以“想认识你”的实质成绩。所以,就算和你做朋友,也得不到任何具体的帮助。

不过,成功者通常都不需要他人来聆听自己的抱怨,因为一旦事情不如预期,与其抱怨,还不如优先思考如何改进以达到目标,并实际进行。

●先思考自己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帮助

这样的人不擅长面对逆境或压力,也无法保持自我肯定的态度,因此才需要他人聆听自己的抱怨以寻求共鸣,借此获得他人的支持,来证明自己没有错,并从中得到慰藉与安心感。

想拥有人脉,首先得做出成绩来。在这之前,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向他人寻求协助,反而应该趁机加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专注在工作上。

有人会觉得,有愿意聆听自己抱怨的朋友很重要,然而,这只说明了你是一个无法自我控制情绪、排解不满或解决问题的人。

无论困苦还是赚钱,都要持续跟外界保持工作往来,对于承接下来的工作,一定要努力达成。如果是上班族,就要随时协助他人的工作,并将功劳让给上司或下属。

偶尔和老朋友联络没有什么不对,不过一旦太常在一起,总是聊着过去的事,就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与人往来就等于花时间投资在对方身上,因此应该不会有人闲到愿意和无法得到回报的人来往。相反,如果对方是一流人才,大家都会争相想去认识。

和老朋友聊天时,最典型的话题就是往事。不过,经营者对往事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他们只放眼现在和未来。就算聊过去的事时感到怀念,对现在或未来也不会有任何直接的帮助。当然,紧紧抓住过去的荣耀,也同样毫无益处。

不认真对待工作,就无法获得业界的核心情报,也没有足以让人学习的专业知识。和这样的人往来,对任何人而言都只是浪费时间。

我身边的很多经营者都表示,自己和学生时代的同学“就算聊天也聊不起来”,于是便和大家渐渐疏远。

如果只是“人品好”,这种人到处都是,大家没有理由特地在你身上花时间。

●往事或“互相慰藉”,对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换言之,不认真努力对待工作或交不出成果的人,就算参加再多的异业交流会、认识再多的人,也无法建立起人脉。

这种做法的背后,包含了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思考逻辑和感受。不过,他们在对于成功的强烈渴望中,都认为自己不需要单纯的友谊关系。

●停止建立人脉,专注在工作成果上

我有个朋友年收入上亿日元,他曾说过:“我只有少数几个朋友。”另外,就连拥有上亿日元资产的网络创业家也说:“我的朋友用一只手就能数得完。”日本知名拉面连锁店的创业者也曾在演讲中严正表示:“我完全没有朋友。”

要建立人脉,就得先暂时舍弃“建立人脉”的心态,努力于眼前的工作,并做出实际成果来。

在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中,有不少人都以“自己没有朋友”而自豪。

如果是上班族,重要的是与公司内部的人脉关系,而不是公司之外的人。

遇见能刺激自己成长的人。

例如,业务部与商品开发部,或是设计部与制造部等,一旦公司内部人员与市场第一线人员关系不好,工作起来就会不顺利。相反,如果双方有良好的信赖关系,就算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对方即使无奈也会愿意帮忙,“算了,因为是你,我才愿意帮忙啊,下不为例”!事情会进行得更顺利。

●成功舍弃的人

倘若直属领导不愿意提供协助,自己手上的计划或任何公事上的要求,就会遭到重重阻碍,以至于最后无法交出成果。然而,一旦和上司之间有了信赖关系,上司就会愿意交付工作,自己做起事来也会更好发挥。

没有突破性的成果。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与公司内部之间的信赖关系,如此一来,做起事来会更轻松,更容易达到目标。只要持续在工作上交出漂亮成绩,就算不刻意彰显自己,名声也会慢慢在公司外部传开来。这时候,同业就会知道“那家公司的××听说很能干”,这样的消息也会传到其他行业,最后连媒体也会闻风而来。于是,许多人会相继主动接近你,人脉也会跟着不断扩展。

●无法舍弃的人

简单来说,建立人脉最有效的做法,便是努力专注于眼前真正重要的工作。

08 “功利”结交,朋友更少却更好 舍弃“朋友”

13 一切“只为自己”而做 舍弃患得患失心理

对于这样的工作态度,大家都会看在眼里。上司会觉得你是个“做人周到、谦虚的人”,下属也会因为你的认同而获得自我肯定。如此一来,你将能得到大家的信赖,成为每个人都想共事的人。

●无法舍弃的人

业务工作必须靠公司内部的支持才有办法专心进行,因为有上司和下属的协助,自己才有办法发挥所长。也正因为有公司这个组织的存在,自己才有办法工作。这些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都必须随时放在心上,时时对周遭抱持感谢的心情。

背负无谓的失望或愤怒。

“做得好!这次会成功都是你的功劳。”像这样受到夸奖时,应当更谦虚地推掉自己的功劳,感谢大家的协助,例如,“哪里,事情会这么顺利都是靠大家的帮忙,真的很感谢”。

●成功舍弃的人

然而,在强调自己功劳的时候,便可能引来周遭的人不一样的想法,例如,“这不只是你的努力吧!”“这是想抢别人的功劳吗?”“其他帮助你的人就不值得感谢吗?”“讨人厌的家伙”,等。

减轻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

如果自己在这些成果上有所贡献,就会想到“这都是我的功劳”。

让人感到生气或不愉快的一大主因,是因为“期待没有得到回报”。

任何人都会想夸耀自己的成绩或成果,无论是拿到合约、提高业绩,还是降低成本,等等。

越是认为“我为他做了这么多”,一旦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失落感就会越重。

这只是个笑话,但这个笑话中,值得学习的是山田将功劳礼让给前辈的做法。

●焦躁是因为希望对方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大家一听,全都愣住了。部长一脸尴尬地把伸出去的手转向水野:“这样啊……水野,恭喜你了,听说山田的老婆怀孕了。”

“我跟他打招呼,他应该也要跟我打招呼才对。”因为有这样的期待,所以当事情的发展不如预期时,就会感到生气。例如,帮了对方许多忙,期待对方总有一天会回报,一旦对方没有这么做,便会觉得“亏得我这么照顾他,真是没礼貌的家伙”而气愤不已。

在还没向上司报告之前,山田已经受到大家的热烈迎接了,就连部长也亲自来跟他握手道贺。山田握着部长的手,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啦,其实我什么都没做,全都是水野前辈的功劳,我只是在一旁看而已。”

不过,对方终究不是自己,当然不一定会照你所想的去做。事实上,不如预期的情况会经常发生。

“恭喜你!山田!”

父母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山田!恭喜你了!”

父母期待养出理想的孩子,所以给孩子买了很多东西,给孩子提供教育机会,带孩子四处去玩。为了教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孩子,凡事都先主动提供建议,不让孩子有思考的空间。正因为如此,当孩子产生行为偏差、反抗父母,做出与父母期待完全相反的事情时,父母就会感到焦躁。

于是,两人开心地回到公司。

事实上,孩子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自己的人格、适应能力、想法与生活方式,和父母所期待的理想不同,也是理所当然的。

水野:“是啊,我们赶快回去向公司报告吧。”

●一切“只为自己”而做,事情会变得更顺利

山田:“这次可以拿到这个大项目,大家一定会吓一跳吧?前辈。”

因此,在为他人做任何事时,不要心存期待,只要为自己而做就可以了。抛开“施恩”的心态,单纯因为自己喜欢、开心,可以因此占到便宜,才去做。

我经常跟大家说一个笑话:

打招呼不是为了对方,而是为了让自己更有活力。培育下属不是为了使他成长,而是为了让自己日后做起事来更轻松。当志愿者不是为了需要协助的人,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奉献的心情。尽力为孩子付出,不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单纯因为这么做会让自己开心。如果没办法从行为中找到“为自己而做”的理由,就不要做。

成为大家都想共事的人。

不做社会公益,不为孩子尽心尽力,不借钱给任何人。这么做感觉像是脾气不好的坏人,不过,只要舍弃希望获得回报的心态,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变得非常充实。当不再在意对方的反应时,情绪也能变得更平静。

●成功舍弃的人

举例来说,2014年“故乡捐”[5]政策引起了一股热潮,原因正是这么做不只是为了故乡或地方,也是为了自己。故乡捐可以换来米或蔬菜等地方特产,捐款超过两千日元还能退税(退税上限因人而异)。姑且不论这些好处,光是钱能用在故乡或地方上,就让人觉得心存感激。

招致恶评。

即使是做公益,与其当成一种道德心的展现,不如将它视为建立自我形象的方法。只要把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拍下来,放到社交网站或博客上,就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积极从事社会公益的人”。

●无法舍弃的人

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做公益对自己也有好处,因此助人也会变得更快乐。虽然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而做,最后却能获得旁人的感激,就算没有任何回报也无所谓了。

07 忽视团队,只能一个人干到死 舍弃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