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模式里包含的第二个要素是互动的方式和频率。比如,一方觉得出门逛街应该拉着手,而一方觉得那太丢人了,甩开手自己大踏步走,留下对方悻悻地跟在后面。这就是互动的方式出了问题。
爱,不是给别人看的,重在两个人彼此内心里的理解。给别人看的爱情,一般都不会很长久。因为你们对爱情的肯定来自别人的羡慕,你们的价值来自别人的肯定,这太不靠谱了。一旦别人说看上去没那么般配嘛,你一反思还真是,散伙就是早晚的事情了。这就是“秀恩爱,死得快”的原理。
而比如一方发了信息希望你能及时回复,你半天不吭声,回头说起你惊讶地说:“这也需要回复吗?”岂不是另一方握着电话心里已经百转千回。分,不分,分,不分……这就是互动的频率出了问题。
排名第一的要素是对爱的理解。爱是什么?两个人是否有同样的理解?这里我们不必下一个晦涩的定义,只需要彼此交流一下就可知。比如,一方认为爱应该是没事就腻歪在一起,而另一方认为爱是两个独立的人互相依靠,这就很麻烦了。你说哪一种认知更好一点呢?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说,只要两个理解类似的人,就会很愉快。
互动的方式和频率好在不是根深蒂固的,其实是可以磨合的。别扯什么我就这样,我们星座就是如此,那只能说明你还没爱。两个人彼此将就一下,震荡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频率上,这事就解决了。
这个模式包括三个要素,我一一道来,作为一个过来人对年轻人的一点建议。
恋爱模式的第三个要素是夫妻亲热的配合度。有人说,爱情的幸福度=做爱次数–吵架次数。它会滋生出很多的表现,比如一方故意摔盘子砸板凳的,无非就是需要一个吻和一个亲热。
虽然无法继承,但却有经验可以遵循。我认为爱情中的两人,恋爱模式匹配很重要,如果恋爱模式不同,即便是再好的一对恋人,一边高富帅,一边白富美,还是爱不到一起。哪怕爱到一起,也很难长久,因为模式不同。
论述至此,我总结一下,其实很多恋爱中的两个人不是不好,甚至彼此都长得惊天地泣鬼神,事业都遇鬼杀鬼遇佛杀佛,问题在于彼此的恋爱模式不同,所以终究走不到一起,走到一起也觉得走不下去。其实是对爱的理解,对互动的模式,和亲热的感受差异太大,又不愿意磨合,而是摩擦,互相伤害,从而最终分道扬镳。
怎么爱这事就稍微麻烦一点,人类发展了几千年,这事进步不大,几千年前大家困惑的问题,今天依然在困惑。渡边淳一也说过:“自然科学是前赴后继的,但在爱情的世界里,它不可能做到前赴后继。比如说,我活到这个年龄,对爱应该有一种领悟,但我死了以后,我儿子是不可能将我的领悟作为他进一步开发自己爱情世界的基础的。他还是要从青春期开始,从骚动期开始,直到成熟。”
与其悲伤,不如记住我的这句话:
怎么赚钱这事太复杂,我单独写一篇文章来分析。怎么过得更好包括很多问题,比如怎么读书,怎么欣赏音乐,怎么养小孩,怎么旅行……这都是怎么过得好的话题。这个话题最多是在层次上有点差别,不懂欣赏电影,看个热闹总可以吧,很难说有品质高低之分,获得愉悦最重要。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而不是在寻找一个完美的人。
从朋友们给我留言或邮件来分析,人类无非就面对三个话题:怎么赚钱?怎么过得更好?怎么爱?